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越来越国际化与走向全世界,与此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汉语,认识汉语,了解汉语,学习汉语的热情一直在不断地提高。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交通的十字路口,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拥有悠长的历史和烂漫的文化。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友好交往积厚流光。古丝绸之路让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共同谱写了和平、和睦、合作的俊美诗篇。乌兹别克斯坦是最早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紧凑合作,有效促进了地区和平、稳定发展。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两国宣布创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米尔济约耶夫总统访华期间,双方又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声明。在双方同心协力下,近年来,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是最早开始汉语教学的国家,每年来华学习汉语的乌兹别克斯坦籍留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将学习汉语作为重要的学习目标 [1]。
对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而言,关联词在连接语篇结构和意义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联词在句法和语义上灵活多变,语用功能复杂,一向是汉语语法学界本体研究的热点问题,而面向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研究还不够深化和细化。目前面向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关联词语的研究大都是集中在欧美国家和日韩国家学习者的习得情况调查研究,而针对中亚地区,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学生的关联词习得研究却很少 [2] [3]。
这篇文章通过对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内收集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语料以及关联词语专项测试卷的结果进行研究,得到学生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我母语的优势和自己学习的经验,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导下,探究其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能为乌兹别克斯坦学生学习汉语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师关联词教学有指导作用 [4]。
2. 研究状况简介
关联词语是联接分句,表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独立的分句联接起来,构成复句,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它们用来标明分句间的抽象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特定形式的标志 [5]。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
一是连词。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是在某个句子中连接不同的词,那它不是关联词。二是副词。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三是短语。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6]。
关联词语的意义一般比较虚泛,它跟实词有很大差别,不像实词那样有明确的概念,它只有在句子中才能表现出它的语法意义。因此关联词语的学习及运用就显得非常困难。能否准确地使用关联词语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如何。在汉语中不同关联词语表示不同的逻辑语义,而且关联词语的使用是有规则的,是否要使用关联词语,使用哪一个关联词语,在使用关联词语时都是必须考虑的 [7]。
3. 关联词的产出以及偏误调查分析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写作是语言学习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的输出性环节,是语言学习到语言运用的过程,是对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的全面检查,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在上海师范大学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作文和试卷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关联词语使用方面的偏误,而且各种关联词语的偏误量不平衡 [8]。
作为连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都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交际时不难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将分句连起来,使它变为通顺、完整的一个句子。关联词语的意义一般比较虚拟、空灵,不像实词那样有明确而实在的意思,关联词只有在句子中才能表现出它的语法意义。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同等级的其他留学生相当好,相对而言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却并没有那么好,关联词使用得很少,因此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关联词习得比较难。本文研究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作文和试卷中的关联词偏误很有意义并且包括对教材编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1. 联合关系的关联词偏误分析
3.1.1. 并列关系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常用的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又:“一边……一边……”、“也……也……”、“又……又……”、“既……又(也)……”、“一方面……一方面……”、“一面……一面……”、“不是……而是……”等等。例如:
(1) 我坐在椅子上,一边抽烟,一边干活。
(2) 她既会跳舞,又会唱歌。
在例(1)中“抽烟”和“干活”这两个动作在同时进行,因此可以用关联词“一边......一边......”连接两个分句构成并列关系。在例(2)中的“跳舞”和“唱歌”表示两种同时存在的事情,因此可以用关联词“既……又……”来关联这两件同时存在的事情。
乌兹别克斯坦中高级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的产出用例有16个,占所有关联词产出例子的6.52%。例如:
(3)*他给我信封说着:把详细地址写上然后投信箱。
上例中缺少了关联词的连接,逻辑关系就不是很清楚,应该改为“他一边给我信封,一边说着:“把详细地址写上,然后头信箱”。“给我信封”和“说着”是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要加上“一边……边……”才能使整句子逻辑关系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减少“一边……一边……”的偏误,应该让他们清楚“一边……一边……”的逻辑基础——动作同时进行,即某一时间内第一个动作和第二个动作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可能对并列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的搭配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是并列关系学习和掌握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偏误出现得还是相对一些。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并列关系关联词“一边……一边……”用得最多,可能是因为母语的影响而导致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把汉语关联词掌握得不全面或者混淆,乌兹别克语并列关系关联词中的“bir tarafdan……bir tarafdan……”跟汉语关联词“一边……一边……”匹配,汉语关联词“既……又……”和“又……又……”跟乌兹别克语关联词“ham……ham……”匹配,因此导致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对汉语关联词“既……又……”掌握得不是很到位或者不会使用 [9]。
3.1.2. 承接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的承接关系关联词有:“先……再……”、“先……然后”、“先……接着……”、“就/便”、“于是”和“一……就……”等。
乌兹别克斯坦中高级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的产出用例有14个,占所有关联词产出例子的6.52%。以下是偏误用例,例如:
(4)*可以多听他们的意见,再做出自己的选择。
(5)*我不知道哪个牌子好,终于给艾力打电话。
例(4)中句子前缺少一个“先”,“先……再……”表示两个动作的先后顺序。因此应改为“先可以多听他们的意见,再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才能使整个句子逻辑关系明显地表现出来。有些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类似于这样的偏误,虽然乌兹别克语中也有“Avval……keyin……(先……再……)”,Birinchidan……undan keyin……(先……后……)关联词,但是例(4)还是不符合乌兹别克语复句关联词的语法规则。有些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先用母语思考,然后再翻译成汉语句子,将母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等同起来,因此经常就会产生各种偏误。如果用乌兹别克语,例(5)是符合乌兹别克语句法,如果用汉语,例(5)中的“终于”用法不正确,应该成“最后”。“终于”表示的是经过种种变化最后出现的结果。“最后”表示的是事情发展过程中最晚的那个阶段或者顺序系列中处于末尾的那一个。从时间上看“打电话”是最后一个阶段,所以用“最后”。
3.1.3. 递进关系 [4]
表示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递进关系关联词有:“不但……而且……、不仅……而且……、不只……而且……、不但不……反而……、不仅仅……也……、不但……甚至于……、况且……也……、更……、不但……还……、不仅……还……、甚至……、从而……”等等。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产出例子有29例,占总产出例子的11.6%。以下是偏误用例,例如:
(6)*更重要的是少年儿童多吃点蔬菜,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7)*这次旅行不仅使我们了解了西安的历史,看到了风光,品尝了那里小吃。
例(6)在乌兹别克语中也是一个病句,“最”可以代替第一个句字的“更”,因此应改为“最重要的是少年儿童多吃点蔬菜,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同样在维语中“eng (最)”可以代替第一个句子的“ko'proq (更)”例(7)中缺少一个“还”,应改为“这次旅行不仅使我们了解了西安的历史,还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品尝了那里的小吃。”在乌兹别克语中同样缺少一个“yana (还)”。通过调查发现,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使用的产出大部分集中在“不仅……而且……”,缺漏“而且”的偏误也比较多,有些关联词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使用得不多或者几乎没有使用,如:“从而……”,“况且……还/也/又”,“不但不……反而……”。关联词得相似性和多样性会干扰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的正确使用,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对一些形式相似,特别是用法也相似的关联词语进行区别对待和处理。
3.1.4. 选择关系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选择关系关联词有:“是……还是……、或……或……、不(是)……就(是)……、与其(说)……不如(说)……、要就是……要就是……、与其……宁可……、宁可……也不……、要不然……、要不……”等等。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产出例子有4例,占总产出例子的1.45%,产出率很少。下面是偏误用例,例如:
(8)*他们说可能是地址写错,还是别的原因。
(9)*我认为我们不管是打电话或者接电话的时候一定要尊敬对方,态度认真。
例(8)中的“还是”应改为“或者”,例(9)中的“或者”应改为“还是”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在该用“还是”时用了“或者”,在该用“或者”的时候用了“还是”,说明表选择关系的“还是”和“后者”对于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来说也是很容易被混淆的。“或者”与“还是”偏误的发生是与乌兹别克语的复句关联词特点有关,在乌兹别克语中表示选择前者或者基本上只用“或者”,“还是”在乌兹别克语中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仍然”“依然”的意思。
3.2. 偏正关系的关联词偏误分析
3.2.1. 转折关系
表示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的关系。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转折关系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尽管……但是……、可是……、然而……、虽说……可是……、不过……、其实……、固然……但是……、是……而不是……”等等。
笔者发现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产出例子有54例,占总产出例子的20.3%,产出率较多,以下是偏误用例,如:
(10)*我们艰苦的上班,单位给的待遇不多,我们的收入也不多。
(11)*今天米高没有给艾瓦讲笑话,讲了别的。艾瓦听了这句话比听了笑话更开心。
例(10)“我们艰苦的上班”,按理说单位给的待遇应该很多,但是“单位给的待遇不多”,这是转折关系,所以应该在“单位给的待遇不多”前面加上“但是/可是”。例(11)“今天米高没有给艾瓦讲笑话,讲了别的”和“艾瓦听了这句话比听了笑话更开心”是很明显的转折的关系,所以改成“但”,即“今天米高没有给艾瓦讲笑话,讲了别的。但艾瓦听了这句话比听了笑话更开心”。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偏误比较多,类型也比较复杂。用得多,偏误也多,说明他们已经会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是还没有准确地掌握。
3.2.2. 因果关系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5]。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的因果关系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由于……所以……、……是由于……、之所以……是因为……、由于……以致……、可见……、由于……就……、既然……就……”等等。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作文中笔者发现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产出例子有62例,占总产出例子的23.2%,产出率最多。乌兹别克斯坦学习者在使用因果关系关联词上几乎没有出现偏误,而且使用的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集中在“因为…所以…”,有些关联词产出率很低,如:“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3.2.3. 条件关系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连接的句子我们称其为条件句 [6]。条件句可以分为两种:特定条件句和无条件句。特定条件句常用的关联词是“只要……就……”。“只要”指出所需要的充足的条件,只要有此条件,就你能产生后面所说的结果,后面的分句用“就”连接。常用的条件关系关联词有“只有……才……、不管……也……、除非……才……、只要……就……、凡是……都……”等等。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产出用例有46例,占总产出用例的18.1%,产出率较多,以下偏误和产出用例如:
(12) 只是改变你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会提高。
例(12)中“改变你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效率提高”的条件,而且是充分条件,所以应该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只要……就……”。所以应改为“只要改变你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会提高”。
3.2.4. 假设关系
表示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的关联词。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假设关系关联词有“要是……就……、没有……就没有……、如果……就……、……否则……、假若……就……、假如……就……、幸亏……不然……、要不是……就……”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产出例子有14例,占总产出例子的5.8%。以下是偏误用例,如:
(13)*要是没有主人的话自己养这条狗。
(14)*为做好朋友,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关心。
例(13)缺少一个“就”,应改为“要是没有主人的话自己就养这条狗”。由于用乌兹别克语思考造句,因此导致产生这种偏误。例(14)“为”表示目的关系的,但其想表示的是假设关系,“做好朋友”是一个假设条件,因此需要加上表示假设关系的“如果……就……”。这样才能使整个句子逻辑关系明确地表现出来。
3.2.5. 让步关系
表让步关系的关联词语连接的句子可以称为让步句 [7]。“即使A,也B”是表示让步关系最典型的格式。首先承认A是事实,做出让步,“也”后面的分句从相反的方面说出正面的意思。常用的让步关系关联词有“哪怕……也……、就算……也……、即使……也……、凭……都……”等等。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表让步关系的关联词产出例子有12例,占总产出例子的5.07%,以下是偏误用例,如:
(15) 父亲就算死了,会给我们留下一大笔钱。
(16) 尽管他去世,一定会留给我一大笔遗产。
例(15)和例(14)都是缺少“也”,“就算……也……”是呼应使用,所以例(15)应该改为“父亲就算死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大笔钱”,例(16)改为“就算他死了,也会留一下一大笔遗产”。例(16)中用“尽管”不正确,“尽管”表示转折关系,“父亲还没死”,所以应该用“即使”表示先让一步,承认这个事实,所以例(16)改为“即使他去世,也一定会留给我一大笔遗产”
4. 余论
本文章内容主要对乌兹别克斯坦中高级留学生的作文的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了调查分析 [8],发现了247个各种逻辑关系的关联词产出和偏误,笔者对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词语的产出和偏误的比例进行了量化统计:

Table 1. System resulting data of standard experiment
表1. 关联词产出和偏误情况

Figure 1. Curve: system result of standard experiment
图1. 关联词产出和偏误情况
如表1和图1所示,从关联词产出和偏误情况表可见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使用关联词使用产出率如果从高到低排序的话,因果(25.1%) > 转折(21.8%) > 条件(18.6%) > 递进(10.1%) > 并列(6.4%) > 假设(6.4%) = 承接(6.4%) > 让步(4.8%) > 选择(1.6%)。关联词使用产出率最高的是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而且使用率最高的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集中在“因为……所以……”,笔者认为这可能是最容易掌握的因果关系关联词,因此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日常表达中也频繁使用。
至于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作文中的偏误率,从高到低:转折(20.2%) > 条件(18.2%) > 因果(9.3%) > 递进(7.6%) > 并列(5.6%) = 承接(5.6%) > 让步(4.8%) > 假设(3.6%) > 选择(1.2%)。偏误率最高的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偏误率最低的是选择关系关联词。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作文中各种关系的关联词产出率和偏误率不太均匀,他们所使用的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主要集中在因果、转折、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笔者在跟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平时使用的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集中在“又……又……、也……也……”可能是因为乌兹别克语关联词里面也有这种关联词,所以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关联词时比较容易把握这些关联词。但是,有时候在他们习得这些关联词语时也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他们有时候把“又……又……”这个关联词语使用的时候混用“又……又……”和“也……也”,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有时候会这样使用“又……也……”,例如:“她又漂亮也聪明”,这个句子应改成“她又漂亮又聪明”(U ham chiroyli ham aqlli)或者“她既漂亮又聪明”(U chiroyli va aqlli ),这个句子在乌兹别克语中是正确的,如果把它翻译成汉语“她漂亮和聪明”,这是一种病句,一个人同事具有两种性质,我们应该用“又……又……”或者“既……又……”,因此这两种语言的关联词还是有一些差异,他们虽然会使用“又……又……”这个关联词,但是“既……又……”这个关联词在日常交流中或者写作过程中不怎么使用,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习得汉语关联词语时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用母语思考,误以为汉语关联词的用法也跟乌兹别克语关联词一样,因此他们在日常表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用、混用等一些情况。
他们所使用的转折关系关联词主要集中在“但是……、其实……、虽然……但是……”这些关联词上,而且出现的偏误也相当多,“尽管……但是……、不过……、尽管……然而……”这些关联词很少被他们使用。根据数据,所产生的产出率和偏误率比较均匀的是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使用的条件关系关联词集中在“只有……才……、只要……就……、”等,“除非……才……、凡是……都……、不管……也……”。这些关联词几乎没被他们使用,虽然这些关联词语在乌兹别克语关联词语中也有但是他们在习得汉语关联词语的过程中可能是因为这两种语言关联词的使用方法差异,我们知道汉语是属于汉藏语系,乌兹别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这两个语言差距有点大,汉语的关联词一般都是固定的,配套使用的,而乌兹别克语的偏正关系关联词语在一般情况下主要跟前分句的人称代词和谓语的形态变化来实现说话者的表达,例如:(1) U kelmasa, men ham ketmayman
(如果他不来的话,我也不去。)
(2) Men bormasam, u ham kelmaydi.
(如果我不去,他也不来。)
在乌兹别克语条件关系关联词语中一般通过前分句包含第三人称代词谓语后面加介词“sa”,第二人称“sang,sangiz”,第一人称“sam”来表达条件关系关联词,而汉语条件关系关联词“如果……”没有乌兹别克语条件关系关联词语那么复杂,因此他们在习得汉语条件关系关联词的过程中误以为汉语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也有这种规律,所以往往会出现混用、回避使用关联词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