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团队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出于对团队的满意和认可,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一体感,并因此将团队的命运与自己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荣辱与共,自身利益服务服从于团队利益,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自愿并主动与团队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 [2]。通过团队合作,可以促使大学生建立相互信任、默契的合作机制,培养团结奉献、锐意创新的精神品质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2. 面临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大多属于众星捧月的状态,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和娇宠,使得大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且自我保护意识极强,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缺乏与人合作的自主性,与人沟通的意愿和能力也深受影响 [4]。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竞争压力下,家长之间、学生之间对成绩的攀比和追逐,使得若干素质教育的目标被忽视,精致利己主义使团队精神的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3.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要素
根据团队精神的意义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团队精神培养主要针对4个方面:通过团队精神培养,激发学生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团队精神培养,纠正学生对竞争与合作认识的偏差;通过团队精神培养,解决学生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问题;通过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
4. 大学物理实验中团队精神培养的方案设计
各个学科,各门课程都可以进行团队精神培养方面的思政教育,但是与理论类课程相比,实践类的课程更容易设置互帮互助、指挥领导、分工协作等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互动环节,跟语言文字相比,在处理具体事务过程中切身感受,更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团队的意义,也更容易在短期内得到和评价团队合作的效果。本文主要以大学物理实验这一门实践课程为依托,研究如何利用实验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教学互动手段,潜移默化中引导、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他们知识面宽,思维活跃,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批判思维。因此,刻板的说教很难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同 [5]。需通过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切实感受团队的魅力。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团队精神培养主要是通过团队抢答、团队竞速等组队竞技游戏形式,使学生在“玩”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合作用,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团队精神素养。在教学内容中,选择具有发散性和挑战性的研讨任务和实验内容,通过团队抢答、团队竞速等形式,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意愿、团队参与感、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解决争议矛盾等团队合作能力,纠正学生对竞争与合作认识的偏差,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6]。
5. 课堂组织实施
本研究将200人分为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对比试验,检验组队竞技模式在团队精神培养方面的效果。其中教学1班共5个组100名学生,采用组队竞技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2班共5组10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组队竞技是将同一实验组内的20人平分成4个小队,队与队之间进行比拼。采用团体分的评分规则,同一小队内所有人的课堂表现分是相同的。
5.1. 比赛内容与成绩评定
比赛内容应难易结合,既要有门槛低、易参与的内容,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实操内容,以便对为激发团队合作创造条件。成绩评定也是以激发团队合作为主要目的,分数高低并不是最终目标。
5.1.1. 入门门槛低
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无论之前基础好坏,每名学生都能完成基本操作,每个人都能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体会到自己对团队的作用,产生团队归属感 [7]。
5.1.2. 实操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高阶性
实操结果因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反应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好、进度快的学生能体会到成就感、优越感,主动承担团队领袖的职责;进度慢、困难多的学生,主动寻求帮助,认可团队领袖的能力。利用个体差异,实现团队自然分工。
5.1.3. 最终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以做的最慢或分数最低的学生成绩作为该组学生每个人的成绩,个人做的再好也不一定拿到高分,促使学生必须进行团队合作。激发每名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与一体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5.2. 比赛类型
比赛内容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问题分析类的团队抢答题;一类是实操类的团队竞速题。
团队抢答题主要是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操作要领等的理论分析,学生5人为以小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队内讨论,通过抢答确定答题权,获得答题权的小队阐述观点后,由教员组织罗列出答案要素。其他小队具有批判质疑权,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也可以反驳对方的观点,同样由教员罗列要素。最后根据各组回答的要素数量,确定各组得分。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意愿、团队参与感、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解决争议矛盾等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竞速题主要是选择难度适中的实操环节,组织小队之间的竞速赛,速度最慢的学生成绩决定小队最终成绩,利用木桶短板原理,倒逼学生分析团队存在的问题,自发进行团队分工和团队合作,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增加团队凝聚力,促进小队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激发团队进取心,解决学生自我为中心和利己主义的问题。
6. 效果评价
为了分析实践效果,我们分别在课前和课后做了两次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学生在团队精神方面发生的变化。针对问题1“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你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交流经验?A愿意、B不愿意、C不影响自己学习进度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教学二班中未使用组队竞技的授课形式,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愿意”的学生人数由课前调查的34%增加到49%,增加了13%;选择“不影响自己学习进度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的人数由39%降低至30%,降低了9%,变化不明显。教学一班采用组队竞技的形式,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分享的学员人数由课前调查的36%增加至78%,增加了42%,远高于教学二班的13%。一定程度上说明,组队竞技的形式能极大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意愿。

Table 1. Question 1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表1. 问题1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面对问题2“实验课中,如果遇到困难长时间解决不了,你会倾向与以下哪种选择?A向教员寻求帮助、B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C仍然自己研究”时,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教学二班B选项选择比例由课前的16%提高到了课后的23%;教学一班B选项选择比例由课前的18%提高到了课后的83%,进一步反映了组队竞技在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意愿方面的效果。

Table 2. Question 2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表2. 问题2的问卷调查结果
针对问题3“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冲突时,你会怎么选择?A个人利益最重要、B兼顾个人利益但个人利益更重要、C团队利益最重要但要兼顾个人利益、D团队利益最重要”教学二班课前课后变化不明显,教学一班选择“团队利益最重要”和“团队利益重要,但要兼顾个人利益”的比例提升了51%。针对问题4“对于一项任务或工作,你认为怎样完成更合理?A召集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B自己加班加点独立完成”教学二班选择A的比例由课前的23%提高到课后的31%,有小幅提升。教学一班选择A的比例由课前的26%提高到课后的85%,提升明显。说明组队竞技对于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通过对两个平行班考试成绩的分析,比较分析组队竞技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期末考试中,教学一班全部及格,其中80分以上占43%;教学二班不及格2人,80分以上占21%。通过考试成绩可以看出,组队竞技的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同时,不仅没有冲击既定教学内容的学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7. 总结
本文通过研究如何通过团队抢答、团队竞速等组队竞技的形式,将团队精神培养融入到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平行班对比试验、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表明,大学物理实验中采用组队竞技的形式,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对于学习效果和成绩的提高也有明显的促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