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静, 主编 (2006) 身份认同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
|
[2]
|
徐海波, 邢立军 (2013) 国民教育、意识形态与身份意识构建. 学术畀, 6, 203-209.
|
|
[3]
|
黎熙元 (2010) 60年来港人身份之惑. 文化纵横, 6, 116-121.
|
|
[4]
|
罗永生 (1997) 导论: 谁的城市?In: 罗永生, 编, 谁的城市——战后香港的公民文化与政治论述, 牛津大学出版社, 西安, 1-12.
|
|
[5]
|
教育局 (2014) 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聚焦, 深化, 持续(小一至小六). https://cd.edb.gov.hk/becg/chapter3A.html
|
|
[6]
|
谢均才 (2001) 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 In: 贝磊, 古鼎仪, 编, 香港与澳门的教育与社会: 从比较角度看延续与变化, 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香港, 137-153.
|
|
[7]
|
Lee, W.O. (1999) Controversies of civic education in political transition: Hong Kong. In: Purta, J.T., Schwille, J. and Amadeo, J.A., Eds., Civic Education Across Countries: Twenty-Four National Case Studies from the IEA Civic Education Project, Eburon, Netherlands, 313-340.
|
|
[8]
|
陈建强 (1996) 香港公民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In: 刘国强, 李瑞全, 编, 道德与公民教育: 东亚经验与前胆, 香港教育研究所, 香港, 229-248.
|
|
[9]
|
课程发展议会 (1996) 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教育署, 香港.
|
|
[10]
|
青年事务委员会 (1998) 青少年公民意识和道德价值研究. 青年事务委员会, 香港.
|
|
[11]
|
王家英, 沈国祥 (2002) 回归后香港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及公民教育态度——延续与变化. 香港亚太研究所, 香港.
|
|
[12]
|
陈弘毅 (2010) 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法治探索.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香港.
|
|
[13]
|
青年事务委员会,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2010) 二零一零年香港青年统计资料概览. 青年事务委员会, 香港.
|
|
[14]
|
刘锐绍 (2012) 不要盲人骑瞎马的国民教育. 明报, 2012.7.27, A30.
|
|
[15]
|
叶荫聪, 罗冠杰 (2012) 为何“中国模式”会出现在“国民教育”中?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3736/
|
|
[16]
|
钱玮琪, 萧辉浩, 周婷 (2012) 国民教育教材被轰洗脑、公帑资助 称执政集团“进步无私”. 明报, 2012.07.06, A01.
|
|
[17]
|
陈风 (2012) 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告诉《环球时报》:“相信国民教育可以继续下去”. 环境时报, 2012.09.26, 10.
|
|
[18]
|
李斌 (2012) 用选票制裁操弄选举的政客. 文汇报, 2012.08.08, A19.
|
|
[19]
|
周八骏 (2012) 国民教育推动新身份认同. 大公报, 2012.08.03, A11.
|
|
[20]
|
明报专讯 (2012) 港人国民认同感见新低, 抗拒国旗国歌新高, 80后重港人身分. 明报, 2012.11.12, A01.
|
|
[21]
|
郑宏泰, 黄绍伦 (2004) 香港身份证透视.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
|
|
[22]
|
Hui, K.F., Cheung, K.K., Wong, Y.N. and Lee, C.F. (2002) Co-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development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Hong Kong (the final repor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
|
[23]
|
Yuen, T. and Byram, M. (2007) National identity, patriotism and studying politics in schools: A case study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Compare, 37, 23-36.
|
|
[24]
|
施雨丹 (2011) 基于主动公民观的香港公民教育发展——国家认同的视角.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109-114.
|
|
[25]
|
吕大乐 (2007) 从港人身份认同看回归十年. 同舟共进, 7, 14-15.
|
|
[26]
|
韩震 (2010)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106-113.
|
|
[27]
|
陈丽君 (2014) 香港同胞中国国民意识变化探析.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60-65.
|
|
[28]
|
孟庆顺 (2013) 内地、香港民众冲突与“一国两制”实施中的问题. 当代港澳研究, 1, 97-105, 120.
|
|
[29]
|
陈竞新 (2012) 香港国民教育之争拒绝去中国化危机. 亚洲周刊, 33, 24-29.
|
|
[30]
|
刘兆佳 (2013) 应建纾解两地摩制机制. 大公报, 2013.03.06, 12.
|
|
[31]
|
程述 (2012) 香港:人心的回归任重而道远. 新产经, 9, 60-61.
|
|
[32]
|
冷铁勋 (2013) 从香港国民教育科事件看《香港基本法》实施中的国家意识培养. 当代港澳研究, 1, 116-123.
|
|
[33]
|
倪绍强 (2013) 也要还国民教育一个公道. 载于香港教育学院编辑委员会、学生会编, 我们的公民教育——从德育及国民教育争议出发. 香港教育学院编辑委员会、学生会(第19届), 香港, 30-34.
|
|
[34]
|
丁望 (2012) 是煽情教育, 还是知识传授——分析香港的“国民教育”及其课程指引. 信报财经月刊, 11, 52-57.
|
|
[35]
|
明报 (2012) 郭少棠:国民教育忽略历史文. 明报, 2012.07.09, A08.
|
|
[36]
|
香港青年协会 (2002) 社会资本之公民身份状况研究. 香港青年协会, 香港.
|
|
[37]
|
简松年 (2012) 教协负责人煽动罢课背逆民意影响恶劣. 文汇报, 2012.08.08, A19.
|
|
[38]
|
黄均瑜 (2013) 施政报告只字不提国民教育令人失望. 教联报, 2013.02.04, 2.
|
|
[39]
|
曾荣光 (2011) 香港特区国民教育的议论批评判. 教育学报, 39, 1-24.
|
|
[40]
|
康子兴 (2012) 香港国民教育向何处去? 新产经, 9, 62-63.
|
|
[41]
|
李敢 (2013) 内地与香港文化价值共识重构的实证分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100-107.
|
|
[42]
|
姜洋 (2013) 香港国民教育实施背景、困境与出路. 教育与教学研究, 4, 27-30.
|
|
[43]
|
强世功 (2014) 认真对待香港本土意识探索强化国家认同之道.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5, 22-25.
|
|
[44]
|
檀传宝 (2010) 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 497-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