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中国百年语文课程内在组织形式继‘学科化’‘模块化’之后‘回归语言实践特质的课程内容重构’,是语文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第三次重大转型” [1] 。近几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引导语文学习任务群工作的开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正式将“语文学习任务群”提出来,但是历年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有人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对‘大语文、专题学习、专题(主题)学习、项目学习、群文阅读等众多教学实践的提炼与概括’,继承了任务型语教学的‘基因’,吸纳了项目学习的精髓,贯通了杜威的‘做中学’和克伯屈的‘任务驱动’两种重要的学习理念” [2] 。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出现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将语文学习任务群纳入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并且规定了“学什么”(即突出三大内容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从不明确到清晰明了的概念界定,从最开始在高中阶段实施到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试行,进一步地说明了“语文学习任务群”逐渐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因此,本研究期望借助可视化图谱,了解我国近七年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现状,分析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重点,展望未来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而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者提供研究思路。
2.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期刊为文献来源。为保证文献的全面性,研究以篇名含“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条件,对所有文献进行检索,截止日期为2022年12月10日,删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得到417篇有效文献。随后,采用书目分析软件Bicomb 2.0对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生成词篇矩阵,接着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26为工具,对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其生成的近似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最终绘制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领域的热点知识图谱。
3. 研究热点分析
3.1. 文献分布
文献发表数量代表着研究者对某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情况。

Figure 1.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learning task group in China (2016~2022)
图1. 我国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刊文数量统计图(2016~2022)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近七年内我国语文学习任务群相关研究的刊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及之前该领域的刊文量仅有1篇,这说明在此之前语文学习任务群几乎是不受关注的。从2017年到2021年共有277篇刊文,并且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这表明研究者以及与之相关的该领域的人开始逐渐重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发展,其中2017年至2018年的刊文量增幅较大,这与当年我国颁布的高中课标有较大的关系。另外,2022年也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年份,这是因为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新课标的发布,更加引起了人们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相关研究的关注,这也是近七年来刊文量达到的顶峰,预计这个趋势会继续呈现上升状态。由此可看,国家有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政策文件对科研工作具有引领和指向作用,也是语文学习任务群发展的重要保障。
3.2. 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分析
采用Bicomb 2.0共词分析软件对所选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417篇刊文共获得1697个关键词,对标准化后的23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

Table 1. Sorting of top 23 high-frequency keywords
表1. 前23位高频关键词排序
从表1可以看出,23个高频关键词总频次为598次,占总频次的35.23%。其中前16位关键词的频次均大于等于10次,依次为语文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语文核心素养、任务群、语文教学、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教材、统编教材、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教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余7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均大于5次。这一结果表明,我国语文学习任务群领域的研究多围绕教材、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以及阅读方面,同时学习任务、课程内容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另外,要揭示他们之间隐藏的更多的重要信息,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数据挖掘。
3.3. 构建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近似值矩阵
通过Bicomb 2.0进行23个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并导入SPSS26选择Ochiai系数得到相似矩阵,结果见表2。

Table 2. High-frequency keywords Ochiai coefficient approximate value matrix (part)
表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近似值矩阵(部分)
表2中,数字0到1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相似系数的数值越接近1,说明关键词间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大,关键词间联系越紧密;相似系数的数值越接近0,明关键词间距离越远,似度越小,关键词间联系越松散。” [3] 表2中,依据“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距离,各个关键词由远及近依次为:任务群(0.000)、语文教学(0.054)、语文核心素养(0.142)、核心素养(0.265)、整本书阅读(0.283)、高中语文(0.444)。这一结果表明在已发表的刊文中,将语文学习任务群与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结合起来论述的成果多于将其与其他3个关键词结合起来论述的成果。而且,从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这三个关键词的距离来看,前2者的距离非常接近,说明它们经常结合在一起呈现。
3.4. 生成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为了更直观呈现高频关键词间的关系,利用SPSS26对生成的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

Figure 2. Chinese learning task group high-frequency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图2. 语文学习任务群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图2中,纵轴数字代表与之相应的高频关键词,横轴数字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数字越小说明关键词间的距离越近。若在更短的距离(横轴方向)内,两个关键词聚集在一起,说明二者相关度高,关系密切;反之,则疏远。从图2中可直观看出高频关键被分为4大类,具体结果见表3。

Table 3. Analysis table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 clustering results
表3. 高频关键词聚类后结果分析表
从表3中可更清晰的看出4类研究具体分布:种类1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呈现方式的研究,包含语文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等12个关键词;种类2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的研究,包含任务群、教学建议、教学设计等5个关键词;种类3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的研究,包含学习任务和课程标准两个关键词;种类4为语文学习任务群阅读教学的研究,包含语文核心素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4个关键词。
3.5. 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
利用SPSS26对23个高频关键词构成的相似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并选择Z分数进行标准化,结合聚类图(图2),绘制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见图3。

Figure 3. Knowledge map of research hotspots of Chinese learning task group
图3. 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图3中,以逆时针方向划分四个象限,“若某个领域居于第一象限,为当时热点话题;若某个领域居于第二、第三象限,表明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若某个领域居于第四象限,则表明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 [4] 。“每个关键词所处的位置都由小圆圈代表,圆圈之间的距离越近,关键词间关系越密切,反之,则越疏远” [5] 。
从图3可以看出,领域1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呈现方式的研究,大部分位于第一、二象限,较少部分位于第三、四象限,其中高中语文课程、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核心素养较为活跃,是过去几年的研究热点,说明此领域的研究已经逐渐淡出研究者的视线。领域2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位于第三象限,其中群文阅读和教学建议较为活跃,但此领域关键词间距离较远、联系较松散,说明此领域的研究尚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领域研究的影响而演化,此领域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领域3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的研究,位于第三、四象限,说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领域4为语文学习任务群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研究,主要位于第三象限,其中语文核心素养较为活跃,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丰富,而且此领域关键词间距离较近、联系较紧密,说明此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未来即将成为研究的热点、重点。
4. 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上面的热点分析发现,从现有的文献数据来看,该任务群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中教材、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以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上。
4.1. 语文学习任务群在高中教材中的规范化
从图3中可以看出,领域1中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和核心素养这两个关键词距离较近,说明研究者在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论述时,经常与核心素养联系在一起探讨,其目的就是通过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研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另外,研究者对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论述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教材方面,这是由于高中课标颁布的同时,还配套了《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
需要注意的是,以往教科书是以文体或语体或主题组建单元,《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并且,以往教科书单元下设的课是一篇篇相对独立的课文,教师通常只针对单篇课文组织教学,《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单元下设的课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文本,或整本书阅读,或学习活动,学生须凭借整个单元提供的材料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高中课标规定,“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教材要落实各自的专属任务群,还要落实贯串于高中语文学习始终的共同任务群” [6] 。其中:必修课程有7个语文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课程有9个任务群,选修课程有9个任务群,而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正是通过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相应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编制,来实现教科书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功能的。
4.2. 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教学设计中的逐步融入
从图3中可以看出,领域2中的教学设计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无疑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置与之相关的任务。
学者杨宁在“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路径探索——以《琵琶行》为例”中,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是这样落实的,先通过情境融合这一视角建构教学情境,而在具体的情景设计中,先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经典咏流传》中演唱《琵琶行》的画面。接着向学生发问:如果走上《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你打算以何种形式推荐《琵琶行》呢?这一环节的设计其目的就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但是仅仅唤起学生的注意那是不可行的,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倍增,短时间的快乐很难取悦他们,所以就要借机发挥去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任务,正如他在文中提到的任务1、任务2等,这是此篇文章中提到的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第一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以解决学习任务为核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完善语文知识结构,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所以,在完成第一步的教学情境设计后,立马进行了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正如他在文中提到的活动1、活动2等。此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对文章字、词、语段的层级理解,深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文章鉴赏能力,这是比较成功的一篇教学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概念上缺乏严格的定义与内涵阐释,这就导致人们在理解上出现了课程、教材和教学三个层面的歧义,也就直接导致了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难以是从。就目前来看,任务群教学的尝试存在三方面的误区:“一是教学方式的唯任务化。轻视传统单篇教学,课堂组织的活动泛化,二是教学内容僵化。活动设计的丰盈衬托出知识内容的萧瑟,学科本体知识的缺失使得热闹的活动显得不合时宜。三是任务形式设计不合理。主题选取时沉浸于宏大叙事,或是旧瓶装新酒” [7] 。
4.3. 从学习任务过渡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考
从图3中可以看出,领域3中学习任务这一关键词位于第四象限,说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语文学习任务群,顾名思义,就是由很多个任务组成,但是此任务非普通的任务,也不是所谓的学习内容。有专家指出,“从概念的角度说,‘学习’指向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任务’指向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群’指向课程内容呈现的体系样态。‘任务群’是供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项目,‘学习’是‘任务群’的实施目的。可见,概念本身的表述就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学习为旨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新课程理念” [8] 。
在具体的教学中该如何去建构“学习任务”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任务群的设计时进行“任务”的预设,那么“任务”的预设又要根据什么来作为支撑呢?毫无疑问就是将课标中提出的相关要求进行细化。依据新课标中对每一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规定性要求为基准,再依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细化的针对性表达。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新课标下教师的立场从原来的“要教什么”,走向了学生“要学什么”。因此,“学习任务的预设,还要从学生的习得出发。不仅要知道学生‘要学什么’,更要知道‘学完后将知道什么或会做什么’。要充分预知任务完成后,学生能够在哪个方面得到怎样的成长” [8] 。在此处,谈到的仅仅只是学习任务的落实,如何从学习任务转向任务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这也是课程理念中提到的新变化,但这种新理念也不应该唯新是举,最终应该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术语最早是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提出的,尽管新课标中指出,要将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与高中课标中的七大必修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衔接,这也只是将这一术语落实到初中阶段,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做出相关的要求,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一个生字,说几句话,读一篇短文,学写一段对话和肖像描写,这些可以是单一的、低阶的、简单的学习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是否有必要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设置成学习任务群呢?我看未必是这样,任务到底要不要成“群”,关键还是要看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
4.4.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为例
从图3中可以看出,领域4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两个关键词间距离较近,说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一任务群在整个任务群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此关键词处于第三象限,说明该领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属于高中阶段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其中之一,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跨越和突破传统的纸媒学习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学习的视野不断的扩大化。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化时代,而且“非学校化”的趋势也在逐步递增。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存的语文学科要怎么去利用这些信息呢?我想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一任务群的出现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本质是在不同媒介平台上实现阅读与交流教学,其实质是跨媒介的语文学习” [9] 。从上面的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一任务群的出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除课堂以外的很多新鲜事,而且学生也可以就出现的社会现象、问题畅所欲言,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困境。目前,由于课程标准中仅仅只是提及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关于这方面的教材或者书籍并没有明确的指明,我们都知道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如果没有这一中介的参考,那么实施起来会是漫无目的的,而且也会变得形式化,最后变得本末倒置。
因此,虽然“跨媒介”的出现,要求教师紧随时代要求,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但部分教师过度追求变化,求新求异,安排过量的信息,导致语文教学流于形式,甚至面目全非。要知道,技术是实现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在新时期里,我们虽然实现了跨媒介阅读,实现了语言文字与不同媒体的融合,但不管我们“跨”的步伐多大,“跨的”距离多远,都不能偏离“语文”这一核心,仍然要坚守“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底线,而不能因媒介技术的应用而变更。“跨媒介技术的背后应该是学生主动积极地运用语言、理解语言,促进语言运用经验的结构化,进而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这才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真正目标” [10] 。
5. 展望
对我国近七年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有利于推进我国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研究,探索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进,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期望今后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语文学习任务群在初高中都有施行,而且今年新课标中指出要与高中课标中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衔接,这也就说明国家在基础教育的发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需要关注的是,这样一个跨度在义务教育阶段施行时该如何把握好尺度,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者合力,争取做出一些相关的书籍、教材或者指导性的文件作为实施这一理念的支撑,弥补由于缺乏相关的材料而难以落实这一理念的短板。其次,在建议国家加大语文学习任务群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建议国家加强有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评价体系与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引导政府、教育部门及优秀教师等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发展与改革。再次,从单个的任务群层面来看,其研究显得极不平衡,如关于“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研究文献已经多达几千条,而其他任务群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更有相当一部分任务群仍处于待挖掘状态,于是,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中出现的这种“热捧”和“冷遇”的局面应该给以改进。最后,对各任务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阐释和解读层面,虽有一部分的策略研究,但提出的策略也是偏理论化,更多属于一种教学设想,并没有经过实践或有待实践检验。教育领域不同于其他,任何教育理论最终都要落到实践上来,教学实践就是检验教学理论是否科学的标准。因此,更多实践后的反思、有效的策略和立足于课堂的分析都是现阶段所迫切需要的,也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普遍落实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