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艺术展览作为给予观展者美学感受的一项高端活动,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有品味、高端的象征;而小便器作为供人类解决生理问题的一个必需品,一直是低俗、肮脏的代表。当一个小便器作为作品被送到一场大型艺术展,如此颠覆性的行为,以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引起了艺术界的震动与哗然。做出这样轰动艺术界举动的人,叫杜桑。他的作品——那个签了名的磁小便器,叫做《泉》。
这个作品引发出一场空前的思辨浪潮,人们第一次开始思考:“艺术的边界在哪里?”“现成品也能算艺术吗?”“生活本身,是艺术吗?”这也是大多数人第一次了解到达达主义及其作品,怪诞不羁又引人深思。
数字化时代下,达达主义艺术品的数字化创作迎来新机遇,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艺术品形式产生较大冲突,而其设计应用与艺术原理的内在逻辑成为艺术品数字化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2. 达达主义艺术品
2.1. 达达主义艺术观
2.1.1. 达达主义由来
达达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残酷的战争不仅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使人们的道德、对未来的向往、对生活的信心瞬间崩塌 [1] 。首次听说达达主义的人大多都会感到困惑,猜想“达达”的内涵是否有高深的隐喻意义。实际上达达本就没有什么含义。一群流亡的艺术家为了建立一个符合他们理想的艺术组织在瑞士开了一场大会,其中一位夫人在法文字典中偶然地翻到了“达达”这个词,艺术家们当即就决定以这个词来命名他们的组织。而达达的法文原意是“木马”,指的是婴儿在牙牙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起的纯生理反应。这种起名过程虽然随意,但也正反应了他们当时的心态——希望能摆脱传统的艺术观念,以玩世不恭的姿态突破思想的牢笼。
2.1.2. 达达主义审美观点
人们包括艺术家们常常认为,艺术作品之先的意象,和感情思想所付丽的作品都要尽善尽美,才能引起美感。可达达主义艺术家们偏不这么认为。在他们心里,画的一条线就是艺术,在花盆上粘个胶带也能叫艺术,一切的作行为都是艺术性的。在他们的眼中,艺术就不应该被什么条条框框所束缚,凡是世间万物,只要不是纯自然的东西,只要有过人为的创造,那么不论这种创造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都可以被列入艺术的范畴。艺术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这无关乎美感,也不必去考虑是否由作者创作。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杜尚将小便器搬上艺术展的行为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2.1.3. 达达主义与艺术原理的关系
艺术理论从来都不会作为个体而孤立存在,艺术作品也全然不是凭空而成的,它应当是与其所处时代的学术思想、哲学思潮同音共律 [2] 。达达主义思潮的背后,隐含着当时所具备的一定稳定形态的艺术原理。其所体现的文化现象与价值取向是在艺术创作普遍法则指导下,所形成的方法论体系。虽然达达主义倡导“反传统”、“反艺术”的思想观念,但其众多艺术品中仍包含艺术原理基本概念,如美的秩序、自然与几何学、色彩关系等等,并遵循着艺术原理中艺术品构建的内在秩序。达达主义艺术品对近千年来艺术本质的追问不是对艺术原理的全盘推翻,而是对艺术形式美学的探讨,有助于艺术原理理论朝完全开放的、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2.2. 达达主义艺术特点
达达主义作品是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达达主义者们表达这种对于现实的反应时所采取的手法常常是以对氛围进行恐怖的渲染所达到的。众多达达主义追随者在最初也是被这种作品的恐怖感所吸引。可见其艺术性背后的现实意义是支撑起作品的重要元素。
达达的艺术特点中透露出强烈的虚无主义精神,其所包含的“反叛性”内核说明它是否定一切、反对既定的思想文化、试图颠覆和打碎教条框架的存在。其作品多是无意识自发产生的或是选择的现成品所创造出“非艺术”作品,这种行为破坏了艺术生成的原有秩序,却延伸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所以说达达主义艺术品所展现的颠覆性特征正是对“反艺术”的宣扬,其艺术特点所要传达的不仅是反传统,而且是将这种反传统行为强烈而彻底地推向极端。
2.3. 达达主义名作分析
以画作形式展示的达达主义作品常常给人一种荒诞怪异之感,如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没有完整的楼梯,也看不见裸女,一根根杂乱的线条带来的是对时局产生的极度的紧迫感。但是当你细看,又能发现的确是这么回事,楼梯一级一级的台阶和舞女下楼时晃动的裙摆,带着光与影的旋律,有着明显的动势,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以拼贴画形式展现的达达之作则充满了颠覆和讽刺的意味,最有名的应是女性达达主义先锋——汉娜·霍克的一系列作品,恐怖怪诞,流露出了对肤浅的大众文化的强烈批判。在汉娜的作品里,绝大多数都是以拼贴画的形式存在的,或是剪下人的眼睛拼凑到一起,或是剪下不同人的五官进行再创作,都能够强烈地表达出她当时的所思所想,反映出她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尖锐讥讽。其实在艺术史上,出名的女性艺术家一般属于珍稀物种,特别是在达达主义——这样一个在当时代表着反叛的艺术门派里,她这样的女艺术家更是绝无仅有的。这是汉娜最令人佩服的一点,执着追求自己想要的,不惧世俗偏见的眼光。在她的作品里,观者可以看到用属于女性独特的视角看到的现实,别具魅力。
抽象的雕塑作品,挑衅着虚伪教条主义的摄影作品,还有对传统艺术产生强烈视觉冲击的现成品艺术作品,也都彰显着达达主义反动、颓废、反讽的特性。从前的艺术品讲求质感、肌理的统一性,而达达主义艺术品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将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放在一处,通过各种手段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它们和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品截然不同,但是又让观者觉得它们的存在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现在很多的混合材料艺术品的灵感,多多少少也有受到达达主义的影响。
2.4. 达达主义对后期艺术的影响
达达主义是超现实主义诞生的温床,这点看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和《内战的预兆》就可以得知。他的画风极度写实,背景的平静与主体物的逼真写实形成了极大的对比。这一错乱夸张的临界感,意识形态的极端两极分化,无不来自于达达主义的影响。
达达同样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启蒙老师。在波普艺术作品和装置艺术作品中往往能明显地窥见达达主义的影子。概念艺术甚至直接就来源于达达主义。
在2004年,有500名英国艺术界最权威的专家评出了20世纪5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杜尚的泉打败了毕加索的名画。虽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在当时不被大众所理解接受的达达主义,终于撕开了表面虚无的外衣,显露出内里蕴含的深刻哲思。就像金子拂开了遮盖在上的尘土,闪烁出熠熠光辉,令人动容。
3. 艺术原理指导下达达主义作品的创新
3.1. 达达主义的元素识别
达达主义艺术品主张的是反对传统的美学,其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美感(见图1)。可以说,在达达主义艺术派之前产生的各类画派,在对于艺术品原理的思考上很少有做到和达达主义一样地步的。例如文艺复兴艺术,强调写实技巧和世俗情趣;古典主义艺术尊崇的是理性至上;浪漫主义富有动感与激情。这些画派的艺术形式各有侧重,但都逃不开传统美学的掣肘。注重于几何抽象方面的抽象主义,和强调应用主观感情改造客观形象的后印象派,虽然比此前的画派更加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但也逃不开传统艺术观念的桎梏。唯有达达主义,对传统的美学逻辑进行了彻底的反叛,嘲笑着世间一切。达达主义拒绝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家们更多以随机组合、戏谑、荒诞、随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创作,更加追求视觉传达形式上的艺术表现,突破了原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性和冲击力 [3] 。

Figure 1. An enumeration diagram of elements of Dadaism works
图1. 达达主义作品元素列举图①
3.2. 达达主义艺术品原理的指导
达达主义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离不开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战所造成的巨大的社会动荡,深深地伤害了人们的心理。因此,达达主义者们希望通过各种“反艺术”的行为表达他们对专制主义政府的反对,以及对战争灾难的反思。达达主义认为,艺术本身的发展,充分地显示了艺术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范畴内进行和发展的而是一种开放性的领域,并且不断地创新大脑皮层的思维,进而融入理性的狂颠状态 [4] 。
杜尚用现成品颠覆艺术品的本意是追问“这是不是艺术”,是对传统美学的一种挑战,强调的仍然是艺术的精英价值 [5] 。其背后原理仍立足于艺术原理的基本概念之上。
3.3. 达达主义艺术品设计创新
艺术是与社会生活共生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唯有达到艺术的境界,才能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与丰富感。艺术的精神若是贯穿于所有层面,艺术家的思想将更加有力量、有价值,其做出的每一件事都将是有艺术感染力的,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感受 [6] 。达达主义艺术品设计的创作原则遵循的是“先破后立”,先打破一切规则,让人们对于艺术的概念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然后再在这种艺术创作中寻求美的感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忘掉所谓的“技巧”,抛弃那些应试的、刻板的内容。在破开陈旧思维之后,还需重拾以往的有益技巧,通过取舍的判断,弃其糟粕,创造出属于个人的风格。通过这样的先破后立,这些作品既能表达一种不拘一格的态度,又找到了并且呈现出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美感。这种创新是难能可贵的,是达达主义艺术家们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归纳得出来的、宝贵的经验。这也要求设计者在创新过程中贯穿艺术原理思想,更加注重价值感与感染力。
4. 达达主义艺术品数字化应用研究
4.1. 达达主义的数字化设计
达达主义在数字化艺术语言中的应用正是从形式上开始的,在理论的依托下通过创新的艺术方法,即将已经存在的事物利用起来,采用随意的手段对其进行改造,这些无意识的方式构建了现代数字化设计的艺术语境,形成了艺术品表现手法创新的路径。
在达达主义艺术品的数字化过程中,可以采用Maya等高精度建模软件对场景进行三维建模,展开法线贴图并导出高模,然后利用substance panter将模型导入Unity 3D中进行软件制作,采用Unity进行场景交互设计,通过扫描识别图片实现对应的增强现实模型、播放视频解说、动画、音效、特效及交互。在具体达达主义艺术品识别图设计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提前调整好图片中的黑白灰关系,在其中适当添加矢量图的边框增加识别点。通过该方法制作的识别图能够高效准确的识别模型,利用现在的数字建模技术和AR增强现实将实物变成数字化,参考和融合达达主义思想下不同元素内容,在不违背基本艺术原理的前提下建立较完整的元素集,增强达达主义艺术品数字化设计的智能化。
4.2. 达达主义的数字化设计意义
达达主义是极度反叛的。人们提起达达主义,往往说的最多的词是“破坏”。也常有人批判达达的虚无、消极与怪诞。甚至有部分艺术评论家认为它就是在哗众取宠。但即使达达主义存在的时间很短,即使它也有不够成熟的地方,其仍是艺术史上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达达主义艺术品的数字化研究,可以令很多人关注到这一艺术,带动对其背后艺术原理的深入思考,从反叛中寻找艺术品身份与时代变化的内在联系(见图2)。
像达达主义极端的利用现成品进行设计的、破坏纸张而形成的“作品”一样,颠覆了传统美学和艺术行为,不一定能称为艺术,但是却很有嘲讽之意 [7] 。达达主义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艺术没有边界,有边界的只是人类的内心。他们打破了现成品不能成为艺术的定律,把艺术的范畴扩大扩大再扩大。他们让人们明白:生活的本质,就是一种艺术。而达达主义艺术品的数字化再设计,更是较好的回答了艺术品与一般的物的关联性,为艺术品的发现性与创造性问题来源提供了思路。在达达主义艺术品数字化表达路径的探索中,寻找艺术原理指导下艺术品的设计创新之路,为其注入数字时代的活力。

Figure 2. Digital redesign of Dada art
图2. 达达主义艺术品数字化再设计②
5. 结论
数字化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运用,将达达主义艺术品与数字化设计相结合是让其在当代延续的可行措施。但在全球设计形式一体化发展、设计美学的观念向未来前行的同时,如何构建具有艺术原理科学性的设计体系与审美观念是当代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达达主义作品进行再设计,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其中所含艺术原理的剖析与数字化延伸,将艺术品与社会大众相联结,以线上虚拟数字设计以及线下交互装置的输出形式,将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品推向大众,使民众有途径了解到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数字技术的设计应用,可以为达达主义艺术品赋予趣味性和娱乐性,加强受众对艺术原理的思考,增强其文化交流性及融合性,以期推进艺术品审美内涵的提升,使现当代艺术品得到更好的发展。
注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你想知道的艺术流派——达达主义-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60742515?utm_id=0
②图2来源: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