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铮 (1995) 论现代人地关系的意义. 人文地理, 10, 2-5.
|
|
[2]
|
李山 (2002) 基于PRED 协调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设施建设初探——以风景名胜区索道建设为例. 人文地理, 17, 7-40.
|
|
[3]
|
廖荣华 (2001)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与区域PRED系统论.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3, 75-77.
|
|
[4]
|
乔晓红, 齐童 (2009) 柳江国家地质公园PRED系统分析及发展对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96- 100.
|
|
[5]
|
陈英玉, 龚明权, 张自森 (2009) 青海省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其综合评价. 地球学报, 30, 339-344.
|
|
[6]
|
阮菊华, 张力征 (2007) 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现状与价值. 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 北京, 635-638.
|
|
[7]
|
大麦旅游–大麦网.
http://image.so.com/v?q=%E4%BA%92%E5%8A%A9%E5%8C%97%E5%B1%B1 />%E6%97%85%E6%B8%B8%E7%A4%BA%E6%84%8F%E5%9B%BE&src=srp&fromurl=http%3A %2F%2Ftravel.damai.cn%2Fscene%2Fnote_113123.html#multiple=0&dataindex=4&id=ef45d5c b93a299e94abe5adce994e757&lightboxindex=4&itemindex=0
|
|
[8]
|
刘天明 (2006) 走进互助北山森林公园. 丝绸之路, 5, 41-43.
|
|
[9]
|
祁万强 (2008) 互助北山——高原上的天然博物馆. 青海国土经略, 3, 47-49.
|
|
[10]
|
孙新, 赵振斌, 邓李娜 (2009) 目的地少数民族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以青海互助北山浪士当村为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68-73.
|
|
[11]
|
盖伊-马提尼, 张志光, 顾琰菲等 (2013) 打造过硬品牌以彰显地质公园在UNESCO世界级名录中的特殊地位——PPF理念(“过去-现在-将来”理念). 地球学报, 34, 229-232.
|
|
[12]
|
花国红, 李明路, 田明中 (2008) 浅论地质公园法制化管理.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10, 20-22.
|
|
[13]
|
师存武 (2011) 互助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互助土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 3, 1-6.
|
|
[14]
|
黄松 (2009) 民族地区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探析——以桂西为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1, 58-62.
|
|
[15]
|
胡玲玲, 钟伟 (2007) 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时代经贸, 5, 42-43.
|
|
[16]
|
李晓琴, 刘开榜, 覃建雄 (2005) 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版), 7, 269-271.
|
|
[17]
|
肖景义, 曹广超, 侯光良 (2011) 青藏高原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地球学报, 32, 225-232.
|
|
[18]
|
郭景兴 (2012) 基于GIS三维地形可视化在地质公园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