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吴延兵.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 2008, 2: 51-64.
|
|
[2]
|
滕玉华.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强度——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 2009, 5: 1-6.
|
|
[3]
|
冯锋, 司尚奇, 李徐伟. 我国跨省区技术转移差异性分析——基于1996~2007年各省技术转移数据[J]. 中国科技论坛, 2009, 11: 77-82.
|
|
[4]
|
刘和东, 施建军. 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 统计观察, 2009, 15: 80-82.
|
|
[5]
|
吴延兵. 知识生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文汇, 2009, 2: 57-73.
|
|
[6]
|
管建成, 何颖. 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J]. 科学学研究, 2005, 2: 265-272.
|
|
[7]
|
袁鹏, 陈圻, 胡荣. 我国区域创新绩效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1: 44-49.
|
|
[8]
|
林昭文, 王焕祥. 外溢约束下的多重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增进研究[J]. 科研管理, 2008, 2: 128-132.
|
|
[9]
|
李婧, 谭清美, 白俊红, 岳良运. 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 系统工程, 2008, 27(8): 44-50.
|
|
[10]
|
冯锋, 张雷勇, 高牟, 马雷. 两阶段链视角下科技投入产出链效率研究——来自我国29个省市数据的实证[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8: 33-38.
|
|
[11]
|
冯锋, 马雷, 张雷勇. 外部技术来源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1, 10: 42-48.
|
|
[12]
|
朱有为, 徐康宁.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1: 38-45.
|
|
[13]
|
G. E. Battese, T. J. Coelli.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Empirical Economics, 1995, 20(2): 325-332.
|
|
[14]
|
王瑾. 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环境规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1, 2: 15-20.
|
|
[15]
|
孙玉涛, 刘凤朝. 能力导向的中国技术引进溢出效应[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9: 11-16.
|
|
[16]
|
刘凤朝, 孙玉涛, 杨玲. 创新能力视角的中国技术引进及溢出研究述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10: 41-46.
|
|
[17]
|
赵莉.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D]. 东北大学, 2008.
|
|
[18]
|
王志平, 陶长琪. 我国区域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与随机前沿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10): 1762-1773.
|
|
[19]
|
孙玮, 王九云, 成力为. 技术来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产率——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中国数据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0, 28(7): 1088-1076.
|
|
[20]
|
关忠诚, 杨志, 李宇红, 汪飚翔. SFA在研究所技术效率评估中的应用[J]. 科研管理, 2009, 30(6): 152-155.
|
|
[21]
|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 管理世界, 2007, 10: 5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