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5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项改革举措为解决“乡村弱”的问题 [1] 。2021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及到教育,比如:第一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第二多渠道增加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供给;第三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第四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我国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为了能切实地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问题,学者们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对于那些在乡村上学的学生来说,农村小规模学校是这些孩子用教育的方式去改变命运的希望,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这篇文章用CiteSpace6.1.2信息可视化软件去绘制知识图谱,全面系统地梳理有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研究成果,能明确该领域的发展形式和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由华人学者陈美超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在国内外的应用都很广泛 [2] 。使用该软件还能看出某一领域的研究总体情况,通过特定文献的被引频次与关键词出现频次等能得出某一领域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呈现出的不同的研究热点,用户还能使用该软件识别出某一领域的主要研究人员和主要研究机构。
样本来源与数据选择
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以“农村小规模学校”为检索词并选择高级检索,选择的时间跨度为2004~2022年,共检索到文献1006条,其中包括硕博论文93篇,学术期刊337篇。对检索到的结果进行整理,除去会议、报纸等不相关的条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939篇,其中时间最早的在2004年。
处理数据的步骤为:先用CiteSpace自带的数据格式转换工具,其次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导出为Refworks格式的文献转化为CiteSpace可识别的数据;其余选项保持默认状态,最后以Excel软件进行数据辅助处理分析。通过这个软件可以来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核心作者以及关键词共现等可视化知识图谱,并分析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演变的趋势。
3.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
3.1. 研究文献的发布时间和发布的数量
通过论文的发表数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特定时期内各方学者就这个方面的研究情况。图1的检索时间为1978~2022,在进行筛选之后,保留下来的符合条件的文献最早的是从2004年开始的。总的数量有939篇。从图1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在2009年之前,每年的文献发表量都小于或者等于5篇。2010年到2011年,发文数量呈现下架的趋势,但是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国内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方面的文献发表数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的发文数量相比2016年多了24篇。在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项改革举措为解决“乡村弱”的问题。这个文件的出台,再次引起了各方学者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关注,因此在2018年和2019年的文献发表量在总研究数中的占比为36%。从2020年开始,到2022年文献发表量则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
3.2. 研究作者共现分析

Figure 2. Research author knowledge map
图2. 研究作者知识图谱
作者共现分析主要是用可视化的方法绘制出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图。根据图2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领域作者共现聚类图,可以看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丰富者与其他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图2中可以得出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话题相关的文献作者知识图谱共有316个节点(N = 316)、74条连(E = 74)、网络整体密度为0.0015 (Density = 0.0015),密度值比较小。这表明了作者之间的合作非常少。吴宏超、范先佐、苏靖雅、曾新与赵丹等几位作者之间都有合作,他们之间的连线也比较明显表明了他们几位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其他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明显,甚至于没有。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这个领域的作者还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
3.3.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研究机构主要有高等院校、小学、研究所。从高等院校来看,在这个领域研究最多的是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其中甘肃省的小学比较多,有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兴平小学、甘肃省庄浪县南湖小学等。研究所主要有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等。图3共有260个节点(N = 260)、57条连(E = 57),网络整体密度为0.0017 (Density = 0.0017)。表明了在这个领域机构之间的合作非常有限而且还分散,缺乏有凝聚力的核心研究团队,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还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填补。其中与华中师范大学有联系的除去华中师范大学的所属部门之外,只有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大学与之有联系。

Figure 3. Knowledge map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3.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
3.4. 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研究者以用CiteSpace6.1.2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Keyword为节点类型,绘制农村小规模学校知识图谱。从而可以清楚的把握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领域研究主题的聚焦情况 [3] 。通过观察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发现上图中共有关键词节点339个;连线共有417条;整体密度为0.0073。每个节点都代表一个关键词,灰色的连线则代表每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字体大小不同则代表的是这个关键词在该领域的关注度,也能反应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图4中,可以看出农村、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教育是学者比较关注的点。根据CiteSpace软件生成的关键词共线图进行聚类优化,得到较为集中的9个聚类。分别是:#0农村、#1农村学校、#2教学点、#3困境、#4网络教研、#5农村小学、#6问题、#7乡村振兴、#8学校布局、#9美国。这9个聚类涉及了农村、农村学校、农村教育、撤点并校、义务教育、大班额、均衡发展这些研究热点。

Figure 4. Knowledge map of keyword clustering
图4.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4.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研究热点演变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是如何演进的,能清楚了解每个热点的发展情况和动态变化。研究者通过CiteSpace6.1.2软件对选定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从图中能清晰地看出关键词及关键词聚类的时间分布。在分析过程中使用Q值作为聚类模块参数,当Q > 0.3则可以认为聚类结构显著,S值是聚类平均轮廓值,当S > 0.7则可以认为聚类具有说服力 [4] 。图5中Q = 0.7152,S = 0.9113,说明采用图五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横线上的圆圈越大,代表的则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时间跨度也越大。
我国学者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主要是在撤点并校的政策背景下,在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来看的。基于此,可将2008年~2022年之间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研究热点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小规模学校的布局探索阶段、布局成形、学校质量优化阶段。
4.1. 学校布局探索阶段:2008年~2009年
教育部于2005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之后,接下来要通过改善区域内的教育布局服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 。围绕这一任务,各方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等方式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和提出意见及对策。学校和学区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合并与改组之后,很多研究都证明,美国的小规模学校在很多方面都优于规模庞大的学校,在文章结尾,作者提出在中国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应该适当保留小规模学校 [6] 。该阶段出现的最明显的关键词为“农村”和“教学点”。图中“教师”“保留”“专业发展”“管理”“专业成长”几个词的联系比较紧密。其中“农村”这个关键词最早出现在发表于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2期的《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探究与启示》中,作者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方面去阐述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很多方面优于规模大的学校,应该适当的保留农村小规模学校并且给予小规模一定的支持 [7] 。
4.2. 学校布局成形阶段:2010年~2017年
在历经多年的摸索和试错之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布局已经初步成形,这个时期小规模学校的各项发展都进入了相对平稳时期。2010年出现了比较显著的两个关键词分别为:“农村学校”和“农村教育”。与这两个关键词联系最紧密的是撤点并校。其中“农村学校”一词最早出现在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中,关注点从之前的布局调整转向学校合并,以此方式来构建学校组合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8] 。“农村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困境与破解思路》中,明确地指出了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经费不足、教师数量超编与素质困境等一些问题,并正对性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9] 。随后出现了23篇关于撤点并校的文章 [10] 。最早一篇名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十年考》中指出了在撤点并校的十年中由于过度撤点并校带来的学生上学远、上学贵和上学难等问题,并提出在今后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因此,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强调“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予以恢复” [11] 。农村小规模学校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
4.3. 学校质量优化阶段:2018年~2022年
这个阶段的关键词针对性很强,比如:“乡村振兴”“网络教研”。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教育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在这个阶段,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关注集中在教育的优质均衡,也开始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质量的提升 [12] 。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为了培养农村学生创新素养和实现教育公平,有学者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地化创客教育能让乡村学生接触到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校质量优化 [13] 。
5. 未来研究展望
借助CiteSpace6.1.2软件分析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相关研究,除了要看清研究趋势与发展现状之外,也要积极反思研究中的不足。因此,为了能深入研究小规模学校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未来研究小规模学校的研究团队与发文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丰富关于小规模学校学生的研究,深入研究内容 [14] 。
5.1. 研究团队与发文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
对小规模学校作者与发文机构的合作分析中可以发现,目前在这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以赵丹、秦玉友等为核心的作者。从发文机构图中能看到已经形成了联系比较明显的两个研究团队,第一个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第二个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
5.2. 丰富关于小规模学校学生的研究
通过对小规模学校教育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的分析并综合本文来看,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研究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小规模学校的概念界定;第二学校的发展背景;第三小规模学校目前面临的现状;第四教师的教学方式;第五学校的价值与功能 [15] 。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方面,如教师岗位,教师教学等,关于学生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特别是位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更是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办法享受着跟城里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因此,他们更应该受到关注,积极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教育环境是研究者的使命。
6. 小结
从2004~2022年发文数量图中可以看出,学者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主要是以赵丹为核心。在该领域中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核心的研究呈现网状合作模式。从关键词分析来看,“农村”、“农村学校”、“农村教育”出现的频率最高。从研究时间线图谱看出研究热点的演变从“农村”、“农村教育”到“乡村振兴。”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既关注宏观层面,如教育体系;也关注微观层面,如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办学条件、以及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质量等。也可以看出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有较大的关联。期望此研究能为其他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