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以学科教学(生物)专业为例
A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Master’s Degree Thesis in Educational Major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Subject Teaching (Biolog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8152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梦田, 潘小月, 李金金, 余姣君*:黄冈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湖北 黄冈
关键词: 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内容分析法Subject Teaching (Biology) Dissertation Content Analysis
摘要: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1年至2022年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论文关键词、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其研究动态和趋势以及呈现学位论文书写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教育政策制定者以及高等教育研究者提供指导。
Abstract: Using content analysis, this study organizes and analyzes the keyword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f dissertations in the subject of Biology Education from 2001 to 2022, aiming to reveal the research dynamics, trends, and issues arising in the writing of these dissertations. Furthermor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guide educational policymakers an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ers.
文章引用:王梦田, 潘小月, 李金金, 余姣君. 我国高校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以学科教学(生物)专业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8): 1043-105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520

1. 引言

随着教育学硕士和学科教学专业硕士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学科教学(生物)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了。从1996年开始,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已接近30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招生人数日益增多,其研究成果也呈现繁荣景象。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或者其他国家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国学科教学(生物)专业起步相对较晚,因此许多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大多来源于其他学科或国家,在研究理论方面还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学位论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这就要求在撰写学位论文时,研究者确实需要在学科的基础上确立研究问题,并严谨地呈现研究过程。这要求学位论文的写作必须体现学科性、创新性以及科学性[1]

关键词、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学位论文中关键词的频次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趋势;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使用,不仅反映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主题,同时也体现了本专业的培养质量水平;理论在学位论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研究者和研究问题之间的桥梁,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纽带[2]。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的使用对学科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合理的使用不仅在学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有助于推动本专业的发展。

本文整理了从2001年到2022年所有学科生物专业的学位论文,从关键词、研究方法、研究理论三个维度进行统计,总结本专业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使用特点与趋势,发现与揭示其不足与问题,提高其使用水平,为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培养方案的制定提高水平,出谋划策,对教育政策定制者和高等教育研究者们提供指导[3]

2. 资料及方法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从原有的16所试点院校到2022年,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开设的培养单位就达到了79所[4]。本文从知网全文数据库获取数据,最终得到符合条件的总计有6404篇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学位论文的关键词、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进行量化分析,利用Excel软件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然后用图表等方式表达。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位论文关键词分析

3.1.1. 每一篇学位论文使用关键词数量统计

关键词虽然在论文中所占的篇幅是不多的却是论文的精髓。通常我们会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检索文献,从而能了解到文献涉及的领域[5]。关键词不仅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还能体现题目中重要信息点的词汇和词组[6]。如果关键词太少,则会影响论文的检索率,同时关键词太多也会增加误检率[7]。通过分析关键词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该领域培养的人才数量、研究的热点趋势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等内容。

表1所知,学科教学(生物)在知网中能追溯到最早的时间为2001年。论文中出现关键词的共有6401篇,2001年有1篇和2003年有2篇论文没有出现关键词,大部分论文的关键词数量在3~4个之间,其中4个关键词的数量最多,高达2748篇,占比42.93%。其次是3个关键词的也有22,679篇,占比41.85%。使用5个关键词的文章数量不多,有843篇,但比使用6~8个关键词的要多,其中仅有一个关键词只有3篇。

Table 1. Statistics of keywords in each dissertation

1. 每一篇学位论文关键词数量统计

关键词种类

频率/次

百分比%

使用1个关键词

3

0.05

使用2个关键词

41

0.64

使用3个关键词

2679

41.85

使用4个关键词

2748

42.93

使用5个关键词

843

13.17

使用6个关键词

70

1.09

使用7个关键词

12

0.19

使用8个关键词

5

0.08

合计

6401

100

3.1.2. 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关键词的词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学科专业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及变化发展,词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该领域的当前动态以及发展方向[7]。通过Excel软件共统计到关键词22,856个,平均每篇学位论文关键词有3.57个。如图1所示,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高中生物学教学,频次为2272次,紧随其后的是分别为初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教学、教学策略、初中生物学教学出现频次为785、764、338、288。说明绝大部分的学位论文研究对象都是基于初高中生,运用一系列策略和教学手段,促成教学效果。同时学科核心素养出现的频次也不低,频次为466次。这个数据说明教学研究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教学设计、应用研究、实践研究等占比稍低,出现频次为244、208、208。这个数据说明论文实践教学部分主要着重于教学策略的应用,在论文中通常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展示出来,而实践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常用的研究。同时实验教学的使用频次也不低,有181次,这也说明了对实验这一块的重视。

3.1.3. 不同年份学位论文关键词书写情况分布

表2是不同年份学位论文关键词频次分布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和高中生物学、初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教学随时间推移出现频次上升趋势很明显,特别是生物学核心素养,出现频次涨幅较明显,从2016年首次出现,2019年开始呈大幅度增长。说明我国教育课程改革正围绕核心素养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教学策略、初中生物学教学、教学设计、应用研究、实践研究等虽也有涨幅,但相较而言不是很明显,呈缓慢上升趋势,这也侧面证明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都是基于某种策略通过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等在实践中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在论文中展示。

Figur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dissertations (part)

1. 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部分)

Table 2. Distribution table of keywords in dissertations of different years (part)

2. 不同年份学位论文关键词分布表(部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总计

高中生物学

48

51

69

90

119

128

138

193

245

344

316

409

2272

初中生物学

18

24

20

41

52

51

60

75

61

120

108

113

785

高中生物学教学

24

21

26

49

35

46

38

66

59

90

88

117

764

生物学核心素养

1

12

41

77

101

107

127

466

教学策略

10

8

9

16

15

17

16

28

31

44

39

75

338

初中生物学教学

12

7

5

22

14

19

20

30

33

33

21

40

288

教学设计

5

3

3

12

14

15

16

18

30

32

35

48

244

应用研究

5

3

8

9

17

20

22

20

13

36

17

19

208

实践研究

5

3

1

4

13

13

13

17

28

25

31

40

208

教学实践

4

1

2

6

3

9

7

18

19

30

36

47

189

实验教学

10

7

10

6

8

7

13

10

23

17

22

25

181

教学模式

9

7

9

9

16

9

14

6

10

17

19

12

179

科学思维

1

1

9

28

37

42

57

175

3.2. 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3.2.1. 每一篇学位论文使用研究方法数量统计

研究方法在论文研究中处于首要问题,而且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如果教育研究缺乏科学方法的支撑,那么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就会受到严重的质疑。科学研究方法是一套系统的、规范的、可重复验证的过程,它确保研究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普遍性。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引,教育研究很容易陷入主观臆断、偏见和错误的结论中[8]。有的论文在框架目录中没有体现研究方法,而其他则需要在文中查看,结合附录部分,由于作者的不同故而很多研究方法书写不同,经本人整理归类合计共有4881篇文章运用了研究方法,将研究方法的使用频次进行归类如表3所示。由于本人的主观原因,可能会有些统计得不正确,但是对于整个数据的分布影响甚微。

Table 3.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research methods for each dissertation

3. 每一篇学位论文研究方法数量统计

研究方法种类

频率/次

百分比 %

仅使用一种方法

82

1.68

使用2种方法

818

16.78

使用3种方法

1455

29.81

使用4种方法

1578

32.35

使用5种方法

726

14.87

使用6种方法

179

3.67

使用7种方法

32

0.66

使用8种方法

9

0.18

合计

4881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数量在2~5个,其中使用4种研究方法的数量最多,高达1578篇,其中使用3种研究方法的也有1455篇,使用5种方法的相对不多,有726篇,使用研究方法数量在5种以上的合计有220篇。仅使用一种方法的论文数量也不多,仅有82篇。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专业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数量总体呈现正态化分布。

3.2.2. 高频的研究方法统计

图2所知,4881篇学位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共计17,488次,85个研究方法。平均每篇使用的研究方法有3.58个。在这些研究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文献研究法,有4555篇文章都使用了此方法。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学位论文的书写时能通过文献收集,并进行鉴别和整理归纳,再运用研究方法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构建理论支撑,从而促成论文的完成。其次是问卷调查法,有4006篇论文,由此可说明大部分学位论文通过了问卷这个工具获得论文所需的数据。同时访谈法使用频率也很高,一般是作为辅助使用,人群偏向老师较多,因此在数量上比问卷调查法相比偏少共有2249篇。教育实验法的使用频率也有1428篇,说明学者在书写论文时,大部分会将自己论文的理论或策略应用于实践中,主要通过利用前后实验对照来评判理论或策略是否可行。与教育实验法比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等相对较少,分别为1164、865、790等,但是又比行动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要多。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合计使用频次有2431次,但是相对使用频率不高,比如教育实践法、评价法、历史研究法等故不在图中呈现。

3.2.3. 不同年份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使用频次分布

图3是部分不同年份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使用频次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育实验法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次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案例研究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虽然整体呈上升,但个别年份使用频率不多。

Figure 2. High-frequency quantity statistics of dissertation research methods (part)

2. 学位论文研究方法高频数量统计(部分)

Figure 3.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issertation research methods in different years (part)

3. 不同年度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使用频次分布图(部分)

3.3. 学位论文研究理论分析

理论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人们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或过程做出解释的概念及原理体系”[9],在科研成果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统计分析我国学科教学(生物)硕士学位论文中理论应用情况,对揭示当前学科生物研究中的理论应用概貌及构建学科生物学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0]

3.3.1. 每一篇学位论文使用研究理论数量统计

通过逐篇查看研究理论,有4468篇论文中呈现了理论依据,结合自身理解,将研究理论进行归纳,书写进了研究理论的论文中。如表4所示,文中呈现理论依据的数量基本控制在1~6个,其中使用3种研究理论的数量最多,高达1839篇,其次是使用4种研究理论,也有1054篇,与之相差不大的是使用2种研究方法,有825篇。使用1种和数量为5的论文数量,分别为268和313篇,使用6种以上研究理论的文章数量也不多,比如其中使用17种的只有一篇,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位论文在文章中体现研究理论数量上也是呈正态分布。

Table 4.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research theories used for each dissertation

4. 每一篇学位论文使用研究理论数量统计

研究理论种类

频率/次

百分比%

使用1种研究理论

268

6.00

使用2种研究理论

825

18.46

使用3种研究理论

1839

41.16

使用4种研究理论

1054

23.59

使用5种研究理论

313

7.01

使用6种研究理论

109

2.44

使用7种研究理论

37

0.83

使用8种研究理论

13

0.29

使用9种研究理论

4

0.09

使用10种研究理论

3

0.07

使用11种研究理论

2

0.04

使用17种研究理论

1

0.02

合计

4468

100

3.3.2. 高频的研究理论统计

图4所知,使用研究理论的4468篇学位论文共计使用理论依据频次合计14,298次,平均每篇使用的研究理论有3.20个。在列出的这些研究理论中,学科教学(生物)专业使用最多的是建构主义理论,数量为3418次。该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自身原有的经验背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教师、同学、朋友等其他人的帮助下,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最后通过意识构建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的知识[11]。认知主义理论使用频次仅次于建构主义理论,共计有1566篇。认知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形成认知结构,教育者的工作任务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编辑教材,按照表征系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12]。人本主义理论是使用频率第三的研究理论,有1142篇。人本主义强调把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自身的情感和意愿,相信学习者能发挥自身的潜能,达成自我实现。排名第四的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有680篇,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以及能通过学习达到的最高水平之间的差距,针对性地设计有难度的任务,弥补学生当下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达到最高的发展[13]。比最近发展区理论使用频次少的是多元智能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分别为602篇和440篇。但是又比发现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要多,还有其他的理论由于使用频次较少故未在图表中呈现出来,仅选择使用频率超过200次的研究理论。

3.3.3. 不同年份学位论文研究理论使用频次分布表

表5是不同年度学位论文研究理论使用频次分布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建构主义、认知主义以及人本主义理论随时间推移,使用次数上升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建构主义,最高频次差有7倍多,最近发展区、多元智能理论、有意义学习等理论虽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相较而言不是很明显,且偶有年份使用频次降低。

Figure 4. Statistics of high frequency number of dissertation research theories (part)

4. 学位论文研究理论高频数量统计(部分)

Table 5.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issertation research theory in different years (part)

5. 不同年份学位论文研究理论使用频率分布表(部分)

研究理论

学位授予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总计

建构主义

82

59

59

143

201

187

212

278

339

509

488

599

3418

认知主义学习

36

29

40

62

112

86

100

138

166

254

214

211

1566

人本主义学习

33

39

35

69

79

73

65

82

102

142

140

162

1142

最近发展区

21

13

21

38

58

46

48

43

70

87

88

120

680

多元智能

20

15

20

30

49

35

45

48

45

83

74

91

602

有意义学习

17

12

10

18

33

23

23

34

40

75

57

63

440

发现学习

6

1

7

12

23

11

22

34

50

60

48

67

368

学习迁移

3

1

7

17

14

13

12

19

28

57

36

53

266

情境认知

4

1

5

7

8

8

18

18

47

55

74

258

信息加工学习

10

8

12

10

13

13

18

27

29

29

34

33

257

生活教育

2

5

7

10

19

13

16

13

33

40

37

202

4. 结语与反思

通过对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的关键词、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进行整理归纳,得出如下结论与反思: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开设的学校不少,且师范类院校居多。由此说明我国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的发展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培养了高层次、高素质、学科知识更深厚的师资力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添力量。

研究方法来看,传统的研究方法使用频率较高,比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同时研究方法的使用呈现多样性。基本能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但是仍然有部分论文对于研究方法的书写不够规范,自造研究方法。论文研究方法的使用应该以研究理论为依据,确定大框架的前提下正确认知、准确运用研究方法。本研究发现本专业领域的学位论文中虽然使用研究方法频率较高,但是对于研究方法规范性的书写以及正确使用能力还有待加强。

研究理论种类繁多,高频使用的是建构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基本属于传统的研究理论,且都是国外的研究理论。同时研究理论在文本中不呈现的频次也不低。研究理论的书写在规范方面需要加强,同时研究理论的使用混乱究其本质在于学者对于研究理论的概念以及认知不清,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研究理论也是在论文书写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同时,笔者发现同一院校的学者在论文书写,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大多雷同,容易导致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使用缺乏创新性,从而使得研究内容缺乏新颖性。

关键词来看,总体来看平均每篇文章关键词的使用频率是达标的,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是属于高频词的关键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学科教学生物的研究对象多为高中生物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分析这些高频关键词研究内容虽覆盖面广,但是相似度较高,研究阶段多为高中阶段,研究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的教学,针对初中和中职的则较少,对教学中较为具体的实际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较少。这反映出生物学科教育硕士在培养中针对课程实践的学习和指导还是不够的,学生切身实地的体会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纪律不多。

基于上述结论,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是学校层面关于指导教师也是偏学硕型的教师,针对教学类的专硕型指导老师偏少,学生对于要研究的方向研究还不够透彻,从而导致研究内容的大众化,外在原因是教育类专业硕士的人才增长速度快速增加,2022年前毕业的本专业学者多为两年制的学制,硕士论文作为研究生就读研究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产出之一,在繁重课业以及个别院校有文章发表的要求再加就业的三重压力下对学位论文的书写时间更是紧迫,另国家对于硕士学位论文的查重率以及盲审要求,因此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以及论文的书写规范是有待考察的。

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重视教育类专业型硕士的发展,可引进教学类人才作为校内指导老师或者任请实际在初高中教学的教师作为校外指导老师,做到术业有专攻。同时学校可开设论文写作相关的理论课程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学生能依据合适的理论,规范化论文书写,构建论文的框架,选择适合的研究主题,从而提高写作效率以及提高论文质量,比如在读研期高校学校可开设《教育研究方法》或其他针对研究理论的课程,开展专项练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研究方法,掌握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的使用规范以及书写,为写好论文打下基础[14]

基金项目

黄冈师范学院校级教研项目,项目名称:专业认证背景下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CE67。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积玉.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几个问题[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1): 71-81.
[2] 俞凌云, 朱旭东. 理论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意义、价值和表征: 以教育学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3(6): 7-14.
[3] 徐梦影. 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科学研究方法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20.
[4] 姜春林, 杜维滨, 李江波. 经济学研究热点领域知识图谱: 共词分析视角[J]. 情报杂志, 2008, 27(9): 78-80, 157.
[5] 刘美爽, 吕妍霄, 杜学惠. 科技期刊关键词的统计与分析——《森林工程》2013-2017年刊发文章关键词为例[J]. 科技与出版, 2018(11): 114-118.
[6] 李文兰, 杨祖国. 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关键词词频分析[J]. 情报科学, 2005, 23(1): 68-70, 143.
[7] 周逸辛, 陆艾五. 论科技论文标引关键词的几个问题[J]. 科技与出版, 1997(3): 32.
[8] 王珏. 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自陈情况分析——以教育管理学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3): 18-22.
[9] 黄宗忠.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再探讨[J]. 图书馆论坛, 2006, 26(6): 3-10.
[10] 刘竟, 王亚楠, 杨志刚. 我国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理论应用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21, 65(3): 34-42.
[11] 戴妍. 学习的社会性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12] Chaudhary, N. and Pillai, P. (2019) Bruner and Beyond: A Commentary. Integrativ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53, 661-668.
https://doi.org/10.1007/s12124-019-09486-3
[13] 罗莉婷. 学历案对提高生物学科学思维素养的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9.
[14] 赵东芹, 吴亚坤. 学科教学(生物)学位硕士论文调查问卷使用——基于2018-2020年CSSCI源学位论文的质性分析[J]. 高教学刊, 2022, 8(17): 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