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960年,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的大选辩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这次辩论不仅对选举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利用媒体的曝光率来塑造公众形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成功的政治竞选的基本要素。这也预示着电视在民主进程中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
2016年的总统电视辩论是最有争议的一次,吸引了美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收看首场辩论的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8400万,是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辩论节目。
在电视辩论中,候选人的眼神,表情,手势,服饰都与辩论的内容产生关关联。人们在交流时,不仅会用语言这一交流工具来实现态度意义,Martin和White (2005, p. 69)强调说:“关于辅助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笑声、声音质量、响度等)和辅助模态(图像、音乐、运动等)研究是进一步研究实现态度的核心领域。” [1]
本研究首先采用了多模态的视角结合语料库方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话语分析方法,将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奠定基础。
其次,通过分析特朗普总统演讲话语的语言特征,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语言特征下呈现的那种广播演讲语言风格。
最后,通过结合对美国社会背景和社会因素的分析来解释总统的竞选演讲,这项研究为理解美国的政治话语做出了贡献。
2. 文献综述
手势言语研究
McNeill (1992)将隐喻手势定义为带有内容图像的抽象视图,以及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隐喻手势可以反映说话者的内心思维。 [2] Cienki (1998)将隐喻性言语和隐喻性手势之间的关系分为五类。 [3] 在这里,只讨论了带有隐喻性言语的隐喻手势(MGMS)和带有隐喻性言语的非隐喻手势(带有隐喻性言语的隐喻手势)。手势是指手的形状、手掌方向、移动路线和空间位置。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告知、说服和激励观众,为了实现其目的,演讲者将使用修辞来说服理论。理性呼吁是一种使用逻辑的理性说服方法,要求演讲者严格遵循逻辑原则。最常见的推理手段是插图。当演讲者陈述事实和数据时,手势体现了抽象的概念,使描述具有动态和分层,这便于听众理解演讲者的逻辑,而隐喻手势有助于他们实现理性的吸引力。
政治演讲研究
学者们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研究了政治演讲,如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Sun, Zeng & Zhu, 2018)、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Zeng, 2009)和特朗普总统的就职演说(Zhang & Zhou, 2018; Sun, Zeng & Zhu, 2018, Jian, 2018)。
王梦(2009)从语篇衔接对美国第三次总统电视辩论中使用的衔接关系,连接,进行了分析,并说明在公开演讲和辩论中,合理的使用多样的连接是十分必要的。 [4]
曹洋(2013)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理论为理论框架,以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为素材,对情态附加语在政治辩论中的人际意义体现及对实现辩论目的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5]
田雨(2013)将评价系统的态度类别应用于探索2012年奥巴马和罗姆尼的总统电视辩论,并得出结论,两位候选人的语言策略和辩论风格。通过对特殊目的性话语情景中语言策略性特点的研究,尝试分析如何让语言表达更有力度、更有目的性,从而使交流更有效。 [6]
汪少华,袁红梅(2016),基于认知架构视角,选取了2012美国首场总统辩论的语料,探讨了奥巴马和罗姆尼所采取的政治博弈策略,并归纳了两位候选人所使用的主要框架和重构框架,并从公众接受的视角概括了两位候选人使用的框架和重塑策略。 [7]
项蕴华,王际婷(2016),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出发。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分析2012年美国第二场电视总统辩论的文本,探讨政治语篇中的语言策略,帮助人们提高批评意识。 [8]
谢诗嘉,林琼(2018)从预设触发语与语用预设两个角度出发,分析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两位总统候选人采取的多种预设方法,发现发言者隐藏在语法单位、语言结构背后的目的和主张,进而提高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9]
冉亚,刘承宇(2019)分析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两党代表大会上的助选演讲为例,分析所使用的各种言据手段及其信度和态度介入程度特征,比较两位演讲者使用言据手段的偏好和倾向,进而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结合民意调查数据和权威媒体评论等,探讨言据手段选择可能带来的言语效果。 [10]
Juergen Streeck (2008)研究了2004年总统竞选期间民主党两次初选辩论中手势的形式和功能。对民主党候选人手势的分析表明,这些候选人颁布了一个共同的实用性手势准则,用手势来标记言语行为和显示信息结构的各个方面,从而为观众提供视觉结构,从而更好理解语言。 [11]
B. Fracchiolla (2011)研究了2007年5月2日在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前几天举行的电视辩论。目的是评估在法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第二轮女性候选人是否对辩论产生了影响,并研究两位法国总统候选人在两个小时的辩论中是如何称呼对方的。 [12]
在评价理论框架下,李晓雪和黄涛(2018)对2016年9月26日特朗普与希拉里的首场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竞选辩论中介入资源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特朗普在面对质疑时,反驳态度更为坚定,言辞中展示了高度的自我认同,语言特点属于进攻型。相比而言,希拉里的辩论言辞更加缓和,属于防护型。 [13]
缪海涛、胥瑶瑶(2020)探究态度资源的使用状况,并基于此对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中的身份建构进行认知功能分析,进一步阐释态度资源在话语身份构建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对美国总统选情研究提供借鉴。 [14]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总统电视辩论,大都集中于语篇文字本身,忽略了非语言资源,也很少有学者从多模态的视角研究评价义的建构。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多模态视角下评价意义中最重要的态度意义的建构。希望回答语言和身体语言如何构建态度意义?
3. 理论框架
总统竞选电视辩论融合了多模态的资源,因此从语言资源和非语言两方面分析总统辩论非常有必要。
本文主要采用了Martin和White (2005)提出的评价系统中的态度系统框架,McNeill (1992)提出的语言和手势之间的语义和语用协同关系为理论基础。
Martin和Rose (2003)指出评价系统包含三个子资源系统:态度、介入、级差。 [15] 其中,态度资源居于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现说话人语言表达时的情感。王振华(2001)指出该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情感是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感情反应,包括(不)倾向,(不)高兴,(不)安全,(不)满意等。判断系统是说话人对他人性格或行为所持有的态度,包括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两个部分。社会评判从诚信和妥当这两个角度对人的个性及行为作出判断,判断一个人是否坦诚,行为是否妥当。社会约束则从常规、能力和韧性等三个角度对人的个性及行为作出判断: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常规,他是否有才干,是否坚强。鉴赏是指说话人对事物正面和负面的鉴赏评价,由反应、构成和价值三个方面组成。反应指事物给读者/听者情绪带来的影响;组成指物品的复杂性和细节;而价值是从社会常规的角度评价事物、产品和过程的价值。 [16]
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人品的评判,抑或事物价值的鉴赏,都可以分为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司显柱、徐婷婷,2011: 17)。情感指人的情绪、感觉的表达,通常由心理过程来实现,有时也可以通过关系过程来实现。 [17]
本研究以2016年美国总统三场电视辩论为语料,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电视辩论中的文字模态进行转写统计,然后结合其他模态分析语料中提名人如何构建态度意义。
4. 语料分析
如表1。

Table 1. Frequency of the three presidential televised debate in 2016
表1. 2016年美国总统三场电视辩论频次分析
基于上述数据,两位候选人使用态度资源的频次较高。这表明希拉里和特朗普都非常重视态度资源的使用。因此,探索如何使用语言与非语言资源实现态度意义极具意义。
学者McNeill对手势做出了如下分类:图示手势、指示手势、节拍手势、隐喻手势。图示手势用以具体明确所描述之物某方面的特征;指示手势用来明确指出某人、某物或其所在的位置;节拍手势是通过节拍的形式来强调特定的话语内容;隐喻手势则是用于表达抽象的概念,其手势运用具有隐喻或转喻内涵。
1) 节拍手势:希拉里·克林顿在政府关于堕胎问题的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女性有权在健康受到威胁时终止妊娠,他从社会道德评价层面认为特朗普政府干涉行为是不道德的。
Example 1. The government has no business in the dicisions that women make their famill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faith, with medical advice. [judgement: immoral]
伴随着她的话语行为,她的右手呈现有节奏的上下摆动,最后以手掌掌心停留在胸前结束,用手势语进一步强调了对于特朗普行为的不满。
2) 指示性手势
Example 2.
His whole plan is to cut taxes to give the biggest tax breaks ever to the wealthy and to corporations, causing the kind of dislocation. [Appreciation: negative]
希拉里表明了对特朗普经济计划的否定态度。希拉里在演讲时使用OK的手势。它可以被解释为强调她将要说的内容。这个手势伴随着“他的经济计划”的是一种隐喻性的指示语,表明特朗普的计划给国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Example 3.
She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run, and just in that respect I say it’s rigged. [Appreciation: negative]
McNeil指出指示性手势可以表示愤怒,具体表现是特朗普认为希拉里选举过程存在舞弊现象,话语和手势同时体现了特朗普对希拉里的负面评价。
3) 隐喻手势
Example 4. What i am also arguing is that bring undocumted immigrants out from the shadows, putting them into the formal economy would be good. [Appreciation: positive]
话语从鉴赏的角度对带领未登记移民远离黑暗,恢复正常生活这一行为给与正面评价。这句话表明了希拉里·克林顿关于移民问题的态度。
演讲中,希拉里以她的身体为界限,划分了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她举起右手,把她的手放在边缘区域。她右手握着一些东西从外围区域移动到中间位置。她手中的内容是非法移民。这也意味着她将把非法移民带出灰色经济区让他们参与正常的经济活动。手势加强了话语态度。
5. 结论与建议
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了态度系统来研究或描述唐纳德-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顿是如何采用语言和非语言资源来表达他们在竞选言论中的态度意义的。研究发现,演讲者都会做出手势来配合讲话,并传达给听众。这被认为是一个评价的过程。而由手势构建的态度意义在演讲的帮助下得到加强。手势和言语共同构成了一个单一的意义综合表达。换句话说,手势与言语共同表达了态度意义。除了手势之外,目光也被认为构建态度意义不可或缺的角色。(McNeil, 2000; Lund2007)。McNeil (2000)发现说话者在讲话时通过凝视,从他们所看的参与者那里获得反应。凝视都是完全互动的,通过凝视,说话者希望与他们所注视的听众形成同盟。
不足
该研究只探讨了通过语言、手势构建的态度意义,而忽略了总统辩论中其他方式所构建的态度意义。在电视辩论中,演讲的音量和语气在态度意义的构建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