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智慧,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和资源。近年来,该行业迅速发展,呈现向上趋势,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诸如药物质量、流通经营方面的问题。教育改革可以通过对毕业生的培养间接弥补这些漏洞,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手段。同时,教学方面的创新也能为毕业生带来更多机遇,为中药行业注入更多高质量的新鲜血液,对提高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全局性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目前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下高校药学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对《生药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在观念、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完善专业课程,增强课程的导向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进而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使之成为不可替代的中医药人才。
Abstract:
A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assed down by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very valuable wealth and resource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wisdom. Showing an upward trend, th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qualified drug quality, poor circulation, and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se circumstances, education reform can indirectly fill these loopholes through the training of graduates which will be a key mean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eaching innovation can also bring more opportunities for graduates and inject more high-quality fresh blood in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which is of overal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y related major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suggestions of pharmacognosy, medicinal botany and other courses in concept, content, and method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enhancing the orientation, practicability, and interest of the courses, and then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graduates and making them irreplaceable TCM talents.
1. 引言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抗争的智慧结晶。随着相关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展现出了深厚的科学内涵和对人类繁衍及人体健康有所裨益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自1982年《宪法》第一次提出要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以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在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与文化传播、中医药特色发展、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等多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 [1] ,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结合现今发展状况,中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壮大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等条件的支持,更需要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医药人才是指拥有中医药理论相关知识或技能,对中医药事业或社会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员 [2] 。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中医药人才有了更高的期待。因此,各高校的相关专业应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医药人才为导向,对生药学、药用植物学等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进行观念、内容、方式上的调整和改革,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进程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观念和创业能力,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中医药传承人。这既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实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必然选择 [3] 。
2. 教学改革理论背景
生药学是高校中药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中药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对相关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生药学课程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其涉猎的学科广泛,知识点繁琐分散。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植物和药材本身的来源和特性,还包含有关药物辨别、鉴定、炮制等技术的历史经验以及药物质量控制和市场流通等知识。通过对生药学课程的学习,可为从事中药生产、经营和研发等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理论知识授课难免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和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出发,对生药学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议,以期通过教育改革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打造中药专业性人才。
3. 中药行业现状
3.1. 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据2022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全国中药材产量约为487.50万吨;国内中药材市场成交额由2016年的1228.9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64.83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中药材及饮片18.65万吨,出口额为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7.87%。在中药工业领域,2021年,中药工业总营收达到6919亿元,同比增长12.39%;利润总额达1004.5亿元,同比增长37.02%,其中,中成药利润额同比增长23.28%,中药饮片全年营收达到2057亿元,利润额同比增长106.89% [4] 。
我国的现代中医药产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开拓发展,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行业在生产和经营等方面整顿的不断推进,中药市场的风气也更加规范。同时,国家出台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 [6] 等中药发展战略类规范性文件也在为中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3.2. 仍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中药行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看,药材品种混乱、以次充好、掺伪、混伪代用、染色、增重、使用非药用部位、有害物质残留、杂质超标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7] 。究其根源,除监管不到位、药商违规经营等原因,更主要的是中药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亟待提高。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可以评判药材的真伪优劣,打击制假售假,为行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生命的健康提供保障。
同时,除上述行业传统弊病之外,还应注意新问题的产生。比如目前道地药材的生态种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规划、关键品种和技术、市场机制及推广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明显短板 [8] 。中药材缺少适合生态种植的品种,收获质量参差不齐,这直接导致了部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在品质和疗效方面有所缺陷。再加之行业内部分企业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及炮制技能等专业能力不足,更加剧了中药行业体量增长的乏力。另外,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缺少生态药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农业技术缺乏经验等问题还需要中药行业自身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中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此外,中成药产业也在财政部和医保局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开展、地方医保目录逐步取消的压力下,出现了规模缩小,增速下降等现象。
3.3. 与生药课程教学改革的联系
实际市场情况表明,中药行业从业人员在专业技术水平、人员基础知识储备、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巨大进步空间。这既是中药行业的发展契机,也是中医药本身能否继续发挥优势、提升能力的严峻挑战。
市场漏洞和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生药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实际教学中如何实践提供了具体路径。因此,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培养“专业对口”人才,以实际生产为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依托丰富教学方式,积极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夯实基础、提升效率。
4. 在教学中的应用
4.1. 对毕业生的要求
基于上述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能力,以适应中药行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1) 熟练掌握中药基本知识,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
2) 学习相关法律条文,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知识。
3) 拓宽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4) 规范道德,传承精神。
生药学是一门在应用中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创新性教学改革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获得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并对实践生产产生基本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逐步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4.2. 在教学中的应用
4.2.1. 观念变革
经过五千年历史的不断荡涤,中医药本身有着立足于长期调理患者身体且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例如,在癌症治疗中,西方医学治疗以减少和杀死癌症细胞为目的,而中医则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药物的使用上,西药使用单一的化学成分,针对人体的特定因素,具有快速可见的治疗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药重在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统一,保持身体平衡,基于对疾病和健康的理解,从与现代医学完全不同的角度进行治疗。
因此,为了使毕业生自身能力更好地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相匹配,首要的就是应当进行观念上的变革。现代的中医药教育大多采用西医教育方式,而对中医药本身传统的文化知识内涵重视程度较低,高校相关专业应积极调整教育模式,回归文化根基,从中医思维理论方向出发向学生进行中药知识的讲授,在此基础上汲取传统中医药科学中的精华部分,提高学生对药材、药方等知识的理解程度。
实际上,中药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留下的智慧瑰宝,而从传统的角度教学知识、夯实基础,在教育问题上改弦更张,不失为是一种思想上的革命与进步。
4.2.2. 内容完善
首先,传统的生药学或药用植物学课程内容通常以药物分类、结构、鉴定、质量标准等为主,对有关中药材的炮制的知识一般只是在理论上介绍其炮制方法和炮制目的等,而炮制则是中药是否能降低毒副作用,更大地发挥疗效的关键步骤之一。教学中应以古籍为参考,适当增加有关中药炮制的实践内容。尽管古籍中的中药炮制方法因时代不同、技术不够发达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千年承传中积累的经验是能够给予现代中药炮制的最好灵感。我们应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改善工艺提高炮制效率,并使学生亲身参与药材炮制过程,以更好地适应中药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其次,中药学应该在教育理念上打破常规,勇于拓宽思路,可以大胆将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适当糅合进中药相关课程中。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市场营销内容,并介绍国家新出台的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的联合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使毕业生对中药产业有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给毕业生种下一颗遵纪守法的种子,或许未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药商违规经营的问题。
最后,我国中药学历史悠久,通过长期广泛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用药经验,中药学理论极其丰富有待传承 [9] 。中药使用的经验和理论大多来自长期的临床实践。因此,培养毕业生的临床思维也是十分重要的。课程中可以加入更多中药临床使用案例,将相似的疾病治疗时的不同用药方式放在一起对比讲解,使学生对中药材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更直观的感受。
加强学生的中药教育,可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中药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将中药理论与实际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药临床思维,具有开展必要性 [10] 。
4.2.3. 方式创新
中药的学习应当回归自然,同时与行业的发展接轨。授课方式上,生药学或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实践内容,引入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学生可以进入中药相关企业参观实践,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入校开展讲座,让学生紧跟行业发展前沿。
同时,学校可以在每个学年安排实践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药物生长的环境及习性;还可以去本地药材市场或中药种植基地,亲身参与中药炮制;增加药材性状鉴别的实验学时,增设中药鉴定的实战内容,在实验和竞赛中让学生对中药材形成感性认识,进一步形成理性认识 [11] 。
5. 影响与总结
5.1. 效果与措施
教学的改革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创新举措能否顺利推进将直接由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改革在观念、内容、方式上的创新将为生药学或药用植物学课程增添趣味性、文化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考察探索出最合适的改革方式和举措,同时倾听学生意见来科学评价改革措施的优良性,并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钻研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正确改革举措,从而推进生药课程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5.2. 社会重要性
对中药教育而言,生药学的教学改革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这预示着中药教育或在向市场和行业发展跟进。若中药相关专业能够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打破传统理论教学壁垒,立足于提升学生能力,辐射四大岗位群,培养多技能、多方向的创新性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社会提供能在农业、医药制造业甚至批发业、零售业或健康服务业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中药学人才 [12] ,那么这将为中药行业填补漏洞、蓬勃发展注入强有力的生机。而行业的发展也将吸引更多年轻人,甚至不同领域的人才愿意投入中医药产业,进一步促进行业继续兴盛,在传承中医药珍贵文化的同时也更有利于新知识、新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5.3. 总结展望
目前,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毕业生本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挑战。在此状况下,高校相关课程应当进行一些教学上的改革,以更好地为行业发展输送先进人才。通过近年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数据可知,行业内仍存在部分药材的品质质量较低、部分药商违规经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创新力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因此,相关专业及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改革应该从观念、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应当做到调整教育模式,从中医思维出发;增强药材实际鉴别能力,增加炮制内容,积累临床经验;参与教学实践,紧跟发展前沿。一直以来,理论和实践的短板相互掣肘,导致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不能迅速满足行业需求,而有经验的老员工大多又受制于知识学历的上限,没有充足的提升空间。而教育改革的实施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从理论到实践架起桥梁,为中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动力。
基金项目
第十批(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210140020X,植物源挥发油纳米乳剂杀虫活性研究);辽宁大学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2022-z1-071,植物源仓储除虫剂:全国粮食环境安全守护者)。
本文系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和辽宁大学本科优秀主讲教师教改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