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化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举办,截至目前,共有1154项世界遗产,其中有218项世界自然遗产,897项世界文化遗产,39项世界混合遗产。其中与火山相关的世界遗产共有44项,其中有26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文化遗产,4项混合遗产。
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分布范围较广,一般来说,火山主要形成于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1]。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被称为活火山;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被称为休眠火山;史前曾喷发过,但在人类历史时期从来没有活动过与长期不喷发的火山被称为死火山。据了解,我国境内约有660座火山,主要分布于环蒙古高原区、环西藏高原区和环太平洋区三个地区,我国虽现在没有正在喷发的火山,但保存着较好的火山遗迹,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2004年2月13日成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第一批8个世界地质公园之一,被称作是“天然火山博物馆”,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际绿色名录、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项桂冠。在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内共有63种典型的地质遗迹类型,包括火山熔岩地貌景观、火山碎屑堆积地貌景观、火山熔岩地貌景观、岩石地貌景观等,还有著名的冷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2],因此该风景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所以针对五大连池自然遗产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2.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发展现状
五大连池火山群经过200万年以来的多期喷发,形成的火山及熔岩地貌类型齐全,景观独特。据史料考证,新时期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于1720~1721年间 [3],从火山口喷溢出的熔岩流,冲向地势较低的白河河床,高温炽热的熔岩流,遇水即冷凝成坚固的岩石,像堤坝一样将上游河水挡住,便形成湖泊,被称作火山堰塞湖。由此五个串珠状的湖泊汐水得以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景区内的火山景观资源包括火山锥、熔岩、微地貌、堰塞湖;医疗疗养避暑资源包括矿水、矿泥、疗养院所;火山文化包括圣水节 [4]。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著名火山景观中极为少见的山、水、泉、石一应俱全的景区。据资料显示,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游客量都在百万以上,2019年接待游客1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9亿元,推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在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① 当地群众缺乏对火山景观的保护意识,乱采熔岩、开垦熔岩台地等导致主要的火山地质遗迹受到破坏;② 当地群众在池边耕种、放牧,部分产业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造成地下水和矿水受到污染、水土流失;③ 旅游资源开发率低,导致潜力较大的火山遗迹资源、民族文化、生态农业尚未被开发;④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五大连池湿地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湿地不断萎缩退化,环境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逐渐减退。
2007年1月1日,为加强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障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条例》。对于风景区内的突发事件,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五大连池风景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5]。2010年8月13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保护条例>的决定》进行修正。虽然黑龙江省为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制定了一定的法律法规,但因其还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部分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缺乏从严执法的法制环境,所以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法制建设。
3. 世界火山自然遗产与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对比研究
3.1. 世界火山自然遗产
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国家有意大利、冰岛、美国、俄罗斯等,这些国家利用丰富的火山旅游资源,建成世界闻名的火山风景区。从世界火山自然遗产名单中遴选出10个火山遗产,包括韩国的济州火山岛和熔岩洞、俄罗斯联邦的勘察加火山、意大利的伊索莱约里(伊奥利亚群岛)与埃特纳火山、西班牙的泰德国家公园、冰岛的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火与冰的动态性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的豪勋爵群岛、美国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以及厄瓜多尔的桑盖国家公园。
以上火山遗产在世界地图上的分布可见图1,由图可见火山遗产主要分布在地壳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带,其遴选标准与遗产特征可见表1,世界火山自然遗产地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当地的火山资源,法律法规名称及其实施时间可见表2。
济州岛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盾状火山之一,具有独特的价值,建在静止的大陆地壳板上的热点上。熔岩洞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洞穴系统,城墙从海洋中升起的城山日中峰凝灰岩锥体是一个戏剧性的景观特征,而汉拿山通过季节变化,瀑布,多形岩层和柱状悬崖的展示,以及高耸的山顶及其充满湖泊的火山口,进一步增加了风景和美学吸引力。
勘察加半岛拥有一个非凡的景观,包括大型对称的火山,湖泊,野生河流和壮观的海岸线,以及多样化的古北极植物区系,半岛位于大陆与太平洋之间,也表现出了其独特的特征。勘察加半岛四周为火山群(有160座火山,其中29座为活火山),存在两座著名的火山,分别是克留契夫火山和别兹伊什安火山,这两座火山分别在1978年和1977年有过喷发,该半岛属于全球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当中19座为世界自然遗产。
注:点位数据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官网http://whc.unesco.org/。
Figure 1. Map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 volcanic natural heritage site
图1. 世界火山自然遗产分布图

Table 1. List of volcanoes in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表1. 世界火山自然遗产名单
注:本表数据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网http://whc.unesco.org/。

Table 2. Overview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orld volcanic natural heritage sites
表2. 世界火山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概况
埃特纳火山是意大利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其喷发状况十分活跃,几乎连续不断的喷发活动继续影响着火山学、地球物理学和其他地球科学学科,公元前693年的喷发就有记载,至今依然活动不已,虽破坏力极强,但频繁的火山喷发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旅游资源。同时由于其独特的熔岩流、煤渣锥以及动植物,使该地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教育价值。
豪勋爵群岛的地形浮雕非常壮观,在一小块区域内拥有异常多样的壮观和风景优美的景观,包括陡峭的山坡,环绕泻湖的宽阔的山丘弧线和从海洋中突然升起的球金字塔。它被认为是由海底火山活动发展而来的岛屿系统的杰出例子,并展示了大型盾状火山破坏的几乎完整的阶段。
3.2.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概况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境内,距五大连池市区18公里(见图2),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上 [6],地理坐标为北纬48˚30'~48˚51'、东经126˚00'~126˚25',总面积为1060 km2,最高海拔为602 m,最低海拔为248 m。

Figure 2. Geographical location map of Wudalianchi City (modified from Zhang et al., 2022)
图2. 五大连池地理位置图(据张向格等,2022修改 [7])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于2001年11月29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遴选标准为(viii) (ix),申报的遗产特征为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由五大连池湖区:莲花湖、燕山湖、白龙湖、鹤鸣湖、如意湖组成串珠状的湖群,以及周边火山群地质景观、相关人文景观、植被、水景等组成。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成为生态演变过程的主要见证,展示了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是世界上研究物种适应和生物群落演化的最佳地区。据了解,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遗产特征还包括火山地貌、气候概况、水文概况、生物概况等方面(见表3),在火山旅游以及自然美学方面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重要科学考察和旅游潜力的地质遗迹资源 [8]。

Table 3. Heritage features of Wudalianchi scenic spot
表3.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遗产特征
4.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申遗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4.1. 申遗策略研究
与国外的熔岩火山相比,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熔岩在形状和结构上完全不同,常见的特征包括波浪状熔岩、蠕虫状熔岩、熔岩钟乳石等。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拥有着大陆上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形态典型、种类最齐全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还有举世闻名的与火山有关的矿泉水资源,同时由于火山旅游资源的新奇性,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开发火山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合理开发利用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火山旅游资源,对于丰富我国的世界火山自然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若成为世界遗产后不仅可以带动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更是科研和教育的基地,是探究人类智慧、文明轨迹和自然奥秘的知识源泉 [13]。
4.2. 可持续发展研究
由于各个国家的火山所处的地域以及形成的机理不同,其建设和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应围绕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个核心,所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也应紧随脚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借鉴世界著名火山名胜区的开发经验,同时结合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应遵循“保护第一,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风景区的火山旅游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2.1. 多种旅游资源综合开发
综合开发即将火山旅游资源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进行开发,由于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独特的矿水资源,所以可将火山旅游资源与矿水资源进行结合;由于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其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可将火山旅游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相结合,可进一步开发健康疗养与其他专项旅游,促进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4.2.2. 保护火山旅游资源
火山旅游资源有珍贵的旅游资源与科学价值,且不可再生,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应考虑开发规划的合理性,并最大程度保护资源本身以及周围的环境。同时应完善保护规划,在规划中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健全保护机构,严格保护,适度开发,确保火山旅游资源不被破坏。
4.2.3. 加强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内的老黑山以及火烧山是我国活火山中有历史记载、喷发时间和地点较为确切的活火山,虽然喷发时间距今较为久远,且目前没有明显的火山活动迹象,但仍需对火山进行监测工作,以便一旦发生火山喷发,可以及时地疏散人员。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矿水资源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污染问题,则需在开发过程中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监测系统,使景区的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决策的轨道。
五大连池湿地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为保护好五大连池的湿地资源,恢复其湿地功能,应设立湿地监测系统,并通过巡护、宣传教育等方式坚决制止污染、占用湿地等行为。
4.2.4. 全面规划,加强宣传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应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是旅游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并结合风景区独特的区域位置,加强向俄罗斯等国家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该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4]。同时应将科普教育融入到参观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游客融入与火山地质遗迹相关的科普知识,丰富科普旅游体验活动 [15]。
5. 结语
本文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独有的火山地貌特点为依托,提出其申遗的优势,并指出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单后,便可填补中国在世界火山自然遗产方面的空白,带动风景区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发展。针对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在开发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保护火山旅游资源、多种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强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规划和加强宣传这四个方面来合理开发风景区的火山旅游资源。
致谢
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克勤老师和助教李江涛老师对本文的指导,特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