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公交车站命名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识,不仅具备功能性意义,也蕴含着深厚的学术探究价值。近年来,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对车站名称进行研究形成了新趋势[1],但在中国知网上有关公交车站名的文章数量较少,且在分析过程中没有深入挖掘当地城市的文化内涵。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公交车站的命名不仅凸显了该地区的城市特色,同时反映了运河文化、宋韵文化等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本研究拟在对临平区内的97条公交线路中经去重处理后的1152个公交站名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1,旨在归纳临平区公交站台名称的语言学特征,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入反思。
2. 临平区公交站名的语言结构
公交车站名称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应用形式,展现出独特的语言特性。基于语言理论的视角,笔者总结出杭州市临平区1152个公交车站名称在语音、结构上的特点。
2.1. 语音层面
临平区公交站名的音节长度为二到十三个不等,不存在单音节站名,以三音节、四音节和七音节为主。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syllable counts for bus station names in Linping district
表1. 临平区公交站台名音节数统计表
音节数 |
数量(个) |
比例(%) |
举例 |
2 |
68 |
5.90 |
亭趾 塘栖 红丰 临平 南庄 |
3 |
337 |
29.25 |
鸭兰村 里塘河 陈家埭 崇贤村 师娘堂 |
4 |
201 |
17.45 |
临平北站 运河街道 大园村西 邱山菜场 自来水厂 |
5 |
87 |
7.55 |
天都城南站 临平大剧院 地铁乔司站 博陆邮电所 人民广场东 |
6 |
75 |
6.51 |
临平红丰桥站 临平区体育馆 何思敬纪念馆 乔司农贸市场 塘栖三小路口 |
7 |
222 |
19.27 |
五洲路新丝路口 塘栖路绿荫街口 广济路人民路口 塘栖中医院东门 临平区市民之家 |
8 |
130 |
11.28 |
星光街上环桥路口 南苑街南大街路口 理工大临平校区南 世纪大道汀雨路口
崇贤一小沿山校区 |
9 |
29 |
2.52 |
藕花洲大街星韵路口 南苑街道中心幼儿园 百联奥特莱斯(招呼站) 临平一中南汇校区东 东湖北路兴旺工业城 |
10 |
2 |
0.17 |
理工大临平校区公交站 运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
13 |
1 |
0.09 |
星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 |
总计 |
1152 |
100 |
|
从上表可知,临平区公交站名的音节数量分布总体上字数差异较大,但音节数量分布相对集中,三音节、四音节和七音节的站台名称占比达65.97%。各音节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其中三音节、四音节内部各结构比重分别如图2、图3所示。
Figure 1. Proportional distribution chart of syllables
图1. 各音节所占比例图
Figure 2. Internal structure diagram of Tri-syllabic words
图2. 三音节内部结构图
Figure 3. Internal structure diagram of Tetra-syllabic words
图3. 四音节内部结构图
首先,根据上述图表可以发现,临平区公交站名的音节数以三音节所占比例最多。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临平区地理特征显著,河流、桥梁、村落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公交站台在命名时往往沿袭了这些地理实体的名称。同时,根据汉语命名的传统习惯,中国人倾向于使用双音节词来命名具体地点,这既符合汉语的语言经济性原则,也便于记忆与识别。因此,在临平区的公交站台命名实践中,三音节名称的内部结构普遍呈现出“2 + 1”的类型,即前两个音节通常代表地名或景观名,后一个音节则往往起到补充、说明或特指的作用,如“鸭兰村”“临平站”“翁家头”等。这样的命名方式既保留了地方特色,又兼顾了语言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其次是四字名称作为公交站名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在一方面归因于双音节名词有效结合,从而构成定中结构的短语[2]。这种结构在汉语中尤为常见,呈现出“2 + 2”的类型,如“塘栖三中”“平山农场”“崇贤街道”。此外,通过在三字词的基础上添加方位词以增添空间指向的明确性,如“口”“东”等,呈现出“3 + 1”的内部结构类型,如“吴家墩北”“卞家塘南”等[3]。更深层次地分析,四字名称较多还源于汉字四字组合的独特韵律美感。四字结构在汉语中具有天然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易于诵读与记忆,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和审美偏好。这种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性,使得四字名称在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
第三,七音节及以上的站名在占比达33.33%。其中,七音节、八音节的站名中多为两条路的交接路口,如“星光街红丰路口”“南苑街南大街路口”等。这种做法虽然在表意上更为详尽,但牺牲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过长的站名在语音报站时难以控制播报时长,可能导致乘客在听取站名信息时感到不便或遗漏关键信息。同时,公交站名音节数量影响市民的认知与记忆效果,冗长的站名也不利于市民之间的口耳相传,降低了公交站名的传播效率。
最后,双音节词汇虽以其言简意赅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中占据一定比重,然而其信息量的相对匮乏可能导致表意上的模糊性或理解上的难度增加。在公交站名这一特定语境下,双音节站名可能因信息量不足而无法充分传达站点的具体特征或位置信息,进而造成乘客的困惑或误解。
2.2. 结构层面
经过研究后笔者发现,临平区公交站名除少数如“乔司”“红丰”“善贤”等70个属于词外,大部分属于短语,表2是对临平区公交站名中的短语的结构分析。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phrase structures for bus station names in Linping district
表2. 临平区公交站台短语结构统计表
类型 |
数量(个) |
比例(%) |
举例 |
偏正短语 |
950 |
87.80 |
圣塘河 临平一小 水景公园 崇贤新城 世纪公园 临平桂花城 |
方位短语 |
121 |
11.18 |
崇贤村东 莫世桥西 塘家墩南 翁家头 临平一中南汇校区东 |
联合短语 |
4 |
0.37 |
永和村(乔司中学) 绿城蓝庭 墩香坝(众望布艺) 屯里村(诺贝尔瓷砖厂) |
数量短语 |
7 |
0.65 |
十二堡 十五堡 二条坝 四条坝 三里洋 |
总计 |
1082 |
100 |
|
在临平区公交站台名称中,偏正短语占据了总体比例的绝大部分,体现了偏正短语在命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构类型通过运用定语或状语对被修饰语进行限定和描述,如“外乔司”“师娘堂”“姚家埭”等。这类对被修饰语精确限定的结构,实现了公交站台名称的有效区分,让乘客能够准确定位站台位置。
方位短语在整体结构类型中占有一定比例并富有实用性。这类短语通常依托原有的地域名称,通过在其后面添加方位名词(如“东”“西”“南”“北”“前”“头”)来形成[4]。这种结构对公交站进行准确定位,简化语言表达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体现了语言在公共空间导航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临平公交站台名称中呈现出数量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数字序列结合地理或功能标识的命名方式,诸如“十二堡”“十五堡”等。通过简洁明了的数字序列,当地居民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相应的公交站台;但对非本地居民而言,会构成一定的认知挑战。
除上述分析的结构类型外,还有联合型短语结构[5]。这类短语在站牌名称中往往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以“永和村(乔司中学)”为例,此处的联合型短语考虑到学校相对于村落具有更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学生群体乘坐公交的需求和规模通常超过村民。此类联合型短语的使用策略,既有效便利了学生的上下学,也兼顾了村民的日常出行需求,显著提升了公共交通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便捷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广泛的社会出行需求。
3. 临平区公交站命名特点
3.1. 反映水乡特色
临平区,浙江省杭州市下辖区,南濒钱塘江、西至京杭运河,是一座大运河而生、因大运河而兴的城市。千百年来,大运河滋养着临平百姓,已然成为临平深刻的文化标识,是临平文化的“根和魂”。同时,运河文化遗产亦是临平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有9个公交站台的名称中直接使用了“运河”二字,如“运河街道”“运河前溪”等。
此外,临平公交站的命名也有许多与水息息相关,如:河、坝、桥、埭、滩、湾、洋、浜、埠、塘、港、江、湖、泉、堰等。
“桥”:桥梁。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临平区水网密布,相应地其境内桥梁众多。临平公交站名中与“桥”相关的多达135个,如“仁安桥”“隆兴桥”“安溪大桥”“小星桥”等。
“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临平境内河流众多,有上塘河、月牙河以及京杭大运河等河流途经。临平公交站名中与“河”相关的有67个,如“江家河”“圣塘河”“新安河”等。
“坝”:指拦水的建筑物。临平作为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水利工程,与“坝”有关的公交站名有35个,如“道墩坝”“二条坝”“东大坝”“南坝头”等。
“湾”:河水弯曲处。临平区河流数量多,河流弯曲形成“湾”,也为航运提供一定条件。临平公交站名中与“湾”有14个,如:“陡湾桥”“金家湾”“塘湾村”“北庄仲家湾”等。
“港”:指江河边可以停泊大船的口岸。临平是隋唐以来上塘河水路自东离开杭州的必经之地和第一大埠,与“港”有关的公交站名有12个,如“白渡港”“港航管理处”“崇贤港口”等。
3.2. 反映村社典故
临平地处江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旧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为了生存和安全,人们通常会聚居在一起共同劳动、协作生产,以此逐渐形成了村社。临平公交站名中以村社命名的站点多达118个,其中许多村社背后有丰富的历史典故,如:五杭村、亭趾村、博陆村、鸭兰村、崇贤村等。
“五杭”:据清光绪《唐栖志》载:“禹杭村,相传禹巡会稽,舣舟于此,乃渡江焉,名禹航,今讹为五杭。”[6]据传,大禹治水南下,在此歇夜,后人把大禹宿夜小墩视为风水宝地,纷纷来墩上定居。后定居者近杭州,“航”“杭”音又相近,就改称禹杭村。后又有人看见禹杭村四周有五条河港,又改称五杭。
“亭趾”:据清《临平记》卷三载:“永安村改亭趾村,又名亭溪。”该记著者沈谦云:“去临平北十里,曰永安村。有丁养浩者(明人)言,宋时有异僧至其地,募资建亭于村之西,以便行人息足。……里人神之,而亭邸以名。”[7]。
“博陆”:据清光绪《唐栖志》载:“博陆村创建于宋,毁于元,复兴于明。”[7]博陆寺庙众多,元初遭兵毁。博陆由于地理特性属水网地带,曾又称博溪,民国时期叫博鹿,或以其地在县治之北,又称“北陆埠”,后传讹为“博陆”。
3.3. 反映宋韵风采
时至北宋端拱元年,临平正式设立为镇,并迅速崛起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与文化交汇之地,作为国都临安不可或缺的副城而存在。在宋代,临平更是成为了北上杭州途中最具规模的运河码头,其经济繁荣昌盛,同时亦是底蕴深厚的文化重镇。
宋韵文化是临平区重要的地域文化品牌,也是当代临平文化的重要精神来源,临平公交站名中也可体现出丰富的宋代余韵,如:“塘栖”(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桂芳桥”(南宋时,里人为表彰临平徐氏昆仲敢于与权贵斗争,在重建时改名桂芳桥,寓兄弟兰桂腾芳之意);“慧日寺”(宋大中祥符八年再迁仁和县丰平乡博陆里重建,复额慧日禅寺);“龙兴寺”(始建于宋宣和七年,原名妙华庵。韦太后自金国返还时曾住此寺,故高宗赵构赐名为龙兴寺)等。
自南宋起,临平就是杭州丝绸生产的重镇。雍正九年成书的《北新关志》中记载,“蚕茧之细者缫丝,次者成绵。至雍正年间临平有轻绸机不下二三百张。”[8]临平公交站名中含有“丝”“布”“艺”的站点便有13个,其中“丝织弄口”“临平大道新丝路口”“墩香坝(众望布艺)”“艺尚小镇”“文化艺术中心”更是反映了宋代以来临平丝织生产以及时尚产业的历史。
3.4. 反映现代化特点
在临平公交站命名中,部分站点不加任何的前缀或后缀,直接采用该地最初的名字,更加贴近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如“商贸城”“消防大队”“车管所”“吊桥头”“独山”“小林”等,保留了该地点最原始的特征。
根据全市统一初步核算,2023年临平全区生产总值(GDP)为1067.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 [9]。随着经济发展,公交站的命名也越来越趋向现代化,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城市认同感的增强。在临平公交站名中以“临平”为开头的站点有51个,大多都以“临平 + 场所”为命名方式,方便乘客快速识别和定位当前所在位置,同时也直接表明该地为临平城市的重要场所,具有极高的地方识别度,如“临平站”“临平区体育馆”“地铁临平站”“临平大酒店”“临平区疾控中心”“临平区人民法院”等。2023年临平区全年累计成交新建商品房11892套,同比增长22.2%;成交面积14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0% [9]。随着楼盘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的名称被使用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人们约定俗成将它们认作是地名,临平公交站也会直接采用楼盘的名称进行命名,如“曙光嘉园”“南星小区”“朝阳新苑”“水漾人家”“流水北苑”等。
4. 临平区公交站名的现存问题与规范化探讨
4.1. 临平区公交站名存在的问题
4.1.1. 指向不明确
近年来,临平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各方面质量取得显著成就[10]。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公交站牌命名上的问题。如在临平第一医院区域,存在“临平第一医院”“临平区第一医院公交站”“临平区第一医院北门”三个站牌名称,其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容易使乘客产生混淆。此外,临平区第一小学拥有多个校区,包括新竹校区、南枝校区、将军殿校区以及世纪校区。然而,在公共交通站牌的命名中,临平区第一小学的公交站点有两个,分别是“临平一小”“临平一小南枝校区(清廉学校)”。对于前者,该名称并未明确指向具体哪一个校区,因此有可能导致乘客的判断失误。
4.1.2. 简称不规范
在公交站命名实践中,简称的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语言作为社会中的约定俗成之物,其本质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的特性,而词汇则是这一动态变化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在进行规范工作时,我们应当秉持动态的语言观念,既要尊重语言的发展规律,也要顺应语言的实际使用习惯。以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为例,该校区附近的四个公交车站名称均采用了“理工大临平校区”作为开头,然而,该校在对外宣传活动中并未采用过“理工大”这一简称。从尊重语言发展规律和提升信息准确度的双重角度出发,“浙理工临平校区”这一命名相较于“理工大临平校区”显得更为恰当与合理。
4.2. 临平区公交站名的规范化思考
4.2.1. 明确指向的具体范围界定
针对因区域指向模糊所导致的公交站台名称指示不清晰的问题,可以通过增添定语、方位词等限定词来明确其所在的具体区域。具体而言,定语和方位词的加入有助于细化公交站台的地理位置描述,使其更加精确且易于辨识,从而有效缓解因区域指向不明而引发的乘客困惑与不便[11]。
4.2.2. 征集市民的站台命名建议
在公交站台命名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可通过网格员进行社情民意收集,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民意与建议访谈收集等方式确保民众意见得到充分表达,确保合理诉求与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应对公交站名混乱问题。同时,这也有利于充分尊重公众感受,进而提升公交站名的认同度与接受度[12]。
4.2.3. 优化名称较长站点的播报
因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环境较为嘈杂,乘客对七音节及以上较长音节站台名称的听觉识别度降低,导致错过目标站点或错误下车。因此,语音播报系统可以在播报一遍完整的站台名称后,进行二次重复播报。同时,亦可以优化语音库,在语音中强调站台名称中的关键字或核心词汇,并辅以电子显示屏同步显示站台名称,以弥补单一听觉信息传递的不足。
4.2.4. 坚持依法依规地科学决策
在对公交站台名称进行拟定与修改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的程序和相关规定,确保命名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以确保公交站台名称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易于理解,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和乘客满意度。
5. 结语
公交站名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需要准确传达方位信息。通过对临平区公交站名称进行社会语言学分析,我们发现临平区公交站名背后蕴含着临平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经济活动特征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同时,在公交站名的命名过程中,应秉持更为认真严谨的态度。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而公交站名作为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动态系统,也必然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因而,需要相关部门对公交站名加大监管力度,及时修改与规范。
基金项目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2024R406A051)。
NOTES
1数据更新至2024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