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跨境电商是贵州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是促进贵州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与途径,故当下对贵州跨境电商发展的反思是必要的和迫切的。如学者黄毅就曾深入研究贵州跨境电商对其外贸规模的影响,他提出:“贵州省跨境电商发展对本省对外贸易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1]。正如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解读《“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时所言: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中规模最大、表现最活跃、发展势头最好的新业态新动能,是新发展格局蓝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将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贵州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样面临着相同状况,即贵州跨境电商是其电子商务极其重要的一环,贵州想要发展经济则必然绕不开跨境电商。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它通过对一个经济系统内外部之竞争条件与环境态势进行分析,然后将此经济系统内部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系统性评价,最后得出一系列决策性的结论。从一个科学的分析方法出发去研究分析贵州之跨境电商发展状况是必要的,故笔者以SWOT分析方法对贵州的跨境电商进行分析,通过对贵州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贵州跨境电商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最后对贵州跨境电商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2. 我国与贵州跨境电商发展概况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州跨境电商的发展程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所以可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跨境电商如果在整体上呈现为发达状态的话,贵州跨境电商未必发达,而如果我国跨境电商整体就落后,那么在贵州,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必定以落后的姿态出场。
由图1可以看到,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出稳中向好、稳定上涨的态势,从数据上可以看到,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2018年的约30.5万亿元,经过五年的成长上升到2023年的约41.8万亿元,涨幅约为37%;而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总额则从2018年的约1.1万亿元涨到了2023年的约2.4万亿元,涨幅约为125%;2018年外贸渗透率(外贸渗透率为跨境电商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率)仅为3.46%,经过五年的发展,到2023年外贸渗透率上涨到5.7%。由各方面数据可见,我国进出口贸易与跨境电商显现出繁荣发展之景象。
由此观之,我国跨境电商呈现出一片繁荣向好之势态。而贵州的跨境电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展,天然地具有环境背景的加持。
如图2所示,2020年贵州跨境电商由2019年的13亿元增长到了27.17亿元,增长14.17亿元,涨幅109%;2021年贵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33.22亿元,较上年增长6.05亿元,约增长22%;在2022年实现了显著增长,2022年贵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105亿元,增长额为71.78亿元,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约为216%。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Figure 1. China’s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of goods trade, cross-border e-commerc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and foreign trade penetration rate
图1.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及外贸渗透率
数据来源:贵阳日报、公开资料整理。
Figure 2.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Guizhou from 2019 to 2022
图2. 2019~2022年贵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
可见,自2019年以来,贵州跨境电商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显示了贵州的经济活力与潜能。总体而言,虽然贵州跨境电商因各方面的原因如地理环境等起步较晚,但是一开始就展现了其无限的可能性,一种使贵州外贸一飞冲天的可能性。
3. 贵州跨境电商发展的SWOT分析
3.1. 贵州跨境电商发展的优势(S)
第一,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例如,从2018年贵阳市作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的试点城市开始,贵州省政府就持续制定了相应措施并予以扶持,2019年1月,贵州省政府在《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每年将从贵阳市财政局安排出5000万元,用以推动跨境电商开发与综合试验区发展,旨在着力建立跨境电商发展体系、加强重点项目培育、扶持企业搭建跨境电商平台等多措施促进贵阳跨境电商工作高效、平稳地推进。随后贵阳市政府在《贵阳市关于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政策》中提出从资金、政策、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贵阳跨境电商发展工作更加有效、顺利地开展。其他相关扶持政策不胜枚举。
第二,大数据助力跨境电商发展。正如学者陈媛媛所言:“随着大数据的不断沉淀,跨境电商的信息化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撑”[2]。贵州省作为国家重点部署的大数据发展中心,为贵州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2017年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2018年阿里云、腾讯、苹果相继在贵州设立大数据中心,到2021年,华为、腾讯等一批企业大数据中心都已落户贵阳。这些企业为贵州省带来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为贵州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更好地依托大数据匹配到各种资源,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集聚效应,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生产定制化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维度的需求,进行精准营销。
第三,综保区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截至目前,贵州共有三大综合保税区,分别是贵阳、贵安和遵义综合保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与遵义综合保税区是贵州省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开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跨境电商发展具有强力的拉动作用。同时,综保区还加快了企业集聚发展,如贵阳综保区打造了贵州首家大规模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贵阳G7保税广场。此外,各综保区还聚集了一批跨境贸易公司、创新了跨境电商业务如网红直播带货;并且积极探索了“前店后仓、极速配送”试点模式发展,推动了贵州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其中的典型如贵安综合保税区,其自建立以来,成功引入富士康、浪潮等企业落户贵阳,形成智能终端制造和大数据产业集群,为跨境电商发展汇聚了海量数据。2018年7月,贵阳市获批第三批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贵阳综合保税区抓住机会风口,积极探索开展了“保税仓 + 直播带货”新模式,推动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2019年,贵阳保税区为贵州争取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建成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实现“贵港直通车”16小时跨境直达。
第四,阿里巴巴贵州服务中心的建立。阿里巴巴贵州服务中心助力贵州产品走向全球,2016年5月,阿里巴巴跨境电商贵州服务中心落户于贵阳市观山湖电商发展中心。2019年阿里巴巴贵州服务中心联合贵阳综保区合力打造了贵州首个数字化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于同年9月正式上线,贵州的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将产品直接卖到海外。此外,通过阿里大数据的变化对比,阿里巴巴贵州服务中心也为贵州企业拟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出口计划,总结出贵州企业更适合的目标出口国家地区,如巴基斯坦、缅甸和印度,帮助贵州企业更好地选择出口市场。
3.2. 贵州跨境电商发展的劣势(W)
第一,海外仓布局建设不足。海外仓是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外市场实现本土化运营的载体,同时也是带动跨境电商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海外仓模式采用了“单未下,货先行”的运营方式,在海外市场设立海外仓,消费者下单以后,目的国海外仓就近发货,极大程度上缩减了货物运输时间。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海外仓建设数量已达2000余个,总的面积达到了1600多万平方米,业务范围遍布全球,其中有接近90%的海外仓数量布局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而贵州省截至2022年,只有中国香港、波兰、美国、缅甸、肯尼亚5个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仅占全国海外仓总数量的0.25%。与周边跨境电商较发达省份四川相比,贵州在海外仓布局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截至2022年,四川省已有30余家企业在全球布局了92个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分布于21个国家和地区,数量占全国海外仓总数量的4.6%。与东部沿海地区跨境电商先进省份浙江相比,贵州海外仓布局建设更是显得落后,截至2022年,仅浙江宁波就有50余家企业在全球布局了203个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数量占比高达全国的10.15%。
第二,物流体系不完善。贵州在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中运输模式单一,时效低。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其不沿边、不沿海的地理特征使得绝大多数货物运输形式以陆路为主,导致运输时效低下,限制了跨境电商的发展。以2022年贵州省货运量运输结构为例,如图3所示,贵州约99.5%的货物量通过陆路交通运出贵州以达成交易,只有约占0.5%的货物量通过水路以及空运的方式完成运输,可见贵州的物流体系受制于地理环境,导致运输模式单一。
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局。
Figure 3. Freight volume and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in 2022
图3. 2022年贵州省货运量运输结构图
第三,跨境电商龙头平台企业缺乏。任何一个行业,如果缺少一个有实力、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企业来带领,那么足以显示该行业的发展程度低下,尤其是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具有聚集效应和示范性的龙头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贵州已先后引入河南保税、阿里巴巴、大龙网、中国500强东浩兰生等中国著名的跨国电商平台企业,以带动贵州跨境电商行业高速发展。就目前贵州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而言,其本土的跨境电商平台并未充分挖掘自主发展能力,故而依然没有孕育出类似于阿里巴巴、天猫国际、大龙网等在国际上享有高声誉的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公司。横向比较之下,杭州有阿里巴巴、考拉海购和天猫国际;北京有京东全球购、兰亭集势;深圳有环球易购、环球资源网;香港有大龙网;南京有苏宁海外购和中国制造网;上海有小红书,1号店与洋码头;广州有唯品国际;成都有米兰网;而贵州本土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大多都还处在发展初期,规模小且市场竞争力也相对较弱,缺少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本地跨境电商平台。
第四,跨境电商人才短缺。自2018年贵阳市获批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贵州跨境电商得到高速发展,成为贵州省传统外贸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转型升级后的新增长点。在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对从事跨境电商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即相应从业人员需同时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知识和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力。由于贵州地处内陆发展滞后,对外贸易经济不发达,在跨境电商领域发展比较晚,地区人才培养也稍显滞后,使得贵州跨境电子商务行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州跨境电商的发展。
3.3. 贵州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O)
第一,国家利好政策,鼓励跨境电商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发展跨境电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发展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例如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8年国务院批准将贵阳市作为第三批新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贵州第一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落地贵阳;经过各级政府的积极争取,遵义市于2020年被设立为贵州第二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2022年1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在廊坊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22] 126号),铜仁市获批中国(铜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三大跨境电商综试区极大程度地推动了贵州省跨境电商的发展。再如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多元交易模式。2020年海关新增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和出口海外仓模式。与传统电商模式的低效相比,在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模式下,跨境电商公司可通过线上平台发布自身的商品和公司信息,并与国外公司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线上进行销售,从而完成商品输出,实现产品出口。而在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下,跨境电商公司把热销的产品提前运至海外仓进行储存,根据订单直接从当地海外仓发货,此举有效减少物流费用、提高跨境交易的整体效率。
如表1所示,近年来,国家持续制定了一连串相应措施并予以扶持,为全国的跨境电商发展创造了
Table 1. Policies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recent years
表1. 近年来各相关部门关于跨境电商之政策
发布时间 |
政策 |
内容概要 |
2021年3月 |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
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 |
2021年4月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 |
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范围,调整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 |
2021年9月 |
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 |
允许具备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部分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 |
2021年12月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
布局建设冷链海外仓;延伸跨境电商、交易结算等服务 |
2022年1月 |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整合优化县域邮件快件处理场地、客运站、货运站、电商仓储场地、供销合作社仓储物流设施等建设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 |
2022年4月 |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外部引进等方式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 |
2023年1月 |
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的公告 |
因滞销、退货原因,自出口之日起6个月内原状退运进境的商品(不含食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出口时已征收的出口关税准予退还 |
2023年9月 |
贵州省商务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跨境电商人才基地建设方案》的通知 |
加快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孵化、全力助推全省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
有利的政策环境,从而促进了跨境电商的高效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积极相应国家发展策略,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跨境电商政策。
第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在2020年突发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后,为了维护公众生命安全,各国政府先后采取居家隔离、出入境限制等措施。国内外市场线下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国内外“宅经济”盛行,网络经济爆发加速消费者由线下消费向线上转移,跨境购买成为海内外消费者更为适用的方式。据统计,2020年在公共卫生安全反复不定的情况下,我国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清单达24.5亿票,较上年度增长63.3%;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62万亿元,增长25.7%。到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92万亿元,增长18.6%。到了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更进一步,达到2.06万亿元,涨幅7.1%。可见跨境电商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重要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快速增长。如图4所示,在公共卫生事件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线下经济惨淡萎靡,而作为新业态的贵州跨境电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实现了飞速发展。作为新兴贸易业态,贵州跨境电商在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期间进出口贸易额出现了不降反升的迹象,成为稳外贸的一个重要力量。尽管这次全球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然成为过去,但在此次事件中留下的消费习惯却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下来,思维惯性使得人们在消费时仍然会将跨境电商列入选择项中。
数据来源:贵阳海关。
Figure 4.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Guizhou from 2019 to 2022
图4. 2019~2022年贵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
3.4. 贵州跨境电商发展的威胁(T)
从贵州省外部来看,全国范围内综试区试点布局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图5所示,自2015年国务院在杭州设立全国第一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后,又陆续设立了四批共104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截至2021年9月,先后共设立了五批综试区,基本涵盖了全国。随后在2022年2月,国务院批准在鄂尔多斯市、襄阳市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第六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内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达到132个。此举对于全国来说是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各地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贵州跨境电商的发展来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从贵州省内部来看,贵州省进出口规模小、外贸依存度低。贵州出口商品具有竞争力不强、对外贸易总量偏小、对外贸易依存度非常低的特点,目前而言对其跨境电商发展贡献有限。以2020年为例,202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322,215.12亿元,贵州省进出口总额546.52亿元,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非常小,仅为0.16%;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2亿元,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1.7%;贵州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7,826.56亿元,对外贸易依存度仅3.06%。远低于全国贸易依存度水平。该数据说明贵州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外向经济发育程度低。而跨境电子商务是在对外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贵州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低、对外贸易总量小极大程度制约了贵州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Figure 5.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number of comprehensive pilot zone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China
图5. 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统计图
4. 提高贵州跨境电商竞争优势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的贵州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如上述贵州发展跨境电商的劣势,导致贵州的跨境电商发展滞后于国内其他大多数省份,如学者曾璐就曾指出:“一直以来,贵州省因为不沿边、不沿海、无内河、无大型国际航空口岸地理条件,成为贵州省外贸经济发展的掣肘,近年来外贸经济均位列全国倒数三、四名”[3]。但贵州与国内其他省份在跨境电商的差距并非没有机会缩小甚至消除,以下从海外仓布局建设、智能物流体系、打造龙头平台企业和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探索发展贵州跨境电商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海外仓布局建设。贵州省可以借鉴广东省、浙江省等先进地区跨境电商的发展经验,重视发展海外仓布局建设,大力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建设。贵州省应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物流基础设施好以及电商市场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如东盟、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建设海外仓,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大数据海外仓服务平台,提高海外仓的智能化水平并与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对接,及时获取供需信息,对热销的产品进行储存,根据客户购买信息直接从顾客所在地区海外仓发货,以此减少货物送达客户的时间,提升客户购物满意度,促进跨境电商稳步发展。
第二,建立贵州智能物流体系。首先,贵州可借助其大数据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发展,选择省内发展比较成熟的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由此建立高效、标准的跨境电子商务智能物流体系,合理规划布局跨境电商物流园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的服务系统,实现“电商平台 + 产业集聚 + 电商服务商”一体化发展;其次,贵州可依托贵阳龙洞堡机场、遵义新舟机场开通国际货运航班,打造国际专线物流线路,充分发挥贵阳作为全国铁路枢纽交通地位的优势与依托已经开通的贵港直通车、中欧班列以及“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专列等建立铁路货运中心,弥补贵州省地处内陆、不沿边、不沿海的短板,提高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效率,诚如王浩腾与邹振胜两位学者所提出的那样,“中欧班列有利于带动落后地区跨境电商进步”[4]。
第三,打造跨境电商龙头平台企业。重点培育发展较好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打造贵州本土知名跨境电商龙头平台企业是贵州发展跨境电商的重要手段之一。打造龙头平台企业对政府和企业都有较高要求: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设立资金支持项目和奖励项目,重点支持规模较大、发展状况较好的跨境电商平台公司,推进本地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迅速成长并建立畅通的沟通及协作机制,时刻关注本土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大型知名跨境电商龙头平台企业的发展状况,提供及时的协助和建议。二是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自身应积极利用大数据优势,结合大数据获取更加贴近用户的市场信息,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定位,生产定制化产品,进行精准营销以及在售后保障上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同时积极创新推广和运营模式,进而提高平台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引进。一方面,培养跨境电商高端人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点:一是支持高等院校开展专业教育。学者陈媛媛就曾指出贵州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构建缺乏创新,地方特色不明显以及缺少跨境电商仿真实践教学环境等问题[5]。贵州当地各级政府应支持贵州各高校根据跨境电商市场发展需求,结合电子商务与国际经贸、外贸等相关学科,设立一个独立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并结合跨境电商的具体需要,制订相关的课程,并纳入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计划,培育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任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跨境电商业务实践的技能水平。每年校方应组织相关教师赴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培训有关业务,增加实习经验,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三是鼓励产教融合;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深入交流,大力推进高校与跨境电商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育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研制培养计划,采用订单培养模式来定向培养高层次跨境电商人才。另一方面,引进跨境电商高端人才;政府要出台并落实针对跨境电商企业引进跨境电商人才的优惠政策,支持跨境电商企业从省外引进高端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运用激励措施更好的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多层次的人才选择。
5. 结语
贵州作为对外经济贸易不发达的内陆省份,发展跨境电商可以有效减少地域性自然缺陷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贵州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对于贵州省来说,发展跨境电商是推动贵州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经途径,也是带动贵州省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贵州现有贵阳、遵义、铜仁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依托三处综试区,贵州跨境电商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其跨境电商助力地方产业出海与广东、浙江、四川等省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在专业人才、国际物流、海外市场、产业基础、配套服务、政策监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故而贵州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避开自身劣势,在国际上紧抓机遇、理性应对威胁,如此方能在国际市场上发展自身的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