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十四五”的全新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化产业系统建设日新月异,文化产业和国民经济系统深入融合。2019~2021年,国家发布了众多政策规划,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效应,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各方面统计数据增长迅速。2021年,全国的6.5万个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和有关的文化产业公司完成经营总收入达到119,064亿元,同上年相比年增长率约为16%;二年平均增长率为8.9% [1]。
近年来,在河南省“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下,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产业结构转变发展的助溶剂,并逐步形成了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在努力促进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郑州市成为了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核心城市群,具有得天独厚的黄河文化地域优势,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条件和持续健康的市场环境,体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2.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势明显
郑州市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革发展,为增强郑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力、引领力和带动力,郑州市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结合发展实际,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文化融合发展、跨界发展、科技融入和品牌带动,提升文化产业的首位度,不断增强创业驱动力,逐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2020年郑州提出要打造黄河文化品牌,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地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文化相融合,积极孵化培育,转化一批能够引领市场消费的文创品牌。2021年,郑州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同比上年增长16.7% [2]。
(二) 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3]。郑州市作为“黄河之都”,拥有丰富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如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嵩山文化、商都文化等近万个中国古代遗迹和400多个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迹,此外还有两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地。郑州作为华夏传统民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黄河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不少无形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4],从工程项目建设总量上看,截至2021年底,郑州市共有6个建设项目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表1),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40项(见表2)。

Table 1.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in Zhengzhou
表1. 郑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览

Table 2.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in Zhengzhou
表2. 郑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览
(三) 消费者视角下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现状
经过调查数据(见图1)显示,消费者认为目前郑州市场上文化创意产业出现的问题中,“产品知名度不高”、“文化内涵不足”、“文化体验感不足”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占据了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宣传渠道不够完善”、“产品形式单一”和“缺乏科技创新手段”。根据这一调查现象表明,当前市场缺乏创意与当地地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单单是加强产业园区的建设和产品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先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消费者的喜好,找准市场定位。消费者对文化产业消费的行为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情景带入,应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增强消费者的文化体验感,感受产品内涵进而产生共鸣,准确地导向目标消费人群。

Figure 1. Problems that consumers think exist in Zhengzhou cultural and creative market
图1. 消费者认为目前郑州文化创意市场存在的问题
3.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产业规模小,集聚效应不明显
集聚效应既可以使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域内拥有多元化的竞争优势与经济发展机会,还可以将园区内部的大量关联公司与行为主体聚集到了一个相对较小区域内,形成一种具有有序的结构化组织形态,从而使内部不同行业活动间的协调配套与外部规模经济合作的实现变为了可能。相关数据表明,从2010年以来郑州文化增值中占比较大的是传统文化产业,而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占比较小,郑州的大多数园区内有些企业之间甚至毫无关联,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例如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强一至三期已经是园区的主导企业,但深圳怡亚通、信亿科研中心等与主导企业之间几乎毫无产业关联。如何围绕主导产业进行产业链的丰富和延伸,吸引更多关联产业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等方面还明显不足。
(二) 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郑州城市建设思维与发展手段相对陈旧落后,仍停留于传统的粗放式开发运营状态下,仅注重为眼前的流量造势,并没有强大的、持久的、引导广大旅游消费人群的核心动力,而这个核心动力则源自于对郑州本土地域的传统城市文化底蕴和新世代都市人文创意价值的深度发掘。近年来,中国各大热点旅游城市都在不断发掘地方特色传统人文元素和符号,通过建设文创旅游项目甚至开发文创产品来吸引游客的注意。比如故宫博物院出品的文创商品,不仅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打卡,而且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深度认识故宫人文文化的平台。但这也恰恰是郑州市文创产业旅游所欠缺的,虽然郑州市地域文化资源丰厚,但文创产业旅游发展空间明显不足,文创产业元素单一、文化特征并不鲜明,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更缺少传统地方文化和新生代城市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这都会对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生重大限制。
(三) 创新能力不足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呈现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缺乏市场吸引力。在集聚环境发展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多只关注于文化企业入驻规模的扩大,而没有关注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园区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技术创新意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严重缺失,从而导致文创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例如郑州市动漫行业早期曾经蓬勃发展,由于缺少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规模虽然扩大,但经济效益产出相对低下。
(四) 市场定位不明确
对于现在的消费者人群来说,他们的文创文旅消费要求早已不同过去接受的传统模式,他们更渴望的是个性化、深层次的文化旅行观感感受,想看到的是传统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以及新生代人文创意文化的强烈冲击。郑州市凭借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虽然暂时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但是缺乏文化创新带来的持续性吸引力,针对这一现状,郑州文创旅游行业反映滞后,没有主动根据消费群体的变化进行市场调控,市政府既未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又未能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4.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 根植于黄河文明,充分发挥文创经济带动效应
国家黄河战略的实施,拉开了郑州发展“黄河时代”的序幕。在中国黄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郑州市要抓住“母亲河”这个民族的情感纽带,通过有形文化商品和无形文化服务,使黄河文化元素渗透进市民和游客的衣食住行,融入日常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郑州作为“黄河之都”,要推动文创与文化黄河文化元素、园林、公用设施等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依托拜祖祭典、少林武术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打造精品文创品牌,推动黄河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黄河文化文创消费市场 [5]。
(二) 确定行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带动作用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产业发展统筹,明确产业定位,做好文创产业顶层设计,推进地域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融合,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文化企业与其他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文化研究成果转化,展示大众创意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专业化投融资平台。
政府要带动地方文创产品企业增强文创产品的创新价值与丰富人文内容,激励和培育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形成强大的内生驱动机制,着力健全文化产权制度,通过统筹规划和协调推动,有效利用地方的优秀文化资产,推动地方文化产业要素自主流转,形成公正规范的市场氛围。
完善技术合作机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整合企业、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技术方法的创新和文创产品的升级,增加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价值和技术价值。
建设黄河文化重大标志性工程国家战略智库,设立黄河历史文化重大标志性工程产业发展基金,开展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链投融资,积极开展文化产权交易,推进文化金融创新等。
(三) 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创作人才和强大的技术能力支撑。因此,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应用、文创产品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是推动文创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强化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建文创产业专门人才基地。充分运用“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发展战略的政策资源优势,采取安家补助、项目扶持等各种政策,积极吸纳优秀的文化技术领军人才、文化产业技术研究带头人来郑州落户。
(四) 整合多种文创旅游视觉传播途径,释放消费需求
将传统郑州地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新生代郑州地区城市人文设计的丰富内涵相结合,并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意义,加入最适合当下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审美元素,选择其最富有时代性的印象,重塑郑州市文创旅游视觉传达符号,从而提升客户对郑州市文创产业的认知和认识。视觉传播符号应具有可记忆性,使消费者对其认可,从而加强郑州文创旅游的传播性,让更多的消费者喜欢上郑州,想来郑州旅游 [6]。
综合各种宣传渠道,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热点短视频网络平台,以及综艺节目、电影、歌曲等大众传媒网络平台,把郑州的文创旅游视觉传播符号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同时利用社会正能量艺人、网红、达人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将郑州的文创旅游视觉宣传符号变成了时尚潮流符号,让郑州成为文创网红城市。
把更多具有现代工业痕迹的老仓库、旧工厂、老厂房,打造成以年轻一代的消费人群为重点对象,集创新、文创、生活、艺术于一身,突出地方特点、时尚新潮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引导设计队伍把郑州的特色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融合,以实现现代文创产业的研发,并迎合年轻一代群体的个性化需要。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编号:2021JKZB09);中国电子劳动学会2021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课题(Ciel2021176; Ciel202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