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新型临时结构进行斜拉桥换索的可行性分析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able Replacement for Cable-Stayed Bridges Using New Temporary Structures
DOI: 10.12677/hjce.2024.1310210, PDF, HTML, XML,   
作者: 程少南, 高 帅, 卢 凯: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关键词: 斜拉桥换索临时结构Cable-Stayed Bridge Cable Replacement Temporary Structure
摘要: 针对国内大多数斜拉桥亟需进行斜拉索更换的现状,及现有的斜拉索更换方式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利用外置钢锚板进行换索的临时索结构,结合实际的换索工程提出了验证此临时索结构可行性的试验技术研究路线并进行了用于实际工程换索的可行性试验研究,获得了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等效静摩擦系数,为后续的改进试验研究提供了方向。新型临时索结构的提出为桥梁的换索工程提供了新的换索思路,增强了换索的技术储备,推动了临时索结构的发展,推广应用后可以产生较大的工程经济效益。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most cable-stayed bridges in China urgently need cable replacement and the existing cable replacement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actual projects.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a temporary cable structure for cable replacement using an external steel anchor plate is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able replacement project, an experimental technical research route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temporary cable structure is proposed, and feasibility test research for cable replacement in actual projects is carried out. The equivalent sta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teel and concrete is obtained, providing a direction for subsequent improved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proposal of the new temporary cable structure provides a new cable replacement idea for bridge cable replacement projects, enhances the technical reserve for cable replacement,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emporary cable structures, and can generate greater engineering economic benefits aft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文章引用:程少南, 高帅, 卢凯. 采用新型临时结构进行斜拉桥换索的可行性分析[J]. 土木工程, 2024, 13(10): 1919-1924. https://doi.org/10.12677/hjce.2024.1310210

1. 引言

现代斜拉桥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德国桥梁工程师迪辛格尔奠定了现代斜拉桥诞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1955年瑞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斜拉桥——斯特罗姆松德桥。1962年世界第一座混凝土预应力斜拉桥——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桥(Maracaibo)建成[1]。现代斜拉桥具有跨越能力大,能充分利用材料力学性能,施工操作较为简便,结构新颖,造型美观等优点,适用于不易修筑桥墩和不利于修建地锚的峡谷、大江、大河处。因此斜拉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3]

斜拉桥的推广应用也引入了与梁桥不同的使用阶段病害,而斜拉索病害是斜拉桥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于初期应用的斜拉索材料性能偏低,拉索体系防护不到位等不利因素诱发了拉索使用过程中严重病害,如PE套管损坏,拉索钢丝锈蚀,拉索钢丝断裂,锚头锈蚀等[4]-[6]。这些病害的存在使得拉索的实际使用年限大大降低。据朱劲松等统计,我国已实施换索的斜拉索平均使用寿命仅为15年[7]。而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6.0.11条关于斜拉索设计使用年限规定为20年[8]。因此,国内大多数斜拉桥的拉索并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

Figure 1. Exposed anchor head

1. 下锚头外露

斜拉索作为斜拉桥的主要受力和传力构件之一,又被称为斜拉桥的生命索。斜拉索病害成为斜拉桥正常使用过程的重要安全隐患。为保障斜拉桥的安全运营,避免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需及时对斜拉索进行检测,并对评级较低的斜拉索实施换索[9] [10]。斜拉索换索已成为斜拉桥正常使用的重要保证措施[11] [12]

常用换索工艺总体可分为两种:1) 不需要临时结构;2) 设置临时结构。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种换索方式(不设置临时结构在桥面上直接拆除旧索)只适用于可以在桥面上对下锚端直接进行施工(如图1所示)且换索时引起的总体内力变化及线形变化不大的斜拉桥,导致第一种换索方式局限性较大[13]-[17]。所以当主梁内力变化、线型变化及主梁对换索的敏感性较大时,一般采用设置临时结构的换索方案。设置临时结构进行换索不仅避免了拆除原索过程中桥梁结构本身受力、变形的显著变化,同时可以消除临近拉索发生破坏隐患,降低换索过程对交通流和通航的影响[18]-[20]

2. 新型临时索结构换索工艺

以某长江公路大桥(斜拉桥)作为可行性研究的工程对象,其主梁截面为轻型且对称的π型截面(主梁截面图如图2所示)。该桥若进行换索存在以下几个难点:1) 跨度大,桥梁的刚度较小,换索引起的总体内力变化及线形变化大;2) 主梁的梁高索距比小,导致主梁受力和变形对换索敏感;3) 下锚头浇筑于主梁边肋内部[21] [22]

为妥善解决以上难点,结合该桥主梁本身不存在适用于锚固临时索的锚固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临时索结构,利用外置钢锚箱进行临时索锚固的换索工艺。

外置钢锚箱设置临时索工艺为:1) 在主梁上通过钻孔的方式开凿锚拉板锚固孔;2) 通过四根对拉超高强螺栓提供的预紧力将锚拉板与主梁锚固在一起;3) 通过锚拉板与主梁的摩擦力以及超高强螺栓的抗剪和抗拉力提供临时索与主梁之间的反力装置;4) 利用外置锚拉板挂设临时索;5) 并通过同步张放临时索和既有索的工艺完成退索换索施工。

Figure 2. Sectional view of the cable zone of the main girder

2. 主梁有索区截面图

为了验证上述新型临时索结构锚固临时索的方式的可行性,找出临时索结构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难点,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应结合研究的实际工程对象进行具体的工况试验。

3. 可行性试验设计

针对基于外置钢锚箱的斜拉索换索工艺,其工作原理为利用锚拉板与主梁的摩擦力以及超高强螺栓的抗剪和抗拉力来提供临时索与主梁之间的反力,其中最主要的是锚拉板(钢制)与主梁间的摩擦力,根据公式F = uFn (最大静摩擦可以近似的认为等于动摩擦),需要获得钢与混凝土之间的静摩擦系数[23] [24],考虑到主梁梁体可能为非竖直面,需要通过素混凝土垫块进行找平,制作获得的主梁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Fn由4根对拉螺杆施加预紧力得方式进行施加,F根据实际工程需要为3500 kN。

Figure 3. Loading system diagram of the test beam

3. 试验梁体加载系统图

试验前将锚拉板与试验梁体用对拉螺杆进行锚固,锚拉板与试验加载系统通过焊接的形式进行锚固,通过加载系统将拉力传递到钢锚板以模拟实际拉索索力。

对拉螺杆预紧力采用扭矩控制下的线性加载方案,以对拉螺杆应变平均值(采用贴应变片的方法获得对拉螺杆施加扭矩后的应变平均值)作为每级扭矩增量的参考量。当达到每级扭矩时持荷五分钟并观察垫板周围混凝土是否压溃,当达到最大扭矩时停止加载,每根对拉螺杆施加的扭矩值如表1所示。若在加载过程中出现螺帽与螺杆滑丝、垫板持续性跟转现象则终止加载。

Table 1. Screw torque values (unit: N·m)

1. 螺杆扭矩值(单位: N·m)

螺杆编号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L1

5000

9000

12,000

15,000

L2

5000

9000

12,000

15,000

L3

5000

9000

12,000

15,000

L4

5000

9000

12,000

15,000

单向拉伸试验采用力控制下的线性加载试验方案,采用,按照0~800 kN、800~2000 kN、2000~4000 kN分三个阶段依次增加试验拉力对锚拉板进行力的施加,当拉力达到4000 kN或极限状态时停止加载,锚拉板所受具体拉力值采用贴应变片的方法获得实际拉力。

通过开展静力试验,即采用对连接临时索的钢构件进行拉伸试验,研究实际索力范围内外置钢锚箱的受力安全性,测得外置钢锚箱与混凝土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并根据实际静力试验结果对本临时索结构是否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及后续改进试验方法提供可行性建议。

4. 试验现象

在单向拉伸试验中产生的具体试验现象如表2所示。

Table 2. Uniaxial tensile static test

2. 单向拉伸静力试验

工况

0~800 kN

800~2000 kN

2000~4000 kN

钢–混凝土

锚拉板与素混凝土垫块无相对位移。

800~1000 kN,经观测发现锚拉板与素混凝土垫块 出现相对位移(5 mm),停止试验。

/

钢–混凝土干接触条件下,拉力为830 kN (对应预紧力为2475 kN)时接触面之间发生滑移。由此可得锚拉板与素混凝土垫块之间的等效摩擦系数(滑移拉力/总预紧力)为0.34。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试验过程中外置锚拉板与素混凝土垫块之间的滑移过程是某个或部分对拉螺杆先发生局部滑移,然后慢慢扩大形成整体滑移(“各个击破”)。外置锚拉板与素混凝土垫块之间的等效摩擦系数并非钢与混凝土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下同),其等效摩擦系数远远小于二者剪切破坏面间的静摩擦系数[23] [24],锚拉板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时,两者产生滑移产生得最大拉力仅为830 kN,远达不到实际工程的换索需求。

5. 结论及建议

本文结合某长江公路大桥的拉索换索工程提出了一种利用对拉螺杆作为外置钢锚箱锚固系统的换索系统,研究利用此临时索系统是否可以解决实际工程的换索问题,获得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及,并为后续改进试验方式提供可行性建议,通过模型试验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及建议:

1) 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等效摩擦系数为0.34;

2) 采用钢板与混凝土直接接触达不到实际工程换索需求;

3) 后续试验应在钢板与混凝土之间增加铅板、橡胶、高摩擦橡胶垫层等界面材料,以达到相应拉力要求;

4) 设置界面材料可能会增加界面局部滑移风险。对拉螺杆在实际试验过程中需考虑每根对拉螺杆的失效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敏, 向中富, 周剑波. 服役中的桥梁斜拉索性能试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2015.
[2] 林元培. 斜拉桥[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3.
[3] 顾安邦, 向中富. 桥梁工程. 下册[M]. 第2版.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285-286.
[4] Suzumura, K. and Nakamura, S. (2004)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Corrosion of Galvanized Steel Wires.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16, 1-7.
https://doi.org/10.1061/(asce)0899-1561(2004)16:1(1)
[5] 张国林, 李辉, 黄侨. 斜拉索主要病害分析及其养护维修策略[J]. 预应力技术, 2011(3): 19-25.
[6] 叶觉明. 桥梁缆索系统的腐性与防护[J]. 钢结构, 2005, 20(2): 85-89.
[7] 马忠才, 朱劲松, 谢斌. 斜拉桥拉索体系性能综合评估及换索施工监控方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 201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4.
[9] 魏峰涛, 魏炜. 自锚式悬索-斜拉协作体系桥梁更换拉索施工监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长安大学, 2014.
[10] 张乃乐. 大跨度铁路斜拉桥换索方案设计与受力性能分析[J]. 铁道标准设计, 2017, 61(4): 79-82.
[11] Nakamura, S. and Suzumura, K. (2009) Hydrogen Embrittlement and Corrosion Fatigue of Corroded Bridge Wir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65, 269-277.
https://doi.org/10.1016/j.jcsr.2008.03.022
[12] Xue, S., Shen, R., Chen, W. and Miao, R. (2020) Corrosion Fatigue Failure Analysis and Service Life Prediction of High Strength Steel Wire.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110, Article 104440.
https://doi.org/10.1016/j.engfailanal.2020.104440
[13] 谢福君, 张家生. 衡山湘江大桥换索工程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 15(10): 2565-2573.
[14] 朱占良. 广东九江大桥换索工程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15] 田波, 梁健. 涪陵长江大桥换索设计[J]. 四川建筑, 2016, 36(2): 247-249.
[16] 康孝先, 周子豪, 白智勇, 徐富樑, 陈俞嘉. 斜拉桥拉索病害分析及换索关键技术研究[C]//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 2020: 7.
[17] 陈志敏, 阮荣涛. 大跨度地锚式斜拉桥换索施工技术[J]. 世界桥梁, 2019, 47(1): 81-86.
[18] Mehrabi, A.B., Ligozio, C.A., Ciolko, A.T. and Wyatt, S.T. (2010) Evaluation, Rehabilitation Planning, and Stay-Cable Replacement Design for the Hale Boggs Bridge in Luling, Louisiana.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15, 364-372.
https://doi.org/10.1061/(asce)be.1943-5592.0000061
[19] 王贵春, 李武生, 陈卫丽. 美国卢凌赫尔鲍格斯斜拉桥的评估与换索方案[J]. 中外公路, 2012, 32(2): 131-136.
[20] 孙剑飞, 韦福堂, 谭俊冬. 南阁大桥临时索锚箱设计及斜拉索更换施工[J]. 建筑施工, 2010, 32(10): 1087-1088.
[21] 傅松, 刘其伟.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索体更换关键技术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东南大学, 2018.
[22] 李准华, 董萌, 王国民, 李庆择. 大索距低梁高的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整根换索分析[J]. 公路, 2020, 65(1): 108-113.
[23]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M]. 第五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71-75.
[24] 苏庆田, 杜霄, 李晨翔, 等. 钢与混凝土界面的基本物理参数测试[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4): 49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