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 [1],是延续城市文脉、展现地域特性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发挥城市旅游及休闲功能的重要场所。
屯溪老街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是一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传统商业街区,是徽文化在物质空间形态方面的重要代表。屯溪老街是徽州文化及徽州传统建筑的缩影,亦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和最具有南宋、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被人们称其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老街上拥有多处全国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屯溪老街地处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周边丰富的自然风景名胜奠定了其巨大的旅游价值。旅游业的发展基于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去感受外面的大好河山。旅游产业作为推动黄山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如何使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城市更新的重点。而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相对单一的街区功能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发掘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街区活力是当前屯溪老街面临的主要问题 [2]。在此背景下,对屯溪老街的更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其突出的旅游功能以及休闲功能,结合旅游产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现针对屯溪老街所采取的保护及更新策略多侧重于在最大程度保留居住生活的城市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手段,通过与旅游相关的手段及措施来振兴当地产业并重启街区活力。
2. 屯溪老街与旅游休闲
2.1. 历史老街的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种改建活动,是增量转化为存量的体现,是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展不相符合的地区做出有必要的改进。城市更新研究的方向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尺度等,是社会空间关系方面的内容;第二类是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城中村等,归属于城市更新的研究对象;第三类是实证研究、城市设计修补等的研究方法;第四类是与地方相关的研究内容,如广州市、西安市等。英文文献中,除了有城市更新的说法,还有主题词是城市再生、可持续等 [3]。屯溪老街的更新属于第二类,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如图1所示)。
城市更新的范型是从成功的城市复兴案例及既有理论中总结的典型成功路径。城市更新可分为物质、经济、社会三个层面 [4],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的范型也从4个方面展开。

Figure 1. Model of urban renewal of historical blocks
图1. 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的范型
2.2. 旅游与休闲
休闲是指人类在自由支配时间内主体自由选择之活动方式,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发展需求,休闲产业属于服务业,休闲产业集群在空间上局限于居住地范围以内;旅游是人们在异地进行短暂访问旅行等活动形式的总称,异地性、短暂性是其基本特征,离开定居地、非工作性质的旅行属于休闲的范围;游憩是人们以放松、愉悦、健身等恢复身心健康的个体目的为本质特征的具体活动方式,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休闲和旅游方式 [5]。
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则是把其概念地域化,城市是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的共同载体和场所。城市休闲产业是城市产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以满足人们休闲消费需求为目标,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事务以外的时段,在一种无压力、非正式的状态下,通过不同的场景和活动体验,达到调整生活节奏,补充生活内容的目的。不同形态和性质的闲暇,导致了休闲形态的多元化。所以,从业态角度看,城市休闲产业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元的,包括旅游部门和社区部门,以及更多的相互交叉部门(如图2所示) [6]。

Figure 2. Structure division of leisure and tourism
图2. 休闲与旅游的结构划分
旅游休闲业态是旅游产业的基本形式,是实现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载体,其空间布局既要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休闲需要,也要考虑外来游客在目的地的旅游体验 [7] [8]。国外一般将“休闲”与“旅游”作为单独的两个领域,而国内往往将其视为“旅游 + 休闲”的整体来研究 [9],并将旅游景区、休闲餐饮、酒店住宿、休闲娱乐和休闲购物业等作为旅游休闲业态的主要集合型产业 [10] [11]。近年来则更多从旅游休闲业态资源的角度出发,研究旅游休闲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 [12]、空间建构与演变 [13] [14]、旅游资源与交通关系 [15] [16] 等。
3. 屯溪老街的历史发展及旅游更新
3.1. 历史发展
3.1.1. 历史沿革
明弘治《休宁县志》中已有“屯溪街”的记载。元末明初,程维宗在屯溪华山脚下新安江畔造了8间客栈,史称“八家栈”,是老街的发祥地。明朝嘉靖二十七年时,屯溪已是中国著名茶市之一。
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绿茶”外销兴盛,以茶业为头,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从八家客栈向外延伸,形成屯溪老街,并发展为钱庄、典当、银楼、药材、绸布、京广百货、南北货、盐、糖、日杂、瓷器、黄烟、锡箔、纸张、酒楼、饭店等行业比较齐全繁荣的市场了。
民国时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设有“沪杭大商埠会”;安徽省厘税局、盐公堂、商会等商业机构均设在屯溪。统战期间,大批商贾入屯溪,人口骤增,经济一度繁荣,被称为“小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为屯溪老街。依托于黄山自然美景和屯溪老街的历史文化吸引力,休闲旅游业顺其自然地在此蓬勃发展起来。
3.1.2. 规划发展及定位
屯溪老街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深层次的街巷空间是展现传统徽州居民生活的重要空间。因此,对于屯溪老街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商业空间的发展,又要延续传统的居住空间环境。 [17] 这与旅游休闲业态的空间布局形成印证,即既要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休闲需要,也要考虑外来游客在目的地的旅游体验的需要。
21世纪后,黄山市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黄山城市发展及更新规划的内容(如表1所示),以高质量、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以及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为黄山市城市的发展目标。

Table 1. Tunxi Old Street protection related planning
表1. 屯溪老街保护相关规划
3.2. 现状问题及更新改造
屯溪老街街区当前的真实性、环境协调性受到挑战,同时存在公共空间不佳,交通矛盾突出、业态功能和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老街保护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老街更新应始终遵循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公众参与、有机更新的原则。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对屯溪老街的旅游更新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3.2.1. 宏观——黄山市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屯溪
一、屯溪区在黄山市旅游业中的地位:
黄山市的城市休闲区主要包括屯溪区、歙县区、黟县区、徽州区和黄山区。屯溪区不仅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信息中心,也已成为黄山旅游经济的大市场、休闲娱乐的大本营、旅游休闲产品的基地、周边旅游的中转站(如表2所示) [6]。

Table 2. Status of tourist reception and income in Tunxi District in Huangshan City
表2. 屯溪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在黄山市的地位
从全市的旅游发展现状来看,黄山市存在旅游业态固化、门票价格不合理,旅游类型和产业单一,同质化竞争、旅游特色不明、旅游基础设施不全等问题 [18]。屯溪区也同样存在这类问题,且老街的独立客源吸引力不足,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核心景点的附属品。
二、屯溪区与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的关系:
根据两者多方面的综合对比,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而言,两者的发展关系是一种风景区和依托地适应性的演变关系。其本质是屯溪区从依托地向旅游目的地阶段性升级的表现,两者的竞合关系可概括为三个发展时期。
初期依附型——2000年前,屯溪区仅作为黄山风景区的南大门,承担游客集散地的功能,其基础设施缺乏,历史文化底蕴未能凸显。
中期联动型——2000年后随着花山谜窟的开发,屯溪自身吸引力增强,其资源型旅游城市的形象开始凸现。在继续承担集散功能的同时,屯溪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强,其旅游业的竞争力提高,并开始发挥区域旅游流空间组织作用。屯溪与黄山联动发展、联线推出,游客既能欣赏黄山的自然美景,还能领略徽文化的历史韵味;此外,屯溪区逐步完善的旅游服务及基础设施为进入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提供了交通、接待、信息、管理等服务,为屯溪成为黄山市旅游中心目的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状共生型——目前屯溪区仍主要承担黄山市旅游中转地和接待地的作用,游客停留时间仍较短。但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屯溪区必将在黄山风景区的辐射、扩散和带动作用下,持续增进其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服务功能。此外,屯溪旅游目的地、中心地功能的不断增强也为黄山风景区的发展形成有力支持,两者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屯溪区在黄山市旅游背景下的更新措施:
屯溪区的更新始终跟着黄山市城市更新规划的大脚步来,自上而下,各方联动发展。
在加大屯溪区内旅游休闲业集聚区区域布局的同时,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各区县城市建成区外的交通基础设施,以提升各级旅游景点间的交通联通性;统筹协调各县区间旅游开发水平,提升各县区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效益。通过编制市域及各区县旅游休闲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各区县甚至镇域旅游休闲发展定位与特色,以提升整个黄山市的旅游吸引力。
另外,要积极合理地发挥不同区县、不同旅游休闲集聚区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积极引导实现旅游休闲业中心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和区域协调发展 [19]。此外,还应注重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需求,不过度开发自然环境,保留自然风貌;挖掘发现城市的历史遗存、保留历史痕迹,古今协同,以此保证屯溪区更新的合理性和永续性。
3.2.2. 微观——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
屯溪老街作为屯溪区的核心景点之一,其发展更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屯溪区的旅游发展未来。
一、屯溪老街的现状空间及商业业态分布:
屯溪老街由一条东西向主街、三条南北向横街和18条小巷构成,面积约20 hm2,街道全长1273 m,空间形态呈鱼骨状(如图3所示)。
东西向街道为正街,西起镇海桥,东至老街照壁,现分布商铺三百多家,其商业业态主要有吃、喝、文、住四大类型。“吃”有徽州特色美食如黄山烧饼等手工作坊型产品商店;“喝”则以黄山茶叶销售及茶饮品体验为主;“文”则有“文房四宝(徽墨、汪笔、宣纸、歙砚)”及“砖、石、根、木四雕”为主的工艺品店铺;“住”则有当地风情民宿和酒店客栈等。

Figure 3. Protection zoning and scope map of Tunxi Old Street
图3. 屯溪老街保护区划及范围图
在与旅游相关的业态中主要有五种形式(如表3所示)。一是观光类——旅游 + 文化;二是购物类——旅游 + 店铺购物;三是餐饮类——旅游 + 餐饮;四是休闲娱乐类——旅游 + 休闲场所;五是住宿类——旅游 + 住宿 [20]。

Table 3.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unxi Old Street
表3. 屯溪老街旅游业态现状
二、屯溪老街的现存问题:
屯溪老街在旅游发展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游客的吸引力较低,历史文化挖掘有限,服务设施更新不足;商业发展缺乏创新。其特色不“特”,旅游观光业态单一 [21]。文化独特性彰显不足,与黄山其他地区雷同。商业延展性差,缺乏统一品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餐饮业态特色不足,接待条件差;休闲业态不足,消费水平低,住宿数量少且特色不足。此外,老街内部供游客休闲停留的空间广场少,导致人多钱少的现象出现,游客流动性较强。
三、屯溪老街的更新措施及旅游策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屯溪老街的保护和更新主要是针对其原有历史文化和历史建筑及空间的保护,当地政府成立老街保护建设领导小组,先后颁布多项规定办法,对东西入口进行工程改造,修正石板路面,拨款修葺老街商店、恢复老字号、老招牌。屯溪老街更新以历史街区城市更新范型中的功能导向范型为主导,规范其社会空间及物理空间,强调建筑整体构造并更新,综合居住生活、工业商业及旅游文化各方面发展需求,以此来打造多功能混合且延续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型历史文化街区。
在微观层面,则应进一步发展完善屯溪老街内部设施、相关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吸引力和地方特色,以下是基于老街街区更新下的旅游业态创新策略。
① 依托文化遗产,提升文化品位。屯溪老街最核心的资源特色是徽派建筑遗存(马头墙、天井、街巷、徽派“三雕”)和商业文化遗存(徽商文化、老字号店铺)。从建筑空间角度出发,注重维持建筑的统一性,对老街建筑进行外貌和内部功能结构的定期维护,形成良好的街巷空间的景观界面包括顶界面、侧界面以及底界面。对建筑功能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各功能建筑搭配合理、占比均衡。观光业态发展需要依托现有的建筑遗产和商业文化遗产,进行传统文化展示,促进建筑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继承发扬商业文化,提升屯溪老街的文化品位。观光业态方式要以徽派建筑鉴赏及老字号非物质文化展示(博物馆、文化体验馆、技艺展示中心)为主。
② 丰富购物品种,增强购物体验。徽州土特产种类众多,不应拘泥于最受欢迎的种类,要丰富购物的选择。屯溪老街有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游客在购买茶叶时欣赏徽州风情的茶道表演;在购买文房四宝时参观歙砚和徽墨的制作过程;在徽州四雕作坊(砖雕、石雕、木雕、竹雕)亲自做一个工艺品等。在对多种产品的发展下,同时增强服务业,打造追求“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让游客对老街的活动、产品和服务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 完善业态结构,增强休闲功能。随着休闲经济的兴起,旅游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屯溪老街的购物比重过大,基于此,老街需要以休闲为主导来改善传统业态,重点发展休闲娱乐业态。在传统的购物点,要增加休闲设施,强调体验式购物;餐饮类在传统徽州美食基础上,增加时尚餐饮、主题餐饮、茶吧酒吧,屯溪老街地块不同区位餐厅的地方营造策略分异 [22];休闲游憩业态利用滨江带的良好视觉景观和开敞空间,开发各类文化演艺、KTV、综合娱乐中心、医疗康体、养生保健等,扩展游客的休闲游憩空间,打造休闲文化街。以此来吸引各层段游客,同时也可以满足当地人的生活休闲需求,保证在旅游淡季的时候仍有消费。
④ 发展民宿业态,提升“夜经济”质量,打造休闲度假街区。如今,“夜经济”蓬勃兴起,并逐渐成为消费领域一个新的增长点。“夜经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游客留下来。快捷舒适的住宿是让顾客留下来的重要因素,开发人员可以将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文化与民宿进行融合。除此外还可以通过美丽夜景的营造和夜生活休闲场所的打造来吸引游客停留。白天,游客在老街里游玩购物,晚上可以在清吧里小酌。有助于游客真切地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加强基础设施,保留自然风貌,打造可持续发展街区态势。基础设施不仅要满足游客需求,更要合理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结合科技节能的手段,打造绿色创新旅游城市和城市街区,在对环境保护的最大化前提下进行街区更新和发展,有助于城市街区面貌的进一步美化并维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4. 总结及启示
屯溪老街的发展历程是徽文化韵味的沉淀过程,是时间留给这片街区的味道和痕迹,其更新发展策略核心可概括为“文旅融合”。“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的影响力内化于旅游产业,利用旅游的吸引力彰显文化的价值,进而使旅游对文化的扶持变得更为丰富,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也能够更好地传承 [23]。
安徽屯溪老街的案例对其他类似的历史文化街区或以旅游功能为城市重要功能的城市和地区都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其他类似城市街区应在发掘自身文化及历史潜力的前提下,完善设施建设,依托其所在省市或更大区域的宏观旅游背景,借力发展当地特色的旅游休闲业态;同时,在微观层面上,更新和改造手段应精细化、具体化,落实到游客和居民的双重角度,以旅游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更新并弘扬当地文化。
文旅融合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成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旅游功能在城市更新发展中起到了带动城市发展、打开城市知名度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其经济实力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人口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部门及规划师、设计师不能忽略从旅游的角度来认识城市的更新和发展,要意识到旅游休闲功能对城市活力和城市基因激活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城市缺乏旅游和休闲功能,本地人不会满足停留于处,外地人不会乐意踏足于此,城市的发展机遇和活力则会受到压抑和限制。好城市的发展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无论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是在具体实施建造中,都能深刻地以人的需求和感受为基础,同时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基因并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对城市的规划也可以像对旅游市场的规划一样,提前把控好“市场”和“需求”,在深刻考虑居民和游客的“供给需求”基础上,相信可以把城市建设得更好、更宜居、更加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