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太阳的演化从主序前阶段到达主序以后还要经过后主序阶段,即到达红巨星阶段。太阳在每一阶段演化过程由于星风等原因造成的质量流失影响着行星轨道的改变。这种影响在主序阶段并不明显,然而当太阳达到红巨星阶段由于星风等原因质量流失较大,这时对行星轨道的改变影响甚为明显。所以研究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行星轨道的改变很有意义,尽管这是遥远将来100亿年以后要发生的事,对于我们生活在地球行星上的人类很有必要预测一下。
 首先必须研究太阳从主序到红巨星阶段的演化。过去好些作者研究了这个问题。Sandage (1957)首先在研究了恒星生和死的论文中讨论了当太阳演化到红巨星阶段时太阳的半径和光度的改变,但较少讨论对行星轨道改变的影响[1] 。Sweigart (1976)详细地研究了红巨星的构造和演化,但他的研究没有涉及构造和演化对行星轨道改变的影响[2] 。本文作者(2000)在研究太阳质量损失对地球轨道改变的影响,其中也讨论了太阳在红巨星阶段对地球半长轴和轨道周期的影响并给出数值的估计,然而该估计是较粗略的[3] Schröder和Smith (2008)研究了太阳模型的演化并计算了地球和太阳的将来距离以及地球行星的轨道半径的演化曲线[4] 。本文利用变质量二体问题的解和Schröder和Smith给出的太阳演化模型的数据估计了当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8个大行星的轨道半长轴和轨道周期的改变的数值解。
 2. 当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行星轨道半长轴a,轨道周期P以及轨道偏心率e的数值解
 作者在前文利用Jeans给出的变质量二体问题的解[3] [5] :
  , (1)
, (1)
  , (2)
, (2)
  . (3)
. (3)
 给出了轨道半长轴a轨道周期P和轨道偏心率e随时间变率的方程式
  , (4)
, (4)
  , (5)
, (5)
   
 
 Table 1. The evolution of orbits of eight major planets while the sun reaches the phase of red giant (RGB) (after 1.217 × 1010 year)
 表1. 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8大行星轨道的演化(1.217 × 1010年以后)
  . (6)
. (6)
 当太阳到达主序末端或红巨星阶段轨道 随时间变化可由方程式(4)~(6)推出
随时间变化可由方程式(4)~(6)推出
  , (7)
, (7)
  , (8)
, (8)
  . (9)
. (9)
 我们取 年为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的时间,根据Schröder & Smith (2008)给出的太阳演化模型
年为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的时间,根据Schröder & Smith (2008)给出的太阳演化模型 。或
。或 。为太阳在主序阶段时的质量损失率。目前的数值由本文作者(2013)给出[6] 。
。为太阳在主序阶段时的质量损失率。目前的数值由本文作者(2013)给出[6] 。
  (10)
 (10)
 将8个行星的
 的数值(Allen, 1973)和
的数值(Allen, 1973)和 。及
。及 代人方程式(7),我们得到当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8个行星轨道
代人方程式(7),我们得到当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8个行星轨道 和
和 的数值列入表1。
的数值列入表1。
 3. 当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8个大行星的a P e的长期变率
 首先我们根据Schröder & Smith给出的太阳演化模型,当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时 年,太阳的模型数据[4] :
年,太阳的模型数据[4] :
 

  ,
,  ,
, .
.
 太阳在红巨星的演化由太阳风和光子辐射造成的质量损失决定的。因为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它的温度是很低的,所以,我们必须利用冷星的质量损失率,本文作者(2000)曾利用由Mullar (1978)给出的由于太阳风造成的冷星的质量损失率[7] 。
  . (11)
. (11)
 其中 如果我们取
如果我们取 ,
, ,
, ,我们得到
,我们得到
  , (12)
, (12)
  . (13)
. (13)
 Schröder & Smith (2008)曾给出红巨星的质量损失的公式[4] 
  . (14)
. (14)
 其中 ,
, (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
 (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
 根据Schröder和Simith的太阳演化模型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的时 年,那时太阳的物理量是
年,那时太阳的物理量是
  ,
,  ,
,  ,
, .
.
 因此, 。
。
 将这些数据代人上面的公式(14),得到
  , (15)
, (15)
  . (16)
. (16)
 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模型的质量损失率(12)同(15)和(13)同(16)是很接近的。
 以下,我们考虑在红巨星阶段由于太阳风和光子辐射造成的太阳质量损失可以从质能关系 估计,即
估计,即
  , (17)
, (17)
  . (18)
. (18)
 如果我们只用(16)和(18)的质量损失率,那么由于光子辐射造成的质量损失率比太阳风造成的质量损失率小2倍,则总的质量损失率为
  , (19)
, (19)
  . (20)
. (20)
 其次,我们利用公式(7)~(9)估计当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8大行星的轨道半长轴和轨道周期的长期变率。我们改变公式(7)~(9)为红巨星阶段的公式,即对公式(7)~(9)时间微分:
  , (21)
, (21)
  , (22)
, (22)
  . (23)
. (23)
 将表1中的公式(19)的 ,
, 的数值代入上面的公式(21)~(23),我们得到当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8个大行星轨道半长轴和轨道周期的长期变率列入表1 (从现在到
的数值代入上面的公式(21)~(23),我们得到当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8个大行星轨道半长轴和轨道周期的长期变率列入表1 (从现在到 年以后)。
年以后)。
 4. 讨论和推论
 (1) 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轨道扩大率越大,所以海王星的轨道扩大率最大。
 (2) 在1.217年(12.17 Gyr)太阳到达红巨星阶段时根据Schröder和Smith给的数据 ,又根据表1中的数值结果,那时水星和金星
,又根据表1中的数值结果,那时水星和金星 进入膨胀的太阳体积内或者轨道被膨胀的太阳体积所吞进。
进入膨胀的太阳体积内或者轨道被膨胀的太阳体积所吞进。
 (3) 本文的结果同前文[3] 的结果略有不同,在前文[3] 中太阳在红巨星阶段地球轨道扩大率: 而在本文中给的数值:
而在本文中给的数值: ,
,  (见表1),所以本文的扩大率要比前文[3] 的扩大率较大些。
(见表1),所以本文的扩大率要比前文[3] 的扩大率较大些。
 (4) 太阳在主序阶段目前对行星轨道改变的影响同在红巨星阶段改变的影响相比,红巨星阶段甚为显著,从主序阶段质量损失率公式(目前 ):
):
  [6] ,
[6] , 每个行星轨道半长轴
 每个行星轨道半长轴
 引自Allen (1973)的数据[8] 。
 可以计算目前8大行星轨道半长轴改变率如下:
  
 由上表可见太阳在红巨星阶段行星轨道的改变率比目前在主序阶段的改变率甚大,因此研究太阳在红巨星阶段行星轨道的改变有很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