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宋朝《东京梦华录》中最早出现了有关于社火的记录:“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学界普遍认为“社火”这一祭祀性庆典仪式转化自古老人们对于土地及火的崇拜,人们向上天祈愿,希望得到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生活。而社火脸谱则是脱胎于戏曲脸谱而来的、在进行社火表演时绘制的人物角色脸谱。
传统文化向来都是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同时文化特征也被认为是应当嵌入服装产品的重要要素。社火脸谱元素作为具有民间表演艺术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应用于同样具有表演色彩的戏剧风格服装设计中,其图形艺术带来的视觉效果既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满足消费者对于服装个性化的需求,又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以趣味性的方式进行输出、融入日常生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展现出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文化遗产再造生机。
2. 社火脸谱概述
2.1. 社火民俗与社火脸谱

Figure 1. Folk Shehuo performance during Spring Festival in Shaanxi Province
图1. 新春佳节时陕西民间社火演出①
社,即土地神,中国是以农耕文明著称的国家,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火,即火祖,火带领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带来了熟食与光明。土地与火,阴阳相合。在这种对土地与火的崇拜中,产生了祭祀两者的中国特有风俗——社火。“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1”随着社会的进步,祭祀社火的仪式随之发展,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大型表演娱乐活动,作为一种地域性民俗文化,在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活跃,是我国地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图1)。
社火脸谱,顾名思义,是进行社火表演时需要绘制在脸上的、与表演人物角色与性格特点相对应的脸谱,作为民间祭祀表演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社火文化最为强烈的符号标识。社火脸谱兼具实用性和经济性,且艺术和文化色彩浓厚,它具有脸谱所代表的独特象征意义,也展现出地区的典型地域特色。相较其他传统戏曲脸谱,社火脸谱的工艺性和装饰性更强,其中的图案内容囊括中国民间艺术的大智慧,内在价值比本身具备的符号特质重要得多。
2.2. 社火脸谱的艺术特点
社火脸谱不管是在造型上还是设色上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线条大气、简洁;设色古朴、浓烈;纹饰鲜明、古拙 [1] 。不同人物形象需要展现出不同的面部特征,这就需要画师们参照脸谱谱式在表演者脸上进行不同纹样图形的勾勒绘画(如图2)。各个地方古朴、神秘的民俗色彩和热烈、自由的民族个性就这样孕育在社火脸谱之中。

Figure 2. The painter was drawing Shehuo mask on performer’s face
图2. 画师正在进行社火脸谱的绘制②
2.2.1. 造型奇特 大胆夸张
不同角色的脸谱各自拥有不同的装饰和绘画模板。人们为了方便记忆,按一定规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脸谱绘画的“谱式”,根据不同的角色身份和性格分成若干种大的类型,比如:对称型、立体型、旋型、破型等。在社火脸谱中,最常见的谱式是对称型和旋型。对称型是一种以五官中线为基准、左右的形与色都对称分布的谱式;旋型则摒弃五官中线,向左或向右人为而成一条斜线,型如其名旋转倾斜,面部绘制纹饰互不对称,较之对称型更具有运动感。
但社火脸谱的谱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必要时人们会进行一些创新来表达个人对于角色的理解。古人赋予脸部结构“天庭”、“地阁”、“四方”、“五位”等天地大象,构建出万物富集的观念空间。将一出戏和多篇故事呈现于一张脸上,丰富复杂,变化莫测。这就不再只是对一张脸的装扮,而是人对万物的抽象陈述,也是民间时间和空间观念的体现 [2] 。
2.2.2. 装饰纹样 种类繁多
社火脸谱的内容、纹样、色彩等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定寓意,具有比较明显的符号化特征。脸谱画师在遵循人体头部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面部部位添加不同的文字、纹样,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常见的纹样有压胜钱纹、水纹、如意纹等,多种纹样相互搭配,造就了千变万化的社火脸谱。
脸谱中鼻子部位的纹饰有固定的纹样,如云纹、七星纹、梅花纹、火苗纹、金钱纹等,它们起到连接辅助作用,丰满脸谱形象;脸颊的纹饰绘制一般没有统一的规律,有不做刻画的,也有对称绘制水藻、云形等图案的;而部分额部纹饰的添加可以使人对角色的身份地位一目了然,增强脸谱趣味性和变化感。
2.2.3. 色彩浓烈 古朴厚重
色彩往往被人们赋予特定的情感和意义,用来传达形式之外的指向性特征 [3] 。在社火脸谱中,色彩成分占比最多的颜色,被称为脸谱主色。社火脸谱的色彩受到中国传统五色观念影响,在早期只有红、黄、青、黑、白五种色彩交替使用,后来发展出粉红、绿、蓝、金、银等其他颜色。“红为忠诚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4] ”社火脸谱通过主色搭配图案纹样的方式帮助民众在观看表演时轻易辨析角色的忠奸、善恶、美丑,这种形成的共同审美趣味、内涵认知是一种显在的文化密码 [1] 。
2.2.4. 角色象征性
社火脸谱通过多种脸谱形象、华丽的服饰和道具等手段象征性地表现角色身份:传说包拯日断阳世间案情,夜断阴地狱怨苦,故而他额间纹饰左“日”右“月”;而农耕生活中的农民对于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期盼最为殷切,因此护世四大天王额上分别刻画风调雨顺字样。
3. 戏剧风格时装概述
3.1. 戏剧服装与戏剧风格时装
戏剧是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基于剧本和演员的扮演在舞台上彰显故事情节和人物特色。戏剧表演对于演员在表演时所穿的服装有所要求。不同于生活服装,戏剧服装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下的服装,设计表达需要根据剧本需要展现出主题创造性。这种主题创造性使得戏剧服装设计造型颠覆、材质反常规、夸张特殊而无需考虑市场销量和实用性,具备自由的设计思维。
在时尚圈百年间的更迭中,戏装(costume)与时装(fashion)的关系密不可分。戏剧风格时装指将戏剧元素和日常服装相结合的时装,夸张风格、戏剧气派。往往伴随宽腰带、垫肩等设计感元素及创新性肌理等一起出现,兼具华丽、奢华等特征。戏剧风格服装的设计其实与一般服装的设计方法相去不远,只是更偏重于通过夸张和渲染的表现手法来彰显服装个性。戏剧风格服装是人类对戏剧风格审美的客体结果,它具有特定的艺术性,利用夸张的造型、统一的色彩、特定的元素,来塑造整体风格 [5] 。
3.2. 戏剧风格时装的艺术特点
戏剧风格时装中的一切元素强调设计感、强调夸张而拒绝平庸,追求某种“刻意”,或者说是造作,超长或超短、超大或超小。总之,要有较强的存在感或刻意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2.1. 色彩与图案
色彩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身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反映。在服装色彩上,戏剧风格服装经常选用大撞色、鲜艳色加基础色搭配、高纯度色彩,给人以矛盾、对立、醒目、刺激、活力感。色彩冲突是一种强烈、响亮、突出视觉效果的色彩对比 [6] 。色彩冲突的对立、矛盾和鲜活的特点,与戏剧特性相吻合,使得服装从审美功能上升为一种人们对戏剧哲理、人生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色彩对立冲突的视觉效果下,大几何、印花、条纹、格子、抽象艺术等不规则图案的运用能够将这种对比加以突出、夸大和强调,使色彩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生动和典型,增强表现效果(如图3)。

Figure 3. Color comparison in dramatic style fashion
图3. 戏剧风格服装中的色彩对比③
3.2.2. 面料与肌理
不同的面料对于服装本身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一件服装的表现力主要在于面料的选择,服装色彩的展现也和面料息息相关。面料自然肌理的原料质感、线型与组织结构的合理运用固然可以展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但在服装设计的实践与运用中,设计师们常常会将普通的面料再设计创造、以期呈现出其他新奇别致的肌理效果。“通过撕、剪、抽、磨等方式对原有面料结构做减法;通过绣、黏、钉、压等方法对原有面料表面做加法;通过拼贴、染绘、烫印、编织、镂空、雕刻等技艺增加面料的纹理感、绘画感、光泽感、立体感。 [7] ”创新肌理可以赋予平面面料以立体感,静态面料以流动感,传统面料以现代感,轻薄面料以厚重感,陈旧面料以新鲜感,搭配对比冲突的色彩效果,将戏剧感拉满。
3.3. 戏剧风格时装发展
人们对服饰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审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服装之于人体而言,不再只承载实用性,而成为个性、艺术美感、文化内涵的共同载体。最初只是出现在戏剧中的戏剧风格服装逐渐跳出,在品牌设计师手中展现出某种特定的夸张元素,这些秀场鼓舞着整个时装界,无数的人因为这样的戏剧性爱上时装,也因为这样天马行空的创意而思考时装。品牌服装与设计师对戏剧风格的热衷与挖掘,使戏剧风格服装获得了发展、成为流行(如图4、图5)。

Figure 4. Dior 2007s/s‘Madama Butterfly’ collection
图4. Dior 2007春夏“蝴蝶夫人”系列④

Figure 5. Alexander McQueen 2014 fall women’s ready-to-wear collection
图5. Alexander McQueen 2014秋女装成衣系列⑤
4. 社火脸谱与戏剧感服装结合的可能性
近十几年来,社火脸谱凭借其独特视觉美学和文化价值内核频频亮相于国际舞台,随着国外展会上的多次展览,在全世界造成轰动效应。社火文化作品不但收藏于全球各大博物馆,在民间也有许多人进行私人收藏、悬挂装饰。我国西北地区的许多特色景点也积极利用社火文化元素以“增色”景区民俗文化价值。
服饰设计应该坚持文化元素的融入,民俗文化、信仰、知识等高层面内涵的充分融入有助于设计要素价值内核的提升。社火脸谱和脱胎于戏剧服装的戏剧风格时装两者都属于综合性艺术,之间具有丰富的相似性和共通性,比如色彩、象征性、标识、夸张造型等,甚至脸谱的谱式类比到服装上也可表现为对称均衡、对比、夸张等形式美法则。新时代、新款式、新纹样、新色彩绝不会是历史的重复,设计师要用现代的眼光和艺术想象及美学知识进行取舍、提炼、夸张、综合。
5. 脸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分析
5.1. 布局方式
5.1.1. 局部式布局
局部式布局是截取脸谱中部分纹样、或将整个社火脸谱进行大小错落处理的排列组合,针对服装某一局部进行细节点缀,具有层次变化。这种布局方式在款式和设计的手法上体现出舒适灵活性,打破沉闷感,使得元素融合更为轻松自然,多运用于服装的细节之处,如袖口、领子、门襟,或是配饰腰带等位置,强调“点”。
5.1.2. 整体式布局
整体式布局指将元素图案以满印的形式表现在服装上,强调“面”。这种处理方式有时会稍显直楞生硬,为了美观程度需要对图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二次处理。在2017年丝绸之路国际时装周“丹月文化艺术丝绸”丝巾主题秀中,设计师别出心裁地将马勺脸谱元素以面的形式直接应用到图案设计中,以服装秀的方式呈现出来,完成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创新融合,保留了马勺脸谱的完整性,也占据了视觉的中心点(如图6)。

Figure 6. The application of facial mask pattern in Danyue Silk
图6. 脸谱图案在“丹月丝绸”中的应用⑥
5.2. 工艺表现
5.2.1. 印花
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印花技术在服装设计上广泛应用。常见的印花工艺有反光印花、植绒印花、数码印花等。在这其中,数码印花效率高、成本低、低碳环保,印刷效果色彩艳丽、清晰度高,由此成为服装行业最受欢迎的印花工艺之一,它能够小批量定制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数码印花工艺目前按印刷方式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使用电脑和数码喷绘机的直喷印花,喷出来的墨水直接到达面料纤维上,便于保持手感;二是以熨斗熨烫为操作要点热转移印花。
5.2.2. 拼布
拼布是一种将规则布片按设计者意图进行连接缝合的技艺,是一种将美观和环保完美结合形成一体的工艺美学。我国传统拼布的历史悠久,最早源自朴素的惜物思想与长辈对小辈的祈福之情。拼布对布块的裁剪与拼接的精确性有较高的要求,先将布割截成片,而后缝缀。
现代艺术拼布相比与过去观赏性更大于实用性,追求图案与色彩的艺术效果,使用全新的大块布料裁剪成小块,图案以几何纹样为主,大面积连续重复,各个单位之间平行并列,富于规律性。
5.2.3. 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因其丰富的针法、材质、色彩之美和固有的文化属性,刺绣一直是现代设计师最喜爱的设计灵感来源之一。刺绣的针法多样,有平绣、错针绣、网绣、满地绣、平金、影金、刮绒、挑花等。服装面料中常用的刺绣工艺有彩绣、贴布绣、串珠绣、雕绣、缎带绣等。
刺绣是服装面料再造设计中最传统、用法最为灵活的一种设计手法,对于面料肌理再设计和服装表现力有着很大的增益;刺绣的选材灵活多样,限制较小,便于将不同材质的丝线纤维或蕾丝等辅料结合起来;同时,刺绣复杂多变的针法可以增加服装的细节美。
6. 社火脸谱元素在戏剧感时装中的设计实践
通过前文对社火脸谱、戏剧风格时装的概念及其艺术特征分析,以及对于脸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的探讨,笔者以此为依据,结合设计灵感与当下服装流行趋势,完成了本次设计实践。
本次设计实践作品的主题为《社·火》,致力于将社火脸谱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图案年轻化设计,并将其运用于戏剧风格女装设计中,如图7所示。在色彩上,选用颜色对比较高的色彩,以高饱和营造戏剧冲突效果,辅以低饱和灰度色彩,使系列服装具有色彩对比性、深浅层次递进性。在纹样上,通过对社火脸谱元素的临摹提取,将局部式分布和整体式分布结合,运用数码定位印花将图案呈现在服装上下装和细节配饰中,提升服装的美感。在廓形上,搭配剪裁中等、有直有曲、且量感较大的轮廓,通过局部配件的点缀来增加服装的层次感,从而营造出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最后,在面料的选择上,主要运用尼龙以及混纺面料进行创作,这类面料手感硬挺,结实耐磨,有助于塑造挺括的服装廓形,同时小范围地加入面料肌理再造,使得服装更具层次和戏剧感。
7. 结语
对于现代服装设计而言,作为具有民间表演艺术特色的表现形式——社火脸谱的巧妙融入能够为现代时装设计提供有益的养分,利用图形艺术带来的视觉效果满足消费者对于服装个性化的需求,突出服装设计文化内核,实现传统设计方案与现代时装的设计思路的巧妙结合。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服装设计中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设计师用于传递思想和设计理念的媒介之一。利用社火脸谱中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民俗文化内涵,对应现代戏剧风格服装进行创新设计,有助于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和消费者的共鸣,赋予服装别样的生命力,从而推动整个时尚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注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sohu.com/a/637390239_120885880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sohu.com/a/637390239_120885880
③图3来源:网页引用,https://zhuanlan.zhihu.com/p/101526247
④图4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sohu.com/a/493558710_121119312
⑤图5来源:网页引用,https://madamefigaro.jp/fashion/collection/2014aw/paris/alexandermcqueen/
⑥图6来源:网页引用,https://mp.weixin.qq.com/s/AlfnvOSf3VqEjHXIqYgKUQ
⑦图7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NOTES
1[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