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此时,从世界范围来看,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刘秀玲(2017)指出,世界上讲英语的人已多达三分之一,英语无处不在 [1] 。从本国范围来看,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中国发展的需要,我国急需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林崇德(2016)指出,我们需要立足国情,结合时代特点,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2] 。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国英语学科开启了新的变革 [3]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政策核心理念,具体阐述中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内涵,分析新时代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特点,从多方面解析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政策的内涵。同时,通过分析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教育政策提出相应的愿景。
2.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政策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这些教育政策都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从2012年至今,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素养的培养。

Table 1. Education policies and related documents in China since 2012
表 1. 2012年至今我国教育政策及相关文件
总体而言,我国英语教育政策集中体现在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执行的标准,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4] 。2022年,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育部新修订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此,中小学英语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拉开帷幕。相比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2022年版更具规范性和指导性,从内涵来看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课程目标
2011年,教育界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育人的“三维目标”,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图1所示。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arget structure of the 2011 compulsory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图1. 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结构示意图
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课程总目标,从这四个方面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图2所示。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objective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2022
图2. 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结构示意图
(二) 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来看,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标专注于课本上的知识,偏重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强调记忆背诵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的考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英语课程内容包括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5]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围绕语篇所提供的主题,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一系列的英语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探究、体会、反思等深度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6] 。新旧版英语课标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分级体系也有所不同,如图3所示。其中,2011年版的英语课标要求学生从3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课程,到4年级和6年级时分别完成一、二级目标,同时,要保证每周三至四次英语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长不少于80至90分钟。7到9年级则要求完成三、四、五级目标,周课时按国家课程计划执行 [7] 。2022年版的英语课标增加了预备级,同时,新增的“+号”表示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

Figure 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ntent grading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English courses
图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分级示意图
除此之外,与2011年版的英语课标相比,一方面,2022年版的英语课标增加了主题和语篇的内容。课程内容强调以大单元的形式呈现,以主题为引领,聚焦生活、社会、科学和自然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主题,以语篇为依托,选取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材,建立各语篇之间的联系,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整合性的学习,使其知识结构综合化,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进行深层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建构大观念。同时,新课标提倡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英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2022年版的英语课标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要求更高,其内涵更丰富。以文化意识为例,2011年版的英语课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扩展文化知识的范围,同时,要求中小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标志物和相关习俗 [8] 。而2022年版英语课标中的文化意识目标在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对文化的内化,英语教育从“人本”、“文化”和“体验”的角度重新建构新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者接受文化事实、发现文化观点、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适应 [9] 。
(三) 学业质量标准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标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写两部分编写,结合课程内容的要求描述学生的学业成就。“学业质量描述”从一级、二级、三级描述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分别呈现了3至4年级学生、5至6年级学生和7至9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就,为英语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四) 课程实施
1. 教学设计
对比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标,2022年版的英语课标倡导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实施融合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为一体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它提出教师要深入开展语篇研读,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学生思维,使其能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比于2011年版在评价方面更加多元化。具体而言,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时机和评价方式方面都更加全面,使得评价更加公正,如图4所示。

Figure 4. Schematic diagram of 2022 compulsory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evaluation
图4.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标教学评价示意图
在评价内容方面,新课标规定评价内容不仅局限于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价,还要求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多个主体参与评价。在评价时机方面,新课标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设计单元持续性评价,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 [10] 。在评价方式方面,相比于2011年版的课标,此课标的规定更加合理化,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可以使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以便提供针对性指导。
3. 教师培训
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内容,要求教师建立学习和研究共同体,更新理念,研读教材,通过参加专家讲座、单位组织的培训、同伴间互助学习、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和进行自我反思等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形成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能力。
3.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特点
(一) 课程资源丰富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英语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还包括了其他有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英文期刊、英文书籍、英语视频、英文电影、英文歌曲和英语新闻等真实而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自主利用一些在线英语学习平台和软件,如慕课和百词斩等,进行课外学习,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
除此之外,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小学招聘外教的比率逐渐增加。外教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都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与外教进行交流和互动,不仅提升了口语的地道性,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外国文化及风俗习惯。
(二) 教学方式信息化
近几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多数中小学采取线上教学方式,推动了“人工智能 + 教育”的应用。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强调把“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 [11] 。同年,外研社研发了“外研AI智能学习平台”与“U校园(Unipus)智慧教学云平台”,顺应了外语教育智能化、自主化与移动化趋势。这些平台全面支持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模式,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了与英语教材同步的学习内容,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化且便利化。同时,平台也能积累学生过程性学习的数据,为中小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 [12] ,建设集教、学、测、评、研于一体的全新外语教育生态。
(三) 教学内容综合化
新时代,英语教育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点在教材内容、试卷结构和评分标准上都有所体现。比如,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常以主题为引领,将各语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大单元。又比如,听力测试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听捕捉关键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试题覆盖的广度上看,体裁也随着教学内容的综合而日趋多样化,包括新闻报道、说明文和记叙文等。
(四) 师资质量更优化
外语大计,教师为本。为提升英语师资质量,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协同培养新机制。该文件的发布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英语教师培训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培训质量的提高及英语教师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新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师有更多途径获取教育信息、共享优质课程、更新教育理念及提升专业水平。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之星”大赛、线上学习共同体、虚拟教研室等方式互通有无,分享经验。需求各异的教师可以借助外语学术科研网、“悦教大讲堂”和“U讲堂”等平台获得个性化支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此外,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的规范化也使得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提升。2015年,外专委的年会参加人数达到1,400人,2017年的人数超过1,500人,其观摩课经过不断改进,优化了指导程序,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其规模最多时达6,000人。外专委不仅指导教师的研究,还资助部分农村地区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为西部地区提供义务送教的培训讲座,选派名师、专家去西藏、青海、甘肃等省自治区义务做教师培训,推动了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13] 。
(五) 英语测试与评价体系规范化
1. 考查内容全面化
进入新时代以来,英语测试考查内容更全面,口试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以北京市中考英语为例,其中考英语总分为100分,其中,听说占比40分,题型从表2可见。此外,英语测试更倾向于实际应用的考核,以口语对话、生活运用为主,而不是单纯地对知识点进行考查,考试命题以立德树人为基点,注重对学生素养方面的考查 [14] 。

Table 2. Beijing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exam question types in 2022
表2. 2022年北京中考英语听力口语考试题型
2. 评价体系规范化
进入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逐渐多元化,使得评价过程规范化、评价结果公正化。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五种学习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学生获取进步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15]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活动设计进行评价,可以使教师改正不足之处,提升教学能力。
4.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的英语教育资源优于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虽然国家有定向师范生培养政策,但是还不够完善。贫困地区学校的英语教学设施较差,教师待遇较差,留不住优秀的青年教师,使得城乡和地区间的中小学英语教育差距更大。
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和中学通常根据学校需求选取不同的教材,导致英语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缺乏整体规划 [16] 。同时,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者会考虑本教材的统一性,却不会考虑其它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设计,于是在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不得不花费精力和时间来适应全新教材,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5. 总结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国英语”的研究和实践应涵盖中小学英语课程 [17]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整合,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2022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标上,通过对课标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对中小学英语教育政策及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现阶段,中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着挑战,一方面,中小学英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增强中小学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性。此外,教育部也需要不断完善英语教育政策,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国家所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