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初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提出,其本意为“金融智商”,即指个人、集体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包括观念、知识、行为三个方面 [1]。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的深入推进,相关扶持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以信息化为引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平台建设产业的蓬勃兴起,大学生群体成为“双创”的生力军 [2]。随着创新创业的基数增加,难度与对创业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也应相应提高。但是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看成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被边缘化、局部化、孤立化、精英化、技术化、形式化。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探索起步较晚 [3]。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数字金融日常化,小微金融消费大众化,使日常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校园贷”、“网络贷”诈骗事件屡屡发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在大学生中盛行。其中一个重要诱因是源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滞后与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导致正确的财商理念没有形成,财商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大学生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培育有待强化。我国财商教育起步较晚,家庭财商教育匮乏,中小学财商教育因学业繁重、师资不足等问题处于忽视状态,所以财商教育的重要任务还是压在高等教育上。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为社会提供人才的主要渠道,是个人链接社会的重要桥梁,也是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的主力军,高校财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地位 [4]。
2. 高校财商培养现状
现阶段,各高校为积极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防止大学生陷入网贷、电信诈骗中,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 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科普。如在每学期的开始开学典礼上,邀请当地公安机关的人员来学校进行法制讲座,加强学生对法律的认知;
2) 对大学生加强沟通,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消费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加大宣传力度,以便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不盲目的攀比,不冲动消费和超前消费。心理老师或者辅导员定期找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劝导或制止学生不健康的消费理念或者行为;
3) 建立校园贷日常管理监测机制。加强学校相关部门的对校园贷的侦查,以免这种行为的大规模滋生和变质 [5];
4) 学校学生资助中心部门要加强资助宣传,为大学生提供合法合规的信贷服务,使那些需要资助,特别是在学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等方面有保障性需求的学生,都能了解资助政策、清楚办理流程,同时要建立健全既有共性需求,又能体现个体差异的资助体系。
在投资理财方面,高校增设有关互联网理财的课程,如《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实务》《金融营销技能》等相关理财课程,或定期举办投资理财主题的讲座和模拟投资理财的竞赛以帮助非财经专业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盲目投资;对财经专业学生强化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的投资理财的课程。让学生全面理解如何投资理财,如何避免在理财道路上的坑坑洼洼 [6]。
随着“互联网+”和“挑战杯”被列为含金量最高的国家A类竞赛,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各高校也采取了积极的举措:
1) 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传播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理论。如在每学期开展关于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鼓励学生多多参与,了解并融入到这个新兴的圈子中,学习相关知识为之后自身发展做基础;
2) 邀请专家对参赛队伍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如在暑期开展一些科技作品现场指导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到现场一对一,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
3) 广泛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特点来选择最合理的学习方式,实现深度学习,为创新垫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7]。在平时课堂上可以由学生作为主角来对课程进行一个探究和讲解,讲出学生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老师作为一个倾听者,细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对意见作出判断和提出建议,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 加强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化建设。加强建设创新创业学院,积极开展相关讲座和知识研讨会,带领学生对已有项目进行延伸和拓展或者对未知的创新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
3. 大学生财商现状调查
我们通过问卷,访谈等对宁波工程学院学院本校各二级学院以及浙江范围内其他本专科院校和小部分外省高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所记录数据的访谈与问卷数量共计420组(除去无效问卷),采样方式为随机采样。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分别对大学生财商的投资,消费两个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3.1. 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
调查报告显示,在采集的大学生样本中有大约50%对投资理财比较感兴趣,其中80%都局限于余额宝以及场外基金等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中,剩下的20%的学生会通过股票、期货等工具进行理财。受调查的大学生的投资品种与比例以及他们参加过相关投资竞赛的次数如图1。
调查分析显示,有88%的人认为实践经验在投资行业中最为重要,其次是金融交际圈、知识理论和一定的资金量。而在这些参与抽样调查的人群中,有60%的人参加过浙江省证券投资竞赛,甚至有30%的人有参加过2次或者以上的比赛。票的关注数量上,约37%的学生关注的数量在2~3支,41%的学生关注的数量在4~5支,只有6%的学生关注的股票数量在8支以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投资者都有一定的风险意识。
当然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是大学生投资能力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报告,平常进行投资的大学生中,80%学生将股票等高风险投资产品的仓位控制在60%以下,在股在调查对象的学生群体中,有超过60%的人对于投资或理财的资金来源于生活费的结余,也有20%的学生有来自于父母的投资资金支持,其次也有10%左右的同学还涉及了兼职和融资贷款这两方面。
可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的推进,现在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间,甚至还有部分同学对相关的知识接触比较少。
3.2.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观念与水平
除了投资理财,我们还对这些社会群体的消费水平、习惯和观念进行了调查。
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75%的人都会消费每个月生活费或者工资的80%及以上,甚至有20%人群属于超前消费。在日常开销中,人们大多会在日常饭食、饮料零食、休闲娱乐、宵夜聚餐、服饰配饰、日常用品、电子设备和学习资料等方面进行消费,而美妆护肤、旅游出行等一些方面则较小。
在消费观念方面,有45%的人认为“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比较理想,30%的人认为“只要够花就行”,20%的人认为“能够订出较细的消费计划”较为合理,同时也有5%的人认为无所谓。步入大学,摆脱了初高中阶段时父母、老师的“压迫”和“管束”,开始真正的自己管理日常生活,由自己支配父母每月给予的生活费,家庭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大学生间生活费存在差异,大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攀比、炫耀等心理,再加上金融经济创新的各种政策和环境刺激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但与其自身资金支配能力不匹配,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炫耀心理和强大的消费欲望,而走上了歪路——网络信贷 [8]。这其中大学生普遍使用的产品有“花呗”、“京东白条”、“借呗”等。也有大学生想要赚快钱、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而陷入到电信诈骗当中。

Figure 2. The average proportion of daily meal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iving expenses
图2. 不同生活费消耗占比的大学生在日常饭食消费的平均占比
不同生活费占比的学生在消费结构上有着明显差异,上图2可以看出他们在日常饭食消耗占比的差异,可以看出,许多超前消费的学生在日常饭食中的消耗反而较低,根据调查,他们在饮料零食,美妆护肤,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耗占比更高,明显缺乏消费计划,从而导致了超前消费,可见当代部分大学消费意识薄弱,提高相关知识的教育水平刻不容缓。
3.3. 大学生的创业比赛与创业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率比较低,创业方面财商的受众率低,所以我们选择对有更多创业意向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选选手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了当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在创业过程中,涉及到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各种软件利用的综合能力,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软件与专业能力一般由学生课内外的自学完成,而更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中更缺乏的是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但高校的大部分创业培训课程更注重于案例的分析,缺少对学生创业能力缺陷的针对性培训。
指导老师在创业项目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对专业问题的解答以及定期对创业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对创业项目的推进过程参与较少,学生创业兴趣以及效率等不高。
创业项目的落地慢,高校更注重于对项目文本的修改与打磨,项目成果转换周期较长,而大多数参赛选手更注重比赛奖项的评选,而并非对创业项目的落地转化。
4. 大学生的财商培养计划
4.1. 相关学科竞赛的推进
学科竞赛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大学生对相关学科学习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应用该学科,近年来,浙江省证券投资竞赛的举办给许多学生在投资理财方面表现自己的机会,但是调查表明,参加该类竞赛的学生主要集中于经济类专业,其他专业参赛学生比重非常少,而投资理财的能力并不仅限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而是每个新时代的大学生都应该有的能力,所以高校各大院系都应推进相关学科竞赛的举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打造多元化财商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最重要因素,高校财商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撑。首先,对高校现有财务、经济、金融及教育等方面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现有师资体系的财商水平,促进财商教育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引导财商教育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相结合。其次,高校还可增加对各领域财商优秀人才的聘请,打造多元化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师资队伍。最后,构建高校财商教育交流论坛,促进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为财商教育发展和实践理论构建良好交流平台。
4.3. 加强“消费计划书”的教育以及防骗意识
制定消费计划书的促进合理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每个月的收入害决定各方面的支出对减少大学生超前消费与冲动消费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现在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与意识,所以需要高校通过一系列讲座与必修或选修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的这方面意识与能力。而在“网贷”“校园贷”横行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与设立专门的处理部门是非常必要的,能避免学生陷入圈套与上当后的补救。
4.4. 完备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
“双创”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中,从而构建一套适合本专业学生及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大一阶段注重通识课程的教育,包括创新创业的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兴趣
大二阶段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利用基础知识进行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大三主要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这一阶段将课程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并促进学生创业项目的申报与创业实训模拟。
大四及毕业后几年则为项目的孵化与成果的落地 [9]。
现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差的根本原因在于,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仅仅局限于非常宽泛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未涉及比较核心的创新创业知识,导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类竞赛兴趣不大,间接的错过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加强导师对这方面的重视,由导师作为第一引导人,并促进社会上的工程师与企业家走进校园,共同加入到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
4.5. 推进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
现阶段,高校内大力推行的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两个项目在大学阶段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为此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但大多数参与其中的大学生是为了学分和荣誉,并没有很好的因为想创业,想创新才积极投入其中的,因此高校大力推广这两个比赛的同时也要注意项目成果的转化,将同学们优秀的成果转化落地,最终实现创新创业,而并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的。
5. 结论
在新时代“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主题,再加上互联网时代形形色色的消费手段与金融骗局,虽然现如今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各方面的政策来全面培养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投资理财以及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但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理财的观念仍不容乐观,创业方面的能力也未落实到大部分大学生,可见现在高校的各类政策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财、消费等方面选修课程需要进一步增加并寻求与一些必修课程融合,创业方面的培训也将面向更多学生,促进相关的支持政策贯彻与渗透到每个大学生身上,并积极寻找全面培养大学生财商的新通道!
基金项目
2020宁波工程学院校级崇本基金项目(20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