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四川广安方言是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小片。目前学术界对四川广安方言的研究起步晚,数量少,还未成系统。广安方言语音研究得益于早期的方言调查,近几年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有较多提及,广安方言的语法研究主要探讨方言的量词、语气词等,广安方言词汇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对于广安方言的修辞研究还未见成果。笔者发现四川广安方言词语中的比喻造词十分丰富。比喻造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词法,并且其在汉语的应用中十分广泛。任学良先生在《汉语造词法》 [1] (1981)中首次提修辞学造词法,其中比喻造词是研究修辞造词一个重要的课题。比喻造词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研究成果也很多,但大多集中在汉语普通话的造词法上,对于方言的研究比较薄弱,所以对四川广安方言词语比喻造词的研究仍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因此,本文以宋勇先生的《广安方言与民俗词典》 [2] 为基本语料,筛选出其中的比喻造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析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类型及其特点,并且立足于全面细致地考察广安方言比喻造词,从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语言事实和实际运用出发,阐明比喻造词的造词理据与机制,深刻体会广安方言比喻词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 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类型
四川广安方言中比喻词非常丰富,并且特点突出,具有研究价值,因此我们将对比喻造词进行分析,把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成分看作是喻体,直接指明事物本身或者反映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成分看作是本体,再根据喻体、本体是否出现,将四川广安方言比喻造词分为借喻式和暗喻式。根据喻体出现的位置,将暗喻式分为前喻式和后喻式。具体的四川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类型见下表1。

Table 1. Types of figurative words in Guang’an Dialect of Sichuan Province
表1. 四川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类型
2.1. 借喻式
借喻式作为比喻造词的一种,其含义指的是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创造的词语,它的本体不出现,喻体的部分直接喻指本体,并且喻体中的每个语素不能单独表示这个词的整体含义,语素组合为一个整体才能表达出这个比喻造词意义,这种造词方式,它是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中凝结出来的一个词语。杨友在《长沙方言中的比喻造词》一文中指出“本体与喻体在形状、性质状态、动作、感知等方面存在着相似点。” [3] 通过笔者的分析,发现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本体与喻体大都在性质状态、形状、动作行为和感知上的相似。
2.1.1. 本体与喻体性质状态相似
例如:
(1) 矮冬瓜,形容个子矮小的人。用矮小的冬瓜喻指个子矮小的人,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2) 半罐水,指头脑简单的人。喻指知道一点点学问却喜欢卖弄、显摆的人,与半罐水一样,装水不多却响叮当的性质相似。广安俗语:“满灌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借此来表达对头脑简单人的暗讽,生动形象。海椒虫,比喻能吃辣的人。用生长在辣椒中的虫子来喻指能吃辣的人,本体与喻体在性质上具有相似性。
除此之外,在广安方言中这类本体与喻体在性质与状态上相似的借喻式词语还有很多,如:
(3) 干猴儿:形容干瘦的人。
(4) 旱鸭儿:指不会游泳的人。
(5) 花脸猫儿:称脸不干净的人,主要用于小孩。
(6) 落巴狗儿:指排到最后,倒数第一的。
(7) 闷笼:又指“闷沙罐”,不爱说话的人。
(8) 母老虎:指个性凶悍的女人。
(9) 撵脚狗儿:指小孩哭闹着要跟大人走人户。
(10) 夜猫子:指晚上熬夜不睡觉的人。
2.1.2. 本体与喻体形状相似
例如:
(11) 驼子:是指驼背的人。其与骆驼的驼峰形状相似,因此称为驼子。
(12) 漩儿:指人头顶上头发形成的圈。像水流旋转形成的漩涡一样,人头顶的形状与漩涡相似。除此之外,这类比喻造词还有很多。如:
(13) 花尖:指前额头发微秃。(形状似花苞的尖头)
(14) 砣子:指拳头。(形状似秤砣)
(15) 倒拐子:指手部肘关节部位。(形状似倒立的拐杖)
(16) 撑花:指雨伞。(伞打开之后,形状似花朵)
(17) 马桶盖:指理发理出的一种发型。(形状似马桶盖)
(18) 雪蛋子:指冰雹。(形状似蛋)
2.1.3. 本体与喻体动作、行为相似
例如:
(19) 跟屁虫:指紧跟不放的追随者。其紧跟不放的行为和虫子一样令人感到厌烦,因此称为跟屁虫。
(20) 打堆:指聚在一起看闹热。因人们聚在一起看热闹,人流围着的就像土堆,人们看热闹的动作就像是不断隆起的土堆。除此之外,这类比喻造词还有很多。如:搞屎棒:专门捣蛋,胡搅蛮缠的人。
(21) 打屁虫:学名“椿象”。因会释放出臭气体,故名。
(22) 鸡爪疯:手指或脚趾抽搐,弯曲不直。
2.1.4. 本体与喻体感知相似
例如:
(23) 牛高马大,像牛和马那样高大,用来形容人高大而无用,本体和喻体给人在视觉上的感知相似。
(24) 火烟泡:指高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果穗上的黑霉真菌。一碰就有黑灰色的烟飞出,就像大火燃烧后的黑烟,本体和喻体在感知上相似。后常指废物。此外还有:
(25) 麻子:指脸上长满雀斑的人。
(26) 籽籽:皮肤上的小疙瘩。
(27) 贴心豆瓣,指信得过的心腹之人。
在广安方言中借喻式造词运用非常广泛,通过笔者的统计,在《广安方言与民俗词典》中,借喻式比喻造词一共有67例,占比喻造词总量的24.91%。借喻式词语的喻体类型有植物类、动物类、人或人体类、自然物质或现象类、事物类和器物类多种,这些喻体大多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是广安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
2.2. 暗喻式
暗喻式是指比喻造词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根据本体事物的特点,选用与喻体具有相似点的某一形象特征来修饰说明本体,暗喻式的比喻造词是由喻体和本体构成的合成词,根据喻体在词语中的不同位置和排列顺序,暗喻式分为前喻式和后喻式。
2.2.1. 前喻式
前喻式是比喻造词的一种,根据喻体出现的位置来划分,喻体在本体的前面就称为前喻式。本体与喻体的某些性状特征具有相似点和联系点,喻体对本体起修饰限制作用,通常情况下,本体反映出该词的性质与属性。根据本体与喻体存在的相似点,广安方言的比喻造词的前喻式也可分为形状、性质状态和感知相似。
1) 本体与喻体的性质状态相似。
例如:
(28) 糯米老婆婆:指态度随和或软弱的老年妇女。糯米老头儿:指态度随和或软弱的老年男子。因为糯米口感软糯,把糯米当做喻体,来比喻态度随和或软弱,利用喻体的性质与状态的相似点,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又如:
(29) 狗牙根:一种贴着地皮生长的野草,根系发达(巴地草)。
(30) 金钱草:农村常见野菜,可入药。
(31) 嫩水竹:指幼竹。
(32) 鸡血李:皮和肉呈紫红色的李子,个大味酸。
(33) 铁甘蔗:吃起来较硬的甘蔗,难以咀嚼。(其性质像铁一样,非常坚硬)
这些词语的喻体和本体在性质上的相似性,“狗牙根”把根比作狗牙,咬住就不放口的狗牙性质来指其根系发达的野草,形象生动,风趣幽默。“金钱草”因为其可入药,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像金钱一样对人们很重要,因此得名。
本体与喻体的形状相似。其本体与喻体同时出现,喻体在前,本体在后,喻体和本体在形状上相似。例如:
(34) 蒜头鼻子:指像蒜头一样的鼻子。螺蛳骨,指人的踝骨,其形状似螺蛳。
除此之外,还有:
(35) 锅巴铲儿:一种发型。(头发形状似锅铲)
(36) 水桶腰:指粗腰。(指腰的形状似水桶)
(37) 莦箕背儿:指略有点驼的背。(形状似炊具莦箕)
(38) 扇子骨:像扇子一样的片骨。(形状似扇子)
(39) 杨柳腰:指细长而腰部弯曲度大的身材。(形状似杨柳)
(40) 脚板苕:指山药。(其形如人脚)
(41) 乌棒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牙齿。(形状似棒子)
(42) 棒菜:像棒子一样的蔬菜。(形状似棒子)
(43) 大头菜:指芥菜。(形似大头)
本体与喻体的感知相似。
例如:
(44) 斑斑云:指呈块状形的云彩。利用人的视觉与知觉,将块状的云比作斑块,本体与喻体在感知上相似,使人们能够快速了解事物,认识其中的规律与生活经验。如民谚:“天上斑斑云,地上晒死人。”这类的比喻造词还有:
(45) 毛毛雨:绵绵不断的细雨。(喻体在触觉上与本体相似)
(46) 草绿色:像青草一样绿而略黄的颜色。(喻体在视觉上与本体相似)
(47) 猪肝色:像猪肝一样的颜色。(喻体在视觉上与本体相似)
(48) 钩钩云:指如同钩子状的云。(喻体在视觉上与本体相似)
(49) 沙卡卡的:形容食物像沙子一样。(喻体在触觉上与本体相似)
(50) 鸡屎藤:一种藤蔓植物,有臭味,故名。(喻体在嗅觉上与本体相似)
史锡尧先生在《名词比喻造词》中提到:“名词的比喻造词,喻体在前的很多,而本体在前的较少:因为偏正结构的词,中心语是核心,附加语是修饰限制成分。也就是说,喻体带有描写性,在前,作‘偏’,本体在后,更符合汉语偏正结构的词的一般规律。” [4] 根据笔者的统计,前喻式在广安比喻词语中占据了大部分,符合汉语词语的一般规律,它既形象生动又能让人一看便知其意义。
2.2.2. 后喻式
后喻式比喻造词的本体与喻体位置刚好相反,即本体在前,喻体在后,本体通常揭示出该词的类属,喻体可以在形状、性质状态、特征等方面进行修饰和补充以此来完善说明本体。
本体与喻体的性质状态相似。例如:
(51) 雾罩:指大雾。其喻体在后,本体在前,雾弥漫在空中,形成的雾气像是罩子一样,其本体与喻体在性质上具有相似点。这类词语还有:
(52) 眼流水:指眼泪。
(53) 牛蚊子:指牛虻。
(54) 蒸笼:指用竹子编制的蒸食物的用具。
(55) 后脑啄:后脑勺。
本体与喻体的形状相似。例如:
(56) 脸包儿:指脸颊。其本体在前,喻体在后,脸颊鼓起来的形状,与喻体“包”在形状上相似,因此称之为“脸包儿”与之类似的比喻造词还有:
(57) 脚肚子:指小腿肚。
(58) 内八字:指走路时两脚向内呈“八字”。
(59) 外八字:指走路时两脚向外呈“八字”。
(60) 蚕泡儿:指桑葚。
(61) 耳门心:指耳朵的中耳内的部分。
(62) 后颈窝:指脖子与头交界的下凹处。
本体与喻体的感知相似。例如:
(63) 肥滚滚:肥而圆的样子。本体在前,喻体在后,“滚滚”修饰前面的本体,使得词语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这种形容词类似的比喻词语还有:
(64) 扒梳:指农村糊田坎的农具。(喻体在视觉上与本体相似)
(65) 干虾虾:形容人或动物身体干瘦的样子。(喻体在视觉上与本体相似)
通过笔者的统计,在《广安方言与民俗词典》中,暗喻式比喻造词一共202有例,占比喻造词总量的75.09%,占据比喻造词的大部分,其中前喻式有121例,占比喻造词总量的44.98%,后喻式有81例,占比喻造词总量的30.11%。
3. 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特点
《周易·系辞下》中记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中国人自古以来习惯利用身边的事物来造字和造词。“中国人喜欢形象思维的思维特点反映在语言上便是汉语中有大量的比喻词语存在。” [5] 比喻词语在汉语方言中也同样有所体现。在广安方言比喻词语的名词占绝对优势,动词和形容词占比不多。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3.1. 以三字词为主
广安方言比喻造词大都是复合词,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而成,其中至少有一个语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对其他语素进行修饰限定,使得词语变得生动形象。笔者通过初步的统计,发现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词长分布类型丰富,大多为三字词。其中,二字词有75个,占了27.88%;三字词有169个,所占比率约占62.83%;四字词有17个,所占比率约占6.32%;长于四字词的字词有7个,所占比率约占2.97%。具体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音节分析见下表2。

Table 2. Syllable analysis of figurative words in Guang’an Dialect of Sichuan
表2. 四川广安方言比喻词语音节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安方言比喻造词以三字词为主,占据比喻词语的绝对优势。在构词法上,以偏正式的复合词为主,例如:“水桶腰、莦箕背、扇子骨”这些都是偏正式复合词,具有不对称的美。在表达效果上,三字词简中寓繁,经济明快,形象生动,并且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些三字格的比喻词语大多源自广安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流传,这突出反映了广安方言比喻词语符合了广安人民的表达需求,同时也符合语言的一般规律。
3.2. 喻体类型丰富
在广安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特有的生活实践经验来认识和表达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不可少的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投影现实事物,用自己所熟悉的,并能够为大众了解的原有已认识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来表达需求,从而创造出通俗易懂的词语。这些比喻造词的喻体来源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我们都知道名词性比喻造词越多,其喻体就越丰富。据笔者统计,广安方言比喻造词269个,其中名词有242个,占比喻造词的89.96%,可见广安方言比喻词语中名词占绝大部分,因此,其喻体种类也非常丰富。根据统计,广安方言比喻词语喻体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人或人体类、自然物质与现象类、事物类、器具类等,喻体类型多样。例如:
(66) 杨柳腰:指细长而腰部弯曲度大的身材,喻体为杨柳。
(67) 棉花耳朵:耳朵像棉花一样软,喻体为棉花。
广安人常拿植物用来作比喻,这些植物常常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此外,广安方言在喻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使用动物类。例如:干猴儿、旱鸭儿、黄眼狗、白眼狼、烂滚龙等等,这些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总是带有感情色彩。广安人常用的喻体还有器物类,常以系列的形式出现,而且器物类作为喻体时较为固定,如:
(68) 天棒:指流氓,无法无天,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69) 武棒棒:练武之人。
(70) 乌棒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牙齿。
(71) 棒菜:长得像棒子一样蔬菜。
(72) 棒子骨:指猪大腿骨,里面骨油多,常用来熬骨头汤。
(73) 棒棒面:又称“筷子面”,一种粗面条。
这种比喻造词在用词上更偏向于选择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例如像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来作为喻体去修饰和描写本体时,将喻体和本体两者之间的相似点联系起来,使得词语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广安方言中的比喻造词大部分都是运用具体的事物作为喻体,它们可以是某一事物的特征、人们生产生活的用具、动植物等来联系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以此来概况抽象的概念,创造词语。此外,广安方言的比喻造词的喻体还有一部分来源自人们的日常饮食,如:糯米老婆婆、糍粑心肠等等。由此可见,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喻体类型丰富,形式多样,使得广安方言生动活泼。
3.3. 具有鲜明的色彩义
“比喻造词最大的点就在于其构造的词往往具有鲜明的色彩义,表达事物形象生动,尤其是形象色彩使人易于理解和记忆。” [6] 广安方言比喻造词同样也具有丰富的形象色彩义。人们使用语言描述事物的时候,通常会将自己所感受到的,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形象融入其中,使人们在表达交际的时候能够见其词而晓其义,可感性较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例如:
(74) “糍粑心肠”这个比喻词语选取了“糍粑”这一事物“软糯”的形象特征来形容“心肠”软。这是联系味觉来理解造词的。
(75) “血橙:果肉如血一样红的,香甜多汁,”人们依靠视觉感知,橙子的颜色像血一样,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在理解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广安人民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和认知方式。从广安方言的比喻造词中可看出人们的思维具有以具象表达抽象这一特点,如词语:
(76) “滚开水”,用“滚”这一具体动作来表示水在沸腾的时候那个状态,将开水滚滚沸腾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色彩义还包括感情义,其中的中的褒贬义非常明显,可以看出广安人对于事物的喜恶,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例如:
(77) “狗脚叉叉:比喻写得不好的字。”狗这一动物在广安方言比喻造词中经常出现,如:黄眼狗、赖皮狗、落巴狗等等,一般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
4. 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文化内涵
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独特的魅力源自于其拥有特色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凝聚在语言修辞当中,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自然而然也被打上了特色的文化烙印,从广安方言中的比喻造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广安地域文化,其中突出的有民俗文化和特色饮食文化。
4.1. 民俗文化
广安人民“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 [7] ,在历代移民中,广安作为入川的东大门,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碰撞出交流的火花,更多地表现出特有的兼容气度。广安人善于利用语言来将发达的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和飘逸、深邃的思想内涵在比喻造词上体现出来,这些比喻词语与广安民俗文化相结合。例如:
(78) 龙灯,这一前喻式的比喻词语,“龙”为喻体,“灯”是本体。人们根据舞灯的形状似龙在飞舞,因此取名为“龙灯”。广安龙灯分彩龙、火龙、草龙等。彩龙用竹篾、红布制作和装饰而成,小巧玲珑;火龙形态与彩龙无异,但形体为彩龙五六倍,如与喷火结合,朵朵金华在火龙四周飞溅;犹如一条金龙在浪花中嬉戏,叫人久看不厌;草龙用稻草扎制,长有数百米,重达几千斤,舞者百十人,煞是壮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风俗。
(79) 玩龙:指人们排成长队,双手搭在前面的人肩上,跟随队伍一起舞动,队伍像一条龙一样。这种风俗活动一般在广安邻水县流行。从广安方言比喻词语中,就能看到广安特有的民俗文化。
4.2. 饮食文化
广安作为古巴国、蜀国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域,其饮食文化独具风味,既传承巴国美食之典范,又汇集蜀国美食之精华,在川渝两地享誉一方。从广安方言的比喻造词中就能发现广安地区的饮食文化。例如:
(80) 棒棒面,又称“筷子面”,一种粗面条。其形状比普通面条粗得多,广安人民为了能突出这一点,便用“棒棒面”来比喻。还有
(81) 龙须面:指一种细的面条,像龙须一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饮食,也是运用了比喻造词,如:
(82) 凉虾:是四川的一种特色美食,其做法是将糯米泡胀打成浆,在锅内煮成糊状,再用漏器过滤成虾状于凉水中凝固,后拌以糖水即可食用。
(83) 牛皮豆腐干:一种广安特产的豆制品,因维软如牛皮而得名。如广安市岳池县顾县镇的牛皮豆腐干。
(84) 叶儿粑:农家小吃,用糯米包甜馅心或鲜肉馅心,外裹鲜叶子,置旺火蒸。后呈叶子的形状。
从以上广安方言比喻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安人民在饮食上的造词依旧可以让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生动,从中窥见广安的饮食文化特色。
5. 结语
笔者根据宋勇先生的《广安方言与民俗词典》这一书中收录的方言词语为主要语料,通过查找、筛选,梳理出广安方言比喻造词,再根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来对广安方言比喻词语对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语言现象,通过分析得出广安方言比喻造词分为暗喻式和借喻式两类,并对广安方言比喻造词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广安方言比喻造词以三字词为主,喻体类型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色彩义等特点。同时从广安方言比喻造词中窥见到广安地方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广安人民的民俗生活与饮食习惯。
基金项目
项目基金:云南师范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广安方言造词隐喻认知研究(项目编号:YJSJJ23-B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