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在关于日语的授受表达的日中对比研究中,把日语的「テクレル」句式1和中文的“给”句式(句子结构为“N1给 N2 V N3”,N1、N2、N3为名词,V为动词)作为受益句进行对比的研究 [1] [2] 比较多,认为两者是对应的。但是,笔者通过对语料库中的「テクレル」句式进行了一个调查,在随机抽取的100句「テクレル」例句中,和“给”句式对应的比例仅有14%,其他句式(如“为”“替”等)占13%,而有73%的例句对应的中文句子没有“给”这样一个标识。所以,在翻译上,如何把日语的授受表达翻译成恰当的中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具体探讨了「テクレル」句和“给”句式的对译条件,主张两者的对应上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变化的授予”,根据这一结论,可以对先行研究中的例句和不能说明的问题点进行统一的解释和说明。
2. 问题的提出
2.1. 先行研究
杨凯荣(1994: 118) [1] 指出:「“给”と「てあげる、てくれる」との比較の中で、「本来二項動詞(他動詞)は構文的要素として主語(動作主)のほかに目的語を取るのが普通であるが、動作主が第三者のために何らかの行為を行う場合、その第三者を“给”によって導くことも可能である。…受益を表す形式としては、“给”と補助動詞がもっとも対応していると言える」。所举例句如下。
(1) 東京のことなんて何一つ知らなかったし、独り暮らしをするのも初めてだったので、親が心配してその寮を見つけてくれた。(ノルウェイの森)(下線は筆者による)
对东京还一无所知,独自生活也是初次。父母放心不下,在这里给我找了间宿舍。(林少华訳)
但是,在下列的二项他动词句中,中文句子中不能用“给”来标识受益者,也就是说“给”句式不能成立,而对应的日语的「テクレル」句却是成立的。
造句1 ×小王给我戒了烟。(×表示句子不成立,○表示句子成立,下同)
○王さんはタバコをやめてくれた。
○小王为我戒了烟。
这样看来,与“给”搭配的二项他动词句在什么条件下和「テクレル」句对应这一问题上,杨(1994) [1] 的分析还有待商榷。
此外,李淼(2009: 12) [2] 根据与前接动词的搭配关系,对日语的「テクレル」句和中文的“给(我)”句式进行了比较。李(2009: 12) [2] 指出:「具体的なものの移動を表す対象移動動詞と発話内容移動動詞である“给(我)”構文は日本語の「テクレル」構文と対応している。また、作成動詞の場合は、受け手(話者)のために、何か具体的なものが作成動詞によって完成され、受け手(話者)が利益を取得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ような“给”構文は日本語の「テクレル」構文と対応している。それ以外の「テクレル」構文と“给(我)”構文と対応しない」。并举出以下例句。
具体的なものの移動を表す対象移動動詞の場合:
(2) 女儿出差上海回来,给我买回一块手表。(《人民日报》1993)/娘は上海へ出張して、時計を買ってきてくれた。
発話内容移動動詞の場合:
(3) 他给我讲了许多他小时候的事。(肖华《我和张艺谋的友情和爱情》)/かれは小さいときのことをたくさん話してくれた。
作成動詞の場合:
(4) 她猜到了我没有吃早饭,匆匆忙忙地给我做饭。(梁晓声《京华闻见录》)/彼女は私がまだ朝ご飯を食べていないと思って、急いで作ってくれます。
但是,在语料库调查中,发现以下和李(2009)的结论相矛盾的例句,如下所示。
(5) 野島にもよく話しかける。梨をむいてくれる。(中日対訳コーパス、以下は中日)
訳:她经常对野岛讲话,给他削梨。
(6) あの時分にはあたしの体を始終洗ってくれたじゃないの。(中日)
訳:那时不是经常给我洗吗?
在(5) (6)的例句中,「むく」「洗う」均不是“对象移动动词”“传达说话内容动词”“制作动词”,只是单纯的动作动词,但同样可以与“给”搭配,和日语的「テクレル」句相对应。所以,从和“给”搭配的动词的性质来进行说明的李(2009) [2] 的分析也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2.2. 语料库调查
笔者针对「テクレル」句和中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语料库调查。从《中日对译语料库》中随机抽取了100例的「テクレル」句,对应的中文表达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和「テクレル」句相对应的“给”句式仅有14例,由此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见一斑。另外,根据笔者的判断,和这100例的「テクレル」句相对应的中文表达的统计如表2所示。
表2中,和「テクレル」句对应的“给”句式增至34例,但对应比例依然不高。那么表1和表2的「テクレル」句和“给”句式存在什么共同点和差异,这些共同点能否解释先行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另外造成两者巨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说明。
3. 与「テクレル」句的意义相关的要素
在有关「テクレル」句的意义的先行研究中,有一种观点是从施动者和受动者的关系来进行分析的。

Table 1. The Chinese expression corresponding to “tekureru” sentence
表1. 和「テクレル」句对应的中文表达

Table 2.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expression corresponding to “tekureru” sentence
表2. 对和「テクレル」句相对应的中文表达的分析
其代表有松下大三郎(1928: 394) [3] 认为「テクレル」句是「他人の動作に関して其れが自己の利益となることを表すものである」。丰田丰子(1974: 82) [4] 也指出,「補助動詞「くれる」を伴った表現は、動作を行う主体が他人であり、その動作の対象が自己で、それを自己の側から言うものである」。
另一种观点是从说话人对事情的认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山桥幸子(1999: 26) [5] 指出:「「ありがたいことに」との共起性を根拠に、「てくれる」が周りで起こるある出来事に対する話し手の利益・恩恵の感情を表す表現であること」。高见健一,加藤鉱三(2003: 101) [6] 也认为「「~てくれる」表現の基本的意味:話し手が、話し手や、話し手が自分の視点を置く身近な人が、ある事象かをSに対して利益になると見なしている。(Sは話し手および話し手にとって身近な人を表し、「ある事象」に恒常的状態は含まれない)」 [7] 。
以上的先行研究认为「テクレル」文的核心意义特征是表示说话人的受惠和获利。在本文中,着重讨论这些恩惠利益产生的动机和哪些要素相关,根据这些要素来对「テクレル」句进行系统的分类。使用的例句摘选自『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中納言(通常版)』(BCCWJ-NT)。在2.1到2.3中,将例句分为“由变化的授予产生的恩惠利益”、“对有意识的行为的受惠感情”、“对事态的受惠感情”三类来进行讨论。
3.1. 由“变化的授予”而产生恩惠利益的「テクレル」句
3.1.1. “物的授予”产生的物的所有的变化
(7) あなたがぼくに買ってくれた服はお返しします。(BCCWJ-NT、下線は筆者による、以下同)
(8) ときどき、わたしに赤いバラを贈ってくれたっけ。
在例(7)中,「テクレル」的前接动词「買う」原本是不能搭配「ニ格」的二项他动词。但和「テクレル」结合后,可以和「ニ格」搭配。这是因为助动词「テクレル」继承了动词「くれる」的“给予”的意义,表示接受者的「ニ格」就可以出现。「服」被给予了「ニ格」的接受者,例(7)表现出了很强的“物的授予”的意义。另外,动词「くれる」所具有的恩惠意也在「テクレル」上得到了体现,所以可以说例(7)表现的是由“物的授予”而导致恩惠利益的产生。
例(8)在句型结构上和(7)很相似,但在「ニ格」的出现上有差异。「贈る」本来就是表示“给予”的三项他动词,句型构造是「…が…に…をV」。也就是说例(8)中的「ニ格」不是由于「テクレル」而出现的,而是前接动词的要素之一。所以,「テクレル」具有的“给予”意和前接动词的意义重合,而恩惠意义则凸显出来。因此,在例(8)中,「贈る」和「テクレル」结合后,就表示伴随“物的授予”而产生恩惠意义。
通过以上的说明,像(7) (8)这样的「テクレル」句有以下特点。在句型上,说话人由「ニ格」表示,前接动词的宾语是某种事物。句子整体表示某种事物被施动者有意识地授予说话人,说话人由于得到事物而受惠获利。“物的授予”即“物的所有权的变化”,因此(7) (8)也可以理解成给予说话人某种变化,该变化成为对说话人的恩惠利益。
3.1.2. 动作导致的说话人状态的变化
和(7) (8)的「テクレル」句可以由「ニ格」来表示说话人不同,以下的(9) (10)中,说话人不能以「ニ格」来表示。
(9) ぼくや保志の汚い足を、洗ってくれるくらい親切なんだ。
(10) 彼は以前莫大な金額をかけて、ダリィのしでかしたことの尻拭いをしてくれた。
在(9) (10)中,说话人既不能由「ニ格」表示,前接动词不含有“给予”的意义,所以可以认为(9) (10)不表示“物的授予”。但是,在这两个句子中,通过「洗う」「尻拭いをする」这些有意识的动作,能够表示「(話し手の)足がきれいになる」「(話し手の)失敗の後始末による改善」这样的意思,即施加一定动作,使说话人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テクレル」句里,说话人由ノ格来表示,动作导致的说话人状态的变化作为恩惠利益授予了说话人。所以可以说也是伴随着“变化的授予”而出现的恩惠利益。
(11) 多分、それを口に出していたら、シバさんは私を殺してくれただろう。
在(11)中,「殺している」或「死んでいる」都可以表示「殺す」这一动作的结果,可以表示「殺す」的动作对象即说话人发生了变化。通过与「テクレル」的结合,这种变化被看成是对说话人的一种恩惠利益。所以这种直接以说话人为动作对象的「テクレル」句也表达的是因“变化的授予”而带来的恩惠利益。总结以上分析,在(9) (10) (11)的例句中,表示说话人或者说话人的某种所有物成为了动作的直接对象,在动作的影响下说话人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被看成是对说话人的恩惠利益。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请看以下例句。
(12) 私の代わりに年末年始を看てくれた姉が、母の病棟に変な人がお正月に入院して来て、母が認知症だって分かっているのに。
(13) 使った果物の皮を先生が剥いてくれて、食べられることになってた。
在(12) (13)中,说话人或者说话人的所有物不是直接的动作对象,和动作没有关联。但是在意义表达上,「姉」「先生」把说话人应该做的事情代为做了,因此说话人状体就由“做事”变成了“不做事”,发生了这样一个过程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对说话人来说是一种恩惠利益。即也可以认为是表达由于“变化的授予”而出现的恩惠利益。
3.2. 说话人对有意识动作行为表达受惠感情的「テクレル」句式
在以下的例句中,说话人分别是动词的ト格、ヲ格、ニ格,但「テクレル」句不表示说话人发生某种变化的意思。
(14) でも、みんな私と同等に付き合ってくれます。
(15) もう自分を叱ってくれる上司がいないわけですから、成功するもしないも自分自身の責任なのです。
(16) 外国からやってきたわたしに親切にしてくれた。
例(14)、(15)中,说话人不能由ニ格来表示,而且在施动者的有意识的动作引起的事情中也没有某种事物的出现,所以可以认为这样的「テクレル」句不表示“物的授予”。在例句(14)中,「付き合う」这个动作本来就不是可以作用于他人或事物的他动词,和它搭配的ト格的说话人也就谈不上什么变化的发生。在例句(15)中,「叱る」是他动词,但是作为ヲ格的说话人也很难说因为该动作出现了什么变化。这是因为「叱る」本身没有表现动作结果的形式。一般来说,与他动词相对应的自动词,或者他动词的「テイル」形可以表现动作的结果,但是「叱る」没有与之对应的自动词,而「叱っている」只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不表示动作结果。所以(15)也可以说是没有表达因动作而导致说话人发生变化的意思。在例句(16)中,「親切にする」的「テイル」形表示“动作的继续”或者“状态的持续”,但都是对施动者的动作和状态的描述,而不涉及说话人,所以也就谈不上说话人发生变化了。因此,在(14) (15) (16)的句子中,均不含有说话人发生变化的意思,只表达了说话人对「付き合う」「叱る」「親切にする」这样的有意识行为动作的感激受惠之意。
此外,不表达说话人发生变化的还有下面的例句。
(17) おまえは期待以上に働いてくれたよ。
在例句(17)中,说话人不是动词「働く」的动作对象,没有受到该动作的作用。而且「働いている」这一形式只表示动作的继续,只是对施动者的状态的描述,与说话人无关,也就谈不上说话人有无变化发生。所以,(17)也只是表达了说话人对「働く」这一动作的感激受惠之情而已。
3.3. 表达说话人对事态的受惠感情的「テクレル」句式
(18) 5人の子供が健やかに育ってくれる事を祈っています。
在例句(18)中,「育つ」是不受人意志控制的动词,这一点从它不能与表现动作人意志的副词「わざわざ」搭配可以看出。此外,「育つ」是不能接动作对象的自动词,也就无法作用于说话人。「育っている」这一形式只表示「子供」的状态,而不涉及到说话人的状态变化。所以,本文认为像(18)这样的「テクレル」句表现的是说话人对某种事态表达出受惠的感情,与说话人状态变化无关。
3.4. 小结
通过3.1至3.3的分析说明,可以将「テクレル」分为说话人从动作行为中获益和说话人表达自身受惠感情两大类。前者表现的是“物的所有的变化”和“动作引起的说话人状态变化”这样因“变化的授予”产生的利益,后者可分为“对有意识动作的受惠感情”和“对某事的受惠感情”(如表3所示)。
4. “给”句式的意义相关的因素
在关于“给”句式的先行研究中,朱德熙(1979) [7] 、卢涛(1993) [8] 、佐佐木勋人(1994) [9] 、杨凯荣(1994) (2009) [1] [10] 以及木村英树(2012) [11] 认为在“给”句式中,“给”可以作为受益者的标识,“给”句式表示受益的同时,还有诸如被动,使役等用法。并且通过与“给”搭配的动词的性质来对“给”句式的成立条件进行了讨论。其中,杨凯荣(1994: 110) [1] 指出“给”句式的受益用法是由前后语境决定的,并举出下列句子加以说明。

Table 3. The meaning-related factors of “tekureru” sentence
表3. 与「テクレル」句式意义相关的要素
(19) 给你添麻烦了。 御迷惑ヲオ掛ケシマシタ。
*御迷惑ヲオ掛ケシテアゲマシタ。
(20) 对不起,这本书给你弄脏了。 ごめんなさい、君のこの本よごしてしまったんだ。
因此,杨(1994: 110) [1] 指出:「“给”はそもそも受益専用の前置詞ではない。…それが相手にとって利益かそれとも不利益かの決定はむしろ語彙的な部分に委ねられ、“给”がそれに関しては無関心なのである」。
本文认同杨(1994) [1] 的观点,认为恩惠受益并不是“给”句式的意义特征,和「テクレル」句可以直接表达恩惠意义不同,“给”句式的恩惠意义是依靠前后语境生成的。因此,在日中对译上,除了考虑恩惠受益的因素,有必要对「テクレル」句和“给”句式的核心共同点进行探讨。本文在前言中提到,杨凯荣(1994) [1] 、李淼(2009) [2] 中关于和“给”搭配使用的动词的性质的分析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由“给”标识的人物是否发生变化为基准,来对“给”句式的的意义特征进行说明。使用的例句出自《中日对译语料库》。(以下简称为“中日”)
(21) 他们对丑松也很好,每次到伊势神宫参拜回来,都要给他买点什么。(中日)
訳:それに、丑松を贔屓にして、伊勢詣に出掛けた帰途なぞには、必ず何か買って来てくれるという風であった。
(22) 女仆袈裟治拿来掸子给丑松拂去背上的雪。(中日)
訳:下女の袈裟治は塵払を取出して、背中に附いた雪を払ってくれる。
(23) “我不在期间,谢谢你多方照应。”丑松打起精神说,“听说我班上的课你都给我上了。”(中日)
訳:「留守中はいろいろ難有う」と丑松は自分で自分を励ますようにして、「学校の方も君がやってくれたそうだねえ」
例句(21)中,通过“买”这一动作,可以获得某物。而“给他”出现在“买”的前面,则表示通过“买”得到的东西的接受者是“他”这一人物,表现出“物的授予”这一特点。“物的授予”即“物的所有的变化”,可以认为是授予一种变化给“他”。例句(22)中,通过“拂”(払う)这一动作,“雪”被清除掉,出现“干净”这一变化的结果。和“拂”搭配的“给丑松”,则赋予了变化的方向性,即“丑松”出现了某种状态的变化,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变化的授予。此外,通过前后语境,以上变化是对人物有益的话,人物就成为受益者,表现出受惠获益的意思。
在例句(23)中,“上(课)”这一动作不能作用于说话人,可以认为两者是没有关联的。但是在“上(课)”前加上“给我”的话,动作就有了方向性,句子表达的意思就是:听话人代替说话人上课。这样一来,说话人的状态就由“上课”变成了“不上课”,这可以看成是变化的授予。如果根据语境,这种变化对说话人有好处,那么就成为恩惠利益。
例句(21),不考虑前后语境的话,也可以和(23)有同样的解释。那就是代替某人“买”什么东西,即由“给”所标识的人物状态由“要做某事”变为“不做某事”,这也是一种变化的授予。
另外,以上的“给”句式中,“给”所标识的人物都不是动作的宾语,而且动作都是意志性行为。
综上所述,“给”句式表达的是:授予“给”所标识的人物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分为“物的所有变化的授予”和“人物状态变化的授予”。所以,本文主张,“变化的授予”是“给”句式的核心意义特征,然后根据前后语境判断变化是否成为恩惠利益。与此相对的是,“为”句式不一定表示“变化的授予”,在表2中的与「テクレル」句对应的三个“为”句式((25)~(27))如下所示。
(25) 并不是为自己的调任而感到惋惜。(中日)
訳:自分の転任を惜んでくれるんじゃない。
(26) 濑川肯定也会为我高兴的吧。(中日)
訳:定めし瀬川君だっても私の為に喜んでいてくれるだろう。
(27) 既然能为我停课。(中日)
訳:僕の為に課業を休んでくれる位なら。
(28)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梶大助才是能为(给)自己指引方向的人物。(中日)
訳:この世で梶大助だけが、現在の彼女に一つの指針を与えてくれる唯一の人物のようであった。
(25)至(27)的三个句子中,“为”不能用“给”来替换,而(28)则可以。在(25) (26)中,“惋惜”「惜しむ」、“高兴”「喜ぶ」都只能表示发出动作的人的状态,不能作用于其他人,而且这样的动作是不可能由别人代为进行。(27)中的“停课”这一动作表现的是动作发出人的状态,并没有作用于其他人,而且这一动作也不是代替某人进行的。所以,以上三个例句中都不含有变化的意义。而在(28)中,通过“指引方向”「指標を与える」这样的行为,表示传递某种信息,“为”所标识的人物可以是该信息的接受者,即“物的所有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代替某人“指引方向”,即“人物状态的变化”。所以,(28)中的“为”可以用“给”来替换。
先行研究中,朱德熙(1979) [7] 、佐佐木勋人(1994) [9] ,杨凯荣(1994) [1] 认为根据语境,“给”句式可以表示“给予”和“替代”两种意义,本文主张这两种意义是包含在“变化的授予”这一意义范畴内的,“变化的授予”才是“给”句式的核心意义特征。关于“给”句式的相关因素如表4所示。
表3和表4相对照后,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只有表示“变化的授予”的「テクレル」句才和“给”句式对应,这也是导致在表1和表2中两者对应率低下的原因。
5. 对先行研究问题点的说明
按照第4节的结论,按先行研究的观点不能说明的例句就可以得到解释。
造句1 ×小王给我戒了烟。
○王さんはタバコをやめてくれた。
○小王为我戒了烟。

Table 4. The meaning-related factors of “gei” sentence
表4. 和“给”句式意义相关的要素

Table 5. The comparison of meaning-related factors between “tekureru” sentence and “gei” sentence
表5. 「テクレル」句式和“给”句式的意义要素对比
*:没有此用法。
(5) 野島にもよく話しかける。梨をむいてくれる。
訳:她经常对野岛讲话,给他削梨。
(6) あの時分にはあたしの体を始終洗ってくれたじゃないの。
訳:那时不是经常给我洗吗?
在造句1中,「タバコをやめる」这个动作不表示任何“物的授予”,也不能作用于人,并且也不能是动作发出人代替某人进行的动作,因此不能表示动作导致说话人出现某种变化的意义。只是由「テクレル」表现了说话人的受惠感情而已。
例句(5)中,「むく」和「テクレル」结合后,句子可以表达两个意思。一是“给野岛梨”即“物的所有变化的授予”;另一个是“某人代替野島削梨”即“人物状态的变化的授予”,因此可以和“给”句式对应。
例句(6)中,通过「体を洗う」这一动作,产生「体がきれいになる」的变化,「テクレル」表明了这种变化作为恩惠利益授予给说话人,即“人物状态的变化的授予”。
另外,按照本文的观点,对先行研究中的例句也可以进行解释说明。
(1) 東京のことなんて何一つ知らなかったし、独り暮らしをするのも初めてだったので、親が心配してその寮を見つけてくれた。(再掲)
对东京还一无所知,独自生活也是初次。父母放心不下,在这里给我找了间宿舍。
在例句(1)中,本来应该是说话人来进行「寮を見つける」这一动作,由于「親」代替说话人实施了该动作,从而说话人的状态由“找宿舍”变为“不找宿舍”,产生了变化。所以,例句(1)是可以和“给”句式对应的。
6. 结语
本文针对先行研究中的问题点,通过对「テクレル」句和“给”句式的意义相关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做了两者的比较,得出了“变化的授予”是两者对应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一结论,可以对按先行研究的观点成立的例句和不能解决的问题点进行有效的说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今后,围绕“变化的授予”这一基准,对「テクレル」句和“给”句式的日中翻译制定出更为详尽的规则做深入的研究。
此外,在表示“人物状态变化的授予”的「テクレル」句中,有以下的例句。
造句2 太郎は私の代わりに出張に行ってくれた。
誤訳:太郎给我去出差。×
正訳:太郎替我去出差。○
造句3 太郎は私の代わりに部屋を掃除してくれた。
訳1:太郎给我打扫了房间。○
訳2:太郎替我打扫了房间。○
因此,“给”句式与“替”句式在和「テクレル」句的对应上有怎样的差异,也将是今后的研究课题之一。
例句出处
《中日对译语料库》(CD-ROM) 北京日本研究中心
『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通常版)』(BCCWJ-NT) 日本国立国語研究所
NOTES
1本文的「テクレル」包括「てくれる」「てくださる」以及它们的活用形式,「てくれないか」「てください」等表依赖、请求的形式不是本文考察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