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毛景文, 谢桂青, 李晓峰. 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岩石圈多阶段伸展[J]. 地学前缘, 2004, 11(1): 45- 55.
|
[2]
|
黄卉, 蔡杨. 华南燕山期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初步研究[J]. 矿床地质, 2010, 29(S1): 1093-1094.
|
[3]
|
张岳桥, 董树文, 李建华. 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研究新进展[J]. 地球学报, 2012, 33(3): 257-279.
|
[4]
|
周新民. 对华南花岗岩研究的若干思考[J].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9(4): 556-565.
|
[5]
|
华仁民, 张文兰, 陈培荣. 初论华南加里东花岗岩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系[J]. 高校地质学报, 2013, 19(1): 1-10.
|
[6]
|
华仁民, 李光来, 张文兰. 华南钨和锡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差异及其原因初探[J]. 矿床地质, 2010, 29(1): 9-23.
|
[7]
|
华仁民, 王登红. 关于花岗岩与成矿作用若干基本概念的再认识[J]. 矿床地质, 2002(3): 65-75.
|
[8]
|
Khin Zaw, U. (1984) Geology and Geothemometry of Vein-Type W-Sn Deposits at Pennaichaung and Yetkanzintaung Prospects, Tavoy Township, Tennasserim Division, Southern Burma. Mineralium Deposita, 19,138-144.
|
[9]
|
Dolníček, Z., René, M., Prochaska, W. and Kovář, M. (2012) Fluid Evolution of the Hub Stock, Horní Slavkov-Krásno Sn-W Ore District, Bohemian Massif, Czech Republic. Mineralium Deposita, 47, 821-833.
http://dx.doi.org/10.1007/s00126-012-0400-0
|
[10]
|
王德滋. 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10(3): 305-314.
|
[11]
|
王德滋, 沈渭洲.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J].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 10(3): 209-220.
|
[12]
|
朱春林, 龙斌. 华南花岗岩类的演化特征[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7, 21(2): 181-188.
|
[13]
|
孙涛. 新编华南花岗岩分布图及其说明[J]. 地质通报, 2006, 25(3): 332-336.
|
[14]
|
郭春丽. 赣南崇义-上犹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类的研究及对南岭地区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探讨[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0.
|
[15]
|
刘家远. 西华山钨矿的花岗岩组成及与成矿的关系[J]. 地质找矿论丛, 2005, 20(1): 1-6.
|
[16]
|
李晓峰, Yasushi, W., 华仁民.华南地区中生代Cu-(Mo)-W-Sn矿床成矿作用与洋岭/转换断层俯冲[J]. 地质学报, 2008, 82(5): 625-640.
|
[17]
|
付建明, 李华芹, 马丽艳. 粤北乐昌市和尚田钨锡多金属矿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学报, 2013, 87(9): 1349-1358.
|
[18]
|
杨帅. 南岭地区钨锡矿床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06.
|
[19]
|
王小飞, 戚华文, 胡瑞忠. 粤北红岭钨矿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矿床地质, 2010, 29(3): 415-426.
|
[20]
|
付建明, 李华芹, 屈文俊. 粤北始兴地区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时代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32(1): 57-62.
|
[21]
|
陈润生, 李建威, 曹康. 闽北上房钨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 2013, 38(2): 289-304.
|
[22]
|
袁顺达, 张东亮, 双燕. 湘南新田岭大型钨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2012, 28(1): 27-38.
|
[23]
|
丰成友, 黄凡, 屈文俊. 赣南九龙脑矿田东南部不同类型钨矿的辉钼矿Re-Os年龄及地质意义[J]. 中国钨业, 2011, 26(4): 6-11.
|
[24]
|
丰成友, 许建祥, 曾载淋. 赣南天门山-红桃岭钨锡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精细测定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学报, 2007, 81(7): 952-963.
|
[25]
|
张文兰, 华仁民,王汝成. 赣南漂塘钨矿花岗岩成岩年龄与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J]. 地质学报, 2009, 83(5): 659-670.
|
[26]
|
刘珺, 叶会寿, 谢桂青. 江西省武功山地区浒坑钨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学报, 2008, 82(11): 1573-1580.
|
[27]
|
杨锋, 冯佐海, 康志强. 广西中部大明山钨矿白云母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11, 30(9): 1429-1433.
|
[28]
|
毛景文, 李红艳, 宋学信. 湖南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8.
|
[29]
|
赵希林, 刘凯, 毛建仁. 华南燕山早期晚阶段两类花岗质岩体与成矿作用,以赣南-闽西南地区为例[J]. 中国地质, 2012, 39(4): 871-886.
|
[30]
|
肖剑, 王勇, 洪应龙. 西华山钨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钨成矿的关系[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2(1): 22-31.
|
[31]
|
华仁民, 张文兰, 陈培荣. 赣南大吉山与漂塘花岗岩及有关成矿作用特征对比[J].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9(4): 609-619.
|
[32]
|
蒋国豪, 胡瑞忠, 谢桂青. 大吉山花岗岩体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J]. 矿物岩石, 2005, 25(5): 58-61.
|
[33]
|
曾载淋, 张永忠, 朱祥培. 赣南崇义地区茅坪钨锡矿床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矿测试, 2009, 28(3): 209-214.
|
[34]
|
张文兰, 华仁民, 王汝成. 赣南大吉山花岗岩成岩与钨矿成矿年龄的研究[J]. 地质学报, 2006, 80(7): 956-962.
|
[35]
|
陈郑辉, 王登红, 屈文俊. 赣南崇义地区淘锡坑钨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J]. 地质通报, 2006, 25(4): 496-501.
|
[36]
|
郭春丽, 王登红, 陈毓川. 赣南中生代淘锡坑钨矿区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石英脉Rb-Sr年龄测定[J]. 矿床地质, 2007, 26(4): 432-442.
|
[37]
|
丰成友, 黄凡, 曾载淋. 赣南九龙脑岩体及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年代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1): 111-121.
|
[38]
|
黑欢. 赣南地区淘锡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长安大学, 2012.
|
[39]
|
王定生, 陆思明, 胡本语. 江西茅坪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J]. 中国钨业, 2011, 26(2): 6-11.
|
[40]
|
姚正红. 广东始兴南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矿成矿关系[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