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存在不同的种类,比如中文、英语、法语、德语等等。每一种语言因为地方区域不同,产生的文化不同,从而进一步产生不同的语言,为此我们称之为方言。方言反映的是地方文化,反过来,地方文化成就了方言。作为区域文化的载体,方言在地方文化的传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传播重庆文化,本文从方言入手,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对重庆方言进行英译分析,以期为后续重庆方言的翻译提供一些建议。
2.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英国翻译学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是文化翻译学派的领军人物。她在《翻译研究》一书中重点阐述了文化翻译观 [1] 。巴斯奈特主张翻译应以文化为主要考量对象,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总的来说,翻译就是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2] 。她认为,翻译不是简单地字对字,句对句,篇对篇的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语言本身所携带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简单的字句转换只能表达出最基础的字面意思,甚至还会出现因文化的不同而导致转换后的语言不符合目的语文化的逻辑,这样的翻译会使目的语读者困惑,混淆了翻译本身的目的。同时,如果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之间出现很大差异,为达到文化功能的等值,译者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做出较大调整,使译文读起来通顺流畅。
目前,文化翻译观被许多学者广泛运用到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陈艳花,杨舒惠,2023;吴斌,2022)、文学作品英译研究(黄敏,2023;马菊芳,2022)以及方言翻译策略研究(印明玉,2020;杜晶,李新新,2014)等领域中,以文化为单位进行翻译,有助于消除文化误解和冲突,同时对方言的英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已有的文献中,很少有学者对重庆方言的英译策略进行研究,为填补这一空缺,本文从文化翻译观出发,对重庆方言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分析其具体的翻译方法。
3. 重庆方言的特点
重庆,别称“山城”,是一座历史悠久、依山傍水的城市,处于群山环绕之间,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空间构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巴渝文化。处于巴山蜀水的环境下,重庆人养成了豪放、热情、朴实的性格。重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成渝片 [3] 。重庆人幽默风趣的精神面貌尽显在重庆方言中。大多数重庆方言在普通话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即使发音相似,意思也完全不同,比如“开腔”,在重庆方言中意思是开口说话,相同的发音在普通话中为“开枪”,如果不了解重庆方言仅凭发音辨别意思会容易产生误会。本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对重庆方言的特点进行如下总结。
4. 语音特点
重庆方言的发音有很明显的特点,最主要的也是大众最熟知的分为以下三点:一是“l”和“n”不分,比如:牛郎恋刘娘 [4] (普通话:niú láng liàn liú niáng),重庆方言:niú náng niàn niú niáng或者liú láng liàn liú liáng。二是“h”和“f”不分,例如飞机(普通话:fēi jī),在重庆方言中,发音为huī jī。三是平翘舌不分。在重庆方言中,没有声母的平舌和翘舌之分,几乎所有翘舌都归入平舌里,即平舌说平舌,翘舌也说平舌 [5] 。比如支持(普通话:zhī chí),重庆方言发音为zī cí。这些发音特点能从语音层面上凸显出重庆方言的风趣幽默。
4.1. 词汇特点
4.1.1. 重庆方言词汇来源
重庆人擅长用联想、类推的方式根据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以及文化心态创造一些重庆方言中的特有词汇,这些词汇生动形象,在普通话中是很难找到对应词的,具有十分强烈的地方色彩。比如:“铺盖”,是指人们睡觉的被子;“烧白”指扣肉;“告哈儿”指尝试一下;“好黑人”指好吓人;“莫楞个”指不要这样等等。
4.1.2. 重庆方言熟语
所谓重庆方言熟语,是指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使用的乡土味浓厚的方言词语或歇后语等,主要分为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和成语等四类。重庆方言熟语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内涵丰富,是重庆人民日常生活的写照,衬托出重庆人民风趣幽默的性格。比如惯用语有“开黄腔”,形容说话不靠谱;“扭到费”指一直纠缠等。歇后语有猫抓糍粑——脱不到爪爪;驼子淋雨——背时(湿)等。俗语有镜子擦得亮,脑筋用得活等。成语格式固定,方言特色气息浓厚,比如鼻屎浓带、扯谎日白、二不跨五、怪眉日眼、黑曲马孔、清早八早。仙人板板等。重庆方言熟语是重庆人日常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重庆方言的精髓和灵魂之处。
4.1.3. 重庆方言詈骂语
重庆方言中存在许多带侮辱性、粗俗的不文明词汇,几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会说詈骂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詈骂语的原因各种各样,一部分把詈骂语当成口头禅,一部分是为了通过说詈骂语宣泄自己的情绪,或者达到诋毁别人的目的,还有一部分是朋友之间打闹开玩笑时会使用詈骂语,比如“你是猪啊”,“你个宝气”。重庆方言存在的詈骂语主要有五种类型:一、与“动物”有关,比如“龟儿子”、“你是猪啊”、“龟孙子”;二、与咒怨有关,比如“脑壳有包”、“背万年时的”、“砍脑壳的”、“背时鬼”;三、与“物品”有关,比如“你晓得个锤子”;四、与“水果”有关,比如“瓜娃子”;五、随着社会的发展,詈骂语除了中文,还衍生了许多拼音简写,常见于短信聊天中,比如“tmd”、“mmp”、“sb” [6] 。
从以上对重庆方言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重庆方言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很接地气,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方言折射出的是地方文化,重庆方言便是重庆文化的实际表现,因此本文采用文化翻译观对重庆方言的英译进行分析,希望在目标语中能再现重庆方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5. 基于文化翻译观的重庆方言英译策略
方言翻译就是在异域文化语境中再现原语地域特色文化和社会群体文化的翻译活动 [7]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对重庆方言的英译可采取以下四种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减译、改译。
5.1. 直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正如林煌天在其著作《中国翻译辞典》中所说,凡是能够保存原文意义、形象和语法结构而译文又明白通顺的,才是真正的直译 [8] 。(林煌天1997)直译不是简单的照字照句的生硬翻译,而是在正确传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将字面含义直接明了的表达出来,不需要多余的转换。
例1:你少啰嗦,没把你打得安逸,是不是啊?
译文:Did we not beat you hard enough last time? (电影《杀生》字幕)
“安逸”一词在重庆方言中较常用的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表示舒适或是满足的一种状态,比如重庆人常用“好安逸哦”、“安逸的很”来表示自己的享受,同一个意思的表达还有“巴适得很”。第二层意思带有讽刺或者反向意味,比如,“钱遭别个骗了,这哈安逸了撒。”显然在这里“安逸”是第二层意思,表示“难道没把你打痛?”,这里译者将其直译,简单清晰的将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出来,体现出了该词的文化韵味。
例2:做啥子?
译文:What’s wrong? (电影《杀生》字幕)
例3:看啥子看?
译文:What are you looking at? (电影《无名英雄》字幕)
例4:那你啥子意思嘛?
译文:What do you mean then? (电影《无名英雄》字幕)
在重庆方言中,“啥子”的意思是“什么”,“做啥子”就是“做什么”的意思,同理,“看啥子看?”就是“看什么看?”,“那你啥子意思嘛?”就是“那你什么意思嘛?”,译者采用直译法直接将这几个句子翻译出来,准确直观的将方言的含义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读者理解。
例5:为啥子要耍老子?
译文:Why did you make fun of me? (电影《无名英雄》字幕)
“耍”在重庆方言中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玩耍,比如“耍朋友”,男女之间在一起谈恋爱的意思;二是戏弄、愚弄的意思,比如“你耍我嗦”。在这个句子中,译者通过直译将其翻译为目的语中具有同样表达效果的短语“make fun of”,做到了文化对等,使读者一目了然。
例6:你的脑壳里装的是屎吗?
译文:Is your brain filled with shit? (电影《无名英雄》字幕)
重庆方言习惯将脑袋表述为“脑壳”,这句话显然是一句詈骂语,译者并没有将其转换为其他表述,而是直接将字面意思翻译出来,形象的体现出说话人的性格与说话时的心情,同时也揭露一个细节,即说话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低,说话内容比较粗俗,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示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读者对原文的阅读感受。
直译的翻译方法能让目标语读者更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原语要传达的意思,收获与原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
5.2. 意译
意译法,是指忠实原文的内容,但是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形式与修辞手法的一种翻译方法。也就是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挖掘深层含义,内容表达要与原文一致,但不是字对字的翻译。当原语的表述中包含了地方文化的特色词汇时,译者会在解读特色词汇的潜在含义后,通过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原语的信息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例7:撞老子做啥子?狗日的。
译文:What the fuck are you doing? Motherfucker. (电影《杀生》字幕)
“狗日的”是一句骂人的具有冒犯性的话,用来抒发说话人不满的心情,若直译会让国外读者感到不适,于是译者将其意译为英语词汇里具有相似意思的词“Motherfucker (混账东西)”,既忠实原文,表达出原文情绪,又能顾及读者感受,使读者易于理解。同样的,在表达愤怒情绪时,还可以将该词翻译为Fucking hell!或者Bastard,通过意译将方言词汇蕴含的情感传递出来。
例8:哪个都跑不脱。
译文:Everyone is responsible. (电影《杀生》字幕)
“跑不脱”在重庆方言中意思是为“跑不掉”,意为遇到事情有麻烦躲不了,要想办法解决。在这里译者没有将其直译为run away或者escape,而是通过原文语境理解意思后将其意译为“responsible”,这样处理能让读者直观明白方言的含义,加深了读者对原语文化的了解。
例9:猪脑壳,这也算较量?
译文:You idiot! You call that a “fight”? (电影《杀生》字幕)
“猪脑壳”属于重庆方言中的詈骂语。在中国,人们常常把猪这一形象看成是好吃懒做、愚蠢无知的代名词,因此衍生出许多跟猪相关的侮辱性的词,比如“蠢猪”、“死猪不怕开水烫”等,因此在日常口语中常用于暗示一个人的蠢笨和懒惰。而在西方文化中,猪是贪婪、肮脏的邪恶形象。同一个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概念,如果译者将这个词直译为“pig’s head”,会直接造成目的语读者对原文的费解,增大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难度。通过意译处理,直观的将方言的隐藏含义体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体现出了方言的趣味性,有益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10:我日你仙人板板哦。
译文:What the fuck... (电影《杀生》字幕)
例11:丢死仙人板板了。
译文:I can’t face my family now. (电影《杀生》字幕)
在重庆方言中,“仙人板板”中“仙人”指的是祖先,“先人板板”指祖先的灵位牌。方言中提到“先人板板”时,通常情况是表明自己的无奈,或略带不耐烦,也常用于詈骂语中表示侮辱。根据中国古老的传统,人们会用灵位来供奉死者。与西方文化有差入,如果将其直译为“ancestral shrine”,歪曲了原文的意思。在这里,“仙人板板”表示的是一种心情,通过意译的方式用目的语中具有相同含义的词将其表现出来,切合上下文语境。
例12:关你锤子事。
译文:None of your fucking business! (电影《杀生》字幕)
例13:锤子。
译文:Piss off! (电影《杀生》字幕)
“锤子”在重庆方言中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工具,大多数情况下是指重庆人日常对话中的一个口头禅,使用次数频繁,表示消极、否定的语气,因此不能通过字面意思译为“hammer”,译者在了解方言背后的文化后进行巧妙处理,使目的语读者收获了与原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同时也体现出了重庆方言的幽默与趣味性。
例14:你这个瓜娃子。
译文:You idiot! (电影《杀生》字幕)
“瓜娃子”是重庆方言的一个特色词,有三层含义,一是表示这个人脑子有问题,是傻子,表示一种蔑视;二是对亲近喜爱之人的爱称;三是表示一个人笨,反应迟钝。根据说话人的语气来判断具体语义。如果译者不了解重庆方言文化背景,将这个词直译为“melon child”,不仅不能达到文化对等的目的,还会引起笑话。因此,译者在翻译方言时一定要熟悉掌握方言文化。
例15:老子耍女人的时候,你娃还在吃鼻屎。
译文:I was already a womaniser when you were still shitting your pants. (电影《无名英雄》字幕)
在这句话中译者没有直译“吃鼻屎”,不然会引起目的语读者的反感。“shit one’s pants”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处,符合英语表达特点,即考虑到了读者感受,又没有偏离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16:你个龟儿,你还敢给老子回来呀。
译文:Bastard, you dare coming back here? (电影《杀生》字幕)
“龟儿”属于重庆方言的一个詈骂语,有“王八蛋、混蛋”的意思,也用作重庆人的口头禅,没有实际意义。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对乌龟的看法不同,自然乌龟本身所象征的意义也就不同。如果这里根据字面意思将这个词直译为“son of a turtle”,目的语读者对龟的儿子完全没有概念,会让读者对原文产生误解,因此译者从文化角度出发,用意译的翻译方法选取目的语中具有相同表达意义的词将方言表达具体化,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除此之外,重庆方言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地道表达用到了意译法,比如“你豁老子哦”译为Are you kidding me?;“虚啥子嘛虚”译为Don’t worry;“晓求不得”译为I have no idea;“我打包票”译为I’m sure;“空了吹”译为see you等等。翻译结合方言体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
意译法能再现原语的表达意境,最大程度的还原原语所要传递的信息,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5.3. 减译
减译法指翻译时根据目的语的词法、句法、语义需要,或者受到目的语特定文化规范的限制,省略在原语中出现而不需在译语中的语言单位,达到使译文简洁通顺的目的。
例17:我们牛医生说了,啥子病我们个人都治得好。
译文:Our Doctor said, we can cure any disease. (电影《杀生》字幕)
重庆方言中“个人”表示自己,比如“你个人去嘛”,有强调的意味。这里译者虽然没有将“ourselves”译出来,但是不影响目的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使译文看起来更简单易懂。
例18:等于是你永远不会睡着嘛?
译文:Will you never fall asleep? (电影《杀生》字幕)
在重庆方言中“等于是”多用于表示疑问或者反问语气,意为“难不成、难道”,在目的语中缺少具有相关意思的词汇,因此译者将其删减,方便读者理解。
例19:该背时没得人给你送终。
译文:You gonna rot in your tomb alone! (电影《无名英雄》字幕)
“该背时”是一句詈骂语,相当于普通话中所说的“活该、罪有应得”的意思。一般是在别人遇到麻烦或挫折时幸灾乐祸所说的话。相同含义的表达还有“该遭”。同样,译者省略这一表述的翻译,避免译文冗长。
减译法删减了由于原语表达习惯而出现的重复或是无实际意义的词,简化译文,有助于读者理解。
5.4. 改译
改译法指为满足目标语读者特定的需求,或者达到与原文不同的某种特定的翻译目的,将原文结构改变,在目标语中进行适当增减,以适应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例20:这么好的婆娘,安逸的很。
译文:She is a pretty girl. What a waste! (电影《杀生》字幕)
这句话是电影《杀生》主人公牛结实在救下一个寡妇后准备带她回家当自己媳妇时所说的一句话。译者将其改译为“what a waste!”,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多么浪费呀”,结合电影剧情,即讽刺了村里人草菅人命的残忍做法,又能凸显主人公牛结实调皮却非常心善的人物形象,加深了读者的理解。
例21:你真是裤裆里面拉二胡——扯卵蛋。
译文:You’re really a good for nothing, apart from talking shit. (电影《无名英雄》字幕)
这是一句典型的重庆方言歇后语,“扯卵蛋”意思是胡说八道、胡言乱语。在目的语中,没有语言与形式都与之对应的词语,对于译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翻译挑战。如果对歇后语进行注释,译文就会显得冗长,因为文化差异,读者也许在看完译文后还是会存在疑惑。因此,译者抛弃原文形式,进行改译,将歇后语本身的含义剥离出来进行释义,保留了原文的意思,做到了文化的对等,保证了目的语读者接收的信息与原文读者相同。因此,遇到方言文化在目标语文化中出现缺失的情况时,改译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翻译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因原语与目标语形式之间的差异带来的难题。
改译法基本完全去除原语的字面意思,但保留了原语本身所具备的含义,最大程度还原了原语语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因为重庆方言用词的独特性与趣味性,所以在对重庆方言的英译策略研究中,意译法使用较多。
6. 结语
本文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对重庆方言的英译策略进行探析,译者灵活巧妙地运用了直译、意译、减译和改译翻译策略将重庆方言的幽默与趣味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既保留了原语的文化特色,又忠实的传达了原文信息。需要指出的是,针对重庆方言的翻译策略除了以上四种还有许多其他翻译策略未列举出来,本文只是对重庆方言的英译进行初步的研究,重庆方言的英译具有一定的难度,做好重庆方言的英译研究有益于重庆的全球化发展,因此重庆方言英译研究任务任重而道远。在各国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国内各地方言文化也吸引了许多国外人士的兴趣,因此对方言进行翻译有助于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