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野猫精》中生活主题语言文化场分析
Analysis of the Linguoculturological Field of the Theme of Life in the Novel “Кысь”
DOI: 10.12677/ML.2023.1110611, PDF, HTML, XML,   
作者: 王艺静: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野猫精》语言文化场场性分析方法“Кысь” Linguoculturological Field Field Analysis Method
摘要: 近年来,语言文化学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语言世界图景是语言文化学的重要理论,反映人的意识、语言、思维、对世界的接受与理解。而沃罗比约夫提出的语言文化场是使语言获得系统性描述的创造方法,他将语言文化场分为三个部分:场心、中心结构与边缘结构,通过层级分析丰富研究者对文本中“人”的理解,本文选用俄罗斯小说《野猫精》,对主人公有关生活的语言文化单位进行层级分析,探讨俄罗斯人的生活及其心智特征。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linguistic research. Linguistic world view is an important theor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reflecting human consciousness, lan-guage, thinking, accepta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The linguoculturological field pro-posed by В. Воробьёв is a creative method to get systematic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and he divides the linguoculturological fiel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eld heart, the central structure and the mar-ginal structure, which enriches the resear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being” in the text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chooses the Russian novel “Кысь” to analyze the lin-guoculturem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lif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ife of Russian people and their mental characteristics.
文章引用:王艺静. 小说《野猫精》中生活主题语言文化场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0): 4557-456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0611

1. 引言

语言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是构成语言世界图景的一切:话语中体现的物质文化的对象;生产和创造性劳动的产品及文化产品,即“人工制品”( [1] , p. 28)。这为我们了解外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语言世界图景作为语言文化学交叉研究板块,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文化或概念世界,研究“大写的人”,其实质是当代语言与文化或心智的互动关系研究( [2] , p. 36)。对语言世界图景进行再现和阐释是语言文化学的一个基本任务。语言世界图景只有在语言单位中才会获得生动展现。建立语言文化场描写体系与研究方法,使世界图景的研究获得系统性、描写性和解释性的是沃罗比约夫语言文化学思想的创新之一( [3] , p. 230)。他提出,民族个性的语言文化学阐释首先要从场性分工开始,他将其定义为语言文化场( [4] , p. 63)。本文以小说《野猫精》为研究对象,对小说中描写生活主题的相关语言文化单位构建语言文化场,探究其性格特点。

2. 场性研究方法及语言文化场

“场”来源于物理学术语,由英国物理学家于19世纪中叶首次使用,表示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体现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后,这一概念运用于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而将“场”概念率先引入语言学的是德国的结构主义学者。此后,“场”性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得到迅速普及。20世纪末,在语言文化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下,俄罗斯学者沃罗比约夫继承、丰富并创新了场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语言文化场”概念,使之成为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5] , p. 124)。语言文化学中的“场”在原则上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语言文化场的结构语义要素是由场心即整场统领、语言文化单位的层级系统、语言文化单位在场内的范畴关系、语言文化单位聚合关系和语言文化组合关系等构成。而层级系统可分为中心结构和边缘结构( [3] , p. 231)。每一层级中的语言文化单位之间必须既有共性意义,又有个性思想,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语言文化场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沃罗比约夫提出的语言文化单位,语言文化单位的外化形式可以划分为:词、词组、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段落和整个文本。沃罗比约夫认为,语言文化单位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1) 民间诗歌创作;2) 反映俄罗斯历史和社会思想历程的文献;3) 杰出的俄罗斯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的论述;4) 文学作品;5) 俄罗斯优秀民族个性代表人物;6) 国外研究者对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文化的研究思想和评论。通过语言文化单位建构语言文化场可以呈现语言世界图景的片段( [6] , p. 97)笔者认为,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符合语言文化单位的来源,可以通过语言文化场分析文化观念。

3. 小说《野猫精》内容简述

作者塔吉亚娜·托尔斯泰娅是当代俄国文坛最具鲜明个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小说自出版以来,接连获得凯旋奖和图书奥斯卡奖,俄裔美籍评论家鲍·巴拉曼诺夫曾指出“《野猫精》是俄罗斯生活的大百科全书。”( [7] , p. 101)小说为我们描绘了“大爆炸”后的一个魔幻世界,作家描写了很多生活场景,展现以本尼迪克、尼基塔·伊凡内奇等人一系列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生活与思想状态,特别是书中有很多生活化的场景描写,能反映上世纪俄罗斯民众生活面貌。通过构建语言文化场,将纷繁杂乱的信息整理为更有逻辑的场性结构。

4. 小说《野猫精》中生活主题相关语言文化场构建

4.1. “俄罗斯的生活(Pусска Яжизнь)”作为语言文化场场心

生活在俄文中为жизнь,在《奥热果夫词典》中对应部分的释义为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表现形式1。小说中涉及很多描写主角生活的场面,大到正式场合,小到生活起居,展现出俄罗斯人的生活与认知方式。虽然故事指代时间不详,人物生活方式简单朴素,甚至稍显怪异,但仍然有很多部分可以体现俄罗斯人生活。

4.2. “俄罗斯的生活”语言文化场的层级系统

语言文化场层级系统可分析为中心结构和边缘结构,中心结构由各层级范畴组成,场与场之间有相交语义的语言文化单位可作为边缘结构,以下为笔者具体分析。

4.2.1. 属俄罗斯人饮食方面的范畴

在书中出现过的俄罗斯食物有:克瓦斯油饼蜜糖饼干烤奶渣饼烤饼馅饼煎饼发面煎饼小面包卷甜面包酸蕨菜腌黄瓜酸面条细面条鱼汤萝卜泥豌豆蘑菇木贼2羊肉萝卜泥烤碎肉甜菜汁……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民族代表性,都具有相同的语义,这些语言文化单位均可视为俄罗斯的生活主题语言文化场中心结构中饮食方面的范畴,而边缘结构可由语言文化单位除食物外的其他语义构成,作为与其他场的相交语义。

“克瓦斯”3的语义分析中有“饮品”之意,克瓦斯属于俄罗斯常见的低度酒精的饮料,由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文中提及克瓦斯21次,文中角色常在吃饭、庆祝时饮用克瓦斯,作者甚至还写到主角“血管里流着克瓦斯一样的鲜血”( [8] , p. 97)。

“饼”意为圆形薄片或扁圆形的面制食品。语义分析中有“食物”之意。在文中共出现71次,是妇女们餐桌上常见的菜,小说中提及到的饼的种类各样,如油饼、蜜糖饼干、烤奶渣饼、烤饼、馅饼、煎饼、发面煎饼,不同的饼对应不同的做法,文中饼经常作为主要食物。

“面包”意为用谷物的细粉或粗粉加上液体、油料和发酵剂和成生面,经过揉捏、定形、发酵并加以烘烤而制成的食品。语义分析中有“食物”之意,文中面包出现26次,如:小面包卷、面包。其中有13处为小圆面包,这是一种发面的球形面包,同时也是一部俄罗斯童话故事,故可放在边缘结构中。

由于俄罗斯纬度偏高气候寒冷,菜肴味偏浓,酸蕨菜和腌黄瓜是俄罗斯独有的代表食物。除此之外,文中还出现了酸面条、细面条、鱼汤、萝卜泥、豌豆、蘑菇、木贼、羊肉、萝卜泥、烤碎肉、甜菜汁。这些语言文化单位的语义中都有“食物”之意,属于俄罗斯人常吃的食物。

4.2.2. 属俄罗斯人生活用品范畴

毡靴雪橇桦树皮橡木火炉是笔者从文中选取的语言文化单位,具有代表性,均可作为俄罗斯生活主题语言文化场中心结构中的生活用品层级范畴,其中引申出的语义可以作为边缘结构。

毡靴的语义分析中具有“服饰”、“御寒装备”之意,由羊毛或骆驼毛等制成,能抵御严寒天气。俄罗斯历来就有用羊毛制作毡靴的传统,以其独有的防寒、耐磨、舒适等实用且美观的特点,成为俄罗斯人冬季的主要装备之一。

“雪橇”意为一种装在一对滑行装置上的交通工具,常用于雪地或冰上滑行。语义分析中有“工具”之意,属于传统的交通工具,俄罗斯是冰雪王国,在文中雪橇是大家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可以用来运送东西,笔者认为可以将此归类为生活用品范畴。

桦树皮取自白桦树,意为双子叶植物的一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容易剥离,木材致密,可制器具。语义分析后有“植物”、“材料”之意,在文中多用来编织桦树皮篮子,有“工具”之意,使用频率高,书中提到桦树皮也可作为书和纸张的制作材料,由于俄罗斯人把白桦树视为民族的象征与养育者,也常用白桦树形容女子,是俄罗斯民族喜爱的创作对象( [9] , p. 69)。白桦树引申义也可同时放置在边缘结构。

俄罗斯境内也分布着橡木,橡解释为常绿乔木,枝细长,三个椭圆形小叶构成复叶。语义分析后同样具有“植物”之意,文中写道:“比如我们认为橡木是做酒壶的好木料,做水桶也非常好,做酒桶也不错。”( [8] , p. 144)橡树是俄罗斯普遍的植物,可以用来做工具,将其列为俄罗斯人生活用品范畴。

火炉具有“工具”之意,可以用来煮沸食物或取火。为俄罗斯每家每户必备,没有火就没办法熬过漫长冬夜,可将“火炉”列为生活用品范畴。而同时“火”在文中还有引申意义,小说主角尼基塔·伊凡内奇是整座城市唯一能喷火的总锅炉工,人们不会摩擦取火,他的位置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捍卫着整个城市的火种。他所吐的火不仅是人们做饭、取暖等日常生活所必须,而且能够照亮人们黑暗、愚昧的心——尼基塔可以看作俄罗斯文化圣火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10] , p. 91)。故“火”也可同时列为边缘结构,与其他语言文化场作为相交语义部分。

4.2.3. 属俄罗斯人住所范畴

文中描写了不同的房屋,书里有具体描写:“据说,有钱人家的高楼大厦都经过彩绘,分上下两层。”( [8] , p. 45)主角本尼迪克与奥莲卡结婚住进岳父家后,家里更是富丽堂皇,原文描写:“围墙又高又厚”( [8] , p. 145);乖孩子们住在小木屋,办公室和食堂也都是小木屋,文中描写“小木屋”的屋顶为麦秸草,御寒能力差。高楼大厦意为又高又宽大的楼房屋宇,小木屋意为用圆木搭建的小屋,具有“场所”之意,可列入俄罗斯的生活中心结构中的住所范畴。

4.2.4. 属俄罗斯人生活习俗范畴

本文选择葬礼、节日庆祝、洗浴、礼节和生活习惯相关的文章片段作为语言文化单位,列为俄罗斯人生活主题语言文化场中心结构中生活习俗范畴。

习俗往往能体现地方特色。小说中共有两处描写丧宴,一处是第12章参加别人的丧宴,能看到屋主人房间的摆放陈列。一处是第14章尼基塔·伊凡内奇为一位昔日的老太婆举办了一场正式葬礼——“棺材着地了,放在墓穴边。旁边放一只凳子,凳子上又放了一块红色的小垫子。人们稀稀拉拉地站成半圆形,摘下帽子。”( [8] , p. 125),并赞颂了她所做的贡献。这两处显示出俄罗斯葬礼上的细节。

在节日方面,新年在俄罗斯文化中是重要节日,文中庆祝新年的时候大家会围成圆圈跳舞、点上蜡烛、准备丰盛的宴席,装饰树,互相请客做客,十分热闹;妇女节男士会向女士送花与祝福,小说中人们会在这一天祝福妻子和母亲和祖母和侄女生活幸福工作顺利日子平安,证明妇女节在俄的重要性。通常在这一天,男士会为女士鲜献花并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洗浴也是俄罗斯独特的文化组成,本尼迪克蒸汽浴擦遍全身后,会用白桦条抽打身体至发红,这是俄罗斯人独特的洗浴习惯。

书中还涉及到俄罗斯人礼节方面的片段,例如本尼迪克第一次拜见岳母时,“挥动一只手表示敬意,另一只手将风铃草花束奉上。”( [8] , p. 148)风铃草形状像小铃铛,深受俄罗斯人喜爱( [11] , p. 59)。

文中共提到闰年9次,都与不幸相联系,俄罗斯人认为闰年会影响农作物收成,不喜欢闰年。由于俄罗斯纬度高,冬日漫长而夏日短暂,本尼迪克夏天要每天做大量农活为冬天做准备,甚至抄录的工作都会暂停,这种一段时间劳动一段时间休息的工作方式能分析出俄罗斯人一部分性格特征——懒散与勤奋并存、热情与忧郁并存。这些习惯影响着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

5. 结语

小说《野猫精》作为塔吉安娜·托尔斯泰娅的力作之一,展现了俄罗斯人的生活画卷,本文选取有关俄罗斯生活的语言文化单位进行分析解读,将俄罗斯人生活作为该语言文化场的场心,划分不同的范畴组成语言文化场的中心结构,中心结构包括属俄罗斯人饮食方面的范畴、属俄罗斯人生活用品范畴、属俄罗斯人住所范畴、属俄罗斯人生活习俗范畴。其中每个范畴内又有一些语言文化单位的引申义和其他用法能作为边缘结构,包括《小圆面包》故事、白桦树的引申义、火的引申义。场的构建清晰展示了俄罗斯人一部分的性格特点,这些层级可以较为完整地反映俄罗斯人的日常起居、风俗习惯。由于本书主角是知识分子,作者实际上也是在询问知识分子应该如何避免自己的局限性以及克服其软弱性。本文只在生活主题上进行场性分析,对于理解全文具有一定局限性,还应在精神层面做进一步分析。

NOTES

1位于词典С. И. Ожегов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第173页的第三条释义,原句为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общества и человека во всей совокупности её проявлений。

2木贼目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该类植物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欧洲、北美及中美洲等。

3译者注квас,通常译为格瓦斯。

参考文献

[1] 王仰正. 从语言国情学到语言文化学[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34(2): 27-31.
[2] 赵爱国. 语言世界图景与文化世界图景[J]. 中国俄语教学, 2004(2): 36-40.
[3] 刘宏. 语言文化学与跨文化交际[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 230.
[4] 彭文钊, 赵亮. 语言文化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63.
[5] 房晶, 李爽, 胡鑫. “场”性分析法新论: 再议语言文化场理论与方法[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9(2): 124-127.
https://doi.org/10.19496/j.cnki.ssxb.2015.02.038
[6] 刘宏, 曹慧琳. “女性心灵”: 艺术世界图景的语言文化场分析——以乌利茨卡娅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为例[J]. 俄罗斯文艺, 2017(4): 96-104.
https://doi.org/10.16238/j.cnki.rla.2017.04.014
[7] Парамонов Б. (2000) Русская история наконец оправдала себя в литературе. Время, No. 10, 101.
[8] 塔吉亚娜•托尔斯泰娅. 野猫精[M]. 陈训明,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9] 罗威. 俄罗斯的白桦[J]. 俄罗斯文艺, 2000(4): 69.
https://doi.org/10.16238/j.cnki.rla.2000.04.019
[10] 尚海艳. 用人性的光芒点燃文化传承的圣火——解读塔吉亚娜•托尔斯泰娅《野猫精》[J]. 俄语学习, 2009(5): 89-92.
[11] 陈训明. 俄罗斯花木的诗意象征[J]. 俄罗斯文艺, 2002(2): 56-59+66.
https://doi.org/10.16238/j.cnki.rla.200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