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中牟县是河南省郑州市下辖县,位于郑州主城区以东25公里,郑州、开封、郑州航空港自贸区三者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位置,是郑汴港一体化的中心节点。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方特主题公园的落户,中牟境内的游客接待总量逐年提升,旅游总收入也逐年提高,见图1。

Figure 1. The growth curve of tourism receipts and revenue in Zhongmou county
图1. 中牟县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证明增长曲线图
在此背景下,结合中牟既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其他新签主题公园旅游项目,同时把握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网络建设的机遇,借力郑州国家级枢纽城市建设,中牟将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内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旅游是一种地理现象,在空间上表现为旅游者从居住地–旅游地–居住地的迁移过程以及旅游者在旅游地不同空间位置的变化过程 [1] 。交通要素成为沟通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纽带和桥梁,便捷的交通能够满足游客方便的时空选择需求。一方面,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增加旅游地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它也是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特征 [2] 。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和交通供给等方面对中牟旅游发展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中牟旅游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对旅游高峰日的道路运行及交通管理方案进行初步探索。
2. 旅游资源
中牟县地处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落户中牟,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郑州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牟发展旅游产业的坚实基础。
2.1. 历史文化璀璨夺目
中牟地处中原,是中国古代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地区之一,曾经是初秋时期赵国的首都(赵都位于中牟时间较短,仅有38年,后迁往邯郸),足见中牟历史的悠久。中牟见证了历史上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
一千七百多年前,这里还发生过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官渡古战场遗址位于现中牟境内,中牟现状县城东北三公里处,郑汴公路北侧,中牟规划的中心城区范围内,见图2。古战场旅游区内以立体造型为主,配以雕塑、壁画,并采用电脑摇控,声、光、电、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表现形象,通过38个故事场景,再现“官渡之战”的故事全貌,突出奇、特、险、新。该旅游区是三国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人文景观。

Figure 2. Location of Zhongmougu battlefield scenic area
图2. 中牟古战场景区的区位
另外,潘安故里、寿圣寺双塔、战国梁惠王墓、汉丞相萧何墓、宋代八县王赵德芳墓、民族英雄史可法故居等都是中牟极具吸引力的人文旅游景点。
2.2. 自然风光优美宜人
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经中牟县域北部,母亲河为中牟带来了秀美宜人的自然风光。
雁鸣湖——听到这优美的名字,就放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头顶时时有飞鸟掠过,耳畔回荡着清脆优美的鸟鸣。
雁鸣湖位于中牟县境内黄河北岸,远离都市喧嚣,充满乡土气息,宛若江南水乡。现雁鸣湖生态旅游面积开发已经超过10万亩,包括湖面1万亩、湿地面积1.3万亩、森林面积6万亩、水产无公害养殖及高效景观农业面积3万亩 [3] 。
同时,中牟县已经形成了国家农业公园、河南省农业高科技园等农业观光旅游景点,围绕贾鲁河规划了中央湿地公园,沿黄河规划了沿黄湿地公园等。秀丽的自然风光是中牟旅游的重要发展潜力。
2.3. 主题游览丰富多彩
国内的著名主题游览公园方特2012年落户中牟,已建成梦幻王国、欢乐世界和水上乐园等主题园区,5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是郑州乃至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方特主题公园建在郑开大道与人文路交叉口西南,对面是绿博园。绿博园于2010年建成,占地196公顷,其规划设计立足生态性、注重示范性、拓展休闲性、彰显文化性和科技性,融入了绿色生命、绿色生活、绿色经济、绿色家园和绿色科技的理念,主题在于“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
绿博园和方特两大公园为中牟吸引了大量中原经济区内的游客,与此同时,海昌水上乐园、华谊电影小镇等项目已经签约中牟,更增添了中牟境内主题游览的类型。
中原经济区内的旅游城市以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为主,中牟的主题游览活动也丰富了中原经济区旅游类型的重要补充,见图3。

Figure 3.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types in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图3. 中原城市群内旅游类型分布
3. 交通供给
3.1. 对外交通
依托郑州,中牟具有完善的由公、铁、航组成的多方式对外客运系统。
l 航空
郑州新郑机场位于中牟中心城区西南方向25 km左右,现状通过城际轨道或公路实现交通联系,规划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于中牟与新郑机场之间,随着新郑机场国内外航线的丰富以及航班的增加,新郑机场将有效的扩大中牟旅游的服务腹地。
l 铁路
中牟站现状等级较低,客运功能较弱,但中原地区已经规划并开始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届时,依托郑州铁路枢纽——郑州东站、郑州南站等,游客从西安、武汉、合肥、南京、连云港、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城市乘坐高铁将实现3小时可到达中牟。中牟也已经被接入中原城际铁路网,并开通城际绿博站,未来中原城市将可以通过城际铁路直接到达中牟。
l 公路
已有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和规划的郑民高速、郑东高速等将构成服务于中牟中心城区的旅游高速环线,也构建中牟对外联系的“井”字形高速公路骨架。
3.2. 城市交通
中牟内部的交通系统主要有步行、自行车、小汽车、公交车等方式构成,现状中牟内没有独立的公共交通系统,现状中牟的公共交通系统仅是郑州公共交通的末端部分,因此现状中牟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较低,见图4。

Figure 4.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types in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图4. 2016年中牟县居民出行结构比例1
规划未来中牟将形成由郑州都市区轨道以及中牟中运量公交系统、常规公交系统等构成的复合公交体系,满足居民以及游客不同距离、目的的多样化出行需求,见图5。
3.3. 城市特色旅游线路
为了方便游客在县域内的游览活动,针对不同旅游资源,中牟规划了不同类型的精品旅游线路,包括综合文化主题游、沿黄文化主题游、工业文化主题游、创意文化主题游、农业文化主题游等。
同时,利用中牟与郑州贯通的水系资源,中牟将联合郑州打造都市区以及县域内水上交通旅游线路,提供特色游船服务,兼顾旅游和交通出行需求,使游客在欣赏湖光山色的同时实现旅游地点的转移,见图6。
4. 旅游交通发展趋势
根据中牟县城乡总体规划,中牟县将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养生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和慈善旅游等多种新兴旅游业态,并以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和创意旅游,以现状的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和规划的海昌水上乐园等为依托,打造郑州都市区文化创新基地和“东方奥兰多”。到2030年,中牟旅游人口接待量将达到3000万人次/年。如此大游客接待量将对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Figure 5. Zhongmu planning bus organization mode diagra
图5. 中牟规划公交组织模式图

Figure 6. Water tourism routes in Zhe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图6. 郑州都市区水上旅游线路
4.1. 旅游服范围扩大
现状中牟境内的游客以来自郑州市区以及市域内各县市,占到中牟境内游客总量的60%以上,来自河南省其他城市的约占游客的30%,省外游客仅占不足10%。
到2030年,随着未来交通及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中牟境内旅游景点的多样化,中牟境内省外以及省内其他城市的游客比例进一步增加,见图7。

Figure 7. Forecast the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sources in 2030
图7. 预测2030年游客来源分布
4.2. 散客比例增加
根据中牟县的旅游调查显示,现状中牟县内约有15%的团客,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改善,交通设施的便利性提高,中牟境内散客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到90%~95%,伴随的是游客出行的机动性进一步增加,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将提高。
4.3. 游客在中牟境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增加
目前游客在中牟内的游玩以1天为主,即早上入境游玩,晚上离境,部分游客即使选择在中牟境内游玩两天,由于中牟境内酒店等服务设施较少,也会选择在郑州主城区过夜。随着旅游设施的增加,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完善,旅游类型进一步多样化,游客在中牟内的停留时间也将增加,部分游客将选择在中牟境内停留一到两天或更多。
4.4. 游客出行强度提高
现状中牟境内景区少,为景区提供的配套服务设施也少,游客出行目的单一,出行强度也低。但随着旅游景点的增加,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完善,游客的出行强度将有所提高,出行目的也日趋多样,追求自由、放松身心、运动健美、尝试体验、扩展心智、寻求自我实现等等,总体可以分成以生活为目的的出行和以游览为目的的出行。
以生活为目的的出行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出行,例如吃饭、去酒店等等,以游览为目的的出行主要是以景区为目的地的出行。预计到2030年,中牟的游客人均出行强度为3.84次/人∙日,其中生活性出行强度为1.7次/人∙日,游览性出行强度为2.14次/人∙日 [4] [5] 。
4.5. 游客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
中牟现状自驾游的比例高达70%以上,考虑到未来3000万人次/年的游客接待量,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中牟境内的游客接待量将达到25~30万人次/日。届时,中牟境内游客的日出行总量将超过100万人次/日。如此巨大的出行量如果还像现在一样以小汽车为主的话,到旅游高峰日,城市道路系统将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游客的出行结构将必然发生变化,包括游客进入中牟的方式结构(外地游客将有部分通过城际铁路到达郑州后转乘市内交通工具进入中牟)以及游客在中牟内的出行结构,见表1、表2。

Table 1. Structure of tourists’ mode of entering Zhongmu in 2030
表1. 2030年游客进入中牟的方式结构

Table 2. The mode of tourists in Zhongmou in 2030
表2. 2030年游客在中牟境内的方式结构
在上述中牟旅游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2030年的中牟中心城区进行道路网络测试,发现未来城市东西向主干路的饱和度较高,见图8,需采取一定的交通管理措施才能保证路网的正常运行 [6] [7] 。

Figure 8. Saturation of road in Zhongmou without traffic management on tourist peak day
图8. 旅游高峰日无交通管理措施的中牟中心城区路网饱和度
5. 应急交通管理措施
建议中牟在节假日,以及旅游出行的高峰日采取“临时停车场 + 公共接驳交通”的方式组织周边游客的自驾出行,在主题公园集中区的南、西、北三个主要的游客来源方向,入境快速通道出入口旁边设置停车场,停车免费,见图9,并配置中心城区外围的高速公路以及快速路周围设置免费的临时停车场,并配置免费的公共交通接驳,预计在旅游高峰日将截留从外部进入中牟的机动车5000 pcu/日,以缓解旅游交通给道路造成的压力,见图10。

Figure 9. Position of temporary parking for tourism
图9. 旅游临时停车场设置

Figure 10. Saturation of road in Zhongmou with traffic management on tourist peak day
图10. 旅游高峰日有交通管理措施的中牟中心城区路网饱和度
6. 总结
中牟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主题公园为中牟的旅游发展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系统以及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将为中牟的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城市的旅游交通出行特征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但是我国机动化的快速发展特征,剧增的旅游人口将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为了提高城市旅游活力以及维持城市秩序的正常运转,必须采取措施应对可能产生的问题,通过“临时停车场 + 公共接驳交通”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剧增的旅游交通给城市路网带来的压力。
NOTES
1注:数据来源于2016年中牟县居民出行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