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与文学、音乐、电影这些艺术形态一样,都是文化演绎和传播的一种媒体形态。而作为大众流行文化产品,游戏更影响着大众群体的看法和兴趣趋向,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游戏已经成为用户主流娱乐方式之一。
年轻人对手机游戏的沉迷现象也逐渐被大众广泛讨论。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一直备受争议。如今许多游戏厂商开始关注手游的“寓教于乐”作用,将手机游戏本身作为新的内容传播渠道,赋予自身更多正能量。而游戏的正能量传播关键在于,通过游戏载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手机游戏作为中国文化产业中的重要角色,在产品中注入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并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1]。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的重新崛起,在这个大环境下,不乏有《画境长恨歌》、《尼山萨满》这种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主的手游出现,也有以游戏娱乐性为主,辅之以传统文化元素的《王者荣耀》等游戏。所以到底传统文化能否与手机游戏或者电子竞技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这是手机游戏发展的新渠道,也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2. 代表性手游分析
2.1. 以手游为主,宣传传统文化为辅的热门手游——《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并运行的一款运营在Android、IOS、NS平台上的MOBA类国产手游,于2015年11月26日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王者荣耀》创造了一个架空的新世界,将传奇英雄和历史人物进行了全新塑造,创造了一系列为人熟知的游戏角色。
2.1.1. 神话故事元素
《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是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它描述的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无不让人动容,其中青蛇和白蛇姐妹之情也相当令人感动。而历史上,大乔与小乔就亦是一对姐妹,王者荣耀中两个不同时空的姐妹相遇了,大乔用了白蛇皮肤,小乔用了青蛇皮肤。这些巧妙的构思,无不体现着皮肤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以下是游戏内截图展示(图1、图2):

Figure 1. Daqiao’s game skin named White snake
图1. 大乔–白蛇皮肤

Figure 2. Xiaoqiao’s game skin named Cyan snake
图2. 小乔–青蛇皮肤
《嫦娥奔月》亦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在王者大陆中,存在着后羿与嫦娥两位英雄,设计者利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设计了一款后羿与嫦娥的情侣皮肤。传统神话故事中,嫦娥误吞灵药飞入广寒宫,夫妻天地两隔不得见,但是在王者大陆中,他们可以再度遇见,也是传统神话的遗憾在电子世界的弥补。以下是图示(图3):
2.1.2. 传统民俗元素
传统民间风俗文化也是王者荣耀游戏设计的重要特色。
醒狮是传统舞狮中的一种,起源于南海县,舞醒狮也是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都很有名气的舞狮派系。但因为醒狮舞难度大,舞狮者需要多年的勤学苦练才能掌握其技艺,现在这门手艺濒临失传。王者英雄鲁班七号的这款“狮舞东方”皮肤(图4),正是为了在游戏中宣传舞狮技艺,小鲁班手中的横幅上还写着“醒狮推广大使”。

Figure 4. Lu Ban no.7’s game skin named Lion Dance East
图4. 鲁班七号–狮舞东方皮肤
2.1.3. 传统戏剧元素
越剧有中国第二国剧之称,声腔清悠婉丽,善于抒情,全国有348个剧种中,越剧以“全女班”演员独树一帜,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女性演员扮演青年男性角色的“女小生”。王者荣耀中上官婉儿的“梁祝”皮肤(图5)的设计灵感便来自于此。上官婉儿是名副其实的才女,自幼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志,这款皮肤她所扮演的也是梁山伯而非祝英台,正凸显了越剧“女小生”元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也是祝英台女扮男装上学堂开始,三者元素相结合,可见设计者的别出心裁。
川剧变脸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四川,于是熊猫的皮肤则是英雄梦奇(图6),既有熊猫的元素,又有川剧变脸的特色。

Figure 6. Mengqi’s game skin named fatty panda
图6. 梦奇–胖达荣荣皮肤
2.1.4. 宗教艺术元素
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杨玉环的“遇见飞天”皮肤(图7)的主要设计元素来自于敦煌的飞天壁画,壁画刻画在石窟内壁上,虽是死物,但是她的衣带设计让整个人物看起来栩栩如生,正像是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的杨玉环,二者相互呼应,使这款皮肤具有了绘画的美感和人物的特性。

Figure 7. Yang Yuhuan’s game skin named Meet and Flying in the Sky
图7. 杨玉环–遇见飞天皮肤
2.2. 主打宣传传统文化手游——《画镜长恨歌》《尼山萨满》
2.2.1. 以水墨画的笔法渲染凄美的爱情故事——《长恨歌》
《画境长恨歌》(图8)是一款主打宣传中国国画与《长恨歌》的文学价值的手机游戏,是由腾讯光子工作室追梦计划发行的解谜游戏。它以白居易的《长恨歌》来贯穿整个游戏,通过用毛笔蘸取墨汁作画或者凭借诗句的意境猜画来逐步解谜通关。为了坚持恪守诗歌文化本身,《画境长恨歌》配以诗歌原句的注解赏析,对每一句都做了全面和细致的考证。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款国风游戏展现了东方绘画美学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双重魅力。

Figure 8. The game screenshot of 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Song of Regret
图8. 《画境长恨歌》游戏截图
2.2.2. 《尼山萨满》——扑面而来的民族气息
这款游戏改编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经典传说《尼山萨满传》(图9),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尼山的女英雄,运用萨满神力深入冥界,为无辜孩童找回灵魂的英雄事迹。它是由六个毕业生历时五个月制作而成,既是一款轻度叙事节奏类的游戏,也是一款具有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意义的功能游戏。它其中包含了中国剪纸艺术,神秘的少数民族萨满音乐,文化底蕴丰富的图鉴收集系统,能够在你打开游戏那那一瞬间感受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Figure 9. The game screenshot of Nishan Shaman
图9. 《尼山萨满》游戏截图
《王者荣耀》因为本身具有的游戏竞技特点而吸引着大批用户,在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上,它做出了创新改革的举动,不以游戏世界的构建误导用户对于历史故事的了解,而是借用历史人物,架空构建出一个属于《王者荣耀》本身世界 [1]。这种很好地把握用户需求来去设计游戏的发展方向,并且不偏离游戏本身所要传播的文化元素的做法,是那些用户数目庞大但缺乏文化元素与历史意义的手游需要去借鉴的。而对于《画境长恨歌》以及《尼山萨满》这类的游戏,游戏本身的历史文化要素以及构思元素都包含在已经发展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缺少的则是用户群体和宣传渠道。
3. 数据调研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众对手游的了解,探究手游对传统文化推广的影响,研究团队展开线上和线下问卷调研。调研范围涉及河南、北京、广西等22个地区,共收集有效问卷360份,其中线上200份,线下160份,线下调研数据主要来自北京地区(图10)。调查内容针对人们对大热手游中传统文化的评价、接受度和有无试玩意愿等,调查其在游戏过程中有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是否有更好的建议促进手游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数据分析
如图11,49.72%的受访者表示接触到的手游中含有较少的传统文化元素,这说明现在APP市场上推出的既能满足游戏的娱乐性而且达到宣传传统文化目的的手游较少,不论是安卓还是IOS用户,打开应用商店,游戏专栏中热门下载榜单上,名列前茅的都是《开心消消乐》、《欢乐斗地主》、《宾果消消消》此类的消遣性游戏,其余那些画风精美且制作精良的文化类游戏大多无法在推荐中看到,而且大部分用户都是在游戏测评软件中看到传统文化相关小众游戏的推评进行下载。

Figure 11. Are you exposed to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obile game
图11. 是否在游戏中接触到传统文化
关于游戏的设计,如图12,可以看出接触过宣传传统文化类手游的用户比较在意的是游戏的画面风格、游戏剧情和题材、人物介绍及场景搭建部分。这说明,这些以宣传传统文化为主的手游并不缺乏创作角度,游戏开发者要善于进行思维发散,挖掘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的内涵。

Figure 12. What aspects of mobile games make you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ulture
图12. 游戏的哪些方面可以让你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解
关于凭借游戏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是否具有好的效果,如图13,83.06%的受访者观看了研究团队录制的《王者荣耀》、《画境长恨歌》与《尼山萨满》游戏的视频,并且亲自体验过后觉得这些游戏中的文化元素明显,尤其是《尼山萨满》的音乐以及画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能令玩家感觉到浓厚的民族气息;但是还有16.94%受访者觉得,游戏过程因为传统文化的介绍导致不能很好地达到游戏消遣放松的效果,从而也会影响其自身的文化传播效果。

Figure 13. What is the effect of sprea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mobile games
图13. 通过手游传播传统文化的效果如何
针对“是否会在体验过这些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主的手游后去了解相应的文化知识”,如图14,数据总结得出,62.58%受访者表示在接触过这些游戏之后,会对它其中包含的文化元素感兴趣,并在游戏之后自己去查阅资料,做进一步的了解。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受访者在观看过《尼山萨满》与《画境长恨歌》的游戏视频之后,当场就搜索萨满文化的起源和民族特点与《长恨歌》的历史故事及诗歌特色,这说明,只要游戏开发者善于利用好的文化元素,并且可以做出准确的解读后与电子游戏、手机游戏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手游来传播文化的目的;但还有37.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因为此类游戏去了解文化,认为游戏主要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不想被过于厚重的文化教育信息带来对游戏体验满意度的干扰。这也说明有些游戏设计开发者并不能合理解读游戏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无法准确把握娱乐性与文化性之间的距离,导致有些以传播传统文化的游戏,玩家一打开界面就是长篇阔论的历史故事,没有合理的运用一些游戏特有的娱乐与电子元素来吸引玩家,起到很好地传播效果,对于玩家的驱动力不足。

Figure 14. Will you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mobile games
图14. 是否会因为这些文化类型的游戏去了解对应的传统文化
4. 存在问题
4.1. 游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度较低,游戏本身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出现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游戏过程中仅仅感受到少量文化元素的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归咎于游戏开发者本身的文化素养不高。
游戏开发和策划人员的文化水平决定了游戏本身的质量和内容高度,如果游戏的策划人员本身不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不能够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甚至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产生误解,那么这款游戏也必然会存在对于传统文化的曲解。目前国风游戏的开发团队人员所学专业大多为游戏设计、软件开发、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一般来说很少有文学专业的人,又很少会聘请文化领域的专家指导 [2],这就导致了游戏的硬件没有问题,但是软实力却不够的现状。
从中国目前的游戏行业现状来看,利益和营收成为了最重要的指标,为了迎合市场,游戏本身的教育性和文化性本就受到了弱化,如果相应的企业和高校还不从行业的角度出发,注重进行人才的培养,那么相关传播文化的游戏质量势必不会有大的提升。
4.2. 游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浮于表面
目前国内的手游对于传统文化的结合主要分为:元素借鉴类和主题构造类。
像类似《尼山萨满》这种比较成功、质量也比较优良的传统文化手游采取的就是主题构造的方法。该手游以少数民族的萨满文化、音乐和皮影戏相结合,利用当前比较受大众欢迎的音乐节奏类游戏方式相结合,整个故事主线都在表明和映衬主题,没有其余元素的出现。
但大多数情况下,手游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都采用的是元素借鉴的方式。例如大火的国民手游《王者荣耀》,其对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只是对于服饰纹样、音乐、台词的简单融合,并且在借鉴历史人物时还存在不尊重史实的现象,《王者荣耀》里的女英雄阿珂,在宣传时介绍为历史上刺秦的荆轲,虽然后来进行了改正,但是还是会对本来历史观不健全的青少年产生影响。
这样浮于表面的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游戏看上去很中国,但是对于游戏人物价值观、游戏世界观等方面却并没有体现出“中国精神”,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
4.3. 游戏的娱乐性消解了传统文化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即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迎合玩家对于暴力、色情等宣泄的需要,游戏开发商通常会在游戏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改写和编造,以放大游戏的娱乐性,增加用户黏度,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例如在《王者荣耀》中为了刺激玩家消费,官方会在两个游戏角色之间增加感情戏份,或者通过推出两个角色的情侣皮肤来达到这样的目的,比如游戏内李白和王昭君的情侣皮肤凤求凰。这样强行给毫无关联的人物组成CP,毫无疑问会对游戏里的青少年用户产生不良的影响。
4.4. 游戏缺乏较为理性的社会舆论环境
电子游戏在国内社会一直被冠以“电子海洛因”的称号,处于一个污名化的阶段,甚至一段时间内戒网瘾学校大行其道。
这样的社会舆论环境主要来自于媒体对于电子游戏负面影响的过于解读,导致了广大家长群体对于游戏的排斥和不信任。但是今年来随着手游的普及,电子竞技不仅成为了亚运会项目,还组建了国家队,社会舆论环境逐渐好转,但是还没有形成客观理性的社会舆论环境。
我们应当客观认识到电子游戏具有的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及其能够对玩家产生的引导作用。但是在笔者进行线下街头采访的过程中,处于中年阶段的受访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于问卷主题的排斥和不信任,社会的认可和接纳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游戏行业的发展,不能因为极个别的少数而否定整个行业的发展。
5. 对策建议
5.1. 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产教结合
游戏开发者和策划者本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会严重影响游戏本身的质量和水平,为了促进游戏质量的提升,各大游戏厂商应该加强对于开发团队和设计人员的文化熏陶,加快培养既懂游戏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开发团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素养提高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游戏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在游戏的开发过程中也可以聘请专门的文化顾问来进行指导,对游戏内出现的文化元素进行考究,避免曲解和误用。
除此之外,相关高校也应该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培养和熏陶,培养更适合游戏行业的高水平人才。游戏公司也可以效仿腾讯的NEXT IDEA游戏制作大赛,积极鼓励高校学生参与到游戏制作中来,积极推进产教结合,推动优质人才的补充。
5.2. 多维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受到国家审核监管制度逐渐收紧、资本注入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游戏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众多资本希望在游戏行业进行布局,但是优质的内容永远是游戏的竞争核心。
各大游戏厂商应该摒弃原有的浮于表面的传统文化的融合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多维度、全方面的深度挖掘,将传统文化中中国独有的精神与游戏形式进行深度的融合,只有真正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除此之外,游戏厂商还应着眼于传统文化的广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的武侠、诗词等元素,避免游戏题材的同质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传统文化的元素包括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服饰织造到建筑样式,从诗书礼仪到促织文化,这些丰富多彩但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文化都应该通过游戏的传播来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看到。
5.3. 坚持教娱平衡原则
游戏的本质是娱乐性,所以在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这样的教育职责时,坚持教娱平衡的原则才能够使游戏兼具教育和休闲娱乐的双重作用。
首先,由于游戏本身的娱乐性特质,在进行传统文化融入的时候要避免戏谑性的表述,以免游戏成为过度娱乐化的、产品。例如一度在抖音和各个短视频平台刷屏的山海经游戏,它打着山海经的旗号,却采用类似猪刚烈、楼德化等戏谑性的人物名字和简陋敷衍的游戏页面来赚快钱,误导玩家。这样走向了极端娱乐化的产品是不可取的。
同时,游戏也应该避免因为融入了传统文化而过于严肃,丢失了娱乐性。我们要正视游戏本身的娱乐性,如果对游戏矫枉过正使其丢失了娱乐性,那么其本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寓教于乐式作用也就消失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教娱平衡的原则,做到娱乐性和教育性二者的平衡。
5.4. 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
随着近年来游戏的普及和大众了解度的上升,以及国家也在近年来逐渐正视游戏的传媒本质和教育作用,社会整体对于游戏的观念开始渐渐扭转。但是因为此前数年来的污名化报道,社会对于游戏的看法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休闲娱乐的方面,对于游戏的教育性了解并不多。
所以,国家应该引导媒体和公众正视游戏的教育和传播作用,理性的看待游戏的双面性,为游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我们应该正视,随着近年来游戏市场的精品化,游戏的文化承载力越来越强,游戏已经成为了诠释了传统文化的新兴力量 [3]。
6. 结论
游戏能够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对于玩家来说,传统文化在游戏各方面的应用能够唤起玩家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但是根据目前中国的手游市场来看,游戏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观方面,游戏开发商本身的游戏制作水平仍待提高,对于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平衡有待加强;客观方面,社会舆论大环境对于游戏制作仍不友好,阻碍了游戏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步伐。只有游戏厂商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坚持教娱平衡的原则,国家相关部门牵头改善社会舆论环境,国内的游戏市场才能够逐渐成熟,精品频出,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 [4]。
基金项目
文章受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拔尖个人项目:基于金中都文化的北京古都文化资源挖掘与传承研究(项目号:10000200537)支持。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