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四明山红色地理研学旅行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the Travel Design of Siming Mountain Red Geography Research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DOI: 10.12677/AE.2022.1211735, PDF, HTML, XML,   
作者: 周 悦, 徐 洋: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 宁波;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李伟芳*:宁波大学土木工程系,浙江 宁波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研学旅行红色资源Geographical Core Literacy Research Travel Red Resources
摘要: 我国一直强调在教学中注重爱国主义的教育,伴随双新政策的推行,地理教学呈现多样化,教学中越发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教学中将核心素养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也成为新的教学趋势。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浙江省宁波市四明山区红色资源为依托设计研学旅行,通过研学旅行的探究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Abstract: China has alway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eachi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new” policy, geography teaching has become diversifi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of geographical core literacy in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core literacy and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geography teaching has become a new teaching trend. Follow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design research travel based on the red resources in Siming Mountain Area,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geographical core literacy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research travel.
文章引用:周悦, 李伟芳, 徐洋. 核心素养下四明山红色地理研学旅行设计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4812-481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1735

1. 引言

自2017年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将立德树人为总目标,并提出地理核心素养的理念 [1],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愈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伴随双新政策的推行,地理教学也在不断提高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更进,在教学中不再一味的灌输书本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与思想品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满足这一要求。地理教师结合当地的红色资源开发设计研学旅行,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了解当地革命历史,潜移默化的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深化学生与教师的爱国情怀,还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实地体验,对家乡形成一定的区域认知,学习革命文化精神,将红色文化与地理环境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综合思维,促进人地协调的观念形成,在研学中进一步锻炼自身的地理实践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四明山区的红色资源为研究区域,设计研学旅行方案,结合区域特色和研学方案,让学生围绕区域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思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2. 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当今社会越发重视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符合我国社会现状 [2]。研学旅行作为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最好途径之一,目前研学旅行侧重于自然地理部分,人文地理类尤其是思想理念培育方面较少,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背景下,红色资源以其鲜明的教育功能弥补了这一缺陷。宁波市四明山区(如图1)作为浙东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相对丰富,主要是围绕天打岩伏击战、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共鄞奉县委办事处遗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遗址串联成为红色信仰线路。其中遗址踪迹类红色资源占比最多,共有13处 [3]。四明山区用于开展地理研学项目时所选择的目的地较多,对于整个地理研学活动的开展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加强师生对红色资源的认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重视红色资源在地理研学中的应用 [4]。本文依托于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2019新人教版),对四明山现有红色资源种类进行整理并分析地理教科书哪些知识点适合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如下表1所示)。

Figure 1. Location diagram of Siming mountain area

图1. 四明山区区位示意图

Table 1. Geographical knowledge points and development of red resources under the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表1. 课标要求下地理知识点与红色资源开发

3. 四明山红色研学旅行设计

(一) 研学主题与目标确定

研学旅行设计时要先确定研学主题,主题决定研学旅行设计方案的走向。首先研学主题的来源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其次在选取主题时要遵循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顺序,保证主题与学生学习顺序一致,不能超出学生学习范围过多,再次研学主题要依托于当地资源和授课时间,考虑到研学主题与知识的契合度,最后确定研学主题。四明山区红色资源丰富且具有代表性,以其为研究区域开展红色主题的研学旅行符合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要求,研学旅行遵循立德树人的研学总要求,以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和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开展。

(二) 研学地点及路线设计

四明山区研学地点的红色资源丰富多样,自然资源与人文背景同时兼备,具有教育性,针对高一学生以四明山区为研究地点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时间确定为两天,针对区域内红色资源点进行再次选取,遵循安全性、探究性、可行性的路线选择原则,确定为期两天的研学路线,如图2所示。

第一天路线:四明山区内章水镇–天打岩伏击战遗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共鄞奉县委、鄞奉县办事处遗址纪念馆–茅镬村古树林

第二天路线:四明山地质公园(四窗岩–羊额岭古道–四明山夷平面–仰天湖)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research and study route in Siming mountain area

图2. 四明山区研学线路示意图

(三) 研学组织方式与流程设计

地理研学组织方式要符合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标准,遵循地理学科特点、目标导向性和师生协作性原则,通常以研学机构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和学校与研学机构合作型三种形式进行开展,宁波高中教师对于四明山区的研学资源及开发较为熟悉,故本次四明山红色研学旅行选择学校主导型组织方式。核心素养下的研学旅行目标实现取决于研学旅行的流程设计是否合理,研学旅行的流程要从三方面进行即研学前的准备工作,研学中的策略指导和研学后的总结反思。具体研学流程如图3所示。

Figure 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red research process in Siming mountain

图3. 四明山红色研学流程示意图

(四) 研学准备与实施

核心素养下的研学旅行目标实现取决于研学旅行的实施,研学旅行的实施要从三方面进行即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的策略指导和实施后的总结反思。第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分为三个层面即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首先学校要召开学生动员大会与家长安全会议,告知学生与家长研究区域基本情况与安全事项,发放安全告知书,对参与教师提前进行安全培训,与涉及到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其次教师要多次提前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对研学路线与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完善,制定研学手册;最后学生要结合研学手册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和地理工具,做好安全防范意识与准备。第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对研学活动设置问题,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对老师的问题进行个人或组员间回答讨论,进一步增强自己学科知识,同时对于红色资源的讲解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带队教师再根据讲解员的讲解与地理学科知识的结合再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补充。第三,研学旅行结束后,学生在研学活动结束时采取多种形式提交研学报告和研学手册,对研学过程所见所学所感进行反思,进一步的促进地理研学活动的发展。

(五) 四明山红色研学旅行具体实施内容

第一天路线及学生活动:四明山区内章水镇–天打岩伏击战遗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共鄞奉县委、鄞奉县办事处遗址纪念馆–茅镬村古树林

以章水镇为起点,在章水镇学生活动有:

① 参观天打岩伏击战遗址,学生对该遗址的岩石性质进行分析,并分析此地当时成为伏击战选择地的地理原因。

② 参观中共鄞奉县委办事处遗址纪念馆,通过馆内陈列物品及展示照片,了解其蕴含的红色文化及地理知识。

③ 参观茅镬村千年古树群,探究古树群与其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古树群和植被。

④ 对村镇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之前收集的数据对镇内人口分布和迁移特点进行分析,再与革命期间人口分布进行对比,分析革命期间选择此处的原因。

⑤ 学生根据章水镇整体规划的转变,对镇内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思考从革命时到现今,章水镇内空间结构发生怎样变化,教师带领学生查询资料数据,绘制空间结构变化分布图。

对应的地理课标知识点:① 必修一“植被与土壤”② 必修二“人口”③ 必修二“乡村与城镇”

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学生活动有:

① 参观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了解其蕴含的历史地理知识。

② 通过对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的探究,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自然环境差异性的知识,进一步组织学生了解四明山的自然环境状况,形成过程。

③ 学生仔细观察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内的纪念塔,判断出纪念塔的岩石性质,并说出其他岩石的性质及特征。

对应的地理课标知识点:① 选择性必修一的“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② 选择性必修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天路线及学生活动:四明山地质公园

在四明山地质公园学生活动有:

① 参观蒋介石避难地–四窗岩,学生观察四窗岩景观,查阅资料思考四窗岩与之前相比缩小可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蒋介石为什么避难选择四窗岩。学生观察四窗岩内岩石并分析四窗岩内岩石构造是怎么形成的。

② 学生跟随教师走羊额岭古道,感受解放战争期间革命队伍壮大之力量,前辈在此英勇抗争之行为,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③ 在羊额岭,观察其分水岭的形态特征,绘画示意图(示意图包括等高线,等高线要素,水系和图例)。

④ 分组讨论四明山典型地貌的特征,查阅资料并试图分析夷平面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和形态特征。

⑤ 学生观察仰天湖,猜测其湖泊形成原因。

对应的地理课标知识点:① 必修一的“地貌”② 必修一的“水循环”③ 选择性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变化”。

(六) 红色研学教学效果

以章水镇为研学点进行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参观遗址,纪念馆,千年古树,并对村镇进行实地考察规划,利用六只脚APP,形色APP等地理APP和地理工具获取相关地理位置信息与数据,并通过整合数据分析制图,探究村镇空间结构变化。学生对章水镇地理位置有着初步区域认知,学生的分析数据能力,地理绘图制图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同时去对章水现有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优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得到进一步培养。但在制图过程中,存在软件应用过难,学生制图难度过大,后改成手绘章水镇空间结构分布简图。

以四明山烈士陵园为研学点进行教学时,主要考察学生对垂直自然带以及岩石性质的判断,通过让学生观察植被,岩石的分布及实验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对植被与岩石进行简单判断,少部分学生可以结合信息对自然带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较为透彻,学生的分析发散能力仍需加强培养。

以四明山地质公园为研学点进行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四窗岩和仰天湖,走羊额岭古道,绘制示意图,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以对四窗岩岩石构造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走古道时,学生亦能听从教师讲解,爱国情怀有所提升,但是在绘制示意图时,学生的绘图水平参差不一,绘图水平仍需加强培养;其次对于夷平面,仰天湖的形态特征和形成原因能做初步猜测与探讨,但对起具体形成过程表述上仍有所欠缺,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偏低,教师要进强对学生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注重发散学生思维。

4. 结语

开展研学旅行是响应国家课程标准的号召,同时也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将红色资源纳入地理研学旅行中,不仅有利于整合乡土地理资源,还为研学旅行的开发方向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地方认知,进一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陈禾. 中学地理教学中红色研学资源的融入[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2(14): 42-43+48.
[3] 王文华. 中国东部四明山古风化壳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4] 张天中, 汤国荣. 基于红色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1(11):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