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我国正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是否能赶上数字化发展浪潮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力。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数字经济被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电子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在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型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了解到,2021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态势稳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4.1个百分点,近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2.5%。虽然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晚,对外依赖性强,自主创新进程缓慢,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整体发展水平较不平衡且抗风险能力较弱,不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在发展中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数字产业化”,同时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对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以盐城为例,对中韩(盐城)产业园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 中韩(盐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就
2.1. 发展规模稳步扩大
据了解,到2020年底,盐城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额652.9亿元,同比增长25.7%。“十三五”时期,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高速发展,开票销售收入分别为212.1亿元、326.7亿元、428.3亿元、519.7亿元、65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5%,5年来规模总量翻近两番,2017到2020年连续4年全省增速第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350家,其中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15家,超亿元企业108家,见图1 [1]。
2.2.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在工信部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全目录(2019 年)》中12个细分行业和49个门类中,盐城市已布局11个细分行业和46个门类,占比均超过90%,并初步形成了以维信电子、博敏电子为龙头的印制电路板,以立铠电脑、领胜科技、科森科技为龙头的精密结构件,以东山精密、科森光电、生辉光电等为重点的光电显示,以天合国能、阿特斯等为龙头的光伏,以SKI动力电池、京信电子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等细分行业领域形成特色产业优势,见图2。同时,这些企业大多都落户于中韩(盐城)产业园,规模效应初现。

Figure 1. Invoice sales revenue and growth rat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Yancheng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图1. “十三五”时期盐城电子信息产业开票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Figure 2. Analysis chart of Yancheng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图2. 盐城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图
2.3.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时期,盐城以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为核心科创载体开展布局。中韩(盐城)产业园紧密跟踪南京大学、第一创客等知名高校和专业运营机构,共建一批新型电子信息研发机构入驻未来科技城;总规模100亿元的康佳盐城电子信息产业基金首批投资的深圳博盛新材料、香港金铢电子等6个项目也在盐城落户。此外,盐城还集中签约5亿元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项目40个、总投资391亿元,涵盖人工智能、5G、半导体、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精密制造及先进基础材料等多个领域。
同时,多家落户于盐城的企业获得建设性成就。领胜科技、德联达等45家企业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东山通信、矽润半导体等23家企业获评省示范智能车间;博敏电子、华旭光电等7家企业评定为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东山精密获批省示范智能工厂;重点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盐城CNC产能协同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评定为全省目前唯一的区域级产能共享平台 [2]。
2.4. 区域影响力初显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中韩(盐城)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区域影响效应初显。
迄今为止,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盐城)及创新创业大赛、高峰论坛、交流恳谈会等系列关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活动陆续召开,影响力巨大,吸引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强半导体集团等全球知名电子信息巨头来盐合作。
3. 发展瓶颈
3.1. 起步较晚,产业规模较小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韩(盐城)产业园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规模与我国发达地区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从发展时间来看,与我国珠三角、上海浦东和盐城所处的长三角的其他部分城市相比,这些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有着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核心技术水平先进,竞争实力遥遥领先。而盐城的电子信息产业于“十三五”期间才完成一个从无到有的转变,虽已初具成就,但产业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地提升。与此同时,与我国部分地区相比,由于起步晚,并无相关产业发展基础,中韩(盐城)产业园的电子信息产业暂未形成集群,产业规模较小 [3]。
3.2.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盐城于“十三五”时期重点优化了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产业结构,向中韩(盐城)产业园引入了天合国能、阿特斯以及SKI动力电池等初具规模的骨干企业,但中下游产业链总体实力仍较弱,需要引进更多企业落户园区。而对于上游电子信息产品原材料供应产业来说,盐城较为缺乏该产业领先企业。电子信息原材料品种多,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研发周期也较长,中韩(盐城)产业园中电子信息产业多数关键原材料和设备供应仍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中韩(盐城)产业园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3. 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本地品牌
当前,中韩(盐城)产业园中缺乏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现已落户的几家重点电子信息企业才初具规模,品牌效应差,带动性弱,大多集中于生产初级产品,园内缺乏附加值高、科技水准高的本地知名创新性品牌,这就直接导致了中韩(盐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在同类市场竞争时较难打开市场份额。同时,也正是因为对外知名度不够,中韩(盐城)产业园相关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在对外扩展时“鞭长莫及”,难以走出盐城,做大外地市场 [4]。
3.4. 创新能力较低
从我国总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来看,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弱,掌握核心专利数目少,与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就中韩(盐城)产业园而言,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和研发人员数量较少,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所需的技术主要以引进、模仿为主,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主导产品技术水平层次整体较低,缺少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与目前电子信息产业领头羊华为公司相比,中韩(盐城)产业园在专利申请数上,甚至没有华为公司的零头数多,产业整体创新水平较低。
3.5. 技术人才缺乏
电子信息产业是盐城近几年来新兴的高新技术型产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主要突出表现为外地人才招不来、本地人才留不住,领军人才、高级技工、普工熟手十分紧缺,特别是集技术与管理才能的综合性人才尤为稀少,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此外,盐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中小型企业只注重加工与生产,而忽视技术创新,严重打压了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导致一些高新技术型研发人才无法进行完整的开发与研究。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不足,在相关人才方面较为缺乏 [5]。
4. 中韩(盐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进一步推动产业规模扩大
中韩(盐城)产业园办公室应鼓励园区内企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着力在电路板印制、精密结构件、光电显示、光伏、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优化的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实力强的企业,从而推动中韩(盐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中下游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重组,适度提高企业集中度,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强核心竞争力、高科技水平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中韩(盐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和有力支撑;鼓励引导中小型企业向“能、创、特”方向发展,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劲、创新能力优越、特色鲜明的配套企业,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6]。
4.2. 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中韩(盐城)产业园在电子信息产业于中下游发展的企业较多。中韩(盐城)产业园应继续稳定优势,引入更多品牌知名度高、自主创新能力高的企业落户盐城。同时,中韩(盐城)产业园应适当引入原材料生产厂商,减少对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发展上游企业,丰富园区产业结构。此外,盐城市政府要注重产业链优化,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机遇,利用盐城劳动力、地价较低的区位优势,承接长三角发达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升级产业结构,将中韩(盐城)产业园培养成国家一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
4.3. 强化品牌建设
中韩(盐城)产业园应围绕重点发展产业,通过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培育核心集群竞争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对接高新技术人才等方式,引导现有电子信息产业链向下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做好电路板印制、精密结构件、光电显示、光伏、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优化方向企业的品牌,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中韩(盐城)产业园应倾斜更多资源给园区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本土上下游企业进行改造重组,强化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产业集群速度,打造属于中韩(盐城)产业园的特色品牌 [7]。
4.4. 优化营商环境
中韩(盐城)产业园应更加积极地贯彻执行有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划、监管、保障等各项政策法规,并制定相关标准、统计、信用等体系。同时盐城市政府应尽快完善牵涉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创新体制 [8]。
此外,中韩(盐城)产业园应积极推动引导区内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所、大学合作,建立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引导企业抓好科学技术研究,并实现产业化,实现进一步发展。同时,要积极强化人才支撑,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吸纳更多创新性人才。园区应出台相关人才补贴政策,并鼓励企业专门设立基金用于现有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潜在人才的开发。此外企业可以与当地盐城工学院等高校合作,确保人才的供应,使人才利用发挥到最大效益,从而使电子信息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4.5. 加强国际合作
中韩(盐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利用中韩自贸协定积极与韩方合作,引进优质韩资电子信息企业,学习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技术经验以及管理经验,对接交流相关技术人才,购买先进机器设备,将中韩(盐城)产业园做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典范。同时,中韩(盐城)产业园也要加速与美国、英国等科技强国的国际合作,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落户优惠政策推动中韩(盐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
5. 结语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打造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重大推力。随着我国营商环境优化、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前沿技术的推广开发,这一领域将会在“十四五”时期得到更加充足和深入的发展。盐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盐城市以中韩(盐城)产业园为依托,在现有产业格局的基础上,利用园区平台优势,承接国内外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对已有电子信息产业链进行转型升级,打造园区品牌企业。在国际形势动荡的风口浪尖,盐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但盐城市会牢牢把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契机,为优化电子信息产品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春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