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通常被研究者认为是人格畸形发展的结果,形成一种明显的、特有的、偏离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偏离多数人认同的认知行为模式,多数情况下起源于童年时期或青少年时期。人格障碍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导致的(王利平,2012;思延丽,滑树红,辛向,李俊丽,2020)。在日常生活中,对患有人格障碍的成年人来说,适应所处的生活环境尤为困难,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会感到心理压力、行为表现异常、与他人无法和谐相处。人格障碍患者既会给他人带来不舒适的体验,相对应的也会给自身带来一定的痛苦。并且,他们人格的病态发展会导致行为与目的的统一性受到妨碍以及意志与情感活动遭到破坏(谢小萌,2020)。其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有以下几种:分裂性人格障碍、偏离性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非典型人格障碍、焦虑回避性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等等(杨甫德等,1999)。人格障碍在精神疾病的范围内是属于相对比较严重的一类疾病,对其在短时间内无特殊治疗方法,但是长期甚至终身的心理和行为干预可起到有效的缓解甚至治疗效果(崔英姬,2013)。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 2000至2021年关于以人格障碍为研究方向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人格障碍在我国近二十年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法
本文分别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及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 5.7.R5对国内二十年以来人格障碍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年限选择为“从2000年到不限”。检索的截止时间为2021年09月04日,星期六。文献来源分类选择了“核心期刊”,并且总共搜索到499篇关于人格障碍相关研究的文献。根据本研究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一是文献类型必须为同行评议文章,排除学术会议摘要集、硕士及博士毕业论文、新闻报纸、发刊词和致辞等文章;二是纳入的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并且手动剔除其中的无效文章7篇,最终剩余文献492篇。
3. 研究结果
3.1. 年发表量
根据图1可知,人格障碍相关发文量在2002年至2004年呈增长的趋势并且达到了顶峰,从2006年至2012年保持平稳状态,再从2016年开始逐渐下降。纵观这二十年关于人格障碍的相关研究发现,虽然发文量存在曲折,但人格障碍研究一直以来都充分得到了国内学者的重视(见图1)。

Figure 1. Annual publication trend (2000~2020)
图1. 年发表量趋势(2000~2020)
3.2.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3.2.1. 作者合作图谱分析
作者合作分析不仅能够识别出人格障碍领域的核心作者还能识别出核心作者和其他作者间的合作强度。

Figure 2.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Atlas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共出现作者537个,连线732条,网络密度为0.0051。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可明显看到四个较大的节点,分别包括:黄悦勤、卢宁、刘肇瑞、刘宝花。其中黄悦勤与刘肇瑞、刘宝花、王玉凤等人构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者群,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者群中包括傅文青、于宏华、姚树桥等人。另外,也有一些较小的合作团队,其中一部分为人格障碍相关研究领域的新鲜血液。总览全图,可以看到各团体间的合作较为紧密,但在不同研究方向作者群之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见图2)。
3.2.2. 机构合作图谱分析
机构合作图谱分析中节点共有393个,连线为0个,这也说明目前有关人格障碍的研究机构不在少数,但并没有机构间合作发文的情况。其中,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资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为主要的研究机构(见图3)。

Figure 3.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Atlas
图3.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3.2.3. 热点分析
通过关键词可以快速地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宋姝锦,2013),对关键词进行分析能够把握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因此,本文借助Cite Space的关键词共现与聚类便可分析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何雅菲,文佳慧,2019;宗乾进,袁勤俭,沈洪洲,舒小昀,2011;张星,王建华,2018 ;吴悦,李朝旭,2020)。
本文通过选择以“关键词(key word)”为节点类型进行分析,主要来识别人格障碍研究领域的热点。时间尺度的设置为自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09月04日,时间的单位设置为1年,剪裁方式为寻找网络法(Pathfinder) (曹洁,2015;吴悦,李朝旭,2020),其余参数保留了默认值。结果发现,共产生了524个节点,893条连线(见图4)。

Figure 4. Keywords co-occurrence analysis
图4. 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整个关键词网络结构中,如果中心性的节点大于0.1,就说明它在整个研究领域处于主要的位置。根据软件统计结果(如表1),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为:人格障碍(152)、大学生(33)、反社会人格障碍(18)、DSM (5)。其中,人格障碍是关系网络中最大的节点,表明其在整个研究领域中中心性最高,其次是大学生、反社会人格障碍、DSM等,是人格障碍相关研究的主要热点。

Table 1. Keywords with centrality greater than 0.1
表1. 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
文献关键词的突发性图谱表示文献被引频次的突然降低或突然增加,这反映了研究热点的重大转变(吴悦,李朝旭,2020)。为了探讨人格障碍相关研究热点的拐点,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的突现度(Burstness)功能检测关键词的突发性。通过分析人格障碍相关研究的突发关键词(见图5),发现突发性关键词共有九个,其中每个研究热点都在短时间内呈突增趋势,研究热点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根据突发性可知,人格障碍的研究热点的趋势有强迫性人格障碍、人格、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横断面研究、人格偏离、青少年、效度,且效度持续至2021年。
3.2.4. 发展趋势分析
图6为人格障碍相关研究的整体Time-zone图,时间为横坐标,代表了关键词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它可以清晰和直观地显示人格障碍研究领域的趋势。在某一时期的发文量较多,表明当时的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该领域,研究方向间的传承关系是由两个时间段之间节点的连线表示,并且连线的数量表示两个时间段联系的紧密程度(吴悦,李朝旭,2020)。
由图可知,2000~2007年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人格障碍的因素分析以及干预策略,2006~2014年对人格障碍的研究更加深入,关键词密集分布,主题广泛。

Figure 6. Keywords time-zone diagram
图6. 关键词time-zone图
4. 讨论
对于人格障碍的相关研究热点的进行讨论,人格障碍是关系网络中最大的节点,意味着它在人格障碍研究中的媒介中心性最高,其次是大学生、反社会人格障碍、横断面研究等。其中无论是研究热点还是关键词的突发性,大学生和青少年等方向尤为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一方面,当代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和青少年这一群体是最为活跃的和最为敏感的。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加上时代的迅速变化、多元的网络文化以及过多碎片化信息的冲击,在他们内心引起起伏。紧张的心理压力与相对不健康的宣泄,心理刺激和转移空间的缺乏,都可能使他们首当其冲地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曹中秋,张晨阳,王婕,2020)。并且,患有人格障碍或其他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强迫型人格障碍所占比例较高(马前广,2016),这些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对多数大学生来说,进入高校校园是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它需要大学生较高的心理弹性去独立适应全新的环境(马俊,2011)。相较于正常的大学生,适应全新的环境对于一部分患有人格障碍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更加困难,不但产生了更多的情绪困扰,他人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研究者们格外的重视大学生和青少年群体中人格障碍患者的研究、干预和治疗。
另外,人格障碍研究领域热点之一的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又称精神病态性人格卑劣。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个体会在行为模式上不符合当代社会道德标准和准则,他们普遍会以漠视态度看待一切事物,具有高度攻击性、缺乏内疚感以及行为会受偶然动机驱使,甚至会因个人利益而做出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关慕桢,2015)。例如,他们不会认为遵守社会准则是义务,并且以非法手段去索取财物、威胁受害者使其无法反抗,用暴力方式去解决问题等等(杨登乐,姜潮,贾树华,2017)。所以,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会给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带有一定的危害性,并且对年轻一代产生极具消极的影响(胡霞,水晶晶,张芸,2016)。反社会人格障碍并不局限于情绪困扰,反而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一定的危害性。正因区别于其他人格障碍患者的这一特性,所以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干预和治疗方法会更加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进而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是指在特定的同一时期、对特定的同一人群中的某一个疾病或者是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以及观察某些因素与该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研究方法(Ruscio, Hallion, Lim, Aguilar, Al Hamzawi, Alonso, & Scott, 2017)。由于横断面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上收集的,类似时间的一个横断面,又称现况研究或现患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可将疾病或健康状况以地区间、时间、人群间的断面分布情况展现出来。正因如此,横断面研究也成为人格障碍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横断面研究相比其他研究方法容易实施、科学性较强、成本较低、研究对象代表性较好,一次研究可观察多种疾病(事件)的患病状况及多种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所以该研究方法是人格障碍研究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5. 展望
通过对2000年至2021年CNKI数据库中人格障碍研究文献进行年发表量、作者以及机构的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现:首先,从发文量来看,于2000年人格障碍研究在国内就已经得到了研究学者的重视,并在2004年左右达到了顶峰,2006年至2012年是发文量的平稳阶段,再从2016年开始逐渐下降。其次,从作者以及各机构间的合作情况来看,形成的作者群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然而不同作者群或不同研究方向的作者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增强,以及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极具缺乏。最后,从人格障碍研究领域的热点来看,人格障碍研究集中于人格障碍,热点较为丰富,表现了学者对于该领域的学术兴趣。
因此,对于人格障碍研究,未来应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机构以及区域间的合作,医院、高校、社区居民委员会等携手致力于人格障碍研究。2) 在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神经影像学方法对人格障碍进一步研究。3) 在加大人格障碍相关基础研究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人格障碍早期诊断、预防和及时干预方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建立人格障碍预测模型,尽早发现、及时干预。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283)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