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吃瓜”、“割韭菜”、“种草1”、“拔草”等词语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吃瓜”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流行词,“吃瓜”一词原义为吃某种瓜类的果实。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它拥有了新的意义并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媒体世界中。2016年,《咬文嚼字》 [1] 公布了当年的“十大流行语”,“吃瓜群众”则位列其中,例如:
(1) 和平分手罢了,不必过多揣测,吃瓜群众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何况人家已经澄清了。(微博2022/08/29)
观察例子,可以发现,“吃瓜”的语义与原义不同。“吃瓜”产生了新义,而与之发生相同变化的、产生新义的词语在网络世界中并不少见,如“种草”、“拔草”、“割韭菜”等。
根据构词语素之间关系的不同,复合词可以分为联合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和重叠式,“吃瓜”属于其中的动宾结构。前人学者们对“吃瓜”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朱嫣红(2014) [2] 对“瓜”字的意义进行探究,列举了“瓜”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多种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瓜”的各个语义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韩倩(2019) [3] 选择“吃瓜群众”语义泛化过程作为切入点,对其整个发展历程中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梳理,探讨其与当下社会心态、文化走向之间的关系。纵观“吃瓜”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学者都是对“吃瓜”进行孤立研究,未将其与网络流行语中的相关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本文选取部分来自微博网页版的语料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观察动宾结构“吃瓜”新义的产生,探究动宾结构网络流行语中宾语新义产生的条件。
2. 动宾结构“吃瓜”中“吃瓜”新义的产生及演变机制
根据微博网页版“吃瓜”的搜索,2015年2月10日,第一次出现了“吃瓜观众”,举例如下:
(2) 作为一个吃瓜观众,今天修完牙回来连瓜都吃不了了。
但经由语料上下文分析,我们发现,该例中“吃瓜”含义为本义。而出现在2015年3月7日中的一则语料,“吃瓜”的含义为新义,举例如下:
(3) 我觉得自己好像发了几百条弹幕了,结果好像全程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在微博网页版中以“吃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吃瓜”语料情况统计如下表1。

Table 1. Corpus statistics of “Chi Gua”
表1. “吃瓜”语料统计数据
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发现,2015年第一次出现“吃瓜”相关短语,从2015年开始,“吃瓜”使用频率逐渐增加。随着“吃瓜”使用频率的增加,2017年12月17日,新义“瓜”第一次单独出现在句子中。例如:
(4) 还是集个资给你家主子换个团队吧,最近的瓜吃得可太搞笑了。
“瓜”的使用逐渐脱落动宾结构,开始单独使用。基于语料的基础,我们来探讨“吃瓜”新义的产生及“瓜”的句法功能。
2.1. “吃瓜”新义的产生
2.1.1. 本义
“吃瓜”是一个动词短语,由动词“吃”和名词“瓜”组成。“吃”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4] 中的解释有8种,其中与“吃瓜”相关的解释为:“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瓜”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3种,与“吃瓜”相关的解释为:“蔓生植物及蔓生植物的果实”。因此,“吃瓜”本义为:“把蔓生植物及蔓生植物果实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
2.1.2. 新义
网络上的“吃瓜群众”一词源于一则马路新闻,记者采访路边老农对于车祸事件的看法,老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后来新闻评论里就有人借此评论道:“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而在戏院、火车站推售瓜子,有“前排吃瓜子”的广告词。“前排吃瓜子”的语义牵引促使“吃瓜群众”的语义增加了围观看戏之意。基础义的“吃瓜”指的是吃真正的瓜果、瓜子等,后因为与之相关的事件而引申出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在“吃瓜群众”这一词组中,“吃瓜”在语义上已经发生了变化,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普通网友们常常戏称自己为“吃瓜群众”,而其中“瓜”的语义也发生了变化,可以用来表示某个热点八卦事件,如:“有大瓜”、“吃瓜路人”、“慎重吃瓜”等。“瓜”变成了某个热点八卦事件。“瓜”与“热点八卦事件”两者的共同点都有轻松、悠闲状态之意。基础义的“吃瓜”带有中性甚至褒义色彩,但在网络世界使用中开始带有贬义色彩,带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味。动宾结构“吃瓜”中,宾语“瓜”产生新义后可以分布在句中哪些位置?对此,我们将进行探讨。
2.2. 动宾结构“吃瓜”与宾语“瓜”的句法功能
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受语言的经济原则影响,随着“吃瓜”相关用法的大量使用,“瓜”逐渐从动宾结构“吃瓜”中脱离出来,在句法上具有更自由的分布。以下例句语料均来源于2022年9月11日微博网页版。
2.2.1. “吃瓜”的句法功能
a. 可以带助词“了”“着”“过”,表示动态
(5) 我吃着瓜他吃着粉大晚上的贱男。
(6) 本徹底完全極致路人吃了兩天瓜也覺得是製片人的問題……
(7) 还有啥我没吃过的瓜。
b. 动词可以重叠
(8) 这几天新闻要爆炸了,下周开始热料新闻会更多,尤其是关于婚恋关系,出轨,多角恋,性丑闻等等,大众就吃吃瓜吧。
c. “吃瓜”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
(9) 每天默念一遍微博是吃瓜的地方不要炸粪坑不要炸粪坑不要炸粪坑。
(10) 有人出内娱小寺,内娱大理寺的吃瓜合集么。
(11) 笑死,一直以吃瓜的态度看lyf,刚刚才发现我妈破防了,从昨天开始一直淡定破防。
d. “吃瓜”可以作主语
(12) 忙碌的高中生活里瓜料一直不断吃瓜才是人类的本质。
e. “吃瓜”可以作宾语
(13) 我已经开始吃瓜了。
随着词语“吃瓜”的频繁使用,“吃瓜”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吃瓜”的紧密度变低。如:
(14) 吃个机场的瓜他们现在在哪?
(15) 快去吃王嘉尔的瓜。
(16) 吃了一晚上辣眼睛的瓜。
(17) 吃内娱男流量的瓜总能看到李胜利可真是个奇人。
2.2.2. “瓜”的句法功能
“瓜”从“吃瓜”中独立出来,句法上具有更自由的分布。具体说明如下:
a. 单独作主语、宾语
(18) 周雨彤完美诠释了我平时对闺蜜的行为,但我意外听到了瓜!
(19) 有人知道怎么发瓜帖嘛,瓜太大了,发不进超话。
例(18)中,“瓜”可以单独充当谓语“听到了”的宾语成分;在例(19)中,“瓜”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
b. 做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
(20) 来个课代表捋一捋今天的瓜。
(21) 今天的瓜好大。
(22) 刷到了点昨天和今天的瓜。
例(20)、(21)、(22)中,“瓜”可以受到时间名词“今天”、“昨天”和“明天”的修饰。
(23) 这瓜还是葫芦瓜么一串串的?
(24) 这个瓜还有视频!
(25) 呜呜呜我也看了但这瓜太有意思吃好久。
例(23)、(24)、(25)中,“瓜”可以受到指示代词“这”的修饰。
(26) 整么还有这么多陈年旧瓜,又臭又长又多吃都吃不完了是吧!
(27) 所以谁有真瓜,找一晚上了。
(28) 是怕吃的假瓜然后有心造谣传谣被告吗?
(29) 第一次吃到热乎的瓜,结果是自己喜欢的明星。
(30) 卧槽越来越多的瓜了。
例(26)~(30)中,“瓜”还可以收到形容词的修饰,如:旧、真、假、多等等。
2.3. 演变机制
2.3.1. 隐喻机制
张谊生(2016) [5] 对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问题做了全面的讨论。文章认为,动因与机制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动因是为什么演化,涉及可能性、前提、基础、环境、必要条件、各种可能因素;机制是怎么样演化,涉及现实性、表现、过程、状况、充分条件、各种现实因素。
严格意义上讲,旧词“瓜”产生了新用法。“瓜”在使用过程中实际上是“既有日常词语网络化后赋予新义”。“瓜”一词的使用已经从实际生活领域应用到网络世界,呈现出词义扩大趋势。这一语义演变过程是通过隐喻方式实现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隐喻要涉及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当两个不同的领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时,可以用一个领域的词去说明另一个领域的对象,形成隐喻映射。两个领域之间互动的前提是语义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人们才有可能透过已经熟悉的概念去认知未知领域的事物,最终实现隐喻映射。隐喻在词义引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表达一个新的概念或术语,在现有的语言词汇中找不到合适的词,或有近义词但不足以表达恰当含义时,人们常常借用旧词语的结构模式。运用隐喻手法,是创造新词的一种方式。“吃瓜”的“瓜”字本义是“草木蔓生植物名”,“吃瓜”给人悠闲、轻松的印象,而围观他人事件时也是热闹、事不关已、悠闲的自在状态。因为“吃瓜”时的悠闲状态与在网络热点事件发生而表示的事不关己的悠闲状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于是两者之间产生联系,“吃瓜”开始逐渐引申为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吃瓜群众”一词就是这样产生的。
2.3.2. 压制理论
Goldberg (1995) [6] 认为,压制就是构式使词汇义发生强制性的改变。网络流行语动宾结构“吃瓜”并非普通的咀嚼一种瓜果,而是围观分析某个热点八卦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这个结构的新义需要放到具体的热点八卦事件中去进行分析。动作“吃瓜”的突出功能是吃瓜时轻松悠闲的状态。这是“吃瓜”新义的产生。“吃瓜”如果不还原事件,人们可能不容易把握这几个词语的确切语义。同时,“吃瓜”表征一定的功能/特征。
2.4. “瓜”新义的产生路径及呈现状态
本义为“吃某种瓜类的果实”的动宾结构“吃瓜”因为在某个网络事件中通过隐喻产生了“围观分析某个热点八卦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的新义并在网络及现实生活中被频繁使用。又由于整个动宾结构的压制,宾语“瓜”也产生了新义,不再是指某种瓜类,而是代指某个热点八卦事件。“瓜”相关语料一般以聚集性状态呈现,会在某一时间段迅速增多。“瓜”的具体对象要依据上下文推断或者多为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例如:
(31) #鹿晗##30天安利鹿晗# @M鹿M鹿晗跨年其实从九月份就盼着现场唱时差但吃瓜也可以毕竟知道小哥哥可以陪家人过年我更开心。
(32) 【马苏工作室声明:造谣者已涉嫌构成刑事犯罪】今天@马苏去了北京海淀法院对黄毅清的相关言论进行起诉,马苏工作室随后声明,指黄毅清公然捏造散布关于马苏的谣言,马苏方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Andy HYQ黄毅清:受理了也不代表能赢!黄毅清现已被禁言,通过头像和置顶传达信息!不管马苏在跨年瓜中起了什么作用,扮演了什么角色,她本身权利也是不容被侵犯的,吃瓜有度,适可而止才好。
3. 网络流行语中宾语新义的产生条件
3.1. 宾语产生新义的情况
网络世界中,动宾结构“吃瓜”产生了新义,宾语“瓜”也随着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了新义。与“吃瓜”情况类似的结构还有许多,如“割韭菜”、“种草”、“拔草”、“入坑”等等。在网络世界中,与动宾结构“吃瓜”宾语产生新义的类似结构还有很多,如“割韭菜”、“种草”、“拔草”、“入坑”等等。
3.1.1. “割韭菜”
宾语“韭菜”这个词发生了词义变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韭菜”解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扁,花白色。是常见蔬菜。”现在,“韭菜”一词产生了新义:指代在直播带货中,被主播利用赚钱的群体。
3.1.2. “种草”“拔草”
宾语“草”产生了新义。王竹喧(2020) [7] 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种草”中的“草”释义为:“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现在,“草”一词产生了新义:指代“被别人推荐的东西”。
3.1.3. “入坑”
宾语“坑”产生了新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入坑”中的“坑”释义为:“洼下去的地方”。现在,“坑”一词产生了新义:常指代某篇小说、某个电视剧、某个动漫等等。
与“吃瓜”情况相似,这几个动宾结构都产生了新义,其中的宾语也产生了新义。“韭菜”、“草”在此结构中不表示“植物”,“坑”也不表示实在的物体。但与“吃瓜”变化不同的是,动宾结构“割韭菜”“种草”“拔草”“入坑”的宾语“韭菜”“草”“坑”不能单独使用,而动宾结构“吃瓜”的宾语“瓜”可以脱离动宾结构单独使用。例如:
(33) #吴亦凡#最烦拉吴亦凡做攻的,也不睁开眼睛看看你心肝是个什么货色也配要吴亦凡宠!
配得到全世界宠爱的在真粉丝这里只有吴亦凡。任何拉吴亦凡瓜,卖人设的。全部不是吴亦凡粉丝。
3.2. 产生条件
观察上列网络流行语可以发现,上述都为动宾结构。笔者在微博网页中进行搜索发现:产生新义的网络流行语结构多为动宾结构。分析发现,产生条件如下:
3.2.1. 动宾结构的能产性
沈梦璎(1987) [8] 、汤廷池(1989) [9] 等学者对新词语的构词手段进行统计后认为,动宾式是能产性较强的构词法之一。动宾式构词法在汉语的构词活动中比较活跃,所构成的复合词数量也颇为可观。因为动宾式结构使用多,结构灵活,所以在网络流行语中发生变化较多的也是动宾结构。
3.2.2. 结构的压制理论
李青(2019) [10] 解释道:“所谓的压制是指语言中的某一成分为适应另一成分的要求而被迫改变自己的意义和功能。压制广泛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对于压制概念及理解,各位学者有自己的看法。本文笔者认同Goldberg的观点。Goldberg (1995)认为,压制就是构式使词汇义发生强制性的改变。目前,国内外对语言压制现象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类型压制、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而与语义相关的压制问题,目前学界主要讨论事件压制。孟凯(2022) [11] 认为:“压制产生新词语的重要方式包括两类,即事件压制和功能/特征压制。并且两类语义压制往往交叠共词,有一定的选择倾向,两类的类推性强弱也因类型差异而不同”。
本文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动宾结构“吃瓜”和宾语“瓜”新义的产生及其发生相同现象的动宾结构也是受到事件压制和功能/特征压制共同交叠的作用。孟凯(2022)认为:“事件压制是将事件语义压制进新词语的成分里。事件信息往往很丰富,事件压制类新词语的语义通常包含溢出成分之外的事件关键信息。功能/特征压制是将事物或事件凸显的功能或特征压制进新词语的成分里,以成分的功能和特征来体现事物或事件的特点。两类语义压制不是截然分开、泾渭分明的,往往彼此交叠,共同体现在同一个词语中”。“瓜”不再只是植物果实,“瓜”包含着超出本义的内涵,“瓜”的具体对象要依据上下文进行推断或者多为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
3.2.3. 省力原则、经济原则在网络新词选词和造词上的体现
“一方面说话人传达自己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又尽可能少地付出脑力、心力和体力,从而做到最省力。”同时,也离不开类推作用在语义变异当中所起的作用。在此结构中,用同样的字、不同的含义来表达新的内容,就是省力原则、经济原则的体现。用同样的词语“吃瓜”来表示不同的内涵。
3.2.4. 网民群体的好奇心理
根据语料我们发现,“瓜”一般多指热点问题,易吸引网民眼球。网民群体多为年轻人,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吃瓜”刚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使用起来新颖独特。“瓜”语义的扩大不仅是语言内部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群众心理满足的需要。
4. 宾语新义的使用限制
虽然许多动宾结构的宾语产生了新义,但宾语新义并不能灵活使用,受到了许多条件限制。选取“吃瓜”、“入坑”、“种草”、“割韭菜”四个动宾结构在微博语料中进行考察发现:
a. “瓜”与“坑”、“草”、“韭菜”相比,在句法上具有更自由的分布,可以单独作主语、宾语,如上例(18);也可以作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如例(22)。
b. “入坑”已经从动宾结构凝固成了动词,“入坑”粘合度更高,例如:
(34) 哦哦哦好好嗑!我入坑了!
(35) 妈咪们这边刚入坑。
也多用来修饰名词,如入坑姿势、入坑的瞬间、入坑肖战、入坑的新粉。
最终考察语料发现,限制宾语新义的使用条件是动宾结构动词和宾语的紧密度。由于使用更多,一些结构的宾语慢慢脱离该结构,与动词的紧密度降低,从而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受到动词和结构的限制。
5. 结语
在动宾结构吃瓜中,“吃瓜”产生了新义,宾语“瓜”也产生了新义。结构与宾语都产生新义的结构还有很多,如“拔草”、“割韭菜”等等。网络流行语动宾结构因为在某个网络事件中通过隐喻产生了新义。又由于整个动宾结构的压制,宾语也产生了新义。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及语义得到了发展。这反映出语义变异是语言本身的需要,也增强了语言的活力。这类语义变异对相关词典的编纂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产生的结构新义和宾语新义是否具有稳定性、新义是否表义明确等等。同时,这类语义的变异也在冲击着语言的规范性。
NOTES
1“种草”原译为将草种在泥土中。但在今天快速发展的网络世界中,很多旧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