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范新强, 孙照渤. 1953-2008年厦门地区的灰霾天气特征[J].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5): 604-609.
|
|
[2]
|
王润清. 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7: 44-44.
|
|
[3]
|
郑峰, 颜琼丹, 吴贤笃等. 温州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其预报[J]. 气象科技, 2011, 39(6): 791-795.
|
|
[4]
|
李东海, 何彩霞. 浅谈雾霾天气的识别及预警策略[J]. 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18): 165-166.
|
|
[5]
|
胡亚旦, 周自江. 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 气象, 2009, 35(7): 73-78.
|
|
[6]
|
黄健, 吴兑, 黄敏辉. 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J].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19(1): 61-70.
|
|
[7]
|
徐渝江. 浓雾——隐形的气象杀手[J]. 四川气象, 2007, 27(4): 56-56.
|
|
[8]
|
邱明燕, 盛立芳, 房岩松等. 气象条件对青岛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4, 34(6): 925-930.
|
|
[9]
|
车慧正, 张小曳, 石广玉等. 沙尘和灰霾天气下毛乌素沙漠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征[J]. 中国粉体技术, 2005, 3(4): 7.
|
|
[10]
|
权许锋. 浅谈雾霾天气对体育锻炼的影响[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8, 10: 19-19.
|
|
[11]
|
马祖胜, 李汉彬, 于平. 雾对河源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J]. 广东气象, 2006, 28(4): 61-62.
|
|
[12]
|
季绍武, 徐长城. 政府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 1: 38.
|
|
[13]
|
袁明鹏, 万君康. 关于我国环保产业的定义及发展对策的思考[J]. 中国环保产业, 2002, 2: 46-48.
|
|
[14]
|
王金南, 逯元堂, 吴舜泽等. 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预测及政策分析[J]. 中国环保产业, 2010, 6: 24-29.
|
|
[15]
|
田宏莉, 冯惠娜.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 2004, 22(4): 100-102.
|
|
[16]
|
张嫚. 调整环境政策发展环保产业[J]. 中国环保产业, 2002, 2: 34-35.
|
|
[17]
|
刘淑梅, 刘玉萍. 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措施建议[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 30(3): 11-12.
|
|
[18]
|
T. F. Bresnahan, R. Schmalensee. The empirical renaissance in industrial economic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7.
|
|
[19]
|
李湘凌, 周元祥, 崔康平.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 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14-15.
|
|
[20]
|
安树民, 张世秋, 王仲成. 试论环境保护投资与环保产业的发展[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1, 11(3): 9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