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10年12月2日,卡塔尔从五个申办国中脱颖而出,获得2022年世界杯举办权。这是历史上首次在卡塔尔和中东国家境内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也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首次由从未进过世界杯决赛圈的国家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外界对于卡塔尔能否办好此次赛事一直存有争议。由于新规的实施和各路黑马的涌现,本届杯赛中出现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和比赛结果,阿根廷对阵法国的比赛,更是被称为“世界杯史上最精彩的决赛”。据FIFA官网统计,2022年世界杯共吸引了全球50亿人参与其中,决赛观看人数达到了15亿1,由此可见,卡塔尔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世界杯足球赛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吸引人的,不光是华丽的个人技巧、激烈的身体对抗,更体现为此消彼长的攻防转换、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逆风翻盘的励志故事以及形态各异的人文景观。发生在世界杯中大大小小的故事被各国媒体记录、渲染、报道,成为人们了解和参与世界杯最主要的方式。
我国媒体对体育新闻进行报道已有7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宣传模式到专业模式再到娱乐模式最后到人文模式的变迁,并逐渐形成了四种模式相结合的叙事风格。 [1] 世界杯赛周期是我国人民关注足球这项运动最集中的时期,故人们对足球的认知会极大程度地受到此周期内媒体报道的影响。因此,笔者欲将其具有代表性的《人民日报》相关报道进行收录,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理论知识对其叙事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把握我国媒体报道足球赛事的脉络,发现我国媒体在报道体育赛事中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体育叙事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2. 理论背景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其中,“批评”一词具有中性意义,是指话语分析中一种“理性、公平的解释”。1989年,随着费尔克劳夫(Fairclough)的《语言和权力》(Language and Power)一书出版,CDA走向成熟。 [2]
费尔克劳夫认为,CDA是用来分析社会过程和社会问题的;其研究重点并不是语言运用和语言学本身,而是社会语言特征和文化结构。他指出语篇是一种社会空间,其中包括对世界的认知与表述和社会交往互动两个基本社会过程,因此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不得不考虑话语实践过程本身及其发生的社会语境。 [3] 由此他提出话语三维模式(见图1):

Figure 1.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discourse
图1. 费尔克劳夫话语三维模式
语篇(TEXT)是话语实践(Discursive Practice)的产物,这个过程包括语篇的产生(Production)、传播(Distribution)和接受(Consumption),所有的这些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之上,费尔克劳夫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三个步骤:描写(Describe)语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特征;阐释(Interpret)语篇产生、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解释(Explain)语篇形成的社会语境,分析语篇如何建构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 [4] 然而,CDA的发展过程并非一番风顺,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CDA提出了质疑和反对。 [5] 其中,福勒(Fowler)认为CDA文本数量太小,在解释话语的过程中难以保证客观性和系统性,因此,学者们将语料库语言学运用到批评话语分析中,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合,加强了CDA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6]
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辛斌教授发表了《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 [7] 一文,引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自此,CDA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方法。2010年,钱毓芳 [8] 提出将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结合,从而弥补了研究中主观臆断的缺陷,为人们提供了自下而上的话语研究方法。单胜江 [9] 通过实例证明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报道背后所隐含的观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近十年来,我国涌现了大量结合语料库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的实例研究,包括国内外知名报刊杂志的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对比。此类研究中选取的语料大多为英文语料,涉及国内期刊则会选取海外版或英译版,究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其一,语料库工具的制约,目前学术界的语料库工具主要用于检索英文语料,处理中文的功能尚不成熟。其二,研究目的主导着语料的选择,国内学者进行此类研究主要是为了撕开西方国家自诩“公正”、“客观”的虚伪面纱,揭示其报道后真正的意识形态,以维护我国国家形象。 [10] [11] [12] 但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语言转换也会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所以,此类研究对于提升国民的认知水平还有待商榷。因此,笔者从体育报道出发,结合语料库语言学和批评语言学理论,选取《人民日报》中文语料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3. 研究设计
3.1. 语料来源
本研究以《人民日报》2022卡塔尔世界杯相关报道为目标语料,登录人民网官方网站,以“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为检索词;以开幕式前一周至决赛后一周为限,将检索时间圈定在2022年11月14日到2022年12月25日。经过筛选,共得到317篇报道;而后将报道逐个录入,以“.txt”形式保存;运用EmEditor工具进行文本降噪、CorpusWordParser进行文本编码,最终建立了小型自建语料库(集合) RWCC,共有形符(Word Tokens)数164,420个。
3.2. 语料库工具
AntConc3.4.4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Laurence Anthony博士开发的一款单语语料库检索工具,它具备索引(Concordance)、索引定位(Concordance Plot)、文件查看(File View)、词丛(Clusters)、N元模式(N-Grams)、搭配(Collocates)、词单(Word List)、关键词单(Keyword List)等功能,为文学作品、政治话语、新闻语篇等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3.3.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运用语料库辅助的文本分析法,参考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从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和社会实践分析三个角度对报道的数量和质量、内容、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助语料分析工具Antconc3.4.4的检索、搭配、关键词表功能进一步探究中国媒体报道体育事件的语言特征和叙事风格。
4. 《人民日报》的批评性分析
4.1. 新闻报道主题的批评性分析
笔者通过文本阅读和借助Antconc3.4.4部分功能,将所收集到的317篇报道进行统计,从中发现了《人民日报》报道体育事件的关注点和叙事风格。

Table 1. Analysis of themes reported by People’s Daily
表1. 《人民日报》报道主题分析
由表1可见,赛果播报和杯赛讨论是《人民日报》的报道重点,例如:
《11.25全天综合:日本逆转德国,西班牙7球狂胜》
《11.29小组赛出线形势:巴西、葡萄牙提前出线“死亡之组”悬念丛生》然而,此类报道在题材选择上却是消息远多于通讯和特写,其主要形式是通过记录比赛进程中的重要转折(时间)点来叙事。例如:
“……第64分钟……梅西在禁区外接到迪玛利亚传球,稍作调整后左脚打出“贴地斩”,皮球蹿入死角,阿根廷队1:0领先……第87分钟,替补上场的恩佐·费尔南德斯再入一球,阿根廷队锁定胜局。”
“本轮结束后,波兰队积4分,阿根廷队和沙特队同积3分,墨西哥队积1分。最后一轮小组赛……阿根廷队只要取胜就将锁定小组出线名额。”
消息类报道相较于通讯和特写虽更具时效性,但往往缺乏深度和质感。读者虽然可以最直观地获得比赛结果,但却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印象、引发思考。大量重复的报道并不是偶然产生的结果,人们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信息产生了某种需要,而这种需要通过自然化的过程变成了非意识形态的常识。读者陷于其中而不自觉,并逐渐开始传播、强化这一过程,最终导致这一现象成为常态。
除此之外,《人民日报》还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卡塔尔世界杯中的中国元素。将有关中国的报道单独赋码,运用正则表达式中的限定符检索其常用名词和形容词得到表2。

Table 2. list of commonly used nouns and adjectives in China-related reports
表2. 中国相关报道常用名词、形容词表
可以看出,有关中国的报道处处体现了我国政治上的话语模式。“基础建设”、“新能源技术”以及“企业投入”等成为了报道的重点;“全面深入”、“扎实推进”、“多快好全”成为了世界杯中的中国形象。在中卡建交35周年之际,我国与卡塔尔以世界杯为契机,推动中卡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中国官媒也抓住这次机会,向世界宣扬大国担当。
4.2. 新闻报道引语的批评性分析
新闻报道有一条基本准则就是记录人们说了什么话以及他们是怎么说这些话的。《人民日报》也大量引用了教练员、运动员和评论员的话来增强报道的客观性。
例如:
《12.07摩洛哥队主帅:我们拥有世界上顶级的门将》
此篇报道借用赛后新闻发布会中摩洛哥主帅的发言作为标题,表达了中心思想:门将在整场比赛中发挥神勇,摩洛哥点球淘汰了世界强队西班牙。这种叙事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报道的客观性,但也应注意引语的准确性。不恰当的引语和不清晰的表达在一些报道中也起到了负面作用。例如:
《11.29韩国助理教练科斯塔:比赛结果对我们不公平》
“‘我们完全配得上比赛胜利,我们对球队的表现感到自豪。我们在前25分钟完全控制了比赛,下半场也创造了很多得分机会。(失利的)结果完全不公平,即使是平局对我们也不公平。’科斯塔说”。
韩国在小组赛第二轮对阵加纳,比赛跌宕起伏,但最终,胜利的天平还是向加纳队倾斜。韩国助理教练指出韩国队大部分时间占据了场上的优势,因此难以接受被绝杀的事实,认为这种结果对于他们的表现来说是不公平的,明显与标题产生了歧义。借用引语本意为更加客观,却往往突出了事件的“重点”,最终有意无意地影响了读者对事件的看法。
4.3. 新闻价值的批评性分析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让人拥有了社会属性。新闻是通过语言来表述世界的,其内容自然难以避免存在个人或社会的价值观。高尔登(Galtung)和鲁杰(Ruge)曾提出了一套评价新闻价值的标准被人们广泛接受(见图2),这12条标准更加适用于分析独立的新闻事件,但是对于分析连续的、周期的事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Figure 2. Galtung & Ruge’s news value evaluation criteria
图2. Galtung & Ruge的新闻价值评估标准
借用Antconc的Keyword List功能检索出了RWCC的主题词(见表3),可以发现报道体现了某些价值准则:第一,文化相似性标准。关键词单(TOP40)中一共出现了11个国家名,按照关键性排列依次为阿根廷(冠军)、摩洛哥(第四名)、法国(亚军)、克罗地亚(第三名)、韩国(16强)、葡萄牙(8强)、日本(16强)、西班牙(16强)、德国(小组出局)、英格兰(8强)、荷兰(8强)。文化相似性体现在地理位置与我国临近的日本和韩国中,亚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打破了最好成绩,而韩国和日本作为中国队的主要对手也被国内媒体广泛报道。第二,不可预知标准。此条标准分为正不可预知和负不可预知,众所周知,本届世界杯经常爆出“冷门”,对于“爆冷”事件进行报道也是中国对足球比赛的一个重要理解。摩洛哥、日本属于正不可预知,两队关于“黑马”的头衔也争得不分上下。四分之一决赛后,这一头衔就毫无争议地授予了摩洛哥,就如《人民日报》所说:“最强黑马,成色十足”。然而,除此两条标准以外,报道几乎没有体现出其他价值标准。这种单薄的叙事风格和“聚光灯”式的报道偏向造就了足球的信息茧房,人们无法全面了解到这届赛事,更无法真正认识到足球这项运动。这种报道影响到了包括媒体行业在内的各类人士,相互传播、繁衍,并逐渐成为公知,最终形成了中国足球的意识形态,压制着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

Table 3. Statistics of keywords in “People’s Daily” Qatar World Cup report
表3. 《人民日报》卡塔尔世界杯报道主题词统计
5. 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其一,丰富体育报道的内容,提升体育报道的价值。体育报道并不仅仅是对比赛结果的反映,更应当传达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世界杯、奥运会等赛事是世界性的体育盛会,媒体进行报道时应扩宽广度,挖掘深度,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与此同时,也应兼顾报道的议程设置开发。议程设置理论是1972年被提出的,它指的是新闻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如何看待一些事,但可以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这一理论发展到当今已经到了网络议程设置阶段,指的是新闻报道通过一些技术的帮助可以构建人们的思维网络,通过一系列地报道使人们形成对事件一致的看法,最后形成媒体预期的价值评价。这就要求国内相关媒体应当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科学合理的选取报道内容和材料,做到新闻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织融合,根据国家发展情况推进议程设置建设。其二,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专业性。客观性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媒体工作者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培养良好的品性,不可为了流量而遮天换日、歪曲事实。第二,虽然任何新闻报道都无法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但是媒体工作者还需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认识到自己身处的信息茧房,报道中不可出现主观性的表述和思想,做到尽可能地客观公正。专业性体现在媒体工作者应当注意新闻报道中技巧的运用,切不可“依葫芦画瓢”,弄巧成拙。例如报道中如果用到引语,就要区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用法和转换,如果想体现直接引语的权威性却运用了间接引语的转换方法,就会产生专业性的偏差。
NOTES
1参考网址:https://www.fif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