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CBA联赛,即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作为培养中国篮球人才的摇篮,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为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输送了大量的优秀球员,如第一位登陆NBA联赛(全美职业篮球联赛)的王治郅、在NBA联赛中取得辉煌成就的姚明、在NBA征战多年的巴特尔和易建联,这几位顶级国内球员扛起了中国男子篮球的大旗,为国家队在亚洲和世界赛场创造佳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CBA联赛自2005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以来,在市场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国内球员也在这个繁荣发展的联赛中得到锤炼和进步。篮球职业联赛的标志则是篮球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CBA联赛的19支球1队纷纷引进了高水平外援以期提高球队的竞技水平和联赛成绩,也希望高水平外援的加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球员的进步。
然而,随着姚明的退役,与姚明同时代的球员已过运动生涯的巅峰,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近年来在亚洲赛场和世界赛场屡次铩羽而归,甚至丢掉了“亚洲霸主”的头衔:2009年亚锦赛决赛负于伊朗、2013年亚锦赛负于中华台北止步8强、2014年亚运会取得第5名的成绩;2010年世锦赛取得第16名的成绩、2012年奥运会在12支参赛队伍中排名垫底。鉴于中国男篮国家队成绩的连续下滑,重新审视CBA联赛国内球员的竞技水平状况和CBA联赛的人才“造血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以2014~2015赛季CBA联赛中外援的竞技水平作为参照,利用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逐步深入地分析CBA联赛中国内球员竞技水平的现状,并以此为根据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中国篮球的复苏建言献策。
2. 研究现状
随着CBA联赛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国内学者在CBA球队建设、国内球员的发展、球队成绩和外援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
李成梁、崔鲁祥(2008)总结了CBA联赛发展历程中国内球员在年龄、身高、技术等方面的变化,为提升CBA联赛的水平和我国竞技篮球运动水平提出了参考建议[1] 。张茜、赵甜甜(2013)比较分析了2011~2012赛季CBA常规赛国内球员和外援在身体形态、年龄及个人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各球队的训练、营养和医疗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2] 。
李国岩(2008)对比分析了2005~2006赛季CBA联赛总决赛国内球员和国外球员的各项技术指标,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内球员在外线能力和外援在内线能力的优势,各球队要利用外援在身体对抗上的优势以弥补国内球员在身体素质上的不足 [3] 。郭嵘岑(2012)对2010~11赛季CBA职业联赛中外球员贡献率做了比较分析,认为国内球员对球队的综合贡献率与外援相比差距明显,球员综合贡献率指标可以为球队管理、球员价值评估和球员选拔提供量化参考 [4] 。于博远、折娜(2009)同样运用对比分析法对2006~2007赛季CBA联赛常规赛国内球员和外援的技术指标,认为外援仍然是CBA联赛舞台上的主力军,外援能够左右球队的常规赛成绩 [5] 。
3.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
3.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2014~2015赛季CBA联赛常规赛19支球队国内球员和外援的各项技术统计指标和数据。有关数据来自新浪网体育频道CBA联赛数据库(2015年5月30日)。
3.2. 指标选择
针对本文研究问题的需要,特别地从CBA常规赛各个球队(八一队除外)中筛选出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利用核心队员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代表各队中国内球员和外援的最高竞技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国内球员竞技水平的现状。
核心球员的选择标准主要依据球员的效率值指数2和出场次数进行筛选。尽管有些队员综合能力很强,效率值指数很高,但是由于伤病等其他原因,出场次数不多,因此这部分球员对球队常规赛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出场次数最多的次佳球员进行分析。本文筛选出的各队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见表1。
因为不同球队的核心队员在球场上的位置不同,因此各类指标之间的差异较大,为了综合考虑不同位置的球员的能力,故选择了衡量篮球运动员各方面能力的11项技术指标(出场次数、2分球命中率、3分球命中率、罚球得分、篮板、助攻、抢断、封盖、失误、犯规、得分)。所有指标(除出场次数外)均使用场均值,其中,失误和犯规是负指标,其他均是正指标。
4. CBA联赛19支球队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竞技水平差异的分析
4.1. 各球队核心队员各项技术统计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CBA常规赛19支球队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的各项技术统计指标中可以看出:1) 所有核心球员的2分球命中率都在50%以上,2分球命中率最高为72.37% (新疆队周琦);外线队员3分球命中率的中位数为34.09%,浮动范围远大于2分球,大部分队员的三分球命中率在30%~45%范围内,3分球命中

Table 1. Selected core domestic players and foreign players of 19 teams in 2014-2015 CBA regular season
表1. 2014~2015赛季CBA常规赛19支球队的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一览表
率最高为47.06% (山西队韦弗);2) 核心球员得分方式主要为运动战得分,罚球得分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场均得分的中位数为21.4分,场均得分最高为39.9分(浙江队麦克鲁姆);3) 篮板和助攻数据的浮动范围要大于抢断和封盖,场均篮板数最高为14.6次(新疆队布莱切),最低为6.05次,场均助攻数最高为8.3次(吉林队琼斯);4) 失误次数的波动范围在0.8次至4.8次之间,场均犯规次数在4次以下(详见图1至图4)。
4.2. 各球队核心队员各项技术统计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丢失量最小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经过线性变换和舍弃部分信息,以少数新的综合变量取代初始的多维变量,同时保证新的综合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并且能够尽可能多地反映初始变量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的过程是通过筛选初始变量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包含初始变量信息最多)的线性组合来构造第一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二、第三,……,第P个主成分。
核心球员对各球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衡量球员能力的指标有很多,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交互影响,因此,对核心球员的各项统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按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序则可以从定性的角度了解国内核心球员和核心外援之间的能力差异。
对表1中选定的核心队员的11项技术统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SPSS软件得到每个球员的各类主成分特征向量Y1、Y2和Y3,见表2。每个球员的11项技术统计指标向量与每一个主成分特征向量进行内积运算便可以得到每个球员的每一个主成分的得分。比如:第i主成分特征向量为
,球员的技术统计指标向量为:
,
则每个球员第i主成分得分计算公式为

由表2可以发现,在特征向量Y1中,助攻(0.882)、抢断(0.782)和3分球命中率(0.586)都比较显著,再加上封盖、犯规、2分球命中率均为负指标,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是对外线队员的描述;在特征向量

Figure 1. Two-point and three-point shot percentage of 38 core players
图1. 38位核心球员2分球和3分球命中率箱线图(单位:%)

Figure 2. Free throw and scoring of 38 core players
图2. 38位核心球员罚球得分和得分箱线图(单位:分)

Figure 3. Rebound, assist steal and block shot of 38 core players
图3. 38位核心球员篮板、助攻、抢断、封盖数箱线图(单位:次)

Figure 4. Turnover and foul of 38 core players
图4. 38位核心球员失误和犯规数箱线图(单位:次)

Table 2.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of various technical index of core domestic players and foreign players of 19 teams in 2014-2015 CBA regular season
表2. 2014~2015赛季CBA常规赛19支球队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各项技术统计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Y2中,除了3分球命中率和助攻为负指标外,其余均为正指标,其中篮板(0.912)、封盖(0.771)和罚球(0.402)最为显著,可以看出第二主成分是对内线队员的描述;在特征向量Y3中,出场次数(0.942)最为显著,其他指标并不十分显著,可以看出第三主成分与球员位置关系不大。
因为第三主成分的利用价值较低,所以主要分析第一和第二主成分,根据球员的技术统计指标和特征向量计算出各个核心队员的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并进行排序,见表3。
分析表3发现,无论是按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还是按第二主成分得分排序,核心外援的主成分得分排名都前列。在按描述外线队员的指标(第一主成分)排序中,国内球员仅有易建联和王哲林可以加入到外援的行列,而且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在按描述内线队员的指标(第二主成分)排序中,国内球员的排名有所提升,王哲林和易建联依然领衔所有国内球员,韩德君、张兆旭和周琦可以加入外援的行列,但排名仍然相对靠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易建联作为有多年NBA联赛征战经验的国内球员的翘楚,他在内外线的全面能力在国内无人能够匹敌,但仍然与核心外援的竞技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很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运动能力在逐渐下降;王哲林作为国内球员的后起之秀,有着较强的内线实力和提升空间,但要往全面球员的方向发展的话还需要提高外线能力。
国内的外线球员与外援的水平差距是非常大的,国内外线球员排名靠前的竟是年过30的老将林志杰和胡雪峰(胡雪峰已经担任了江苏队的主教练,处在其职业生涯的末期),可见在CBA联赛中国内优秀外线球员是非常匮乏的,这说明我国在青少年外线球员的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国内的内线球员与外援的水平差距也是无法忽视的,虽然韩德君、张兆旭和周琦能够勉强挤入外援水平的行列,但与国内外线球员的发展水平相比,也仅仅是以五十步笑百步。
中国男篮在几年前的亚锦赛上已经失去了亚洲霸主的地位,这与当前国内球员的竞技水平和国内年轻球员的发展状况是相一致的,当前的中国男篮急需CBA联赛为其输送新鲜血液以度过寒冬。
4.3. 各球队核心队员各项统计指标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的统计分析技术。在分类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事先给出一个分类的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自动进行分类。传统的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等。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国内球员竞技水平现状,利用SPSS软件可以对19支球队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运动能力的差异,以及差异的显著性进行聚类分析,并将其聚为四类,见图5。
第一聚类包括CBA联赛表现优异的8位外援(琼斯、麦克鲁姆、布莱切等)和1位国内球员(易建联)。在这9位球员中,大部分球员内外线实力相对均衡,并且按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得分排序均靠前,如:琼斯、麦克鲁姆、布莱切、比斯利、菲巴和易建联。而威利沃伦、哈德森、鲍比·布朗这3位球员的拥有超强的外线实力和均衡的内线实力(按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均在前6位),强劲的外线实力提升了他们的整体竞技水平。因此,第一聚类体现了球员的综合能力,这9位球员属于全面型球员。
第二聚类包括13位球员,其中有5位外援(霍尔曼、哈达迪、威廉姆斯等)和8位国内球员(王哲林、周琦、韩德君等)。在第二聚类的外援中,霍尔曼、哈达迪、威廉姆斯和莫里斯这4位球员均有超强的内线实力,按第二主成分得分排序均在前8名,属于典型的内线球员。国内球员中,王哲林作为国内优秀内线球员的代表,与CBA联赛的顶尖内线外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凭借其具备一定的外线能力,他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未来还有提升的空间;韩德君、张兆旭和周琦紧随其后,但是他们与王哲林在内线能力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余的国内内线球员虽然也聚在这一类,但其排名相对靠后。根据以上分析,第二聚类的球员均属于内线球员。

Table 3. Athletics level ranking according to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among core domestic players and foreign players of 19 teams in 2014-2015 CBA regular season
表3. 2014~2015赛季CBA常规赛19支球队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的竞技水平按主成分得分排序一览表

Figure 5.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of athletic level differences of core domestic players and foreign players of 19 teams in 2014-2015 CBA regular season
图5. 2014~2015赛季CBA常规赛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竞技水平差异的聚类结果树形图
第三聚类包括8位球员,其中有6位外援(韦弗、约什、卢卡斯等)和2位国内球员(林志杰、胡雪峰)。这6位外援属于CBA联赛表现一般的外线球员,按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处于中上游位置,仅有韦弗排在第7位、约什排在第9位。而这个聚类中的国内外线球员只有林志杰和胡雪峰,他们都是年龄偏大,过了运动生涯巅峰的球员,没有国内年轻外线球员加入这个行列。
第四类包括9位球员,全部都是国内球员(李根、陈晓东、段江鹏等)。这9位球员中的大部分按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高于按第二主成分得分排序,属于外线球员。他们的整体能力尚不具备跟外援相抗衡的能力,在比赛中也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左右比赛的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CBA联赛国内球员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缺少能够与外援相抗衡的全面型球员,仅仅依靠易建联等老球员苦苦支撑,联赛缺少球星势必会对联赛的发展和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产生很大影响。年轻内线球员虽然能为球队的战绩做出一定的贡献,但不能忽视其整体水平与外援的差距。国内外线球员匮乏的现状让联赛各球队的用人捉襟见肘,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篮球在国际大赛上的成绩。
4.4. 各球队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竞技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加明确地分析CBA联赛核心国内球员与核心外援竞技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本节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分析的因素包括11项指标:出场次数、2分球命中率、3分球命中率、罚球得分、篮板、助攻、抢断、封盖、得分、失误和犯规。利用Mann-Whitney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单侧精确检验下,检验结果见表4。
分析表4可以看出,CBA各球队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的竞技水平差异在6项指标中得到显著地体现,分别是罚球、篮板、助攻、抢断、失误、得分。其中,助攻和抢断体现了国内外线球员与外援之间差距;罚球和篮板体现了国内内线球员与外援之间的差距;失误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球员与外援在篮球基本功上的差距;得分体现了国内球员与外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
可以认为核心国内球员与核心外援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这些差距体现了对国内球员的技战术训练方式、身体机能的锻炼以及篮球意识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国内球员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成年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削弱了当前国内优秀球员的发展潜力。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本文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Mann-Whitney检验等方法对2014~2015赛季CBA联赛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在竞技水平上的差异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分析,从而总结出当前CBA联赛国内球员竞技水平状况如下:
1) CBA联赛的国内球员缺少超级球星。易建联仍然是当前CBA联赛国内球员的旗帜性人物,其他国内球员尚不具备与外援抗衡的实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易建联终究会走向职业生涯的末期,从现有核心国内球员的实力来看,王哲林最有可能接替易建联成为CBA联赛国内球员的领军人物。
2) 中国篮球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老球员和年轻球员青黄不接。CBA联赛中曾经辉煌的实力球员已经走向职业生涯的末期,年轻球员成长缓慢、发展潜力有限,CBA联赛和中国篮球仍然没有摆脱人才匮乏的局面,这导致各个位置上的国内球员与外援的竞技水平差距都非常大。内线年轻球员以王哲林、韩德君和周琦为代表,综合能力还显得很稚嫩;外线年轻球员发展潜力有限。
3) CBA联赛的国内球员与外援在各项技术能力和整体能力上的差距非常显著。其根源在于青少年时期没有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导致当前国内球员的发展潜力有限。

Table 4. Mann-Whitney test of the causes of athletic level differences of core domestic players and foreign players of 19 teams in 2014-2015 CBA regular season
表4. 2014~2015赛季CBA常规赛核心国内球员和核心外援竞技水平差异影响因素的Mann-Whitney检验
5.2. 建议
根据上述国内球员竞技水平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 CBA联赛和中国篮球需要悉心栽培当前为数不多的潜力球员(如王哲林、韩德君和周琦等)。球队需要根据球员的能力和潜力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需要在身体素质、营养保证和伤病控制方面进行更加科学地把握,年轻球员应该重在培养而不是使用。CBA联赛需要在潜力球员的商业价值上进行合理打造,为联赛创造球星效应才能更好地发展青少年篮球运动,才会有更多优质的人才资源。
2) 当前CBA联赛和中国篮球的发展需要再次激发老队员的能量。面对年轻球员成长缓慢和发展潜力有限的困境,中国篮球需要依靠CBA联赛老队员的经验继续坚守和再次挖潜来支撑,完成这个艰难的新老交替过程。
3) CBA联赛和中国篮球需要借鉴篮球运动发达国家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培养经验,利用好市场资源,打造完善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体系(如专业训练、校园篮球、高校篮球等),为中国篮球的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NOTES
1CBA联赛总共拥有20支球队,因为本文所做分析均涉及外援数据,而八一男子篮球队的编制隶属于中国军队,其制度规定该队不允许引进外援,所以本文针对除八一队以外的19支CBA球队进行分析。
2篮球运动员的效率值指数是由ESPN (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总部设在美国)专家约翰·霍林格提出的球员价值评估数据体系。其计算公式为:[(得分 + 篮板 + 助攻 + 抢断 + 封盖) − (投篮出手次数 − 投篮命中次数) − (罚球次数 − 罚球命中次数) − 失误次数]/出场次数,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综合判断球员的表现。新浪网体育频道CBA联赛数据库也专门列出了CBA球员的这项指标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