《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书评
Book Review of Research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
摘要: 我国著名人文经济地理学家毛汉英先生所著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已于2022年6月正式出版。本书共分为“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国外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我的科研生涯回顾”三篇,收录了毛汉英先生2008~2020年期间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讲稿及咨询报告,纵观全书,具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理论结合实践,实用价值强;第二,紧跟时代步伐,以国家的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地为地方区域发展出谋划策;第三,爱国热情贯穿其中,用一生的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全书视野开阔,时代特征鲜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强,对推动地理学科发展和培养青年地理科技人才就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 written by Mao Hanying, a famous human economic geographer in China, has been officially published in June 2022. This book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Practi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 “Research on Region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Abroad” and “A Review of My Scientific Research Career”. It includes representative academic papers, lectures, and consulting reports published by Mr. Mao from 2008 to 2020. Throughout the book, it has three significant features: Firstly,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with strong practical value; secondly, keeping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take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 as the guide, an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local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rd, patriotic enthusiasm runs through it, and the ardent expectations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re repaid with practical actions of a lifetime. The book has broad visio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strong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of reference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and training young talents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文章引用:杜奇辉, 董丽江, 林锦屏.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书评[J]. 可持续发展, 2023, 13(5): 1447-1450. https://doi.org/10.12677/SD.2023.135162

1. 引言

区域规划作为国家应对市场缺陷进行政策干预和资源调配的尺度重构工具 [1] ,对于统筹协调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具有极高价值。我国区域规划的探索已有近七十年的历程,这其中离不开老一辈地理研究学者的努力。

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专家组长毛汉英先生所著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已于2022年6月在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全书共分三篇,其中第一篇“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和第二篇“国外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主要收录了2008~2020年间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讲稿及为政府提供的部分咨询报告。毛汉英先生以其坚实的专业知识、长足的实地调查和敏锐的洞察力,根据地方特点针对性的提出发展路径和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各地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提供宝贵思路与方法。第三篇回顾了作者60年学术生涯中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活动,内容涵盖了作者所从事过的农业地理、苏联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和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作者在苏联进修访问的14个月和在北京石景山区担任科技副区长两年的经历。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无论是否已经退休,都“始终未离开我热爱的地理科学事业” [2] 。本书作为人文–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对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培养青年地理科技人才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其一,理论结合实践。本书的编纂根植于作者数十年达上百个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项目实践,从中选取较为重要的学术论文、咨询报告等,因此书中收录文章均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往往需要根据不同区域规划研究的背景、特征,对研究区域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联的理论以及体系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提炼,然后贯彻运用于区域规划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凝练提升为理论,再用于指导实际。实现由理论建构、技术方法创新到应用实践,进而达到理论提升,最后促进规划实践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和螺旋递进 [3] 。翻阅书中的几篇便可从中窥出作者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无论是关于河南省安阳地区的移民安置及生态补偿问题还是中俄界湖兴凯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抑或是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空间结构调整优化问题,作者都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亲身参与当地勘察调研工作,并向相关部门了解当地情况,深入了解存在的问题,再运用诸如人地系统优化思想、区域PRED系统、区域协同发展、“前沿距离法”等理论和研究方法,因地制宜的给出合理的建议对策,解决地方区域发展的难题。

其二,紧跟时代步伐。毛汉英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人文经济地理不曾改变,然而具体的研究内容却一直随着我国研究大方向而调整,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祖国的需要为前进的方向。他先后从事过农业地理、苏联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和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向。关注我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工作可以发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工作遭遇重大挫折,农业地理和农业规划以其经济价值成为国内主要发展方向。之后区域规划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加之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需求相吻合,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践与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速。90年代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可持续发展被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在其引入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后,规划的视野得到扩大,规划成果的生命力得到增强。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危机也开始显现,在之后数十年的发展中,生态问题逐渐激化。基于此,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为全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了政策保障。然而,国内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研究多集中于对国家级规划的探讨,同时存在区域规划理论尚待梳理、规划评估体系亟需完善等问题。作者以其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锐利的专业眼光,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学科热点,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研究献计献策,从实践出发,丰富了我国区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区域规划方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从书中具体文章来看,为了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作者不断开拓创新,针对以往人文–经济地理研究中较为薄弱的定量研究,与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合作,引进了系统动力学模型( [2] , p. 340)。在此基础上又相继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量研究方法,大大拓展了区域发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退休后继续探索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优化调控的理论基础,并将人地关系系统与PRED协调发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增强了对区域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此外,提出区域支柱产业选择定量方法体系以深化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市场、劳动力、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同时,作者还并积极投身于国外区域和城市发展研究中,主要研究区域包括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中国与其合作前景并提出对策,加速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地理研究进程( [2] , p. 296)。

其三,爱国热情贯穿其中。60年的学术生涯中,作者时刻不忘自己“是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成长的”,常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凭借着内心的一股能量,努力提升学术水平,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长达32年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中,作者尽心竭力,主持了一系列重要发展规划研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为各地区域规划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对政府规划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以及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前往苏联进修,在短短四个月之内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语言不过关、生活不习惯、没有朋友、内心不安定的“四不”问题( [2] , p. 286),终于得以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使进修和访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以实地考察调研的方式充实进修计划,提升实践和学术水平,最终“含着热泪”学成归来,为留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担任石景山区科技副区长时,始终谨记党“根植人民、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将为人民办实事视作净化了思想、洗涤了心灵,发挥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对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得出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 [2] , p. 304-305)的两点心得体会;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论坛上,对台独以及有损中国主权的言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 , p. 338);尽管作者今年已经84岁高龄,但他仍将工作作为唯一的爱好,以工作充实生活,创造人生的价值,退休后默默耕耘于人文经济地理领域,始终未离开地理科学事业,甘愿放下身段,当好科研团队的普通一员,同时又不忘与时俱进,努力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同时他将爱国主义视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真正用实际行动证实和检验了爱国主义。老一辈科学家无私无畏的家国情怀,不仅是他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青年学者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如今,毛汉英先生已经退休十余年,在课题组中的他不同于昔日导师和课题负责人的身份,一方面坚持实干作风,绝不当学术顾问之类的挂名成员,另一方面,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年轻同志,有不同意见后坦诚交流,以实际行动支持他们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在科研工作中开拓创新,针对以往人文经济地理研究中较为薄弱的定量研究,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促使对区域发展研究从原来的定性描述转变为动态模拟与情景预测;不计名利,因一个承诺当了六年多《地理科学进展》不挂名的责任副编辑( [2] , p. 342),同时工作仔细认真,对拟刊用的文章进行严格的学术和政治把关,从头到尾认真审阅和逐字逐句修改;毛汉英先生还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先后指导了20名博士、4名硕士和2名博士后,他对学生科研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是典型的严师慈父型学者 [4] ,敦促年轻人为地理科学大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书所选论文代表性、实用性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研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洞见,毛汉英先生提出问题一针见血,分析问题观点鲜明,解决问题对策到位,不少学术观点对政府制定规划和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对地理学科的发展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借鉴参考。作者60年波澜壮阔的学术生涯也为青年地理学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其中尤以其爱国情怀和献身科学而无怨无悔的精神为贵,是我们青年学者的宝贵精神财富。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董震. 我国沿海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 34(5): 26-32.
[2] 毛汉英.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2: 286+296+304-305+337+338+340+342.
[3] 王兴中. 《区域旅游规划研究丛书》书评[J]. 人文地理, 2015, 30(4): 159.
[4] 方创琳.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评介[J]. 地理学报, 2023, 78(1): 256.
[5] 方创琳.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理论∙方法∙实践》评述[J]. 地理学报, 2008, 63(10):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