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Reform of English Curriculu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和重要的历史意义。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因此,职业院校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应不断进行深化改革。鉴于此,本研究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尝试探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以为赋能乡村振兴做出一点贡献,同时希冀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或借鉴。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general gras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China for the “three rural” work in the New Era, has important milestone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three rural”. Talents are th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herefore play a vital role in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pecifically speaking, as a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ntinue to deepen reforms. In view of this, this study takes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s the background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nglish courses, in order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hop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文章引用:胡兰花. 新时代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9): 6462-646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1006

1.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严重关乎国际民生1 [1] [2] 。农村兴则国家兴,农村衰则国家衰,农民富则国家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积累了一系列丰富经验。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决策部署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基础上作出的,这一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这一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产业是重点。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横跨“教育域”“职业域”“产业域”特点,是链接教育与“三农”的重要枢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和功能 [3] 。然而,目前大部分关于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的研究都集中于涉农院校、涉农专业、涉农课程,而其他院校、专业或课程尚存在“相隔万里”的感觉,很少涉及与其相关的内容。再者,乡村振兴战略属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也应呼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落实。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审视和思考,积极履行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和国家赋予的时代使命。由是观之,探究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鉴于此,本研究以新时代乡村振兴为背景,尝试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教学方式、科学研究、考核评价方式等七方面探究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以期赋能我国乡村振兴,并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或借鉴。

2.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全局,坚持“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需富”的思想,将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这一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尽管党的十九大宣告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在农村最突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在农村最明显。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3. 相关研究背景与现状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从宏观、中观、微观方面着手,可谓掀起了一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热潮,各领域研究者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献策献力。

笔者在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检索篇名中包括“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两个关键词得到645条结果,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等展开。然后,笔者输入“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共检索到563条结果,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涉农人才培养、农业高校人才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进行展开。另外,笔者输入“乡村振兴”与“高职专业”共得到105条结果,主要围绕涉农院校、涉农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电商专业、计算机专业等,以地域资源与文化为背景,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探索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例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设置、拓宽实习就业渠道或岗位、鼓励创新创业等,有针对性地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特色培养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然而,笔者通过检索“乡村振兴”和“英语”两个词发现只得到33条结果。然后,笔者输入“乡村振兴”和“高职英语”发现,相关研究屈指可数,仅有4篇,且只有一篇涉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由是观之,关于乡村振兴和高职英语的研究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关注,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我们知道,乡村振兴是一项严重关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集成和融合。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振兴,而人才振兴关键靠教育。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发展等需要,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一批懂农业、爱农业,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对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必须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与作用,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存在尚未深入响应并贯彻这一重大战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很不明显。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为职业院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

4.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各院校相关部门应结合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佛朝晖等 [4] 梳理了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出要求和部署。因此,高职院校可结合一些文件,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先后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于2002、2005、2004年先后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指导思想或总体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例如通过结合“面授 + 互联网 + 实践”的培养方式,培养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较强且能提升乡村国际化水平,传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乡村故事的复合型人才,从而让英语课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满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 更新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总体来看,新时代教学的目标主要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构成。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简单的语言应用能力,且关键目标在于提高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过关率以及为一些校级、市级或国家级口语、写作类比赛做功课等。

然而,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应顺应乡村振兴战略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既精通专业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知识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5] 。再者,英语作为开展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英语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文化、前沿的理念等,以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中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 [6] 。因此,职业院校开设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优质的人才储备。

但从现实来看,除部分涉农院校和涉农专业外,大部分职业院校英语课程目标中鲜有体现乡村振兴的内容。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得到更新。比如,知识目标可尝试更新为掌握若干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或与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相关的词汇等。能力目标可这尝试更新为“提升乡村国际化水平,提高涉农服务语言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目标可尝试更新为“培养懂农业、爱农业的有志青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三) 优化英语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一些结构简单、语速较慢的日常简单对话、中等难度的篇章阅读、通用简短的应用文写作和一些常规的语言练习题等,部分内容与时代脱节或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存在不符,且实用性不强。

因此,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要积极落实党和国家在乡村战略背景下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优化英语课程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在听、说、读、写、译部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比如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总体思路以及乡村振兴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可将国外典型的案例、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等介绍给同学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其思维,开拓其视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提高其创新能力,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做新时代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而努力,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复合型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四) 丰富英语课程思政元素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历来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立德树人,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因此须和这“两计”同向同行。“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教育着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把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随后,课程思政在高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应融入有关乡村振兴的思政元素,例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总要求。比如,在讲到“pollution”(名词,污染)或“village”(名词,乡村)、“environment”(名词,环境)这些单词时,教师可借助视频或图片把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和过去的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直观对比,让同学们深刻感受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除此以外,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可让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联想与该单词相关的词汇,如clean (形容词,干净的;动词,清洁)、dirty (形容词,脏的)、environment-friendly (形容词,环境友好型的)、protect (动词,保护)、healthy (形容词,健康的)、longevity (名词,长寿)等,这一方面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努力为美丽乡村、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作出点滴贡献。另外,教师还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as good as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融入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思考。

(五) 拓宽英语科学研究范畴

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当下,很多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只拘泥于英语教学理论的运用,自身专业发展等,鲜有将英语课程教学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因此,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必要考虑拓展科学研究范畴,而且国家、地方政府、学校等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指导和支持。

除此以外,教师也应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范畴。比方说, [7] 提到,考虑到乡村英语教学和师资面临的问题,探究提高乡村英语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的路径,或者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乡村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其次,教师可根据自身特长、研究兴趣等积极研究乡村文化元素,促进乡村文化的多元化传承和传播,助力我国乡村文化走出国门,走出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8] 。再其次,可以研究乡村旅游资源的英文宣介,让更多的外国游客了解中国乡村,为讲好真实、客观、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作出贡献。再者,教师可开展乡村土特产品(如重庆市涪陵区榨菜)一类的研究,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健康的土特产品牌,让具有中国特色的土特产名扬海外、畅销海外。另外,高职英语教师还可探究国外先进的乡村旅游发展之道,比如借鉴日本温泉旅游、古巴的医疗旅游、法国农庄游等先进的理念,助力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升级 [9] 。总体来说,这可以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促进我国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六) 优化英语课程教学方式

传统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针对于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应该均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构成,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发挥教学特色。一是可以开展项目式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等将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内容之一或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之一视为一个项目,让学生通过“六步法”,即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等六个步骤,通过模拟真实的乡村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全局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得与之相关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向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迈进,提升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二是开展丰富多元的社会实践。英语课程教学可开展一些暑期实践活动。例如,了解乡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探寻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或少数民族文化(如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市云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文化)、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为外国游客提供翻译服务和接待服务等。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获得责任感、意识感、参与感,进一步拓宽英语课程学习的广度、深度、力度和温度,让英语课程教学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度再上新台阶、呈现新气象。三是组织开展与乡村振兴相关的英语诗歌朗诵、话剧表演、配音大赛、写作大赛、阅读大赛等,让同学们的英语课程学习不走样,既要创新,但还要守正。

(七) 优化英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英语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都较为传统、单一。主要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其中,前者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总体表现、课堂笔记、课后书面作业、平时听说测试和课后自主学习情况等几个方面。后者主要指期末笔试,笔试题型通常由词汇搭配、阅读理解、翻译和应用文写作等构成。显然,这种考核方式过于死板、陈旧,也从侧面可以看出高职英语课程仍然偏重考察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考察则较少,也就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尚未实现质的突破。

对于高职英语课程考核评价所存在的上述短板,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应作出相应调整。考核可由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和社会实践考核构成,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平时考核可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卫生清洁、课堂参与度、课堂礼貌用语、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情况等。期末考试可打破传统的笔试考察方式,例如可结合一学期所学内容就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结合乡村振兴相关内容进行5分钟左右的presentation (展示),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社会实践考核应避免流于形式化,不以提交具有盖有公章的证明性材料为准或指派同学们到某个地方去实践,而应给同学们留出许多可“发挥”的空间,也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鼓励同学们选择他们真正想去了村,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一次社会实践,然后分享心得体会,然后教师作出A、B、C、D四个等级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结语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的一大重要战略部署,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深入开展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经济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特征,必将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大有可为。因此,职业教育应在新时代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新作为,发挥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功能作用,积极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进行改革以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

笔者发现,为赋能乡村振兴,高等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拓宽英语科学研究范畴;优化英语课程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NOTES

1注释:引言中部分内容和第二部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提出中的一些表述主要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02-05,001.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人民日报2018-09-27,001.两个文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8-02-05(00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 人民日报, 2018-09-27(001).
[3] 卢文凤, 徐小容, 赵福奎. 困境与突破: 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偏差与模式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7): 21-27.
[4] 佛朝晖, 陈波, 张平弟. 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5): 60-66.
[5] 房明.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分析[J]. 中国果树, 2021(6): 113.
[6] 丁蕾.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英语教学指导策略[J]. 中国果树, 2021(11): 120.
[7] 樊波.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 校园英语, 2022(52): 19-21.
[8] 凌媛.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 41(9): 75-77.
[9] 戴歆.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7(5):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