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焦虑(anxiety)是指个体面对不确定的危险而又缺乏有效应对手段时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情感反应方式(田代信雄,2008)。焦虑作为一种基本的情绪反应,它在人类的心理生活中有着普遍而亘久的存在历史。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焦虑体验。作为一个文化素养和自我调控能力都比较高的群体,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好,他们富有朝气,积极进取,精力旺盛、思想新潮,适应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素质教育的走偏,管教方式的不当导致了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加上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校方的学业压力与就业形式的严峻以及受市场经济及个别具体情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焦虑是一种普遍而常有的情绪体验”(陈博,陈宇,2007)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探讨,有着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大学生焦虑状况的研究多是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这样很有可能使被试产生心理上的防御,从而影响到被试的真实反应。并且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大学生不愿直言袒露自己内心的焦虑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心里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因此对焦虑进行投射测验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法。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s)是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问卷测验、投射测验和情境测验)之一,它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分析、推断其人格特点(孔祥娜,2007)。投射测验的特点是通过某种能够躲开受测者所具有的本能的防御心理的方式,从而获得其内心深处真实想法和观点的一种测验。房树人测验(House-Tree-Person drawing test)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投射技术。房、树、人包含着比较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房,是人居住的地方,可引起对家庭及亲人的联想,可以了解被测者在家庭和社会成员中的自我形象。树木,则代表着生命的成长历程和方向。人,反映被试的自我形象和与别人相处时的情形(陈祉妍,1999)。这三个主题是大学生所熟悉的,会降低他们的防御心理,从而能够反映他们内心的真实状况。也正是由于房树人测验能有系统地把人的潜意识释放出来,使得其在心理状况的诊断以及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但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外关于焦虑与房树人绘画特征的研究比较少,而通过房树人测验与问卷结合起来的方式研究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焦虑状况就更少了。因此,对大学生的焦虑与房树人绘画特征进行研究是属于心理学研究领域中被开辟的较少的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研究重在探索存在焦虑的大学生与不焦虑的大学生相比较在房树人绘画上所表现的不同绘画特征。对于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焦虑的判定,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具有借鉴价值。能够为高校以及学生本人提供更多的了解他们心理焦虑的途径,也为学校及学生本人能采取更好的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能够使得研究焦虑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并为丰富相关方面的理论提供研究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在这里,我们假设焦虑状况会在房树人测验上有所体现,存在焦虑的大学生比不焦虑的大学生在房树人测验中表现出较多的具有焦虑性质的绘画特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合肥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向合肥学院,滨湖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大学这4所高校发放问卷,为了方便取样,以班级、宿舍为单位的方法发放问卷,总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了404份,问卷的回收率是90%,其中有效的问卷是372份,问卷有效率92%,问卷的有效性很好。在372份问卷中,男生有180份,女生192份。各年级分别有97、93、121、61份。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完成。问卷的一面是焦虑自评量表(SAS),另一面是白纸,被试需要在填完问卷后,在另一面的白纸上做房树人绘画测验。
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题目组成,其中反向计分的题目有5个,采用4级记分,“没有或很少时间”表现出题目中所描述的情况记为1分,“小部分时间”表现出题目中所描述情况记为2分,“相当多时间”表现出题目中所描述情况记为3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表现出题目中所描述情况记为4分,主要统计指标为量表得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题目的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总分。按中国常模结果,SAS的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及50以上表明被试存在焦虑,属于焦虑组,SAS问卷得分低于50分则表明被试不存在焦虑,属于正常组。
房树人绘画特征的编码条目: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经验以及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出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在房树人绘画测验中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① 多次重复描绘的线条反映了个体的烦躁比如强调地平线、浓粗的屋顶线、墙线、门线、烟囱线;② 局部绘画的涂黑现象常常表现了个体焦虑情绪的聚集,比如涂黑的手、腿、椅子、花盆等(陈侃,2006);③ 对绘画内容的涂改则反映出个体的犹豫和焦虑;④ 个体常常通过较轻的笔压,过小的绘画比例来反映内心的不安等负性情绪;⑤ 绘画中的人物表情或动作僵硬,比如人物上肢夹紧躯体;⑥ 绘画中树的树冠颤抖不定表现作画者心情的浮动(张同延,张涵诗,2007)。根据这些表现形式,共列出21项反应焦虑状态的房树人测验绘画特征(见表1)。
绘画特征编码条目解释及操作定义:① 多次重复描绘的线条是指所画的线条重复3次或3次以上;② 涂改指的是在整幅绘画中有3处及3处以上的修改痕迹;③ 画面比例过小指的是所占面积小于整张纸的九分之一;④ 颤抖型轮廓指的是树的轮廓有2层或2层以上。
房树人测验的编码方法:在绘画作品中,绘画特征均采用0、1记分的方式,如果房树人绘画中出现该特征,则记为1分,没有出现该特征则记为0分。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and assignment of HTP on anxiety
表1. 焦虑心理21项房树人测验的绘画特征与赋值
2.3. 施测过程
本研究是以班级、宿舍为单位发放问卷,通过纸笔方式,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房树人测试。要求试按照指导语独立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搜集问卷。
2.4. 数据处理
将问卷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方式进行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焦虑状况的总体描述
分析数据得出,在372份问卷中,总共有48份问卷得分在50分及50分以上,属于焦虑组,324份问卷得分在50分以下,属于正常组。各年级均存在有焦虑的大学生,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表2括号内为各组总人数):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anxiety
表2. 各年级处于焦虑状态的大学生的分布情况
3.2. 大学生房树人测验结果
对房树人测验结果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在房树人测验结果中,焦虑组大学生与正常组大学生在“屋顶线条重复刻画”(p = 0.000 < 0.001)、“树的地面线反复刻画”(p = 0.018 < 0.05)、“反复涂改(p = 0.014 < 0.05)、局部涂黑”(p = 0.014 < 0.05)、“画面过小”(p = 0.025 < 0.05)这五个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存在焦虑的大学生在房树人绘画作品中表现出了更多的焦虑绘画特征。当处于焦虑状态时,大学生会更多地出现反复描绘线条,涂黑,多次涂改等,其绘画也更易表现出很小的篇幅比例。反复描绘的线条或涂黑的部分代表着一种情绪能量的聚集(陈侃,2006),也就是表明了他们在作画时处于犹豫不定或者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因此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房树人作品中判断出大学生内心是否存在焦虑情绪。这从而也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即处于焦虑状态的大学生其绘画作品与正常的大学生有所不同,会更多地出现表达焦虑的绘画特征。
3.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房树人测验结果比较
为了查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房树人测验结果上是否存在差异,运用方差分析查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发现,四个年级焦虑人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879 > 0.05),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表现没有显著的不同,各年级焦虑状况相差不大。对已经编码好的房树人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在“屋顶线重复刻画”方面,四个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 = 0.032 < 0.05),但在其他的条目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为了探究具体是哪些年级在“反复描绘房子屋顶”条目上存在差异,我们将两两年级之间进行卡方分析,发现在焦虑的大学生中,大一学生与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反复描绘房子屋顶”条目上差异显著(p = 0.011 < 0.05, p = 0.011 < 0.05),其他各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房树人测验中,“屋顶线重复刻画”代表因担心无法摆脱空想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陈祉妍,1999)。这表明,大一的大学生容易由空想产生焦虑情绪,而其余年级则较少因为无法摆脱的空想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3.4.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房树人测验结果比较
为了比较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房树人测验结果上是否存在差异,对不同性别的人的焦虑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焦虑状况在性别上并没有差异(p = 0.675 > 0.05),这表明不同性别的人在焦虑状况上没有不同。对房树人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得到男、女大学生在“复返涂改”这一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22 < 0.05)并且女生高于男生,这说明在焦虑的大学生当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反复涂改的行为。原因可能是,与男生相比,处于焦虑状态下的女生更加敏感,更容易追求完美,喜欢注重修饰细节,容易情绪波动,当房树人绘画测验过程中出现不满意的地方,会出现更多的修改行为,处于焦虑状态中的男生对细节方面的关注度显然没有女生多,所以修改的地方没有像女生那么多,对这一问题的确切解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4. 分析与讨论
以往对大学生焦虑状况的研究大多只发放问卷,问卷相对比较省事省力效率较高,但仅仅只用问卷进行调查可能存在有以下问题:第一,大学生可能由于对自己的状况感知不是特别清晰,问卷可能没法 完全反映其心理状况的真实水平;第二,可能会因为“社会赞许效应”或“好恶倾向”将其真实的想法掩盖起来。而房树人测验是一种投射测验,具有投射测验相对比较模糊以及开放性的反应方式等特点,能够有效避免被试的社会赞许效应、默认倾向、中庸倾向等反应倾向和防御心理,能在被试没有觉察调查意图的情况下测得被试的真实反应(王萍萍,许燕,王其峰,2010)。所以,通过发放问卷结合房树人测验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进行研究,更容易获得比较真实的资料。
4.1. 反复刻画的屋顶
本研究表明,存在焦虑的大学生,其房树人测验中更多地出现反复描绘房子屋顶的现象。屋顶是房子的最高部位,经常涉及到情感、幻想等因素,如果画的屋顶很大,其余很小,显示出好空想,逃避现实生活及人际关系。反复刻画屋顶是对屋顶的强调,表明唯恐自己不能摆脱空想,因而焦虑不安,努力去控制自己。大学生由于长期待在校园里,还没有进入社会,实践经验相对比较少,想法相对比较单纯,会经常存在幻想,因此而产生焦虑,表现在在房树人测验上就是十分强调屋顶。本研究还显示,在存在焦虑的大学生被试中,屋顶线反复图画具有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人对反复刻画屋顶线条表现会有所不同。大一的学生会更倾向表现出更多数量的屋顶线重复刻画的行为,而大二大三及大四的学生这一行为有所减少。不难理解,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实际问题相对较少,人生经历也较少,因此更易幻想。而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大四的学生,会更多面临就业问题,工作实习,社会实践也相对增多,他们在思考问题会更多地从实际出发,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更符合实际,空想行为减少。所以房树人测验上,反复刻画房子屋顶的行为也有所减少。简言之,存在焦虑的大学生,他们在房树人测验上会反复刻画屋顶,屋顶线条多个线条重叠,显得特别浓粗,尤其是大一的大学生,他们的房树人测验更易出现“屋顶线条反复刻画”的现象。
4.2. 树的地面线的反复刻画
树的地面线是树与大地接触的地方,是与安全,现实生活相关的东西。在本研究中,与不具有焦虑心理的被试相比较,存在焦虑的被试其在画树的时候表现出更多的反复刻画树的地面线的行为。反复地描绘地面线,体现出对紧紧抓住地面的需要,表明存在焦虑的大学生对安全感的强烈要求和需要,希望能够立足现实,实实在在地生活,想要牢牢抓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物质性的东西,渴望真实。不过,这同时也投射出其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安全感,无法得到踏实,安稳,因而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体验,反复描绘的树的地面线恰恰是对内心不安的补偿,在潜意识里希望能够像树抓住地面一样掌握一些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所以,树的地面线的反复刻画反映了被试内心的焦虑纠结。
4.3. 反复修改
本研究表明存在焦虑的大学生会更多地反复涂改其房树人作品。反复修改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表现,一些大学生过分地追求完美,甚至出现强迫倾向,做事情总是力图做到最好,稍有偏差就要重新来做,因此他们会比一般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本研究还表明,焦虑的女大学生与不焦虑的男大学生相比,出现了更多的涂改行为,这点值得我们关注。一些女生具有完美主义情节,她们可能自信心不足,经常不安,要求过高,追求完美,一有不合适的地方会立即涂掉,重新去画。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容易焦虑,他们在房树人上的表现就是反复涂擦修改,所以当女生在做房树人测验时,出现了多次修改的行为,心理辅导者要多加注意,她的问题可能就是焦虑,其焦虑来源很有可能是过于追求完美,完美主义倾向严重,当然这种解释仍是一种假设,目前尚不能下定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4.4. 局部涂黑
局部涂黑反应被试情绪能量的聚集,局部的涂黑或有阴影常与现实生活中的悲观,苦闷情绪相联系,当个体处于焦虑或抑郁情绪状态,往往会不由自主多次进行涂画。本研究中,焦虑的被试出现了更多的涂黑现象,与非焦虑存在显著差异。局部涂黑包括,被试会把绘画中的人物的手、腿、脚,树干被涂黑,以及涂黑的椅子,花盆,小动物等。一般来说,涂黑的部位会与焦虑情绪有某种关系,例如一个有心理焦虑的被试可能会把绘画中人物的手给涂黑,这表明使其内心焦虑不安的事件可能与手有关,比如做了一件特别后悔愧疚的事,那么这件事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体验,会让被试在房树人测验中把能量集中在手上的涂画上。因此心理辅导者可以据此作出初步的判断,把来访者的焦虑情绪与手联系起来,从而找到开始心理辅导的着手点。
4.5. 画面比例过小
本研究表明在房树人测验中,焦虑的大学生与不焦虑的大学生在画面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焦虑的大学生更易出现画面比例过小的现象,也就是画面小于整张A4纸面积的九分之一。过小的画面比例表明了作画者的自我抑制,对自我的表达不够充分,平时较为内向,时有自卑之感,害羞腼腆,有可能有退行倾向,童心未泯,天真幼稚,精神动力可能不足,因此人际上可能有时会有适应不良的问题,因而产生焦虑情绪。现在一些大学生比较宅,活动范围较小,交友圈子窄,久而久之会变得内向,丧失或部分丧失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这就要求人得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这些一个正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由于内向和不够成熟,导致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屡屡碰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无从得到满足,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情绪,在房树人上的表现往往就是画面比例过小。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房树人测验中,能够体现被试存在焦虑的除了以上所讲的反复刻画屋顶线条等以外,还具有强调地平线、手背后、笔压轻等条目(严虎,陈晋东,2013)。本研究中,焦虑的大学生和不焦虑的大学生在这些条目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1) 所选取的被试同质性较高。考虑到数据收集的便捷性,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以班级、寝室为单位进行测试,因此被试的个体差异性受到限制。另外,由于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问卷发放后,收上来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比如同样给大二和大四的男生发放50份问卷,大二的能够收上来46份,大四却只能收上来29份,从而也会对房树人测验结果带来差异;2) 房树人测验编码对研究者的要求比较高,虽然查阅大量资料,并学习了李元榕老师的相关课程,但仍难免存在不足,在对收上来的房树人进行编码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差;3) 这些条目不能有效反映受测者的焦虑心理,对于这一点还需要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大学生由于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困扰,使得他们的心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而这种焦虑的心理状况,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疏通很容易演变为对心理健康具有更大危害的焦虑症。因此,提高对大学生焦虑倾向状况的关注度和重视度,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焦虑状况进行评估成为一种必要。而通过房树人测验来研究大学生的焦虑倾向,以便于加深对大学生焦虑状况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心理辅导工作者对大学生焦虑状况的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更多的信息,进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有利于个体的心理成长和保持心理健康。通过房树人测验进行心理调查和心理咨询,由于能够使受测者在较少防御的情况下进行,获得真实的资料和数据,而且房树人测验符合中国人偏向含蓄内敛的求助风格,且测验方式新颖有趣,让受测者获得创造体验,因此会受到更多的研究者和受测者的接受及喜爱。随着房树人测验的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在应用中与现代技术的广泛结合,房树人测验技术在未来将有更多的应用前景。
5. 结论
通过对合肥市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 存在焦虑的大学生和正常的大学生在房树人测验上的表现有所不同,焦虑会在房树人测验上有所体现,存在焦虑的大学生比正常的大学生在房树人测验中表现出较多的具有焦虑性质的绘画特征。
2) 在房树人测验上,焦虑的大学生与正常的大学生在“屋顶线条的反复刻画”、“树的地面线的反复刻画”、“反复涂改”、“局部涂黑”、“画面过小”这5项条目上的表现有显著不同,存在焦虑的大学生在房树人绘画测验中更多地出现这5个方面的特征。
3) 在存在焦虑的大学生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屋顶线条的反复刻画”这一项目上表现有显著差异。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在房树人测验中出现更多的“屋顶线条的反复刻画”的行为。
4) 存在焦虑的大学生中,房树人测验结果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反复涂改”的行为。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