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杭州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正在改变很多在杭高校学生对于劳动不关注、不热衷,甚至不接受的现象,本研究主要希望了解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其劳动教育对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的影响情况,调查高校劳动教育方式对在杭高校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实际影响程度,发现当前高校劳动教育收效不显著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完善对策以科学地加强劳动教育对于在杭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及劳动意识提高的影响。
2. 研究背景
2020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要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更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劳动教育对当前时代各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当代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杭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杭师大、浙工大、浙工商等在杭高校,以了解样本人员及其高校参与劳动教育的现况,并根据问卷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后续深入访谈做基础和准备。
3.2. 半结构访谈法
半结构访谈法,是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研究会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半结构访谈提纲,进行重点相关人员进行对有关劳动教育情况的深入访谈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期展示真实的劳动教育现状。
4. 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与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劳动教育开展现状及问题
1) 高校劳动教育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主
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所在的大学还是有较多机会可以参加劳动教育活动,高校的劳动教育形式多样,主要有劳动教育讲座、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开展劳动教育实践锻炼活动(例如打扫教室、社区公共设施清洁、日常家务等等)、志愿者活动、实习见习等。其中约43%的同学表示劳动教育活动较多,参与的机会也很多,但是也有43%的同学认为尽管劳动教育活动较多,但是平时学业压力大,课业负担比较重,没有时间参加。也有13%左右的同学表示所在大学劳动教育机会较少,几乎没什么机会参加此类活动。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劳动教育的通知后,杭城各大高校正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但只有43%学生真正实际参与劳动教育,剩下的57%学生都因为课业较重没有时间参与劳动教育或者由于消息闭塞错过参与劳动教育的机会,说明高校的劳动教育主要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主,宣传力度还不够,且劳动教育安排时间无法迎合近一半同学的空余时间,导致学生实际参与劳动教育的比率与劳动教育活动开展之间产生了事倍功半的结果。
2) 高校劳动教育形式以体力劳动教育为主
高校劳动教育形式主要以体力劳动教育为主,而对于在校学生对体力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态度,我们也展开了调查,86%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参加体力劳动是有必要的,他们认为劳动以及劳动观的培养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12%同学则认为体力劳动没有必要,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劳动教育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待体力劳动的看法呈现积极态势,但对一小部分同学,对于体力劳动教育仍存在误解。
3) 高校劳动教育男女生意识不同
大部分同学没有自主劳动的意识,而相比之下,女生的意识强于男生。关于大学生打扫宿舍的频率这一问题,调查发现,27.45%的同学表示每天都会打扫宿舍,而绝大部分同学虽然没有固定打扫卫生的习惯,但仍会一周打扫3~5次,占调查总数的41.18%;同时也存在23.53%的同学是在任务驱动即寝室卫生检查情况下打扫寝室;7%的同学打扫寝室意识较弱,表示很久都不打扫一次,没人会主动去打扫,懒得动手,反正宿舍不是我一个人的。同时对打扫频率与调查对象性别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女生的打扫宿舍的劳动意识比男生强。通过数据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打扫宿舍的劳动意识形态尚为乐观,但仍有待提升。关于打扫寝室的调查也正面地反映了有近50%的学生对于劳动的自主意识较弱。
4) 大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与实践场合有一定的关联性
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进行的劳动实践主要是学生公寓与教室卫生清洁,占总实践的45.55%,宿舍和教室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场所,这两个场所的卫生环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学生进行劳动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其次学生进行主要劳动实践的形式是公益志愿服务以及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通过这两项可以发现,目前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是非常乐观的,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占比最小的一部分是有偿劳动活动,例如校外兼职及校内勤工助学,这一部分劳动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经济需求。
除了问卷我们还进行实地访问,访问后发现志愿者活动及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等此类实践劳动教育最受学生欢迎,但是像劳动讲座对于在校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小。
4.2. 高校劳动教育开展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高校对于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在课程开展后的一段时间里成负相关。除了问卷调查,我们还实地访谈了几位大学生,主要来自杭师大、浙工商、浙工业等在杭高校,近70%的受访者所在的学校有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可见,劳动教育在杭州高校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对而言比较高了,但是劳动教育实际收到的成效一般,要想要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劳动教育管理部门单一,主要受学生处或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等
劳动教育目前在高校中管理部门单一,主要受辅导员、上层管理人安排为主,劳动教育活动不能完全贴合学生平时的空余时间,已导致部分同学因为时间安排上的不足无法参与劳动教育,同样,由于学生处或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宣传范围较小,导致13%左右的同学没有接触劳动教育的机会,如表1所示。

Table 1.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表1. 劳动教育现状
2) 劳动教育形式单一,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教育除了体力劳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劳动意识的培养
高校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多以体力劳动为主,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正确培养劳动教育意识的方式,高校劳动教育基本流于表面,难以对学生行为造成根本上的影响,导致在调查高校学生打扫寝室现状时,很少出现学生反映自觉打扫公共卫生的情况。
针对于劳动意识培养,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绝大多数老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授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劳动价值观,但是超过一半的老师都停留在偶尔提及的阶段,教师对于劳动价值观的传授还不够重视。
3) 劳动教育价值理解陷入误区
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家长对于劳动教育中的体力劳动存在一定误解。如表2所示,有部分家长认为上学是为了升学、为了前途,不是为了参加体力劳动,还有的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孩子接受体力劳动。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成长,导致了他们对于劳动的理解陷入了误区,使得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反抗劳动教育。这成为劳动教育的开展一大阻碍。

Table 2. Student behavior and consciousness
表2. 学生行为和意识
5. 劳动教育开展的对策分析
1) 多部门齐抓共管劳动教育
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劳动教育 [1]。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基本在父母及亲朋好友的照顾下成长,由于一些家长对于体力劳动的理解错误,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差。在大学里,即使宿舍实施公寓化管理,大部分大学生仍无法形成自理意识,因此我们提出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劳动教育。建议班主任、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当中,通过军事训练,培养学生料理自身生活的能力。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诸如特色寝室、卫生标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大学生在获得荣誉的过程中慢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在教师课程中也应该融入劳动教育,尤其是劳动教育价值观的传播。
2) 深化劳动教育的意识本源
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借助主流学科与劳动教育的结合,提高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程度,加强学生劳动意识。与各个学科进行融合,打造综合性的劳动主题班会课程 [2]。根据研究显示,当代劳动教育展开过程中,教师的宣扬较为欠缺,且对于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不够,学生无法从内心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更无法在日常行为中得到落实。因而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在强化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打破各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将劳动教育与音乐、品德、综合实践等课程有机结合到一起,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开展综合性的班会课程。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劳动教育,逐渐形成自主劳动意识。
3) 拓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渠道
拓宽社会劳动教育的多元渠道 [3]。数据显示,广大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在当今信息时代,产生这样情况,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校的劳动教育主要在校内,形式也主要以实习见习、学院组织劳动(打扫教室、寝室之类)为主。因而,在此建议拓宽社会劳动教育的多元渠道,让学生多层面接触到劳动教育,并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例如高校可以构建学生实践的社会桥梁,除了实习见习以外,将志愿服务、义工工作常态化,还要积极宣扬劳动先进事迹,树立社会先进范例,引领优良社会风气。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发现70%的学生对劳动教育是比较了解的,但也存在大约10%不太了解的情况。但是,我们还发现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而大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锻炼活动(例如打扫教室、社区公共设施清洁、日常家务等等)频率较高,其次为讲座和班会。可见大学更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方面开展劳动教育,以理论教育为辅。54%的样本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态度是参加与学分、讲座次数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活动,由此可见许多学生将劳动教育看作学校的一个任务去完成,较为被动,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因此,要想劳动教育彻底落实,除了大力展开劳动实践活动,还要注重劳动教育意识本源的探索,要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自立地进行劳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