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2017年CHFS调查数据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upport on Entrepreneurship among Farm Households—Based on Data from the 2017 CHFS Survey
DOI: 10.12677/AAM.2022.118619, PDF, HTML, XML,   
作者: 刘立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关键词: 金融支持创业农户融资Financial Support Farm Entrepreneurship Financing
摘要: 党的十九大曾提出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正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农户创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当前,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利用金融支持农户创业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金融支持能有效缓解创业农户的资金压力,大力降低农户的创业风险。因此,如何让农户有效利用金融创业已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而目前由于农户信息基础资源不足、当前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无法有效满足农户需求、相关政策措施的缺失等因素影响,农户创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stata实证分析,得出金融对农户创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从加大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政银联合、改变创业农户自身的局限性方面,促进农户采用正确融资方式,合理运用政府政策优惠,使农户有效、有质量的进行创业,以期实现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roposed that in order to realise the rural revitalisation strategy, we must face up to the problems of the three rural area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farming entrepreneurship is a key element in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t pres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the use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n urgent and important task. Financial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financial pressure of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and greatly reduce their entrepreneurial risks. Therefore, how to let farmers effec-tively use financial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 key step in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hrough stata empirical analysis, concludes that finance has a tremendous role in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among rural households, an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increase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 products, combine the government and banks, and change the entre-preneurial households’ own The paper also aims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correct financing methods by farmers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government policy preferences, so that farmers can ef-fec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with a view to realising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sation.
文章引用:刘立龙. 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2017年CHFS调查数据[J]. 应用数学进展, 2022, 11(8): 5867-5879. https://doi.org/10.12677/AAM.2022.118619

1.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创业农户的金融诉求,这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着力点,为创业农户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2008年以来,国家就越来越高度重视创业农户这一群体。2008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支持农户就近转移就业,鼓励农户返乡创业。同年,国务院就作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对于农户返乡创业大力支持并切实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更加深入的推动了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的改革,让更多农户可以了解金融服务运作并运用金融服务。《指导意见》中涉及再贴现、再贷款、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等创新性政策,建立多渠道资金供给系统,拓宽了创业农户的融资渠道,提高了金融支持的能力。对于一些农业农村农户重大领域及薄弱环节,银保监会规定了一些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不出域,资金不出县等经济要求,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目标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引导金融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相较于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更加熟悉农民的诉求、农村的情况,具备及其良好的先天性优势,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及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催化作用,使农户创业落地生根,结出硕果。另外,在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让专项债券的投入大大增加,并大力开展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活动,更大程度上增加关于农户创业的收入渠道,有利于农户不断增加创业收入。从短期长期目标、政策制度保障、金融业发展大方向等方面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性发展,打通农户创业的“堵点”,充分保障了创业农户的基本权益。

2. 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理论假设

农户即农村家庭,是由血缘组合而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单位,有着不同于城市家庭的典型特征。根据“舒尔茨–波普金命题”作为有限理性的行为个体,农户是否会有创业意愿、是否会愿意为创业而进行借贷,是其根据对未来风险和收益的预期而作出的利己判断,只要外部条件允许,一旦传统农业范畴中涌现出进取精神,农户便会自觉遵循资源有效配置,追求最大化期望效用。国内学者翁辰等(2015)认为,资金约束对家庭创业决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初始资本门槛较高的农户企业家,资金短缺显著制约农户的创业决策,对创业规模和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 [1]。卢亚娟等(2014)通过CHARLS数据研究发现,金融可得性对农户的创业决策显著正相关 [2],项质略等(201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从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研究金融可得性对异质性农户创业的影响,证实金融支持有助于农户跨越创业资金门槛,促进我国农村创新创业 [3]。结合上述研究,不难发现金融支持是培育我国乡村发展新动力的关键所在,据此提出研究假说1。

H1:农户创业时受金融支持的力度越大,其创业绩效越好。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双轨制的特征,故农户的金融支持可以细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途径来实现。目前已有研究中,大部分结果显示非正规金融较正规金融能更有效的促进农户创业。如国外学者Djankov等(2006)结合我国各省市的经济数据,发现中国创新企业的融资来源中,个人储蓄和亲朋借款等非正规融资比例高达75%,而正规融资仅占4% [4]。郭云南等(2013)利用农业部的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实证发现,在一些正规金融机构相对缺乏的村庄,以宗族组织为基础形成的民间借贷网络等非正规金融对自主创业的影响更大 [5]。主要是与城镇创业家庭相比,计划创业的潜在农户家庭一般都缺少抵押资产、有效担保和财务状况等易于被观察和评估的信息,难以满足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要求,而非正规金融在信息甄别、监督管理以及合约实施上有着比较优势,并且愿意接受部分正规金融不愿意接受的抵押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缺口,激励农户捕捉创业机会进行创业决策(程恩江等,2010) [6]。本文认为,由于农村金融体制的长期不健全和信息资源不对称,基于人缘、地缘和亲缘的非正规金融更能满足创业农户的大部分融资需求,进而缓解农户金融约束,故提出研究假说2。

H2:相较于正规金融支持,创业农户从非正规金融支持中募集的资金越多,其创业绩效越好。

3. 创业农户现状与获得金融支持现状

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中,根据其调查问卷中:rural:1农村,2城镇,age:年龄,b2000e:共多少次创业。输入条件rural = 1,age > 20,筛选出了20岁以上的农户36,798个,输入条件b2000e (创业次数) > 0得到创业农户6113个,绘制出图1关于农户创业次数的饼图,可以看到非创业农户占比85%,创业农户仅占比15%,其中农户创业次数多为一次,说明目前较少农户选择去创业。

Figure 1. Number of farm household start-ups in 2017

图1. 2017年农户创业次数

3.1. 创业农户生活现状

1) 创业农户个人及家庭

虽然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对创业农户出台了相关政策和优待,但目前创业农户的总收入仍不太乐观,根据图2,创业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大多在20万元以下,并且集中在10万元左右,占比65.37%,总收入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的有1148个农户,占比18.78%,总收入在20万以上的仅占比11%,收入呈负值还有未还债款的农户有165个,占比2.70%。总的来说,创业农户通过创业基本可以满足衣食住行,仅有少部分农户创业较成功,年收入可以达到30万到50万之间甚至更高,当然,创业失败的农户也会面临较高的负债。根据对创业农户对陌生人信任程度的调查得到图3,创业农户大多属于风险厌恶型,因此对于陌生人,70%以上的农户都持不信任的态度,仅有1.09%的创业农户可以达到非常信任,可见从创业农户自身而言,他们十分厌恶风险,对于一些金融产品接触较少甚至抱有抵制态度,如果银行等融资机构没有认识或熟识的朋友,创业农户就会因担心被骗、利率过高等原因放弃贷款。

Figure 2. Total household income of entrepreneurial farming households

图2. 创业农户家庭总收入

Figure 3. Level of trust in strangers among entrepreneurial farmers

图3. 创业农户对陌生人信任程度

2) 创业农户创业项目所属行业

表1是创业农户的创业项目所属行业,可见创业项目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成为了创业农户的热门选择,分别占比46.68%、12.03%、9.90%。国际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两个项目无人选择,科学研究技术类、金融业、文化教育业、信息计算机类的项目选择的人数较少。由此可见,创业农户的受教育年限、文化水平也制约着农户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批发和零售业对于文化要求不高,风险相对于其他行业也较低,从而成为创业农户的首选,由此引发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同质性严重。

Table 1. Industr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farmer's business project

表1. 创业农户创业项目所属行业

3.2. 创业农户获得金融支持情况

1) 创业农户融资渠道少,融资较难

创业农户的融资渠道有限,他们计划的融资渠道大致可分为正规融资和非正规融资,正规融资主要包括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借款,非正规融资则包含向亲朋好友、民间金融组织等民间融资渠道、存在业务往来的经济组织(如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网络借贷平台,如图4,可见45%的创业农户计划向银行、信用社融资,其次是向亲朋好友借钱,占比41%,说明创业农户还是比较信任银行、信用社、自己的亲戚,仅有2%会选择网络借贷平台,另外民间金融组织、存在业务往来的经济组织选择的人数也较少,分别占比3%、2%。虽然创业农户大多计划正规融资,但有46.7%的农户在正规融资过程中受到重重阻碍导致不能满足自己的融资需求,根据图5,创业农户不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原因多样,有16%的农户认为其贷款申请可能不会被批准,其次是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因创业农户缺少抵押或担保人而拒绝贷款,占比15%,还有创业农户会担心贷款利息过高而放弃,占比14%,数据说明创业农户的从正规融资渠道融资难度大,并且正规融资渠道对于创业农户较为排斥,因而只能选择非正规融资渠道。

Figure 4. Access to finance for entrepreneurial farmers’ schemes

图4. 创业农户计划融资渠道

Figure 5. Reasons why entrepreneurial farmers do not apply for loans from banks

图5. 创业农户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原因

2) 创业农户融资规模小

不管采用哪种融资方式,创业农户的所需资金的金融都聚集在0到20万之间,见表2,农户融资规模较小,其中正规融资在5到10万之间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了30.47%,而非正规融资在1到5万之间所占比重最大,正规融资在20万以下的农户占比约71%,在20万以上的农户仅有29%,非正规融资在20万以下占比81%,在20万以上仅占19%。可见,创业农户的融资规模较小,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及相关企业的融资规模,这就可能引发一些正规金融机构忽视创业农户的融资需求,最后导致创业农户只能寻求非正规融资。

3) 创业农户获得政府政策优惠少

在农户的创业项目中,仅有5.56%的创业项目与政府合作,9.03%的创业农户受到过政策优惠,政府的政策优惠也比较单一,如表3,税收优惠占有很大比重,其次是资金支持占比25.5%,还有18.79%是经营场所或生产资料的支持。可见创业农户中仅有较少一部分农户能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根据表4可以看到创业农户的项目经营形式多为实体店,网络电商经营形式仅占比1.98%,两者皆有的也仅占比3.78%,说明创业农户比较偏向实体店,网络电商普及程度不足。

Table 2. Scale of farm household finance

表2. 农户融资规模

Table 3. Government policy preference approach

表3. 政府政策优惠方式

Table 4. Forms of project business organization

表4. 项目经营组织形式

4. 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研究设计

4.1.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本文在借鉴大量学者研究后,对农户创业绩效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在金融的支持下是否促进了农户创业的发展,在进行检验时,设定如下的统计模型:

Y = α + β X + tan x + δ

Y为创业农户创业绩效,通过农户创业所获收入测度,X为农户融资行为,包括正规融资与非正规融资金额, α 为截距项, β 为估计参数, tan x 为控制变量, δ 为随机误差项。

4.2. 变量定义及特征

1) 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于2010年设立,是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具有公信力的关于家庭的权威金融数据库。CHFS遵循科学的抽样,在全国25个省,80个县(区)采访了大约1万户家庭。采用这种随机抽样方式选中的样本户数据,切实保证了其结果不含其它外部因素的干扰,使其更加公平和精准。样本只要生成,就起着不可代替的位置,否则会导致样本抽选的偏移,所以CHFS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结论是有非常可信的相关依据的。本文利用stata软件,输入条件rural = 1 (农村),age (年龄) > 20,b2000e (创业次数) > 0,筛选出了6113个数据,从这6113个数据中进一步筛查,剔除问卷中数值为d:受访户选择不知道,r:受访户拒绝回答,e:错误填答,n:访员臆想答,还有一些缺失值,从而得到更具代表性、质量更高的变量数值1345个。表5是对本文需要用到的变量进行定义及赋值。

Table 5. Variable definitions and assignments

表5. 变量定义及赋值

2)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6为数据剔除后的描述性统计,剔除后变量数量个数为1345个。从中可以看到农户创业收入集中在3左右,5~10万,正规融资、非正规融资、金融创新金额集中在1~5万,创业投资金额平均值为3.304,对应5~10万,可见农户的创业投资金额较大。本文研究的是金融支持农户创业,因而因变量为农户创业收入,自变量为家庭总收入、正规和非正规融资金额。在创业农户获得金融支持情况方面加入了金融创新金额创业投资金额以及对于金融投资的态度和政府政策优惠控制变量。在创业农户个人特征中加入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为控制变量。在农户家庭总特征中,加入婚姻、家庭人口、车辆总价值进行测算。在社会资本方面,加入农户党员情况、贫困户、对陌生人信任程度的控制变量。

Table 6.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6. 描述性统计

4.3. 实证分析结果

1) 金融支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表7第一个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到正规和非正规融资、家庭总收入都对自变量Y产生了明显的正效应。首先,家庭总收入每增加1万元,农户创业收入就增加0.72%,家庭总收入增加就意味着创业农户可以得到的融资就越大,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金融约束,创业农户的创业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资金的投入,而家庭融资相较于其他融资是比较简单可行的,因此家庭融资会降低农户的创业门槛,助力农户创业。其次,正规融资和非正规融资对于农户创业绩效都是显著正相关,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1;每增加1万元,农户创业收入分别增加0.103%和0.235%,可以看到非正规融资高于正规融资。相对于正规融资的手续繁杂、审批慢、需要提供担保物等方面,农户更容易便捷的从非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例如向亲戚朋友借款,网络平台借贷,民间借贷等,本文的假设H2得到验证。但是目前创业农户对于正规融资渠道也是迫切需要的,所以一些金融机构要注意创业农户的真正诉求,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产品。总的来看,不管哪种形式的融资,对农户的创业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Table 7. Regression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nd total household income, formal finance and informal finance

表7. 创业绩效与家庭总收入、正规融资、非正规融资回归分析

***p < 0.01,**p < 0.05,*p < 0.1。

2) 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

为了更全面分析创业农户的创业绩效,本文加入了一些控制变量,见表8。在金融支持情况方面,金融服务创新金额、创业项目经营形式对农户创业收入的影响显著,其余的控制变量都不显著。农户投入金融产品创新的金额每增加1万元,农户创业收入就增加0.186%,可见,一些创新型的金融品可以促进农户的创业行为。而项目经营形式与创业收入成显著的负效应,目前农户创业还是较多的选择实体店,电商形式的创业被农户排斥,他们往往担心其风险过高。政策优惠与农户创业收入不显著,但根据上文的分析,由于较少创业农户享受到政策优惠,而且政府的政策优惠形式单一,所以在实证分析结果中呈现不显著,说明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创业农户的力度,积极创新。在创业农户个人特征中,加入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均不显著。在创业农户家庭特征中,家庭人口与农户创业出现显著的负效应,家庭人口每增加1人,农户创业收入就减少0.15%,一般而言,家庭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创业农户需要花钱的地方增多,所获收入就会相应减少。在社会资本方面,创业农户对陌生人信任程度与创业收入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创业农户是否为党员和是否为贫困户检测结果均不显著对陌生人信任程度每增加一个度,创业收入就减少0.188%,说明创业农户一般对陌生人较为警惕,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户多为风险厌恶型,比较愿意选择较稳健、风险较低的行业。

Table 8.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the addition of control variables

表8. 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

***p < 0.01,**p < 0.05,*p < 0.1。

5. 金融支持农户创业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从金融机构、创业农户本身和政府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5.1. 金融机构视角

1) 加大对金融产品创新,实施线上线下联动发展

一些农村金融机构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快速审批贷款、网络支付等金融服务,积极创新“新农贷、农创贷”等金融产品,精准对焦农户的创业需求 [7]。加大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创新额融资模式将大大提高农户创业的积极性,增加涉农贷款的数量,能够适当为创业农户放低贷款准入条件,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依托。金融机构要转变以往乐于“扶大扶强”的理念,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的双重优势,线下要增加助农取款服务点,积极宣传创业农户贷款产品,切实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有效预防金融风险。

2) 满足创业农户多元化融资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创业农户的资金需求特点一般为“短、小、急、”,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金融服务模式如“企业 + 农户”、“合作社 + 农户”、“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让农户有条件向金融机构提供有效质押品,减少风险,设置专项账户资金,专门用于向创业农户发放贷款,创业农户的创业经营收入通过专项户可以直接用于偿还贷款 [8]。在面对农户的多元化资金需求时,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新型农业主体,重点支持优势产业,适当的扩大基层授信的审批权,结合刚性的监管制度,争取能够让有创业需求的更多创业农民享受到金融服务。例如,在面对关于农业进行创业的果农,要积极推广用电商服务平台推销各种农产品,扩大农产品的销量,方便进行农产品结算。总之,我认为金融机构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实施方案,识别、满足农户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明确服务的重点、难点,让乡村振兴可以蓬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3) 深化政银联合,完善与政府的合作机制

当然,金融机构也不能一味满足创业农民需求而做出扰乱市场经济的行为,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在明白自身本色的同时,利用好政府所实施的信贷支农政策,认真解读各项扶贫、惠农政策,深化与政府的合作。实现政银联合,扩大金融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根据政府的总要求与任务,开发出有利于促进农户增加创业收入的信赖度高的金融产品,对症下药。不仅如此,金融机构更要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和完善农村产权登记中心、创业贷款金额登记、金融产品的使用情况等数据,依法研究关于创业农户利用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创新性贷款业务,最大程度释放农村产权的资本化潜能,让创业农户摆脱以往质押难、贷款审批难的困境。金融机构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激活农户创业的重要载体,连接着政府政策和农民需求,要肩负起助力创业农户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尽力帮助创业农户走过瓶颈期,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5.2. 创业农户视角

1) 积极提升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对于创业农户而言,提升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金融机构的运作才能在创业过程中运用金融产品。创业农户无需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而担心创业能否成功。创业农户需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村镇、金融机构、政府举行的金融宣讲会,切实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能够根据自己的融资需要合理选择金融产品,改变以前“什么都不懂、乱融资、瞎融资”的理念。配合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条件,创业农户不能抱着“唯我独尊”的心态而固执己见、闭目塞听,金融机构的融资需要一定的条件,所以农户要积极配合,按照要求提供证明材料,以确保金融服务的效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户要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改善自身的精神风貌,从而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新气象。

2) 运用健康资金,识别融资渠道

当今社会融资渠道多,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借贷的宣传可谓是无孔不入。农户如果识别不出潜在风险,很有可能掉进借贷陷阱中,负债累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创业农户应当积极寻求有关专业人士、政府的帮助,识别风险,有效融资。对于民间借贷组织,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创业农户需要明确借贷主体、利息、金额等内容,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在达成协议时可以聘请有关的公正机构进行见证,还款方式上尽可能采用银行转账,降低金融风险。创业农户也需要合理运用资金,确保资金的用途合法。

5.3. 政府视角

1)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降低创业农户的风险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规范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措施。要不断完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和考察制度,可以将支持创业农户发展作为金融机构绩效的重要衡量指标,实施有效政策措施,例如“一定存款比例用于支持创业农户”、“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是涉农贷款”,同时也要增强差异化监管和评价,对关于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贷款实施独立的绩效核算,提高创业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保证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支持农户创业取得实效、获得健康发展。当然,政府也要加强对非金融机构的监管,虽然非金融机构对服务一些小规模经营的创业农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约束力度弱,信贷风险市场发生,政府要规范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强对于资金流向、规模、利率变动的动态监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的有效调控会极大促进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发展并切实提高创业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

2) 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培养,精准服务创业农民

现阶段,农村的金融人才大量流失,大都流入城市的金融机构,因此城市金融人才汇聚,而农村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感召力相对乏力,政府需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只有依靠高素质人才,才能极大推进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力度。目前农村金融机构面临专业金融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多数不高的阻碍。所以第一政府应当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加快人才培养,由原来的“大水漫灌”有计划的过渡到“精准滴灌”,政府要联合央行、教育部等部门,共同促进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第二,政府应鼓励金融专业人才从城市流向农村等贫困地区,支持他们担任这些地区的金融领域的领导,并实施一定的鼓励政策措施,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目标和要求纳入各部室、各办事处、各行社年度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从而让农村的金融环境焕然一新,精准满足创业农户的需求。第三,政府应定期组织开展城市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的交流会、教育培训,让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共同学习,在探讨中进步,营造良好竞争合作的氛围。

3) 建立金融机构激励机制,优化对创业农户的帮扶政策

金融机构不是慈善机构,他们最主要的目标是获利。目前在我国激励机制仍不是很完善,金融支持在服务农户创业时缺乏积极性。所以,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调动一些金融机构对与服务农户创业、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一是要下发文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设立金融支持农户创业项目的金融机构开展帮扶创业农户工作,为这些金融机构定期提供资金补贴和信贷优惠。二是政府要建立担保机制,创业农户往往因为没有相应的抵押品无法正规融资,政府要给予金融机构贷款资金补偿,让金融机构敢贷,有效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防范金融风险。三是要创新对创业农户的政策优惠,改变以往只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的单一支持,政府可以对好的创业项目进行补助,建立关于创业信息的发布平台,定期发布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让创业农户及时了解,降低创业的门槛,提高创业的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翁辰, 张兵. 信贷约束对中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 基CHFS调查数据[J]. 经济科学, 2015(6): 92-102.
[2] 卢亚娟, 张龙耀, 许玉韫. 金融可得性与农村家庭创业: 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10): 89-99.
[3] 项质略, 张德元. 金融可得性与异质性农户创业[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4): 80-90.
[4] Djankovs, S., Qiany, Y.Y., Rolandg, G. and Zhuravskaya, E. (2006) Who Are China’s Entrepreneur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6, 348-352.
https://doi.org/10.1257/000282806777212387
[5] 郭云南, 张琳弋, 姚洋. 宗族网络、融资与农民自主创业[J]. 金融研究, 2013(9): 136-149.
[6] 程恩江, 刘西川. 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 2010(12): 190-206.
[7] 马静霞, 李靖.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0(1): 66-71.
[8] 汪涛.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经贸, 2020(12):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