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1.1. 山东传统村落的分类及特征
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传统村落的形成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且文化底蕴深厚 [1] 。山东传统村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发展与山东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密不可分。在古代,山东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地,各种文化因素在这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山东传统村落文化。
山东传统村落能够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房屋因势而建,就地取材,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根据总体特点来看可分为三大类,鲁中地区、鲁西北地区、鲁东南地区。鲁中地区大多处于山地,房屋建造多选择石材,整体村落风貌多依山而居。鲁西北地区位于平原地带,利用其丰富的黄土资源,加以麦秸,形成保温耐热的房屋特色。鲁东南地区以沿海地区的特色最为突出,沿海地区资源丰富,海草房是沿海地区的特色民居,同时也是山东省代表性的特色民居。鲁东南地区还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有些地方出现了中西融合的村落特征。
1.2. 鲁中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特色
鲁中地区包括济南、淄博、泰安等城市,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6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鲁中地区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有57个(图1),其中济南24个、淄博28个、泰安5个,由此可见鲁中地区的传统村落数量众多,资源丰富。
由于鲁中地区山脉连绵起伏,同时气温低降水较多,当地村民依托于丰富的山林资源,更大限度的就地取材,以石材作为房屋的主要材料。石头房是由天然石材建造,具有坚固耐用等特点,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和时间的考验,同时石头房可以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独具特色。并且鲁中地区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中心,其文化底蕴浓厚,值得挖掘其内涵发展传承。民居的院落布局也深受其文化的影响,是以合院式布局为主,院落结构强调对称,尊卑分明。

Figure 1. Lis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entral Shandong
图1. 鲁中地区传统村落名单①
2. 山西街村的文化价值与现状
2.1. 山西街村文化特色与价值
山西街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文化也起源于此,也是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山西街村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
山西街村的院落结构为北方典型的合院式建筑,大多是四合院、三合院的形式,房屋大体为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建筑空间规整,院落风格古朴,极具地方特色,其院落形式显示出了齐鲁文化中的礼制秩序。建筑材料选用当地的石材,用生土和石灰涂抹,因此土、木、石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房梁采用抬梁式结构,屋顶多为硬山顶。
山西街村内以明清时建筑群传统街巷为骨架,以明清时期传统民居为主体,成为明清时期人文景观的缩影。山西街村建筑群保存有明初建筑的环镇城墙,蜿蜒巍峨雄伟壮观,村南保留有一段城墙和一个城门。保存有沿河胡同、潘家胡同、山西街、太平街、车马古道等珍贵历史文化遗迹。此外以山西会馆、火神庙等特色建筑穿插其中,充分展现出此村落的文化底蕴。
村落中的明石桥是明隆庆年间修建的“江北第一古石桥”,是整个大汶河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桥。桥面由大长石条铺成,条石用扁铁连接固定,非常牢固。在历史长河中曾一度起到了连接南来北往商贾交通枢纽的作用,带动着山西街村往日的繁荣。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枢纽作用逐渐消失,但现在依旧是连接南北的重要桥梁。山西会馆始建于康熙年间,坐落于明石桥桥头的北端,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山西会馆整体坐西朝东,分南北两院,北为关帝庙,是山西会馆的主体建筑,气势磅礴。关帝大殿东西两侧建有两座配殿,东为财神殿,西为火神殿,使用青瓦覆盖。南为戏楼院,多为唱戏娱乐之地。山西会馆殿角脊上的祥兽,精雕细镂的砖雕显示出整个建筑的雄伟华丽。山西街村不仅完好保留了传统历史格局和原有建筑风貌,古建筑群集中,古街道的历史印记浓厚,山西街村很好地见证了数百年前的商业繁荣和村居特色 [2] 。村里的道路多为石板铺就,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保留了古老式建筑风格,几百年的老建筑随处可见。古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形式朴实稳重,部分建筑细部有精美的砖雕,透出华丽之感。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放河灯是村内特有的民俗文化项目和重要民俗节庆活动,也是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灯造型不同,颜色各异,都寄托着村民们无限的思念和祝福。大汶口镇作为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陶器的制作地位也同样重要,展示古陶器的制作,重现大汶口文化的风采也尤为重要。这里的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由鲁绣衍生而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织绣工艺品的典型代表,在国际上素有“抽纱瑰宝”的称号。
2.2. 山西街村的现状与困境
山西街村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村落逐渐变得荒废,数量大大减少,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也遭到破坏。村落改造强调改旧换新、拆旧建新,因此传统的村落正在逐渐消失,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毁坏。大多年轻人选择在城镇居住或外出打工,导致村落原有生活氛围发生改变,大多数老人、儿童和妇女留守在古村内,导致许多传统手艺失传,节日庆典也不再如以前那样盛大 [3] 。许多村民不再愿意从事农耕,土地荒芜,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城乡差距带来的文化流失给村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村落中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历史、科学和经济价值。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传统村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当地政府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常常盲目行事,导致各传统村落之间缺乏差异性,缺乏独特的地方特色。人才流失,村庄空心化。
3. 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山东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基于山西街村自身的资源,从文化、经济、生态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出适合山西街村以及山东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3.1. 保护原则
3.1.1. 持续性原则
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因此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发展时,应根据村落自身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自然景观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尊重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留原始环境,还原历史景观;在对民居等建筑修筑时,就地取材,采用当地本土的建筑材料,与当地环境相统一,不改变原有建筑形式与样式,保留传统村落的原真性,建筑与环境相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3.1.2. 整体性原则
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时,不仅要对村落历史古迹、历史风貌、村落环境等方面进行保护,更要对传统村落的风土人情进行整体性的保护。历史古迹等方面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现实产物,是对历史文化最直观的认识,而本土的风土人情则需要由内而外的去感受才能体会到的文化。是对传统村落更为深入的认识。因此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时要注重整体性原则,让传统村落在现实与精神层面都达到统一。
3.1.3. 发展性原则
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以国家政策为背景,遵守当地的保护政策,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实现其村落的长效发展。在对村落保护时要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原有资源,实现科学发展,提升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同时使传统村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3.1.4. 参与性原则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村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保护村落时加强与村民的联系,让保护村落成为村民的责任与义务,与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时,鼓励村民参与村落保护与发展,提高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村民的参与感,让保护传统村落的工作有序进行与发展。
3.2. 保护策略
3.2.1. 深度挖掘文化价值
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多重价值。从历史角度来看,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乡土社会传承发展的历史信息,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原有村落的环境以及日常生活,许多有价值的文化也逐渐被遗忘。因此需要深度挖掘传统村落本身的文化价值,挖掘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独特价值,体现出传统村落某种文化的唯一性,与其他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村落的民居建筑、装饰形式、风土人情等,对山东传统村落建筑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2.2. 结合文化创造价值
传统村落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旅游开发方面,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价值。传统村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以及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成为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利用村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特殊的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发传统村落文化文创产品,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动力,吸引各类组织参与。同时可以通过修复和保护自然环境,打造优美的景观,为游客提供宜人的旅游环境,从而使传统村落的价值进一步提升。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3.2.3. 结合技术展示文化
传统村落可以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为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为村落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推动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4] 。另外,可以采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重现传统村落往日的繁荣辉煌。这样的技术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利用在线平台和应用程序,提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和资源,提高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
3.2.4. 宣传价值体验文化
对于传统村落可以开展文化活动和展览,展示村落的传统工艺、民俗习惯等,首先让村民充分了解认识,才能积极自觉的宣传本村落,宣传传统村落的特色,让传统村落文化根植于村民内心。现在短视频流行的时代,就需要有自媒体来对传统村落进行宣传,更需要有创意的宣传,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传统村落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民俗技艺等特色文化会引起游客的浓厚兴趣,增加文化与游客之间的互动,让游客能亲自动手体验感受各种文化,才能更好得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发展。根植于传统村落的个性特色,避免同质化,还要关注当下游客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满足当下的需要,还要注重未来发展的趋势,创造新的价值,从而达到文化价值传播的要求。传统村落文旅产业的体验性塑造对于提升旅游吸引力、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风貌和乡土文化 [5] 。
4. 结论
保护和发展山东传统村落,传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传统村落应该结合自身特色,探索符合本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加传统村落的活力,实现传统村落的发展。总之,山东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涉及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传承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合作与参与,我们可以实现山东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为此后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注释
①图1来源: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