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作物植株审美产品是农业审美产品的类型之一[1] [2] ,因此,农业鉴赏离不开作物植株鉴赏[3] 。继研究农产品鉴赏问题之后[4] ,本文拟研究的就是作物植株鉴赏问题。
2. 作物植株鉴赏的对象
这里研究的作物是广义的,指的是在人类栽培、养殖和管理等手段的运用下,利用自身的生理机能,通过与土壤、气候、水和生物等自然资源的作用,生产能满足人类对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需求和甜、酸、苦、辣等品尝需求以及糖料、油料、木料等原料需求的产品的农业动植物[5] 。
显然,作物可分为如下五大类:一是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高梁、玉米、番薯等粮食作物和甘蔗、甜菜、花生、芝麻、油菜子等经济作物以及青瓜、南瓜、冬瓜、辣椒、茄子等瓜菜;二是水果,包括菠萝、香蕉、苹果、荔枝等水果;三是树木和花卉,包括木麻黄、桉树、榕树、樟树、苦楝树等树木和菊花、玫瑰花、茉莉花、水仙花、大红花等花卉;四是畜禽,包括猪、牛、羊等牲畜和鸡、鹅、鸭等家禽;五是水产品,包括鱼、虾、蟹等水产品[5] 。
也显然,所谓作物植株,就是上述农业动植物的植株或驱体[5] 。
同样显然,所谓作物植株审美产品,就是依附于作物植株的产品。它是服务产品,是非实物产品,没有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静止质量,具有可迭加性,可以引发人们的审美情趣,愉悦人们的审美心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1] 。
基于此,作物植株鉴赏就是对上述作物植株的鉴赏;或者可以说,上述作物植株就是作物植株鉴赏的对象。
3. 作物植株鉴赏的内容
作物植株由根、茎、枝、杈、叶、花、果等器官组成,可鉴赏的东西自然许多。不过,一般来说,应鉴赏的内容如下。
1) 造型鉴赏。造型是物体的外部表现,准确地说,是物体各部份组合的外部表现。作物植株也一样,其造型就是作物植株的外部表现,就是作物植株根、茎、枝、杈、叶、花、果等器官组合的外部表现。无疑,作物植株的造型主要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这其实就是作物的形态特征。作物的形态特征各异,水稻是禾状的,甘蔗是直立的,番薯是蔓生的,如此等等,从而呈现千姿百态的局面。也无疑,通过人为的作用,如修剪、搭架、盆栽等,也可改变作物植株的形状,或使其具有适合人类需求的造型。同样无疑,这些作物植株的造型、特别是人为作用的作物植株的造型不少是富有艺术性、审美性的,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算盆景苹果之类了。这就需要鉴赏,值得鉴赏。作物植株造型鉴赏,主要鉴赏:一是造型的审美性。作物植株造型鉴赏的实质是造型艺术的欣赏,因此,其造型的审美性应成为鉴赏的内容。无疑,其审美性愈强,其鉴赏价值愈高,而审美情趣的大小取决于造型的艺术,而造型艺术的表现则主要在于文化内涵,即通过造型艺术来表现文化。基于此,鉴赏作物植株造型就应该鉴赏作物植株造型所蕴含、表现的文化内涵。二是作物植株的生产性。既然是作物植株就应该追求农产品的生产,或者可以说,农产品应成为作物植株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无疑,作物植株若没有农产品,或不生产农产品,那么,作物植株与一般的植物植株并没有什么两样,或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因此,鉴赏作物植株造型,就应该鉴赏作物植株的生产性,鉴赏作物植株的丰产性,鉴赏作物植株在以农产品为主所形成的造型。事实上,盆景苹果就是追求苹果的生产,一般每株可挂果15~25个。三是作物植株的相似性。作物植株的相似性,指的是作物植株在造型上与一般的植物植株造型的相似程度,或者可以说,与一般的植物植株造型相比,哪一个更美。当然,相比较的应主要存在和表现在同种植物之中。例如,作为作物植株造型的盆景苹果和作为植物植株造型的盆景苹果,或作为生产苹果的盆景苹果和作为仅讲造型的盆景苹果,哪一个更美,这就是作物植株相似性鉴赏。
2) 大小鉴赏。作物植株有高有矮,树冠有大有小。不同种作物是这样,同种作物也是这样。都是糖料,甘蔗就比甜菜高;都是荔枝,实生苗栽植的就比嫁接苗栽植的高;榕树的树冠就要比苦楝树的大,木麻黄则几乎是笔直的了。这就需要鉴赏,值得鉴赏。作物植株大小鉴赏,则主要鉴赏:一是大小的存在。上面提到的甘蔗和甜菜、实生苗荔枝和嫁接苗荔枝、榕树、苦楝树和木麻黄就是作物植株大小的存在,即的确存在作物植株之大小。二是大小的差异。作物植株大小的差异既存在于不同种作物之中,也存在于同种作物之中,但是,作为鉴赏,则主要鉴赏同种作物植株之大小。实生苗荔枝一般植株高十米、八米,树冠宽也十米、八米,而嫁接苗荔枝则一般植株高两米左右,树冠宽也两米左右,这就是作物植株大小的差异。三是大小的艺术。即作物植株通过大小来表现美。荔枝在推行嫁接栽植以前,一直都是采用实生苗来栽植,植株高大;推行嫁接栽植以后,嫁接栽植的荔枝却植株矮小。这无不给人以美感——植株大小变化的美感。
3) 器官鉴赏。大凡作物植株都由根、茎、枝、杈、叶、花、果等器官组成。不过,不同作物植株其根、茎、枝、杈、叶、花、果不同,即使是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植株其根、茎、枝、杈、叶、花、果也不同。就果这一器官来说,水稻以籽粒的形式存在和表现,荔枝则以果实的形式存在和表现;即使都是荔枝,都是荔枝果实,也有红皮和青皮之分。这就需要鉴赏,值得鉴赏。鉴赏作物植株器官,应鉴赏如下内容:一是器官的不同。上面的研究表明,不同作物植株的器官不同,即使同种作物不同品种的植株的器官也有不同的,通过鉴赏,就能鉴别出来,水稻的籽粒和荔枝的果实以及红皮荔枝和青皮荔枝的区别就能鉴别出来。二是器官的差异。作物植株器官既然存在不同,那么,就必然存在差异的程度。显然,就这一点来说,鉴赏不同作物植株器官的差异程度也有意义,但意义不同,或者也可以说,也有情趣,但情趣不浓,意义大的、情趣浓的应是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植株器官的差异程度。上面提到的红皮荔枝和青皮荔枝的荔枝皮色差异程度就较大,对它们的鉴赏,就会富有情趣。三是器官的新奇。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见过大多数的作物植株器官。尽管这样,总有一些人从未见过某些作物植株器官,特别是新培育的作物植株器官。菠萝是南方水果,对北方人来说,往往见过菠萝果,没见过菠萝叶;苹果是北方水果,对南方人来说,也往往是见过苹果,没见过苹果叶;方形西瓜是方形西瓜栽培技术栽培出来的水果,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用说见过,连听都不听见过;如此等等。显然,对这些作物植株的鉴赏,自然会有新奇感。四是器官的变化。农作物是植物,是生物,是生命体,其作物植株自然也是生命体,其根、茎、枝、杈、叶、花、果等器官自然则是这一生命体的组成部份,因此,总在不断的生长发育中,在不断的变化中。尽管某时某刻其表观上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其内部也在生长发育中,在变化中,水分在输送,营养在积累,细胞在分裂,至少显微镜会使这些表现出来。显然,作为鉴赏,主要是表观鉴赏,是肉眼鉴赏。尽管这样,作物植株器官的表观变化仍然存在。就整棵植株来说,根在伸,茎在长,枝在发,杈在分,叶在抽,花在开,果在结。特别是花,由花蕾变成花朵;果,由小变大,由绿变黄。鉴赏作物植株器官的变化,是一种情趣,可获得情趣。
4) 色彩鉴赏。任何一种作物都有颜色,根有、茎有、枝有、杈有、叶有、花有、果有;某种作物会有某种颜色,多种作物则会有多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也都会有;作物某一器官也会有某种颜色,各种器官则也会有多种颜色。绿的叶、红的花、黄的果最为常见。这就存在作物植株色彩鉴赏问题,或者可以说,这就需要鉴赏,值得鉴赏。鉴赏作物植株色彩,则应鉴赏如下内容:一是色彩的存在。上面的研究表明,任何作物都有颜色,因此,作物植株色彩的存在是自然的、无疑的。不过,以什么样的色彩来存在却是个别的,值得鉴赏的。也不过,这里作物植株色彩的存在应包括根、茎、枝、杈、叶、花、果各种器官色彩的存在,以及主要色彩的存在。一般来说,作物的叶色就是主要的色彩,或就是主要的色彩存在。菠萝的叶是绿色的,果小时也是绿色的,只是到了成熟的时候才呈淡黄色。因此,菠萝色彩的存在是绿色的存在,或者可以说,菠萝色彩的存在主要是绿色的存在,成熟的菠萝果色彩的存在则是淡黄色的存在。二是色彩的比较。不同作物色彩往往不同,同种作物不同品种色彩往往也不同,同种作物同种品种不同器官色彩往往同样不同,这自然就存在色彩比较的必要和意义。红叶石楠和芒果是不同作物色彩之不同;红梗叶菾菜和白梗叶菾菜是同种作物不同品种色彩之不同;荔枝绿的叶、黄的花、红的果是同种作物同种品种不同器官色彩之不同。三是色彩的和谐。上面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株作物其色彩往往也是多种多样,叶是绿色,花是红色,果是黄色。这就自然涉及色彩的和谐问题。作物植株色彩的和谐应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各种颜色的和谐;另一层是各种颜色在结构上、组合上的和谐。一般来说,作物植株色彩的和谐必须同时体现以上两点。四是色彩的变化。上面的研究表明,农作物是生命体。既然这样,那么,不但其作物植株的大小在不断变化,器官的大小在不断变化,其色彩也在不断变化。叶色往往由淡绿逐渐变成浓绿,花色往往由浅红逐渐变成深红,果色往往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这些变化都值得鉴赏,都会在鉴赏中带来情趣。
5) 科技鉴赏。作物植株是人类培育、栽培的结果,更是人类运用科技培育、栽培的结果,如果说圣女果是人类运用科技培育的结果,那么,方形西瓜则是人类运用科技栽培的结果。因此,就需要科技鉴赏,值得科技鉴赏。关于作物植株科技鉴赏,可做如下鉴赏:一是科技的类型。上面提到的圣女果和方形西瓜,其作物植株形态特征、特别是果实的形态特征分别是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作用的结果。通过鉴赏,就可获知其科技的类型及其科技类型的区别。二是科技的水平。目前,一般水稻的亩产是600公斤,而袁隆平团队研究的超级稻是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
2014 年 10 月 10 日
,由农业部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在湖南省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对袁隆平领衔搞的102.6亩杂交稻“Y两优900”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最终确定百亩片平均亩产1026.70公斤[6] 。高产水稻和低产水稻既有不同的产量,也有不同的植株,更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或者可以说,有不同技术水平支撑下的产量、植株和形态特征。显然,这些可通过鉴赏来获得。三是科技的发展。从爪哇2878到台糖134,从台糖134到粤糖63/237,从粤糖63/237到新台糖系列品种,是甘蔗主导品种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甘蔗育种技术发展、进步的过程。透过这些品种的形态特征,可以鉴赏到甘蔗育种技术的发展。
6) 文化鉴赏。任何事物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会淀积、形成相应的文化,而人类有意识对某些事物的文化赋予则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作物植株也一样。如果说糯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所淀积、形成的稻文化是作物植株产生、形成和发展淀积、形成的文化[7] ,那么,蔬菜迷宫的各种文化内涵则是人类有意识的文化赋予[8] 。这就需要鉴赏,值得鉴赏。关于作物植株文化鉴赏,则可做如下鉴赏:一是文化的类型。即作物植株文化是其自身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淀积、形成的,还是人类有意识赋予的;或者可以说,作物植株文化可分为这两大类型。上面提到的稻文化和蔬菜迷宫文化就分属这两大类型文化;或者可以说,通过鉴赏稻文化和蔬菜迷宫文化就能获知这两大类文化。二是文化的表现。即作物植株文化以什么形式来表现。显然,稻文化以糯稻植株的形式表现,蔬菜迷宫文化以迷宫的形式表现,至于盆景苹果则以苹果植株造型的形式表现。三是文化的内涵。蔬菜迷宫被赋予了“放眼世界”、“先苦后甜”、“步步登高”、“东西南北”、“五味俱全”、“千奇百怪”、“丰富多彩”等文化内涵,通过鉴赏,自然会鉴赏出来[6] 。四是文化的互动。即作物植株文化与人类生命的互动,也就是能给人类生存和发展予什么启示。上面提到的“先苦后甜”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启示的是:幸福生活源于艰苦奋斗,人类的一切成果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
7) 哲理鉴赏。任何美的存在和表现都是美的表观,而美的所在和根本才是美的本质。作物植株美也一样。显然,对作物植株美的鉴赏既要鉴赏表观,更要鉴赏本质。对作物植株美的本质的鉴赏,就是哲理鉴赏。作物植株哲理鉴赏的内容如下:一是美的形式。即作物植株美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一般来说,作物植株美的形式有造型、大小、器官和色彩等。如果说盆景苹果是以造型的形式来表现美的话,那么,嫁接荔枝则是以大小的形式来表现美;又如果说圣女果是以果实这一器官的小化的形式来表现美的话,那么,多彩玉米则是以果实这一器官的彩化的形式来表现美。二是美的所在。即作物植株美形成的原因。显然,不同形式的美其原因不同,而各种原由的存在则使作物植株呈现千姿百态。如果说盆景苹果美的原由是造型的艺术化、盆景化的话,那么,嫁接荔枝美的原由则是植株的小化、变化;又如果说圣女果美的原由是果实个体的小化、变化的话,那么,多彩玉米美的原由则是果实皮色的彩化、变化。三是美的普遍。即作物植株美实现的途径。既然某一原由可使作物植株表现出美,那么,就存在使作物植株表现出美的其他原因。这些就是作物植株美实现的途径。既然苹果植株的艺术化、盆景化可形成、表现出美,那么,其他作物植株的艺术化、盆景化也可形成、表现出美;既然荔枝植株的小化、变化可形成、表现出美,那么,其他作物植株的小化、变化也可形成、表现出美。
8) 情趣鉴赏。农作物总是要收获的,或总是可以收获的,这就意味着可进行作物植株收获体验,也就是进行作物植株情趣鉴赏。因为农作物收获虽对农民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但对城镇居民、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却是陌生的,有趣的。从作物植株收获的部位来说,作物植株鉴赏可分为农产品收获情趣鉴赏(如荔枝、龙眼和香蕉等)、部份作物植株收获情趣鉴赏(如水稻、小麦和甘蔗等)和全部作物收获情趣鉴赏(如番薯、木薯和葛薯等)。农产品多种多样,有籽粒(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果实(如荔枝、龙眼和香蕉等)、花朵(如无花果、菜花和菊花等)、叶片(如剑麻、芦荟和香茅等)、茎杆(如甘蔗、竹和树木等)、块根(如番薯、木薯和葛薯等)、畜禽产品(如猪、牛、羊和鸡、鹅、鸭等)和水产品(如鱼、虾和蟹等),不同的农产品自然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情趣。作物植株也多种多样,有禾状的(如水稻、小麦和香茅等),有杆状的(如甘蔗、木薯和高梁等),有蔓生的(如番薯、毛薯和大薯等),有藤状的(如丝瓜、苦瓜和葡萄等),有灌木状的(如皮果、桃果和石榴等),有乔木状的(如荔枝、龙眼和芒果等),还有其他形状的,不同的作物植株也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情趣。作物植株的收获方式同样多种多样,有用手来采摘(如苹果)、用镰刀来收割(如水稻)和用锄头来挖掘(如番薯)等,不同的作物植株收获方式同样自然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情趣。作物植株的收获工具仍然多种多样,有手、刀、锄、斧、钓、网和收割机等,不同的作物植株收获工具仍然自然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情趣。
9) 综合鉴赏。大凡农作物都有造型、大小、器官、色彩,都是科学技术作用的结果,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都包含着相应的哲理,都可以进行收获体验,只是不同而已;或都可以说,这些不同使得农作物各具特色、千姿百态。这就意味着可从综合的角度对作物植株进行鉴赏。作物植株综合鉴赏的内容则如下:一是作物植株的综合情况。即对作物植株的造型、大小、器官、色彩、科技、文化、哲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鉴赏。不同类型作物植株有区别,同种类型作物植株也有区别,只是区别的大小而已。从中鉴赏之,自然会有情趣。二是作物植株的主导所在。作物植株虽然包含造型、大小、器官、色彩、科技、文化、哲理等各个方面,但总有一个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因此,在鉴赏时就应该抓住主导所在,加以鉴赏,其效果才会好。盆景苹果有叶、有果,有绿的叶、红的果,但主导所在却是造型,是与植株盆景一般的造型,抓住了这一点,鉴赏盆景苹果,其美、其情趣就会扑面而来。三是作物植株的主导所主。在作物植株中,既然有主导所在,就有主导所主,即作物植株各方面在主导所在的主导下形式的各自特色及统一整体。盆景苹果的主导所在是植株造型,在植株造型的作用下,叶更有序,果更有趣,整棵苹果成为盆景,成为艺术品,成为可生产食用、可营养、可品尝的苹果的艺术品。
10) 组合鉴赏。同种作物同种品种可以组合在一起,同种作物不同品种也可以组合在一起,不同作物同样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作物群体,形成既有美感、又有文化内涵的作物群体。因此,就存在作物植株组合鉴赏,就需要进行作物植株组合鉴赏。一般地,可从如下几方面来鉴赏作物植株组合:一是组合的作物。即作物植株组合所组合的作物及其品种,以及其所采取的组合方式,即抑或是同种作物同种品种,抑或是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抑或是不同作物。都是新台糖1号,是同种作物同种品种;新台糖1号、2号、10号、16号组合,是同种作物不同品种组合;甘蔗和甜菜组合,则是不同作物组合。二是组合的方式。即作物植株组合是以文字的方式或是以图案的方式。显然,文字的方式可组合成单字、词组和句子,图案的方式可组合成几何图案、平面图案、立体图案和物体图案。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在蓝调庄园项目中,设计的由作物构图形成的大地艺术景观“I love you”[9] ,属于作物植株组合,属于作物植株以文字的方式组合。三是组合的主题。任何组合都是一种形式,都反映、表现着设计者、营造者的理念,也就是任何组合都反映、表现着一定的主题。作物植株组合也不例外。作为鉴赏,鉴赏出主题,抓止了主题,才算是鉴赏,也才会鉴赏出水平,当然,也只有这样,鉴赏才有情趣,情趣才会浓厚。大地艺术景观“I love you”表现的主题就是“爱的伊甸园”、“爱的表达”和“爱的艺术”[9] 。
4. 作物植株鉴赏的视角
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视角。下面研究的是作物植株鉴赏的视角。
1) 手掌上的作物植株。拔离土壤的作物植株、离开根部的作物植株和盆栽的作物植株都可以用手来抓,而拔离土壤的苗期作物植株、离开根部的苗期作物植株和小型花盆栽植的作物植株则可以用手心来承载。当我们将这两种情形统称为手掌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存在着手掌上的作物植株,意味着可从手掌上的角度来鉴赏作物植株。手掌上的作物植株,是人体生命的延伸,以手为载体来延伸。作为人体生命的延伸,自然应适合于人体生命,即在大小上、轻重上适合手的承载和抓拿,并不至于使手觉得不适、疲劳;自然应与人体生命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即在位置上、大小上、色彩上成为人体生命的有机组成、合理补充,有它正好,无它似乎缺少了什么。手掌上的作物植株,随着手的摆动,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的摆动,可与人体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当其处于某一恰当的位置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美的表现——人体生命和植株生命相统一的美的形式。手掌上的作物植株,是生命存在和表现的一种形式,是人体和植物体组合而成的生命体,人体在生长发育着,作物植株也在生长发育着,存在和表现着不同生命体的融合,存在和表现着不同生命体美的张扬。
2) 田园上的作物植株。尽管作物植株可以拔离土壤、离开根部、用盆来栽,但更多的、更主要的却种植在田园上,存在和表现在田园上,因此,既需要、也应该从田园的角度上鉴赏作物植株,甚至可以说,主要需用、应该从田园的角度上鉴赏作物植株。田园上的作物植株,是完全意义上的农业生产上的作物植株,植株间讲规格,讲株距,讲行距,讲种植密度;栽培上讲管理,讲施肥,讲灌水,讲防虫治病;生产上讲长像,讲长势,讲叶色,讲平衡生长;归宿上讲收获,讲开花,讲挂果,讲产量质量。当然,作为用来鉴赏的田园上的作物植株,规格更讲究,管理更科学,长像更美观,收获更丰硕,农业观光园上的作物植株就是这样。田园上的作物植株,是可以构图的作物植株,通过不同作物、不同品种叶、花、果颜色的不同,构成或文字、或几何图案或花鸟图案、或其他图案,上面提到的大地艺术景观“I love you”就是通过不同作物叶色的不同构成的文字图案。因此,田园上的作物植株既是作物,也是景观,是可以观赏的景观。田园上的作物植株,是可与田园上的田块、田埂、沟渠、道路、林带、棚架、电网等构成和谐统一体,形成美丽田园的作物植株;也是可与田园周边及其附近的植被、村庄、道路、水域、集市、厂矿构成和谐统一体,形成美丽乡村的作物植株。即鉴赏田园上的作物植株,应置于田园之中、乡村之中鉴赏。
3) 技艺上的作物植株。在现实上,有插花技术,有插植鲜花技术。作为也与鲜花一样的作物植株,尽管至今仍未有插植技术,但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和人类的开发,迟早会有,并将愈来愈成熟。当然,作为插植的作物植株,有叶是必然的,有花也是必然的,但是,更应该的则是有果,不然的话,与插植鲜花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说作物植株插植在现实上还未有的话,那么,将作物植株制作成盆景在现实上则已经有了,上面一而再、再而三提到的苹果盆景就是例证。这样,就存在技艺上的作物植株,就值得、也应该从技艺的角度来鉴赏作物植株。技艺上的作物植株,是作物植株在技艺的作用下与设施有机结合的作物植株,如果说插植作物植株是其在营养液的作用下与花盆有机结合的结果的话,那么,盆景作物植株则是其在营养土的作用下与花盆有机结合的结果。这里的花盆既是设施,更应该是与作物植株构成和谐统一体的辅助物,是与作物植株构成美的存在和表现的辅助物,技艺上的作物植株,是作物植株与设施一起构成景物的作物植株,如果说盆景作物和插植作物植株是作物植株与花盆一起构成的盆景的话,那么,将这些盆景再通过支架等设施构成的各种物体则是作物植株与设施一起构成的景物。显然,这些景物可根据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审美需求,通过设施的设计、特别是艺术设计,形成各种各样的景物。而若再赋予相应的、恰当的文化内涵,则更具审美情趣。技艺上的作物植株,是技艺彰显下的作物植株。这时的作物植株的存在和表现,不是以田园为载体,以农业技术为作用的,而是技艺作用的。这里的技艺是农业技术与艺术方法的结合,是作物植株与设施的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作物植株的艺术化,是艺术化的作物植株的开花挂果。作物植株艺术化水平和开花挂果的统一则是技艺水平的体现。
4) 收获上的作物植株。农作物、农产品总是要收获的,作为农作物、农产品主要载体的作物植株自然也总是要收获的,因此,就存在收获上的作物植株,就需要鉴赏收获上的作物植株。显然。收获上的作物植株鉴赏主要是收获体验。作物植株收获体验,是不同作物植株的收获体验,是水稻、甘蔗、芦荟、苹果和番薯等作物植株的收获体验,水稻收获的是稻穗,甘蔗收获的是茎杆,芦荟收获的是叶片,苹果收获的是果实,番薯收获的是块根。作物植株收获体验,是不同收获工具的收获体验,是刀、锄和锯等不同收获工具的收获体验,水稻用镰刀来割,番薯用锄头来挖,树木用锯子来锯。作物植株收获体验,是不同收获方式的收获体验,水稻用镰刀来割是割的方式,番薯用锄头来挖是挖的方式,树木用锯来锯是锯的方式,甘蔗用刀来砍是砍的方式,用锄来锄是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