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青铜器的渊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我国最早发现的青铜器是小型工具或饰物。青铜器皿和兵器始存于夏朝,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繁多,出现了铭文和精美的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青铜器处于鼎盛时期,种类繁多,厚实端庄,铭文逐渐加长,花纹丰富 [1] 。但是我国史料中关于青铜器纹饰最早的记载却出现在《吕氏春秋》中:“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2] 。
青铜艺术是工艺美术中金属加工工艺的精髓 [3] ,得益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成熟,为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少宝贵的青铜器瑰宝。对照明、清青铜器皿上的吉祥纹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表现得更神秘莫测、凝重。青铜器纹饰艺术的发展存在一个逐步摆脱旧有传统的趋势 [4] 。商周时期的幻想动物纹对研究商周人的宗教、礼仪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其纹饰表达的自然崇拜是探索人和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
2. 青铜器纹饰符号功能
2.1. 青铜器幻想动物纹饰符号审美
商周时期青铜器动物纹饰可以分为写实动物纹饰和幻想动物纹饰两类。幻想动物纹饰包含兽面纹、龙纹、凤鸟纹,通常以单一或组合的形式出现在青铜器,是古代先民结合实际物像和真实想象创造出来的纹饰。这种“幻想”、“祯祥”,这种“真实地想象”即意识形态的独立的专门产生( [5] , p. 35)。
青铜器纹饰不仅涉及艺术,还包含了审美的时代心理,探讨其内涵从而阐释青铜艺术对于促进商周文化艺术交流与交融的社会意义 [6] 。“纹饰”是青铜器外在装饰图案,是古代先民赋予青铜器皿装饰性表现的总称,或用于祭祀,或车马兵器,或装饰,或生活实用,尤以个性鲜明,思想内涵丰富的商周时期最为突出,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历史考察理解其变化的社会因素,从而探讨其创作的文化原理、纹饰的文化功能 [7] ,同时,它还具有文学、宗教和艺术元素及哲学和其他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元素。
闫晓琳 [8] 提出商周青铜纹饰以神道观念为基本信念,对虚空的空间进行组织,通过宗教仪式的转化使人神合一。这种审美意识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宗教、政治等文化观念交织在彝器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神话、历史、艺术相统一的审美表象,是中华审美历程中重要的一环。
2.2. 青铜器纹饰线性艺术与图腾信仰
青铜器幻想动物纹饰不但有线性艺术,而且艺术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相辅相成也蕴含其中。青铜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器物形式,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思想情感及象征意义。古代人民对青铜文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他们往往通过观物取象,以身边常见动物像作为描绘对象,通过抽象的、夸张的和想象的手法将其形象进行变形,最后以图案化呈现在青铜器上。
李泽厚( [5] , p. 11)提到龙凤这种远古图腾,是作为巫术礼仪的延续、发展和进一步符号图像化。它们只是观念意识物态化活动的符号和标记,但是凝冻在、聚集在这种图像符号形式里的社会意识、远古人民的性感、观念和心理中。
纵然现今有部分纹饰无法解读,更无法考证其具体描绘的物像,但是此类纹饰的溯源最终都会归因于远古人类对于图腾的信仰与膜拜。远古时代的形形色色的文化经过时间的推移与演变,是选择性的继承,有意识的发展的结果。因此,要通过原始思维中所具有的线性特征来理解青铜器纹饰中的规律化以及图案化。
2.3. 社会影响下幻想动物纹饰的自然崇拜
在商周时期,以幻想动物纹饰纹为代表的饕餮纹、龙纹、凤纹最为流行,采用线条构成的方法,使青铜器的轮廓线或平滑、或分明,使其结构完整。幻想动物纹饰继承了原始图腾,却也受着商周时期宗教礼治的强烈影响,它的美是带有宗教色彩的,诡异的、神秘的、恐怖的、令人敬畏的,却又不失生命的灵动性 [9] 。
何星亮 [10] 在其书中提出自然崇拜的对象是神灵化的自然现象、自然力和自然物,即神灵化的天地日月、山石水火等山川万物,远古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漫长而渐进的过程,由于对自然无法解释,就通过物像的想象及神化来表达其意志。
现代人与原始先民思想有很大的差异,最主要的差距是物质生活中的艺术,由于人们对物质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变化,同时对青铜器所承载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可以明晰青铜器纹饰的动物形象常常是变形化、图案化的,在青铜时代,无论是幻想动物纹饰还是写实动物纹饰都与当时的动物界、人与兽的关系密不可分。伴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青铜器纹饰功能的嬗变也在所难免。
3. 幻想动物纹饰艺术特征
3.1. 兽面纹(饕餮纹)
兽面纹,学界对其另一个称谓是饕餮纹,现在我们在博物馆里见到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吕氏春秋》中的“饕餮纹”。通常兽面纹是以动物的正面图像为主,再加上躯干、翅膀、脚爪等部分,见图1。在这些纹路中,正面的头颅是最显眼的,兽面纹中的头颅比躯干、翅膀、爪子都要大得多,有些甚至看不清是否具有身体部分。以青铜器的中线来看,它刻画的是兽面纹的鼻子,整体来看眼睛是夸张的,弱化兽爪和身躯,更多的是将兽面的轮廓凸显出来。

Figure 1. Beast face pattern (1. M-shaped sheep horn; 2. Foot; 3. Leaf shaped ear; 4. Tail; 5. Trochoid; 6. Tooth; 7. Nose)
图1. 兽面纹(1. M型羊角;2. 足;3. 叶形耳;4. 尾;5. 回字形目;6. 牙;7. 鼻)①
这些兽面纹,大部分都是公牛、绵羊等头部的纹路,按照历史记载,远古人类是不允许在祭祀时使用雌性生物,尤其是那些怀孕的雌性生物。因此,这些兽面图案都是上古时期的人根据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和自己见过的动物结合而成的,也是祖先们为了刻意讨好诸神而特意创作出来的。当然,也有以人脸为主题的铜鼎,这就意味着,在那个时候,还有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用奴隶和俘虏来供奉神灵的传统。
商周时代的兽面纹,实际上是各种幻想动物的集合体 [11] 。其明显的特征就是眼睛的轮廓,如果雕刻在一个巨大的青铜器上,会让人望而生畏。这也和后来三星堆出土的人像夸张的面部呼应起来,眼部比例让人莫名忌惮。传统兽面纹采用“五分脸”,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一对角、一双眼、一对耳、一张嘴、一张脸”。兽面纹的自然崇拜就在于对眼睛的刻画,眼睛代表的是我们祖先对世界的探索,同时也寓意着对未来的憧憬,眼睛就是太阳,太阳就是光明和希望。
3.2. 龙纹(夔纹)
龙纹是非常典型的传统纹样,龙纹的出现一般象征着封建权力或吉祥富贵。这些纹饰是由当时的人们用简单而原始的图形来描绘神或神灵。龙之起源很早,首次发现于距今有八千年历史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出现了龙形的动物形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这种造型越来越感兴趣。而且商周青铜器中龙纹与我们常见体态也不一样。早期青铜器上的龙一般都是头部带有弧形或三角形的花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兽面纹和龙纹。同样是幻想动物纹,这些龙的主要特征仍然是面部,以鼻为线,眼夸大,体盘曲,形态不一,见图2。到汉代以后,这种龙形才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变形的图案,如蛇纹等。龙之纹饰究竟从哪里来,尽管学者们有很多猜测,但是一直不能统一。

Figure 2. Dragon pattern (1. Bristles; 2. Hollow shaped ears; 3. Eyes; 4. Feet; 5. Wings; 6. Tail)
图2. 龙纹(1. 刚毛;2. 中空回形耳;3. 眼;4. 足;5. 翼;6. 尾)②
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群体数量庞大,型式演变最复杂,流行时间最长久的一类纹饰就是龙纹。自宋代以来一直被冠以“夔纹”之名,这一命名源于“夔一足”的传述,古典中对夔这种传说动物有着混乱甚至相互矛盾的描述:如鼓、如猴、如牛、如龙;有角、无角;有鳞、无鳞;色苍色赤;主风雨、主大旱等等,但是这些描述都有共同点,即:一足。审视庞杂的“夔纹”可见其中往往混有少量其他的纹饰,像勾喙的纹饰则为鸟纹,长鼻的纹饰则为象纹,而大多数真正的夔纹则在青铜时代遗留下来的甲骨文和金文中保留了象形特征,且现已被释读出来的各形“龙”字十分相似 [12] 。
在远古时代,龙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动物,其象征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如主风雨、或主洪水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商周青铜时代的龙形图案,是人类在对抗自然的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和对反抗力量自然崇拜的象征。
3.3. 凤鸟纹(神鸟纹)
和龙相比,凤鸟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装饰纹。凤鸟大都翅膀丰满,体态优美,往往仰头仰望,见图3。以勾喙、羽翼最为突出,勾喙为首要特征,凤鸟纹有一部分没有明显羽翼。

Figure 3. Phoenix pattern (1. Crown or horn; 2. Hook bill; 3. Foot; 4. Wing; 5. Body tail)
图3. 凤鸟纹(1. 冠或角;2. 勾喙;3. 足;4. 翼翅;5. 身尾)③
商周青铜器凤鸟纹,显然有两种类型:一种的变化和变形都较多,是鸟首兽身型,另一种基本与写实动物纹一致,是鸟首鸟身型,与“写实”的鸟纹相比,两者盛行于商周青铜器上的年代亦不同:前者集中反映在商代,还有一小部分体现在西周早期,然从此即难寻迹;后者多出现在西周时期,以前仅见于商代晚期的一小部分。
凤鸟的崇拜,来自于原始的图腾,尤其是在楚地,更是如此。尽管我们现在把它统称为“凤鸟”,或称“神鸟”,但是,在当时的青铜器上,凤鸟的形象却有很大的不同。凤鸟的形象要比“龙”复杂得多,根据历史记载,“凤”不仅代表着“太阳”,而且很早就有“吉祥”的意思。凤鸟作为周礼的精神标志,自西周早期以来,其上的兽面纹逐渐减少,而凤鸟图案则逐渐增多,被学术界称之为“凤纹时代”。
3.4. 幻想动物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兽面纹在瓷器制品上的应用,将青铜器幻想动物纹饰中的兽面纹打散,选取一部分特定的元素进行合理的重构,从而改变其元素的组合方式,将其进行重组及重新排列,从而生成新的现代装饰纹样。纵然打散重构的工作量较大,但是经过重组形成的新纹样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如图4。

Figure 4. Animal face pattern on porcelain products
图4. 兽面纹瓷盘④
龙纹在石刻制品上的应用,将青铜器幻想动物纹饰中龙纹的面部元素提取出来,采用二方连续的方法,生成一个新的连续的纹样,通过向上向下反复进行连续排列,最后再以剪影的方式围合成一个圆柱雕刻在石制品上,从而铸造成具有新型装饰纹样的石刻制品,如图5。

Figure 5. Roman stone column with dragon pattern
图5. 龙纹罗马石柱⑤
凤鸟纹在现代家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如图6,该凤纹平头案就是对青铜器幻想动物纹饰中的凤鸟纹进行提取、简化和再设计,形成新的抽象凤纹。以新的凤鸟纹为主设计元素,通过彩绘和雕刻的装饰手法将其呈现在新的铸造品上。

Figure 6. Phoenix pattern flat head case
图6. 凤纹平头案⑥
4. 幻想动物纹饰对现代设计图形创新的启示
自然崇拜阶段,主体依赖并受制于客体,主体通过物质活动占有活动的对象,把主体投射到客体之中,并借助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表现出来 [13] 。自然崇拜讲求“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这种合反映在幻想动物纹的属性上、人类和社会的关系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道器合一”精神品格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尤为关键 [14] 。幻想动物纹的艺术特性给现代艺术设计以启发,现代铸造的艺术设计要从融汇古今、关心自然生态与社会形态等途径思考。
其一,幻想动物纹的传统艺术在现代铸造中的传承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元素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些因素都会使当代中国铸造中的艺术设计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同时,传统文化对设计师、普通民众在思想观念上有一定的影响,也对设计的表达内涵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它也会影响到人们对设计的最后评价。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传承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更是让人、社会、自然和谐认同的关键。
其二,幻想动物纹的传统文化表现在绿色生态的铸造。现代艺术设计生态观内涵不断拓展,“人与自然”观念成了生态观的中心内容。人和自然是社会和谐之本,和谐文化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建构起来的统一。从生态视角研究现代艺术设计,即是要探讨动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其内容涉及到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自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铸造了艺术设计社会责任感、环境生态保护亦不断被唤醒与扩散。
其三,幻想动物纹的自然崇拜活化现代铸造的民族性。铸造艺术可以通过设计文化来表达其理念,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整体心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都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观念,它承载的文化精髓和内涵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设计风格展现出来,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设计特征。针对传统青铜纹样分解与重构后可以灵活使用各种设计手法针对传统图案元素灵活处理与再设计,促使青铜纹祥构图元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相互统一 [15] 。推崇活态传承要把传统艺术中所体现的艺术特征在实际铸造或生产中体现出来,这样不仅形成一种典型的民族性设计风格,也在潜移默化中使现代铸造的民族性得到活化。
5. 结语
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奥秘,在于其装饰多体现了远古先民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我们要想在铸造工艺中创造出符合中国特点的现代设计,就必须继承传统纹饰的观念,把民族性与现代工艺结合起来。同时,设计者必须不断地探索、发展、创新,不但要在当代设计潮流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又不能摒弃传统,应将幻想动物纹饰保护和传承下去,把幻想动物纹饰的形式和意蕴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在铸造设计发展中常青。
注释
①图1来源:https://new.qq.com/rain/a/20211102A05FCY00
②图2来源:https://www.meipian.cn/2uck0kkx
③图3来源:https://www.meipian.cn/2uck0kkx
④图4来源:青铜器纹样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⑤图5来源:https://www.432520.com/shopping/555069744388.html
⑥图6来源:https://huaban.com/pins/305157799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