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On Jean-Jacques Rousseau’s Natural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Its Modern Value
DOI: 10.12677/ass.2024.138758, PDF, HTML, XML,   
作者: 李霞丹: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现代价值Jean-Jacques Rousseau Naturalistic Educational Ideology Modern Values
摘要: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培育“自然人”为目标,重视孩童的阶段性教育,遵循个性发展和启发教育的理念。直到如今,它仍是教育发展的思想核心。解读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可以发现它对当代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宝贵价值,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方面。依据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使我们对自然主义的教育理念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并为我们今后的现代化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Abstract: Rousseau centered his education on naturalism, aiming to cultivate the “natural man”, emphasizing the stage-by-stage education of children, and following the concepts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inspirational education. Until now, it is still the ideological core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terpreting Rousseau’s natural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we can find that it has a valuabl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which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two asp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we can have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istic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ur future modern education work.
文章引用:李霞丹. 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8): 740-74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8758

1. 引言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一次富有生命力、影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卢梭的教育思想对这一运动的推进有着特殊的影响。他的思想与他所处的封建时代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对抗状态。他认为人性本善,而人之所以堕落,是因为社会与后天的因素。其代表著作《爱弥儿》叙述了在封建专制背景下,主角爱弥儿的成长教育历程,突出其独特的教育理念。直至今日,他的观点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2. 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关于卢梭的研究在中国的教育研究中经久不衰,并有日益多元化的倾向。卢梭的学说自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在政治上的改革,教育上的改革,都离不开卢梭的影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卢梭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而深刻的影响。

第一,关于自然教育的目的。关于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我国专家、学者等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分别是:“自然人”和理想型“公民”的培养。赵林通过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研究认为,儿童可以通过接受自然教育使自己由社会人变成“自然人”,这里所说的“自然人”指的是在生活学习中,享有绝对的自由、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和压制等。赵立坤认为,卢梭提倡儿童自然教育,其终极目标是要让每一个人成为“自然人”,成为一个理想社会中的公民,然后对他们所处的社会进行改造。王强在其译著的《教育学史》一书中认为,卢梭对爱弥儿在12岁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是被动的,旨在为了让孩子凭借天性自由发展,保护他们不受偏见的侵害,适时地保护他们的灵魂,保证儿童的自由发展不受外界的干扰[1]

第二,关于自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状况,主张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每个阶段都有着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于《罗曼蒂克的歌者——让·雅克·卢梭》,黄云明认为,自然教育是基于对儿童的自然本性的尊重,避免外部不良事物的干扰,给儿童足够的自由度,在适当的时候,对儿童进行德智体和感官的教育,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渠敬东认为,自然教育是指通过对外在社会的否定,使内在的自然力得以释放,也就是说让儿童的社会习得尽可能的接近他的内心发展。基于此,他认为在进行自然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同时还要考虑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与此同时,同时,于凤梧也主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要确保他们的身心自由,不受外物的束缚,更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的自然规律。因为自然教育的实施方式是生活与实践,让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用自己的感官的直观感受来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直接经验与知识,因此,我们更倾向于采用直观的教学法([2], p. 189)。在滕大春看来,“卢梭在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诸多新观念,如生活、经验、自发、自由、兴趣、直观等,开启了近代新教育方法的先河”[3]。于凤梧认为,“卢梭选用的自然教育手段莫过于生活和实践,自然教育的方法是物理教学和直观教学,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关注儿童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培养儿童爱好知识的兴趣,还要教给儿童研究学问的方法;同时还要关注儿童身心自由的发展,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基础([2], p. 35)。

第三,关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启示。李月颖和王天民通过撰写《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现代启示》一文,认识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培养理性的道德情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坚定的道德意志;尊重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4]。吴恺认为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启示告诫我们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并合理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注重孩子的人格完善;注重劳动教育,让孩子在劳动中历练生活能力[5]。刘婧族、钟明春认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尤其是在其《爱弥尔》中所集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无疑为当前的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剂良药。当代教育要顺应自然发展,尊重天性,天人合一;要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愉快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育人育己;要遵循教育规律,转变机制,均衡发展[6]。陈青姣在《论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对“新课改”的启示》中认为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量变促进质变。教师应该从教给学生知识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能够提高他的探索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不断发展[7]

总体来说,学术界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投入了热情和关注,为本研究提供了新鲜的素材和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在现有成果基石之上,着力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以及其现代教育价值开展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自然教育思想更好的应用于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一定的理论价值。

3.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3.1. 自然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

卢梭深受柏拉图的思想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他的“人的两个本原说”就是接受了柏拉图的关于灵魂和肉体的学说[8]。《爱弥儿》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坏了。”这是其性善论思想的集中反映。他认为人性本善,所有的罪恶都是由社会和人引起的。人所创造的社会环境,是同自然环境相对立的,特别是在社会环境下,人的虚伪、偏见和谎言,都是一种非自然的产品,是不允许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接触到的[9]。教育的功能在于将人从腐朽和痛苦的人生中解救出来,创造出一个理性的社会。卢梭在表面上看是对科学艺术压制人类行为的批判,实质上是对封建主义的有力抨击。他强调教育要冲破封建时代科学文化的藩篱,消除欲望的遮蔽,还原人的原始自然本质,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自由,唤醒自我,理解人性本善的潜在意义。

传统古典主义教育剥夺了人的主权,与儿童的自然发展相违背,它会导致人的堕落和丧失自主精神。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对封建贵族的苛捐暴敛和残酷剥削人民的罪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表现出乐观的进步主义理念。这种理念是想要通过教育这一方式唤起人的本真善性,在自然的教化下,引导人类走向幸福与快乐。同时,它也激励着人们突破封建独裁的枷锁,培养独立的个性与理念。唯有如此,方能建构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国度。

3.2. 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含义

3.2.1. 教育要回归自然

树木的生长依赖于培育,而人的成长则依赖于教育,我们的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10]。卢梭将教育分为自然的教育、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并认为自然教育是借助儿童天性的发展来实现的,不是由人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仅一部分取决于我们的决定,我们能真正能控制的是人为的教育。所以,无论是人为教育还是事物教育,都要必须服从于自然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三者和谐统一,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自然教育就是要完全尊重孩子的本性,要给孩子适度的自由,不能操之过急,扼杀孩子的天性。

3.2.2. 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在顺应自然基础上,卢梭提出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自然人”是指身心发达,体脑健全,没有被传统束缚,自然发展的新人[11]。卢梭提倡自然替代偏见,这里的偏见是说社会中的流俗舆论,远离社会中的舆论,重返自然,从而更好地培养自然人。自然人是自由发展,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的自然人,不管他在做什么,都应该对人生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此外,“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属于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社会成员,而不是那些没有社会能力的人。

3.2.3. 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卢梭那时生活的法国,特定的“儿童”观念尚未盛行,儿童被视作“小大人”或“小伙子”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习惯[12]。而卢梭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发展的规律。成年人不能总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小成年人,用成年人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孩子,这是不正确的。孩子们有享受着童年的权利,他们不应该去背负着成人后的种种责任,也不能违反孩子的内心发展规律,必须按照孩子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为此,他提出了“教育阶段论”。

卢梭把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婴儿期以体育教育为主,因为身体的发展是各项感官与素质发展的根本。儿童期是“理智催眠期”,儿童能够得到的只有形象、感觉的教育,他们的理性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发展起来,不能强行给他们灌输概念。空洞无物的说教式教学不能在儿童的思想中产生真实的含义,儿童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实际接触来获取情感上的教育。卢梭认为,儿童身边的每一件东西都是书本,让儿童在实践中获得对事物的感性经验,强化视觉和触觉能力,为智力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在德育方面,卢梭主张“自然后果法”,通过亲身经历不好的结果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自然的方法来改正缺点。自然后果法让儿童自己承担后果,在自身的错误中去学习和理解。青年期儿童的体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进行智力、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在智育上,所选择的内容都是实用的、有用的,并且能够提高儿童的幸福程度。就学习方式而言,要让儿童养成独立、自主的思维理念和学习习惯,并能自主地做出判断,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在劳动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提高儿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掌握生活技能。儿童进入青春期后,情感发展迅速,应有理性的指导,进行道德和宗教两方面的教育。卢梭主张人性本善,要使儿童的善良本性自然地发展,就可以使其得到坚强的道德意志。基于道德教育,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使儿童尊敬自然规律。

3.2.4. 教育应重行以求之

卢梭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需要博学多才,品德高尚。他认为教师不是单向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要像一盏明灯去指引学生如何做人,先学会如何做人后再学习知识。卢梭认为,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而在于让它自然发展[1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让儿童顺应自然的发展,要把培育出纯真、活泼、健康的儿童作为首要目标,然后才是对儿童品德的培养。

卢梭认为在教育方法上应重行,教师要重视对儿童的启发以及兴趣、动机等因素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卢梭主张简单的直观教学,他认为,在理解事物实际价值之前,儿童应该先与其有直接的联系和真实的经验。另外,卢梭还主张,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指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不能操之过急。

4.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4.1.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家庭教育的现代价值

4.1.1. 重视家庭教育,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卢梭不赞成家长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他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疼爱,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缺少了这些因素,孩子的人格就会受到终身的伤害,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他号召父母要爱自己的子女,不要把子女当作负担,不为私利而放弃亲手抚养子女的责任。

父母应承担自身职责,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家长不能以工作忙、没时间等借口,回避孩子的感情教育与指导。其次,父母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当有问题的时候,多和孩子商量,一起讨论解决办法。如果用强硬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只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严重。此外,家长要善于吸收新的东西,要注重培养与孩子们的共同兴趣。在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孩子将获得更多的信息,父母只有接受新的知识,了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与孩子拥有共同话题时,孩子才会更乐意与父母沟通。

4.1.2. 重视儿童的自然天性,加强对孩子的管束和要求

卢梭反对不尊重孩子天性的传统教育,他认为,追求速成和揠苗助长,会超出孩子目前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他倡导教育者应从对孩子成长的所有干扰和限制中解放出来,允许儿童以自由的方式去生活与行动,回归儿童的自然状态和当下的生命状态[14]。家庭教育要尊重儿童当前的成长时期,不能为了孩子未来的完美人生而牺牲孩子当下的纯真幸福。卢梭反对把儿童培养成“小大人”和“小绅士”,主张教育要按照儿童目前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时期,尊重儿童的本性,使孩子真正成为孩子,让孩子的本性得到解放,回到自己内心的本性,实现儿童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因此,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要有节制,不能过于放纵,也不能过于严厉,以免走入偏激。一方面,父母应该理解并关注孩子的自然需求,花时间和精力去发现他们的自然需求。另一方面,要根据儿童的天性来进行教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掌握好分寸。

4.1.3. 重视“消极教育”,加强对孩子兴趣的引导与培养

卢梭自然教育论的理论依据是其天性论哲学中的性善论思想。他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发展,就教育的结果而言,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他所谓“消极教育”,并非完全抛弃了对孩子的教育,而应该在孩子的自由发展中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允许孩子按其天性发展,不干涉,不灌输,不压抑。同时,运用自然后果法,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并接受教育[15]

在我国传统家庭中,存在着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兴趣爱好任意地进行干预,用自己的视角和想法去为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使得孩子们将它们认为是任务和负担,没有丝毫的乐趣。因此,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父母应全面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在钢琴、绘画等方面的兴趣可以进行有意的培养,如果孩子对其不感兴趣或者不想学习时,就要及时的给予暂停,不能带着任何功利的目的去逼迫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对这个“兴趣”产生反感,最后造成亲子之间的矛盾。其次,父母在发现子女的兴趣爱好后,应给予鼓励,积极引导,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子女的兴趣创造物质环境。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习起来会比一般人更快,也更容易获得成功。最后,父母不能强迫孩子对某事感兴趣,也不能用自己的喜好去决定,而是要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如果孩子对某一件事情不再有兴趣,那么家长要告知孩子自己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决定。

4.2.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学校教育的现代价值

4.2.1. 关注学生天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卢梭尊重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尊重和爱护儿童,这对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长久以来,基础教育的“满堂灌”,将学生的自主权与主动性抛诸脑后,学生仅仅是接受知识的消极载体,他们的活动空间受到了局限,所追求的自由梦也受到了阻碍,其主体性也被知识的教学所掩盖[1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只是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教师主要是一个引导性的角色。学生在探究未知和获得认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是一个关键因素。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其它方面的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性,使其主动参加,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信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维、拓宽眼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探索知识是一种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2.2. 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是卢梭教育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把体育和智育紧密结合起来,并指出了在孩子们的体育锻炼中,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虽然大家都在呼吁进行素质教育,但实际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了获得高分[17]。大多数的学校教育都是按照考试大纲来培养学生的,培养智育是教育的关键目标,而分数是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指标。这常常是教育产生的错误现象,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对这种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教学前、中、后都可以作为评估学生水平的重要时段。教学前,教师要清楚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才能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基础;教学中,引导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并及时找到问题,并给予纠正;教学后,教师需要检查每个学生的进步程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这样一来,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估,又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他这一教育思想,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4.2.3.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发展学生个性

卢梭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指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特征。提出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接受能力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他反对与儿童现实脱节,无视孩子的认识能力,以教育者的成人观念和意愿为指导,进行强制性的超前教育。我国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超前教育现象。在学校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自己的知识层次来教学生,用反复测验去提高学生的分数,这会妨碍儿童的自然成长。如果学生长时间处在紧张的环境中,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教育目标应立足实际、扎根现实,不管是社会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目标,还是家庭教育目标,都应尊重儿童的身体、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更要注意到客观条件和现实状况。此外,目标应具有个体差异性。儿童的个性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个人之间,还体现在个人自身以及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实施教育时,应尊重个体差异,对人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条件。为此,老师要建立一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

4.2.4. 引导学生的自由发展,提高学生创造力

由于封建教育,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卢梭主张,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子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动和受教育的机会。纵观目前的教育状况,“应试教育”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对成绩的追逐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性的指导,让他们的思维自由发展,而不是束缚。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儿童的限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在另一方面,则是要鼓励孩子们按照他们的天性,不断进行自由运动,以便加强体质[18]。在教学模式方面,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还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教育实施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自由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达到解放儿童本性,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5. 结论

卢梭在儿童教育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深厚的教育理念,同时也留下了其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人格。这一思想在当代教育学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与启迪。传统教育日薄西山,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困境?人们在不断的自省中发现,卢梭的自然教育观为当代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同时,继承发展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教育学理论必将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孔佩雷. 教育学史[M]. 王强, 译.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3: 214-215.
[2] 于凤梧. 卢梭思想概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35, 189.
[3] 滕大春. 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11.
[4] 崔秀勤. 论卢梭自然教育的现代价值——兼论马克思对卢梭自然教育的超越[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5] 吴恺.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当代启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25(S2): 10-13.
[6] 刘婧族, 钟明春.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教学与管理, 2019(6): 4-6.
[7] 陈青姣, 郑一筠. 论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对“新课改”的启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 146-149.
[8] 侯长林. 深刻的思想探索成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爱弥儿》的价值探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4): 25-29.
[9] 杨嵘均. 回归人性: 关于教育本质的再认知——兼论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 58-70, 190.
[10] 让∙雅克∙卢梭. 爱弥儿[M]. 彭正梅, 译.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11.
[11] 郭曼瑞. 教育本质——基于西方教育思想的哲学考察[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4(5): 139-145.
[12] 菲利浦∙阿利埃斯. 儿童的世纪: 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M]. 沈坚, 朱晓罕,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3] 尚杰.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6): 12-19, 109.
[14] 刘黎明. 自然教育: 理论内涵与价值意蕴[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6): 667-673.
[15] 郭熙婷.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8): 21-23.
[16] 刘黎明.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2(3): 137-154.
[17] 王天民, 李月颖. 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J]. 教学研究, 2014, 37(3): 7-10.
[18] 刘黎明. 论卢梭的自然教育人学思想: 目的与路径[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65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