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殷宏章, 夏镇澳. 我国植物生理学五十年[J]. 植物学通报, 1983, 1(2): 1-6. | 
                     
                                
                                    
                                        | [2] | 劳秀荣, 杨守祥, 马玉增, 等. 稀土农用研究与应用展望[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5(2): 257-262. | 
                     
                                
                                    
                                        | [3] | 刘超. 稀土元素的理化特性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D]: [博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10. | 
                     
                                
                                    
                                        | [4] | 梁婵娟. 稀土铈对UV-B辐射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影响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无锡: 江南大学, 2006. | 
                     
                                
                                    
                                        | [5] | 廖自基. 微量元素铜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铜肥的增产作用[J]. 微量元素, 1986(1): 58-59. | 
                     
                                
                                    
                                        | [6] | 李文光. 微量元素肥料及稀土肥料应用现状与开发前景[J]. 江西地质, 2001, 15(3): 210-215. | 
                     
                                
                                    
                                        | [7] | 姚禄. 稀土肥料在玉米上的增产效果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19): 49-50. | 
                     
                                
                                    
                                        | [8] | Ribeiro, P.G., Dinali, G.S., Boldrin, P.F., et al. (2021)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Rich-Phosphate Fertilizers Used in Brazil Are Mor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Legume Crops Yield Than Their REEs-Poor Counterpa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Production, 15, 1-11. https://doi.org/10.1007/s42106-021-00129-5
 | 
                     
                                
                                    
                                        | [9] | 阎春林, 高芳, 董云松. 稀土农用的增产效果及施用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07, 23(6): 39-40. | 
                     
                                
                                    
                                        | [10] | 王玉堂. 大豆增产五措施[J]. 农业知识, 2009(19): 22. | 
                     
                                
                                    
                                        | [11] | 王一之. 稀土肥料在小麦上的增产效果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5): 24-25. | 
                     
                                
                                    
                                        | [12] | 黄品湖, 郭秀珠, 雷海清. 稀土肥料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5): 508-509. | 
                     
                                
                                    
                                        | [13] | 宋晓东. 不同稀土肥料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19): 53-54. | 
                     
                                
                                    
                                        | [14] | 刘灵芝, 宋东升, 张建玲, 等. “多得”稀土纯营养剂在西红柿上的肥效试验[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S2): 132. | 
                     
                                
                                    
                                        | [15] | 罗志桢, 马静. 稀土微肥在甜菜上的应用效果[J]. 中国糖料, 2008(2): 38-39. | 
                     
                                
                                    
                                        | [16] | 韩民利, 邢春强. 水稻应用稀土微肥“植乐”试验效果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05(1): 116-117. | 
                     
                                
                                    
                                        | [17] | 汪燕鸣, 王飞, 王跃. 稀土元素农业应用的研究进展[J]. 化工时刊, 2007, 21(2): 47-49. | 
                     
                                
                                    
                                        | [18] | 陈蔚燕, 师进生, 李俊良. 调节剂与稀土物质互作对种子发芽和生根的影响[J]. 中国稀土学报, 2021, 39(6): 935-941. | 
                     
                                
                                    
                                        | [19] | 许晟, 刘佳敦, 施和平. 稀土元素铈对花生幼苗生长与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 50(5): 333-340. | 
                     
                                
                                    
                                        | [20] | 彭俊贤. 稀土微肥对南方红豆杉幼苗营养生长的影响[J]. 林业勘察设计, 2021, 41(4): 35-38. | 
                     
                                
                                    
                                        | [21] | 王振宇. 稀土元素镧、铈对山白兰幼苗生长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19. | 
                     
                                
                                    
                                        | [22] | 刘春娥, 林洪, 宋雁, 等. 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的紫菜产地溯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37(10): 57-61. | 
                     
                                
                                    
                                        | [23] | Lagad, R.A., Singh, S.K. and Rai, V.K. (2017)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87Sr/86Sr Isot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an Basmati Rice as Potential Tool for Its Geographical Authenticity. Food Chemistry, 217, 254-265.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16.08.094
 | 
                     
                                
                                    
                                        | [24] | 林昕, 黎其万, 和丽忠, 等. 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判别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3, 29(12): 2921-2925, 2893. | 
                     
                                
                                    
                                        | [25] | 王洁. 基于稳定同位素比率与矿质元素指纹的扁形茶产地溯源技术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 
                     
                                
                                    
                                        | [26] | 姚清华, 林虬, 颜孙安, 等. 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判别安溪铁观音和华安铁观音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 33(4): 295-299. | 
                     
                                
                                    
                                        | [27] | 开建荣, 王彩艳, 李彩虹, 等. 基于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指纹的枸杞道地性表征[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14(13): 169-176. | 
                     
                                
                                    
                                        | [28] | 李安, 陈秋生, 赵杰, 等. 基于稳定同位素与稀土元素指纹特征的大桃产地判别分析[J]. 食品科学, 2020, 41(6): 322-328. | 
                     
                                
                                    
                                        | [29] | Tessier, A., Campbell, P.G.C. and Bisson, M. (1979)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844-851. https://doi.org/10.1021/ac50043a017
 | 
                     
                                
                                    
                                        | [30] | 王立军, 王玉琦, 章申, 等. 中国不同类型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J]. 中国稀土学报, 1997(1): 64-70. | 
                     
                                
                                    
                                        | [31] | 翟海, 杨永岗, 胡霭堂. 对我国二十种土壤中稀土元素形态分组的研究[J]. 稀土, 2001, 22(3): 1-5. | 
                     
                                
                                    
                                        | [32] | 丁士明, 梁涛, 张自立, 等. 稀土对土壤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土壤, 2004, 36(2): 157-163. | 
                     
                                
                                    
                                        | [33] | 王倩. 土壤稀土形态分析方法与地球化学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14. | 
                     
                                
                                    
                                        | [34] | 刘炳文. 大豆施用“稀土磷肥”增产显著[J]. 北京农业, 2000(2): 28. | 
                     
                                
                                    
                                        | [35] | 高粱, 夏荣基. 稀土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稀土, 1989(2): 25-28. | 
                     
                                
                                    
                                        | [36] | 周沁沁, 栾文楼, 宋泽峰, 等. 土壤稀土元素对太行山区大枣品质影响的探讨[J]. 河北农业科学, 2015, 19(6): 40-43. | 
                     
                                
                                    
                                        | [37] | 陈义, 黄芳, 陈肖虎. 贵州织金含稀土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研究[J]. 贵州化工, 2007, 32(6): 1-2. | 
                     
                                
                                    
                                        | [38] | 古丽孜亚∙哈德然利, 张晓宏. 不同磷肥在杨树育苗中的应用试验[J]. 农村科技, 2009(7): 35. | 
                     
                                
                                    
                                        | [39] | 张塞, 王登红, 王伟, 等. 稀土磷肥及含稀土磷矿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效果与前景[J]. 中国稀土学报, 2020, 38(5): 583-593. | 
                     
                                
                                    
                                        | [40] | 钱晓晴, 沈其荣, 王娟娟, 等. 络合稀土对土壤氮素转化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3(3): 41-44. | 
                     
                                
                                    
                                        | [41] | 袁铖铭. 镧、铈对石灰性紫色土尿素水解转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6 | 
                     
                                
                                    
                                        | [42] | 章健, 承河元, 高倩, 等. 稀土元素对油菜菌核病菌生长及其生化性状影响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3): 382-384. | 
                     
                                
                                    
                                        | [43] | 申凤善, 李熙英. 氨基酸稀土配合物对植物病原菌及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8, 30(3): 181-184. | 
                     
                                
                                    
                                        | [44] | 武英鹏, 张作刚, 苏朝棉, 等. 镧和硝酸稀土对四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 中国稀土学报, 2012, 30(6): 755-760. | 
                     
                                
                                    
                                        | [45] | 褚海燕, 李振高, 谢祖彬, 等. 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00, 21(6): 28-31. | 
                     
                                
                                    
                                        | [46] | 张勇, 欧顺清, 陈西凯. 稀土对甘蔗叶片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1(4): 52-56. | 
                     
                                
                                    
                                        | [47] | 白松, 邓先明, 谭万忠, 等. 稀土对棉花枯萎病的诱抗增产作用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1): 28-31. | 
                     
                                
                                    
                                        | [48] | 周丽, 周青, 刘苏静. 稀土农用的经济效应和环境生态效应[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4): 22-26. | 
                     
                                
                                    
                                        | [49] | 刘苏静, 周青. 农用稀土的生态毒理学效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15(3): 187-190. | 
                     
                                
                                    
                                        | [50] | 陈祖义, 朱旭东. 稀土元素的肝脏蓄积性及毒性危害[J]. 家畜生态学报, 2009, 30(4): 98-102. | 
                     
                                
                                    
                                        | [51] | 陈祖义. 稀土元素的脑部蓄积性、毒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J].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21(4): 72-73, 80. | 
                     
                                
                                    
                                        | [52] | 陈祖义, 朱旭东. 稀土元素的骨蓄积性、毒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24(1): 88-91. | 
                     
                                
                                    
                                        | [53] | 朱子玉, 沈爱英, 沈颂东. 稀土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孤雌活化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3): 281-282. | 
                     
                                
                                    
                                        | [54] | 高俊全. 稀土元素与食物链[J]. 食品工业科技, 1999(S1): 57-60. | 
                     
                                
                                    
                                        | [55] | 祁俊生, 付川, 王裕玲. 稀土在农作物中吸收分布[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7(2): 111-115. | 
                     
                                
                                    
                                        | [56] | 牛春吉. 稀土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毒性[J]. 稀土, 1987(5): 5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