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不断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与实践逻辑的相统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以世界历史的生成促进“真正共同体”的实现,由此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哲学基础、价值取向、主体意识、目标主旨等方面实现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创造性继承。在此基础上,从宏伟蓝图到实践探索,从社会革命到共生共赢实践方式的转变,从单一模式到多元模式的转变,从阶级批判调整为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新时代延续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Abstract: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epochal value of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has been continuously reflected, and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not onl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community thinking, but also embodies the unity of Marxist theory and practical logic. The Marxist community idea i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rue community” with the generation of world histo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munist society of the association of free people.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has achieved creative inheritance of Marx’s community thought in terms of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value orientation,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goal purpose. On this basis, from grand blueprint to practical exploration, from social revolution to symbiotic and win-win practical mode, from single model to pluralistic model, from class criticism to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ontinues Marx’s community thinking in the new era.
1. 引言
自从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党和政府在各个场合多次重申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理念,这鲜明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准确说明了当今世界人类作为自在的存在所面临的现状和困境,自航海大开发时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和发展,地球逐渐成为一个地球村,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在面临经济下行,战争,疫情,环境污染等各种危机下,世界人民也日益成为一个共同体,为顺应当今时代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此可追溯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这有助于理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传承脉络更好的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创新发展马克思共同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现实化程度,从而加速改造现实世界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2.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2.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内涵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虽然没有成文章作为著作研究,但是在马克思的共同思想却贯穿于马克思哲学始终。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将人类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个共同体分别是:“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正共同体”,其将人的全面发展和劳动在共同体中的发展最为自身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一开始就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在原始社会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威胁,面临着生存威胁不得已以报团的形式存在,以群居生活来进行人类繁衍、躲避猛兽攻击、自然灾害的侵害,这种共同体个体需要依存不得已采取的生存形式就是“自然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是人们之间依靠利益而存在,在这个时期人们的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对立的,因而是虚幻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说明共同体的发展同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导致共同体的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劳动分工后,提出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资本主义社会实则是“虚幻的共同体”。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在进一步批判“虚幻共同体”思想的情况下发展而来的,在批判的同时也在构想“真正共同体”的美好蓝图,在“真正共同体”的设想下,人应该是自由自觉的,在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有对于“真正共同体”思想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有准确的论述“在‘真正共同体’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1] 。真正的共同体将并不存在私有制,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有阶级的存在,而是回归人的本质不再被异化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不再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剥削机器,而是全新的属于自由人的共产主义的社会组织形式。
2.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在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基于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做出准确判断所提出来的创新性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理念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来阐述。
经济是一切社会政治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占主体地位,在资本的控制下利益是第一位的,人的自由发展是被漠视的。在资本控制下的国家,在国内企图通过货币控制民众,在国外企图通过资本控制整个世界。在其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全球化,不断通过资本扩展占领全世界的财富。而中国倡导在合作中共谋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包容合作,抛弃资本主义私有独占的发展模式。打造平等互惠、开放创新的经济共同体。
在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仍然会面对各种矛盾争端,在此通过打造人类命共同体过程中,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宗教国家还是非宗教国家,各国应平等对话抛弃零和博弈,共同塑造共享共建,互相体谅的政治伙伴关系,构建和谐的政治共同体。
世界文明因多样而精彩,在当今世界多样性不仅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能够一直传承,也是因为中华文化有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心胸。在面对世界各国文化冲突,中国一直秉承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交流方式,倡导世界各民族各国文化相互包容,人类文明才能共进,各国之间架起友好桥梁,形成友好纽带从而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安全也有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除了传统安全威胁世界还面临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建设共享共建的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这种“共同、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世界持久和平发展指明了道路,这同时也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世界科学科技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许多自然环境的问题全球变暖、物种加速灭绝、土地荒漠化等。这自然的一系列的恶变,使人类不得反思该何去何从,保护环境,改善自然环境的任务异常紧迫而艰巨,世界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世界,保护自然环境绝对不是一家之言,这个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作出行动,各国携手共进“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理念,全人类共同塑造“生态共同体”。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
3.1. 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从“自然的共同体”到“虚假的共同体”再到“真正的共同体”,这三者的过程分别对应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分别也对应了人与人关系的变化,从人与人的高度自然依存,到人对物的依赖性,再到人自由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状态的进步依赖于社会形态的发展,要消除“虚假共同体”中人类虚假自由的状态,发展生产力是根本的选择。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共同体才能消除地域隔阂,建立世界范围内的交往,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唯物史观不仅为马克思的理论注入活力,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思想源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不是简单抽象的概念,而是依据现实世界发展变化,从全球范围内去把握两对基本矛盾,从全球面临的国际严峻问题出发思考适用于全球治理的可行方案,将全人类视为一个整体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在此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传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2] 。
3.2. 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是人和人的社会,马克思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学说,马克思从现实的人角度出发,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自觉就要构造“真正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不是虚假的通过利益相联系的“虚假的共同体”而是自由的联合,在这种联合中不存在阶级,不存在压迫,不存在剥削。人类命运同体理念继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对于人的本质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将人的发展看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类谋幸福,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理念,着力构建幸福美好的和谐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处体现着人道主义、公平正义、和谐美好的理念,不仅超越政党、国家、民族等差异,也超越“虚假共同体”中人民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相悖的逻辑困境,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取向的卓越性 [3] 。
3.3. 以人的主体意识为指导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社会意识主体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也都具备这共同体意识,并以唯物史观作为社会生产实践指导,要从批判的“虚幻共同体”至“真正共同体”,这个必然少不了无产阶级作为意识主体的奋斗,无产阶级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最终实现自由和解放。从航海大开发时代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这背后仍然是人类通过资本和利益不断促使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整体逐利的趋势必然会导致国际争端不断增多,从而增加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面对复杂多变,各种矛盾频发的现实世界,社会上由于追逐利益导致整体社会浮躁,小到个体与个体的纷争,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当今世界是整体和平的世界但是世界仍然有部分国家和人民处于战争威胁中。因此,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完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需不断奋进,在面对当今世界所处的各种危机,人与人之间只有构建共生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代替人们的零和博弈思想,减少人们的矛盾,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因此这实践主体必须具备共同体意识,以共同体意识共促人类文明和谐发展。
3.4. 以“真正的共同体”为目标主旨
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人是因血缘和地缘关系而结成的公社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生产力低下,物质贫乏。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交往日益频繁,逐渐形成仅是以利益为连接的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马克思考察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得出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在阶级被分化的同时异化现象严重。马克思在批判“虚假的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绘制了美好的蓝图,在“真正共同体”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也不再有剥削和压迫的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诉求为最终目标,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较于19世纪的人民群众,当今世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新的矛盾依然存在,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局部战争不断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在新的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从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引导建立构建和谐新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将永续发展作为目标导向,注重协调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广泛的领域回应人的现实诉求,注重人的现实利益,不断提升人类未来发展质量,为了最终实现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不断奋斗 [4] 。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
4.1. 从宏伟蓝图到实践探索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中发展而来的,在“真正共同体”中,不存在阶级压迫,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处于和谐发展的关系,生产力同时也是极大发展,在发达的生产力中,人可以自由的选择从事物质生产运动,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通过利益所连接成的利益体,每个个体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所描绘的共同体是马克思所构造的共同体的美好蓝图,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个大致的轮廓。按照社会形态发展规律,必然有一天会实现“真正共同体”,但是社会形态的更替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去实践最终实现“真正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立足于当今世界现实实践,以人的未来发展目标,对世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思考,提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发展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创造性的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设想和实现路径。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开放和共同合作,不断推进世界贸易的繁荣发展,倡导世界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与世界各国一同发展开放型经济,由此解决世界发展动力不足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低迷,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由此推动世界经济长期稳定积极的发展。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行共商共享共建的全球治理观,立足世界人民共同发展,强调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不断倡导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小圈子以及划分意识形态挑动纷争,通过和平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的发展。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共同、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强调国与国之间应是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尊重各种文明习俗,树立大家庭的合作共赢理念,尊重不同文明所选择的发展方式和前进道路,使世界文明不断繁荣发展。第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倡绿色发展方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面对全球变暖,世界极端天气频发,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推动世界各国走低碳环保的道路,逐渐做到碳中和,共同应对由生态引起的环境危机,为世界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4.2. 从社会革命到共生共赢实践方式的转变
马克思主张要无产阶级的解放必须依靠暴力革命的方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暴力革命的重要性,无产阶级想要解放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武装夺取资产阶级政权,从而建立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而不断奋进实现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中,要实现“真正共同体”需要依靠社会革命的方式,但众所周知,社会革命的完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这需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去改变生产关系,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由此可知,资本主义的灭亡也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在世界人民经历过一战二战后,世界人民呼吁和平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这需要我们在结合当今时代发展去评估社会革命的可行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探求世界未来的发展。在当今处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能作为孤岛存在,不顾及其他国家的情况下谋求自身利益。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强权政治等各种情况,涉及到各个国家的利益绝不是某一个国家通过自身的武力威胁能够解决的,而是应该站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才能够解决,世界各国已成为紧密联合的状态,人类之间也逐渐成为命运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国与国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也不断增加,只有合作共赢才是国与国相处的最好的模式。但在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明白世界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并不否认矛盾的存在与利益之间的冲突,在面对各种形势下的矛盾,坚持以和平对话协商的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进而不断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共同体。人类文明繁荣发展孕育出了极具特色的各类文明,在这不同文明之间也存在文明发展程度的不同、发展方式的不同,发展经济体系的不同,在秉持合作共赢理念的条件下,也可在维护自身利益发展的同时,为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作出贡献。
4.3. 从单一模式到多元模式的转变
马克思毕生研究人与人类命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充分运用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去探究人类历史及发展现状,用唯物史观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思索人类该何去何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社会形态提供了蓝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强调对未来人类发展态势的阐述也强调以多元的形式探究人类未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领域上是多元的发展。其在政治上要求建立相互尊重、平等的政治共同体,世界上各个国家无论发展阶段发展形式有何不同都尊重其选择不搞差别对待。在经济上要求建立创新开放、合作共赢的经济共同体。世界各国协同发展,不搞差别对待,发展具有普惠形式的经济模式,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与他国开展协作共赢的经济模式。在安全上要求建立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面对世界各类矛盾频发,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共同创造公平正义稳定的安全格局。在文明上要求建立和而不同、相互包容的文明共同体,对待不同的文明以平等包容的方式对待,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和谐发展。在生态上,要求建立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走可持发展道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4. 从阶级批判调整为互利共赢
马克思主义是以阶级批判为起点,批判资本主义为主线,进而提出共产主义的蓝图,并以各种思想丰富自己的学说,马克思对“虚幻共同体”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进而提出“真正共同体”,在“虚幻共同体”中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不是自由自觉的存在而是被异化后的产物,成为了马尔库塞所讲述的单向度的人,只知物质享受不知精神追求为何物,盲目的屈从现实而不知批判现实的人。在马克思强烈抨击资本主义中的人被异化的同时,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统治阶级不断觉醒主人翁意思,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在“虚幻共同体”逐渐演变为“真正共同体”的同时也是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胜利。由此可见对于阶级的批判是马克思的思想的核心。在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倡导各个国家携手共进,创造出开放包容的更具时代特点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倡导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合作共赢也倡导不同制度国家的合作共赢。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类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类社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强调和而不同提出的。一是世界各国共生共赢,世界逐渐演变为一个地球村俱荣俱损,谁也作为孤岛而存在,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是宗教国家还是非宗教国家,是内陆国还是临海国都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共谋和谐发展。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国家也不再是势不两立的存在而是可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共谋发展,倡导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也共同应对世界各类危机。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不断加强对话合作,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从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
5. 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根植于当代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该理念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有许多共通共融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更多的是对于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今世界两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形态并存的模式将长期存在,在此期间需要一种共同体思想去引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了当今时代的诉求,主旨在于关心人类前途命运发展,共担责任,未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有效方案和中国智慧,走合作共赢发展道路,联合世界一切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实现“真正共同体”中的共产主义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