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谢祖彬, 刘琦, 许燕萍, 等. 生物炭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方向[J]. 土壤, 2011, 43(6): 857-861. | 
                     
                                
                                    
                                        | [2] | 何绪生, 耿增超, 佘雕, 等.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2): 1-7. | 
                     
                                
                                    
                                        | [3] | 林肖庆, 吕豪豪, 刘玉学, 汪玉瑛, 杨生茂. 生物质原料及炭化温度对生物炭产率与性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7): 1216-1223. | 
                     
                                
                                    
                                        | [4] | 周丹丹. 生物碳质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及机理调控[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08. | 
                     
                                
                                    
                                        | [5] | 石红蕾, 周启星. 生物炭对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2): 486-494. | 
                     
                                
                                    
                                        | [6] | 刘玉学, 刘微, 吴伟祥, 等. 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4): 977-982. | 
                     
                                
                                    
                                        | [7] | 张鹏. 生物炭对西唯因与阿特拉津环境行为的影响[D]: [博士学位论文]. 天津: 南开大学, 2013. | 
                     
                                
                                    
                                        | [8] | 张彩霞. 生物炭对五氯酚钠和克百威在黄土中吸附行为影响的研究[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 
                     
                                
                                    
                                        | [9] | 陈晓博. 生物炭环境效应和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作用[J]. 北方环境, 2013(6): 66-68. | 
                     
                                
                                    
                                        | [10] | 佟雪娇, 李九玉, 姜军, 等. 添加农作物秸秆炭对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 27(5): 37-41. | 
                     
                                
                                    
                                        | [11] | 甘文君, 何跃, 张孝飞, 等. 秸秆生物炭修复电镀厂污染土壤的效果和作用机理初探[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3): 305-309. | 
                     
                                
                                    
                                        | [12] | 王道京, 桑文静, 周雪飞, 等. 生物炭在土壤中的运动迁移及其对土壤污染物影响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42(19): 122-129. | 
                     
                                
                                    
                                        | [13] | 陈宝梁, 陈再明, 陈文远, 周丹丹, 方远. 有机污染物与生物炭的相互作用: 吸附模型、机理和热力学[C]//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 北京: 中国化学会, 2011: 849. | 
                     
                                
                                    
                                        | [14] | 王宁. 生物炭对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2. | 
                     
                                
                                    
                                        | [15] | 吴成, 张晓丽, 李关宾. 黑碳制备的不同热解温度对其吸附菲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1): 125-128. | 
                     
                                
                                    
                                        | [16] | 章明奎, 顾国平, 徐秋桐. 生物质炭降低蔬菜吸收土壤中抗生素的作用[J]. 农学学报, 2016, 6(1): 42-46. | 
                     
                                
                                    
                                        | [17] | 郑浩. 芦竹生物炭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D]: [博士学位论文].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 
                     
                                
                                    
                                        | [18] | Vithanage, M., Rajapaksha, A.U., Tang, X.Y., et al. (2014) Sorption and Transport of Sulfamethazine in Agricultural Soils Amended with Invasive-Plant-Derived Biocha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41, 95-103.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14.02.030
 | 
                     
                                
                                    
                                        | [19] | Mohanty, S.K. and Boehm, A.B. (2014) Escherichia coli Removal in Biochar-Augmented Biofilter: Effect of Infiltration Rate, Initial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Biochar Particle Size, and Presence of Compos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8, 11535-11542. https://doi.org/10.1021/es5033162
 | 
                     
                                
                                    
                                        | [20] | Bradford, S.A., Torkzaban, S. and Walker, S.L. (2007) Coupling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chanisms of Colloid Straining in Saturated Porous Media. Water Research, 41, 3012-3024.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07.03.030
 | 
                     
                                
                                    
                                        | [21] | 吴蒨蒨. 生物炭增强土壤吸附阿特拉津的作用及机理[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6. | 
                     
                                
                                    
                                        | [22] | Wang, Y., Wang, Y.J., Wang, L., et al. (2013) Reduc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CBs in Soil to Plant by Biochars Assessed with Triolein-Embedded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 Techniqu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74, 250-256. 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12.12.004
 | 
                     
                                
                                    
                                        | [23] | 王茜, 唐翔宇, 关卓, 刘琛. 生物炭对土壤中农药的吸附-解吸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综述[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5(2): 200-205. | 
                     
                                
                                    
                                        | [24] | 史明, 胡林潮, 黄兆琴, 等. 生物质炭的加入对土壤吸附菲能力以及玉米幼苗对菲吸收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5): 912-916. | 
                     
                                
                                    
                                        | [25] | 王廷廷. 黑碳对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吸附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12. | 
                     
                                
                                    
                                        | [26] | 余向阳, 应光国, 刘贤进, 等. 土壤中黑碳对农药敌草隆的吸附-解吸迟滞行为研究[J]. 土壤学报, 2007, 44(4): 650-655. | 
                     
                                
                                    
                                        | [27] | 宋洋, 王芳, 杨兴伦, 等. 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氯苯类物质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评价方法[J]. 环境科学, 2012, 33(1): 169-174. | 
                     
                                
                                    
                                        | [28] | 赵军. 生物质炭基氮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 
                     
                                
                                    
                                        | [29] | 高海英, 何绪生, 陈心想, 张雯, 耿增超. 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10): 1948-1955. | 
                     
                                
                                    
                                        | [30] | 丁文川, 曾晓岚, 王永芳, 杜勇, 朱庆祥. 生物炭载体的表面特征和挂膜性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9): 1451-1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