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烟草属1年生日照草本茄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1]。当烟株进入生长后期,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大量养分被花和果实所吸收,已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如果不打顶,上部叶片由于营养不良无法开片导致小而轻,中下部叶片变薄,势必降低烟叶产量和质量,因此所有烟株都要及时进行打顶,以解除顶端生长优势,促进根系发育,诱导烟碱的合成,同时促使营养能及时分散至各个部位的叶片上去,扩大叶片,增加叶片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烟叶的产质量。但当烟株打顶后,叶腋将会出现腋芽,每个腋芽都能萌发、开花直至结果,烟株的生长优势又转移到腋芽上来,腋芽迅速生长并消耗大量的养分,又将影响到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为了减少养分的无用消耗,抹杈就必须彻底,真正达到烟叶优质适产的目的。烤烟抹杈的方法有人工抹杈和化学抑芽两种。人工抹芽是烟株在打顶后5~7天抹杈一次,需重复多次,直至采收结束。此法既费工又费时,抹杈也不够彻底,易造成烟杈丛生、烟花满田,也易传染病害。化学抑芽在打顶后24 h用药,且伤口小,愈合快,正确合理地使用抑芽剂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消耗,还可减少因农事操作造成的病害传播和反复侵染 [2] [3]。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抑芽具有省时省工、增产提质等优点 [4],我国各烟区也正在大力研究推广化学抑芽的方法 [5] [6],经过我县近几年的推广生产实践证明,化学抑芽技术措施已被广大烟农所接受,且效果也十分显著。为了筛选出对烤烟腋芽抑制效果明显的抑芽剂 [7] [8],笔者于2021年在衡阳祁东烟区进行了几种烟草抑芽剂的田间抑芽效果对比试验。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与来源
供试的3种药剂分别为36%仲丁灵乳油(江西赣旺化工有限公司)、30%甲戊•烯效唑乳油(四川百事东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40%氟节胺悬浮剂(沧州志诚有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稀释倍数均为100倍,以清水为对照组。
2.2. 试验地点选择
试验设在在祁东县过水坪镇团结村(原芙蓉村),试验田点地势平坦,田间土壤系红壤型,质地疏松,肥力中等,PH值5.8,土地肥沃一致。前茬作物为水稻,烤烟供试品种为云烟87。
2.3. 试验设计与处理
共设4个处理,即:
①、36%仲丁灵乳油(T1小区);
②、30%甲戊•烯效唑乳油(T2小区);
③、40%氟节胺悬浮剂(T3小区);
④、等量清水杯淋(T4小区)。
设4个处理小区,每个处理2次重复,田间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20平方米,每小区种植烟草200株。试验烟田实施初花打顶,当顶端花序伸出顶叶,主轴上的第一朵中心花刚开放时,将整个花序连同其下2~3片小叶一并摘除,同时摘除短腋芽,并在24 h内于顶叶长度20 cm以上用药,每株用药液量20 mL,杯淋,应将田间倾斜的烟株扶正后再施药,且选择在晴天施药。
2.4. 药效调查与计算方法
每个试验小区取3点,每点10株,在烟株施药后7 d调查烟株的农艺性状,研究抑芽剂对烟叶生长的影响。在施药后14 d、28 d、42 d分别调查1次超过2 cm的活芽数,在最后一次调查时采活芽称重。试验结束后,统计抑芽效果,采用邓肯新复极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处理组烟株在施药后7 d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Table 1. Agronomic traits in each plot 7 days after application
表1. 施药后7 d各小区农艺性状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三种抑芽剂最后一次施药后第7天烟株的农艺性状与清水对照组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知,36%仲丁灵乳油、30%甲戊•烯效唑乳油和40%氟节胺悬浮剂这三种抑芽剂对烟叶生长均没有显著不良影响,故三种参试药剂对烟株安全性较好。
3.2. 各处理组烟株在施药后14 d、28 d、42 d超过2 cm的活芽数量调查结果

Table 2. Average number of living buds over 2 cm per plant in each plot after application
表2. 施药后各小区每株超过2 cm的平均活芽数
从表2可得出,T1、T2和T3区在施药14 d后,对烟草腋芽的数量抑制效果都在75%以上,但在28 d后,药效均有下降;其中T1和T3区数量防效在三个时间点均相当,T2区的数量防效显著高于T1和T3区。由此得出,三种参试抑芽剂的药效随时间呈递减趋势,且三种参试抑芽剂中30%甲戊•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数量的抑制效果最优,36%仲丁灵乳油和40%氟节胺悬浮剂对烟草腋芽数量的抑制效果相当。
3.3. 各处理组烟株在施药后42 d采集超过2 cm的活芽重量调查结果

Table 3.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ud inhibition rate in each plot
表3. 各小区抑芽率对比试验结果
表中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1%和5%显著水平。
从表3可看出,T1~T3三种不同抑芽剂的平均抑芽率依次为76.34%、81.60%、77.36%;但经过邓肯新复极差法SSR值测定差异显著性分析,3个药剂的抑芽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4. 试验结论与讨论
从上述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可知,参试的36%仲丁灵乳油(江西赣旺化工有限公司)、30%甲戊•烯效唑乳油(四川百事东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40%氟节胺悬浮剂(沧州志诚有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三种抑芽剂对烟叶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三种参试抑芽剂中30%甲戊•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数量的抑制效果最优,36%仲丁灵乳油和40%氟节胺悬浮剂对烟草腋芽数量的抑制效果相当。三种参试抑芽剂的抑芽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30%甲戊•烯效唑乳油、40%氟节胺悬浮剂、36%仲丁灵乳油,抑芽效果均在75%以上,但经过邓肯新复极差法SSR值测定差异显著性分析,3个药剂的抑芽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上述抑芽剂对烟草腋芽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手工抹芽相比,极大地减少人工消耗,省工省时,提升了抑芽效率,烟叶得到增产提质,且对烟草安全性较好,均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