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伦, E•艾维, 玛丽•布莱福德•艾维(2005). 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意向性会谈和咨询. 117.
|
|
[2]
|
陈飞虎, 黄胜, 邹立君(2013).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职教论坛, 9期, 32.
|
|
[3]
|
董昆仑, 王冠军(2011).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厌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效果. 齐鲁医学杂志, 4期, 322-324.
|
|
[4]
|
樊琪, 程佳莉(2008). 学习惰性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6期, 14581460.
|
|
[5]
|
傅安球(2002).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 1期, 22-23.
|
|
[6]
|
高志华(2012). 初中生自恋倾向成就目标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7期, 23.
|
|
[7]
|
胡定荣(2010). 影响薄弱校初中生学业成绩的主因素分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10期, 39-41.
|
|
[8]
|
蒋京川, 刘华山(2005). 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期, 56-61.
|
|
[9]
|
焦璨(2009). 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 上海教育科研, 9期, 44-45.
|
|
[10]
|
金刚玉, 高金金, 陈毅文(2012). 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情境下对成绩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期, 23.
|
|
[11]
|
金艺峰(2005). 厌学学生的整合心理治疗. 中国临床康复, 4期, 179.
|
|
[12]
|
李慧, 利爱娟(2012). 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研究. 内蒙古社会科学, 6期, 152-156.
|
|
[13]
|
李敏, 甘怡群(2011). 高中生学业倦怠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1期, 36-37.
|
|
[14]
|
刘君栓, 夏晓翠(2012). 英语专业大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成人教育, 2期, 61.
|
|
[15]
|
罗滨, 陈颖, 李亦菲(2012). 高中中等生学习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中国教育学刊, 2期, 9.
|
|
[16]
|
孟四清(2009). 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3期, 46-49.
|
|
[17]
|
穆慧, 韩翠萍, 韩凯吉(2007). 作业疗法治疗厌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效果分析. 精神医学杂志, 5期, 315-316.
|
|
[18]
|
倪士光, 伍新春, 张步先(2009). 威海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期, 167-168.
|
|
[19]
|
申自力(2012). 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国学校卫生, 10期, 1278-1280.
|
|
[20]
|
石雷山, 高峰强, 沈永江(2011). 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期, 289-296.
|
|
[21]
|
孙月霞, 刘翠美, 张秀(2008). 森田疗法对厌学中学生心理健康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护理学杂志, 8期, 60-61.
|
|
[22]
|
唐卫海, 孙秀宇(2006). 学习策略的元认知训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期, 74-79.
|
|
[23]
|
田澜(2010). 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的编制. 心理学探, 5期, 89-94.
|
|
[24]
|
王后雄, 孙建明(2013). 中学化学过度教学:问题,成因及对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1期, 62-64.
|
|
[25]
|
王小新, 苗晶磊(2012).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期, 45.
|
|
[26]
|
王轩(2012). 中学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数学模型. 教育导刊, 3期, 32.
|
|
[27]
|
王志毅(2012). 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5期, 41.
|
|
[28]
|
吴汉荣(1998). 儿童学习困难和厌学情绪影响因素的探讨. 中国公共卫生, 12.
|
|
[29]
|
吴水燕(2010). 大学生自尊对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 8期, 939-941.
|
|
[30]
|
邢强, 陈丹丹(2010). 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 教育导刊, 9期, 25-29.
|
|
[31]
|
邢强, 陈丹丹(2012). 中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教育导刊, 9期, 10.
|
|
[32]
|
杨平(2004). 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教育实践与研究, 7期, 15-16.
|
|
[33]
|
张林, 周国韬(2003).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5期, 870-873.
|
|
[34]
|
张耀庭, 马金焕, 韩业伟(2012). 论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其对策.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3期, 27.
|
|
[35]
|
朱爱所, 张彩芬, 史秀琴(1994). 初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期, 29.
|
|
[36]
|
朱小麟(2009). 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归因分析. 中国成人教育, 24期, 70-71.
|
|
[37]
|
周阳敏(2013). 本科生厌学调查与竞争性选择机制研究——基于消费者主权理论的解释. 河南社会科学, 1期, 7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