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军亚. 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起源及发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47(6): 57-63.
|
|
[2]
|
林志鹏. 区域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
|
[3]
|
Barro, R.J. (2000) 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a Panel of Countries.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5, 5-32.
http://dx.doi.org/10.1023/A:1009850119329
|
|
[4]
|
李郇, 徐现祥.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J]. 地理研究, 2006, 25(5): 792-802.
|
|
[5]
|
李冰, 余冬根, 吴树华. 京津冀省市间的边界效应与协调发展的动态分析[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1): 18-22.
|
|
[6]
|
McCallum. (1995) National Borders Matter: Cana-da-US Regional Trade Pattern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 615-623.
|
|
[7]
|
Xu, X.P. (2002) Have the Chinese Provinces Become Integrated under Reform? China Economic Review, 13, 116-133.
http://dx.doi.org/10.1016/S1043-951X(02)00058-5
|
|
[8]
|
黄新飞, 陈珊珊, 李腾. 价格差异、市场分割与这界效应——基于长三角1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 2014(12): 18-32.
|
|
[9]
|
陈强.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
|
[10]
|
Parsley, D.C. and Wei, S.-J. (1996) Convergence to the Law of One Price without Trade Barriers or Currency Fluctuati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1, 1211-1236.
|
|
[11]
|
桂琦寒, 等. 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 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 世界经济, 2006(2): 20-30.
|
|
[12]
|
盛斌, 毛其淋. 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 1985-2008年[J]. 世界经济, 2011(11): 44-66.
|
|
[13]
|
陆铭, 陈钊. 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 经济研究, 2009(3): 42-52.
|
|
[14]
|
柯善咨, 郭素梅. 中国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 1995-2007年[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5): 62-72.
|
|
[15]
|
马骥. 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进程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 29(2): 75-78.
|
|
[16]
|
张应武. 珠三角市场一体化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J]. 惠州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32(2): 43-48.
|
|
[17]
|
Poncet, S. 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J]. 世界经济文汇, 2002(1): 3-17.
|
|
[18]
|
陈敏, 桂琦寒, 陆铭, 陈钊.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季刊), 2007, 7(1): 125-150.
|
|
[19]
|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
[20]
|
Coase, R.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4, 386-495.
|
|
[21]
|
陆大道. 京津唐地区的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J]. 经济地理, 1985(1): 37-43.
|
|
[22]
|
刘西明. 京津冀市场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A][C]//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4年卷. 廊坊: 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4: 68-75.
|
|
[23]
|
陈红霞, 李国平. 1985-2007年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与分析过程[J]. 地理研究, 2009, 28(6): 1476-1483.
|
|
[24]
|
吕典玮, 张琦. 京津地区区域一体化程度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3): 162-167.
|
|
[25]
|
邬晓霞, 贾彤, 高见. 京津冀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测度与评价: 1985-2012[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4(5): 79-86.
|
|
[26]
|
江曼琦, 谢姗. 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与整合的时空演化[J].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 97-109.
|
|
[27]
|
高景楠. 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财经大学, 2009.
|
|
[28]
|
戴学珍. 京津市场一体化研究[J]. 经济地理, 2002(S1).
|
|
[29]
|
吕典玮.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中市场一体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
[30]
|
任志诚, 张朝军. 构筑京津冀劳动力市场[J]. 理论与现代化, 1995(2): 38-41.
|
|
[31]
|
李锡英, 王秋芳. 京津冀统一劳动力市场研究[J]. 经济论坛, 2005(18): 30-31.
|
|
[32]
|
王文录. 北京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与京津冀人口流动[J]. 人口学刊, 2008(4): 25-30.
|
|
[33]
|
段自平, 樊洪生, 纪增路. 建立京津冀区域银行的构想[J]. 理论与现代化, 1995(2): 37-38.
|
|
[34]
|
李克宽. 关于建立京津冀区域银行的构想[J]. 金融教学与研究, 1997(3): 27-30.
|
|
[35]
|
李文哲.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金融合作问题探讨[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 26(11): 155-157.
|
|
[36]
|
孟祥林. 京津冀金融一体化: 以设立京津冀银行为切入点的思路分析[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6(1): 1-6.
|
|
[37]
|
安虎森, 彭桂娥. 区域金融一体化战略研究: 以京津冀为例[J]. 天津社会科学, 2008(6): 65-71.
|
|
[38]
|
李文增. 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协同发展协调机制研究[J]. 求知, 2014(6): 54-56.
|
|
[39]
|
王琰, 张鑫. 深化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J]. 中国金融, 2014(20): 68-69.
|
|
[40]
|
何德旭, 董捷. 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模式选择与运作机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5(3): 21-29.
|
|
[41]
|
刘芳超. 基于资本流动视角的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河北工业大学, 2013.
|
|
[42]
|
戴宏伟, 张艳慧. 京津冀金融业发展与协作路径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3, 34(5): 63-68.
|
|
[43]
|
孙瑞佳. 边界效应视域下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秦皇岛: 燕山大学,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